课件56张PPT。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森林的功效为什么森林既是一种自然资源,也是一种环境资源?
1、自然资源森林可以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林产品。
森林是重要的造纸原料和化工原料。
林区有大量的动植物和珍贵的药材。2、森林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
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和“地球之肺”二、森林的分布特点目前,世界森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思考:为什么目前世界森林大多分布在低纬和中高纬地区?为什么中纬地区森林分布较少?分布:世界主要森林分布示意图思考:为什么目前世界森林大多分布在低纬和中高纬地区?为什么中纬地区森林分布较少?
中纬度的平坦、湿润半湿润地区,人口密布,
森林受到的破坏更加突出,甚至有不少地方变成了无林区 (三)森林急剧减少现状及危害 a、目前世界森林面积约38.6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30%, 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大片热带原始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b、作为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其中60%分布在巴西境内)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受到破坏。 1、现状:2、危害:思考:课本P26活动1、2、3 1、一些沿海低地国家十分关心全球木材生产的年产量报表、并把他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
2、找出下列地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并试绘一幅联系框图加以说明。
淹没沿海低地 两极冰川融化 森林面积减少
海平面上升 全球气候变暖 大气CO2含量增加
3、分析说明产生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并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森林面积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关键环节是砍伐森林使得森林面积减小 危害:除全球气候失调,还有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说出亚马孙热带
雨林分布的大洲和纬度南美洲中北部的赤道南北两侧 绿 色 腰 带三、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纬5°—10°的地区,南美洲亚马孙流域是世界上最广阔的热带雨林区;非洲刚果盆地、几内亚湾、马达加斯加岛和亚洲的马来群岛、马来半岛、菲律宾岛南部也有分布。热带雨林在高温多雨条件下,林层众多,终年常绿,森林资源丰富。亚马孙流域集中分布着地球上约一半的热带森林其中约60%分布在巴西境内补充资料热带雨林是一种茂盛的森林类型,进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神话世界。在这里抬头不见蓝天,低头满眼苔藓,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这里光线暗淡,虫蛇出没,人们在其间行走,不仅困难重重,而且也很危险。但是,这里却是生物的乐园,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是陆地上其他地方所不可比的。? 亚马逊平原的热带常绿雨林不仅面积最广,而且发育也最为充分和典型,这是由于亚马逊平原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结构,使它具有特别有利于该类型发育的现代气候条件,另一方面也与它发育历史悠久、在形成过程中自然地理条件相对比较稳定有关。南美的热带常绿雨林其植物种类成分极其丰富,而且相互杂生,很少形成纯林,其中三分之一种是南美特有种。它们生长连续无间,植物终年葱绿繁茂。乔木、灌木以及草本、藤本、附生植物组成多层次的郁闭丛林。一般有4至5层,多者可达11至12层,树冠成锯齿状,参差不齐。许多乔木为争取日照,力图往上生长,树干很少分枝,有的可高达80至100米。?乔木具板状根,支柱根、气生根和老茎生花现象。层间藤本植物和附生、寄生植物发达,并有绞杀植物。
雨林中的树林多为双子叶植物,具有厚的革质叶和较浅的根系。用以营养的根部通常只有几厘米深。雨林中的雨水因叶面的蒸发而丢失很多。热带雨林中土壤和岩石的风化作用强烈,其风化壳可达100米。这类土壤虽富含铝、铁氧化物、氢氧化物和高岭石,但其他一些矿物质却因淋溶和侵蚀作用而流失。另外,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有机物分解很快,能迅速被饥饿的树根和真菌所吸收。所以,这里的土壤其实并不肥沃。? 神奇的亚马孙板根支柱根绞杀植物亚寒带针叶林: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纬度50——70度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地区,其中俄罗斯和加拿大分布面积最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东部地区,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分布地区。
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包括中国东北、华北、朝鲜和日本北部、苏联萨哈林岛等地;西欧和中欧受海洋性气候影响的暖湿地区;北美洲五大湖以南密西西比河流域向东至大西洋沿岸。1、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亚马逊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它的一呼一吸,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图2.15 热带雨林与水循环P27思考:1、为当地降水提供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2、可从“地球之肺”的角度加以回答。气温上升(温室效应加强)3、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亚马逊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1/5以上。
雨林生物基因库是人类药品原料的重要来源和医学研究的宝库,目前,全球1/4的药品原料来自热带雨林的植物。综上所述,雨林生态具有重要的环境效应,亚马孙雨林对于人类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全球环境来说,其影响可谓至关重要。因此,保护好亚马孙热带雨林,则是当地对于全人类所作的最大贡献。全球环境效应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归根结底就是雨林对全球人类发展的有利影响。 保护好亚马孙热带雨林,则是当地对于全人类所作的最大贡献。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优越性终年高温多雨,生长季节长,形成雨林群落。光合作用强,生物循环旺盛,具很高生产力四、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图2.16植被成为雨林系统中
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脆弱性的表现淋洗作用强土壤养分含量少植被恢复难度大P29思考1、也说明了热带雨林环境的脆弱性。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循环极其旺盛,以至有机质和养分再循环也非常旺盛。然而,雨林中的养分几乎全部集中在植物体内,而土壤中的养分却很少。土壤中的养分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岩石风化释放的养分,另为枯枝落叶释放的养分,但枯枝落叶释出的养分很少回归土壤,而是在地表就很快被分解者分解,又很快被植物的根系所吸收,加上强烈的地表径流和旺盛的淋溶作用,林中土壤一般都比较贫瘠。如果雨林一旦被毁,地表养分被水一冲,整块土地的肥力就会急剧下降,地表植物也就很难恢复。这就是其脆弱性的关键所在。P29活动 热带雨林的迁移农业图2.17P29活动(1)至少15年。(2)A表示原始森林情况土壤肥力状况;B因为森林焚烧土壤肥力增加; C 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肥力下降至最低;D弃耕后土壤肥力慢慢提高。(3)通过两组图表的对比,说明迁移农业休耕期的长短,对雨林恢复的影响后果是不同的。特别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相对土地面积减少,耕作的频率将随之加大,这必将加速雨林的衰亡和土地肥力的减退。环境容易受到发展的影响。热带雨林如此脆弱,破坏后不易
恢复,还能开发吗?不易恢复不等于不能恢复,不能只考虑环境不考虑发展。五、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雨林被毁的原因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1)历史因素根本原因:人口的增长。(2)现实因素2、亚马逊地区的开发计划(1)修建亚马逊横贯公路P32思考 从“弊”的方面看,它可能造成林区居民的增加、开发公司蜂拥而至、相应的工厂也乘势而入,雨林的受损程度也日益加大,甚至会加速雨林的毁灭,导致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 对于修建雨林公路的评价,我们要
用发展的眼光辨证地看问题。 从“利”的方面看,它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当地的经济建设将会随之突飞猛进,巴西国内的经济压力将得到缓解。至于公路该不该修的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认识到修与不修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移民亚马逊平原雨林被毁与人口增加有着直接的关系(3)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4)跨国企业在亚马逊雨林毁林烧荒、开辟大型肉牛牧场P33讨论交流:如果你是下列人士,你将作何种选择?开始引发如何处理好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思考。图2.25 西欧人与巴西人的争论争论的实质是什么?——从不同的立场谋求发展六、雨林的前途
——开发还是保护协调 部分区域发展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与全球环境对部分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不对等的。发生争论的原因:消除分歧的方法?——共同发展1.开发的理由有助于脱离贫困,改善人们生活森林非常大,能容纳许多活动森林燃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微不足道2.保护的理由沙漠的扩大二氧化碳的增加物种的毁灭3.保护的措施 任何措施都要满足亚马孙地区的发展需求,才能发挥效果。1.森林是人类的保护伞,破坏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 ①全球气候失调 ②生态环境恶化 ③自然灾害频发 ④生物多样性锐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D2.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D.雨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B3.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
②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
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
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A4.关于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深刻地影响着地球大气的碳氧平衡
B.茂密的雨林植被能减弱雨水对地表的冲刷,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C.雨林能起到类似海绵的作用,促进水循环、调节水平衡
D.雨林是世界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