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与朱元思书 讲义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2.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1.疏通文意,学习词类活用现象。2.领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审美情趣。 3. 学习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特点。
知识点01 作者、背景、文题、主旨
1.作者作品
吴均(469~520),字书庠,吴兴故鄣人。南朝梁文学家。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文章风格清拔而有古气,被时人效仿,称为“吴均体”。主要作品有《庙记》《十二州记》《钱塘先贤传》等。
2、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吴均集校注》。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信的一部分,最早见于初唐类书《艺文类聚》。《艺文类聚》在选辑作品时,往往根据不同专题的要求进行摘录。因此,现在我们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一般认为并非是吴均与朱元思信的全文,而仅是其中描绘富春江雄奇秀丽景致的一部分。这部分写景文字清新美丽,成为了一篇独立的小品文,传诵至今。
3、文题解读
“与”是“给予”的意思,“朱元思”是吴均的好友,点明人物;“书”就是书信,点明体裁。标题点明本文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一封信。
4、主旨点睛
本文从作者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山水水,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即学即练1】
《与朱元思书》总领全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知识点02 内容与写法
1、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个字来写水和山的?
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接着用“千丈见底”写江水之清,再用“游鱼细石”写江水之净。然后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壮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写“奇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这些山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叠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万籁之奇。然后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空万里,山中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作者的笔锋一转,又从动到静,写出了山中枝繁林茂、“在昼犹昏”、“有时见日”的幽暗景象。写山之形、声、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即学即练2】
本文写水用了什么写法?
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既写出了江水的静态美,也写出了江水的动态美,动静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
2、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多角度精细地描绘景物,请简要分析。
首先,作者从空间上的位置不同,情状上的动静不同,听觉上的音响不同和视觉上的色彩不同来观察和把握景物的各种特征,从而使笔下的山水显得姿态万千。如作者既写水的静态清澈之美,又写它的动态奔腾湍急之美;又如作者化静为动,写山的“负势竞上”“争高直指”,赋予山以生命活力。
其次,作者对不同的描写对象灵活采用不同的写法,善于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来描形摹状。如对江水的具体描写,“水皆缥碧”,是用白描手法描画出江水的颜色;“千丈见底”,是用夸张手法描写水的深邃澄净。作者还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游鱼细石”,一动一静进行对比,对江水的澄澈进行烘托。
3、“鸢飞戾天者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作者观赏美景时油然而生的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的官场的鄙视,也从侧面突出了富春江周围景色之秀美,衬托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魅力。既写奇景,又抒感慨。
【即学即练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本文在表现富春江的“异水”时采用了多种手法,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修辞手法上既有夸张,又有比喻。
B.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形容水流湍急,运用两个比喻,且“奔”字是形容词作名词,表现出了水急浪猛的特点。
C. 作者写山,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
D.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从侧面烘托了山水的魅力,也含蓄地传达了作者热爱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向。
【解析】B 。 错误,“奔”字是动词作名词。故选B。
知识点03 字词积累
1.字音:
缥(piǎo) 湍(tuān) 轩(xuān) 邈(miǎo) 泠(líng) 嘤(yīng) 鸢(yuān)
窥(kuī) 柯(kē)
2.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3.古今异义: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古义:表示约数。今义:或许;称赞;允许等)
蝉则千转不穷(古义:止,息。今义:贫穷)
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
4.一词多义: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形容词,独一无二的,绝妙的。) 一百许里(数词,指一百)
绝
百
猿则百叫无绝(动词,断绝) 猿则百叫无绝(众多,多次)
直视无碍(副词,没有)
无
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
5.词类活用:
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猛浪若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负势竞上[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上(伸展))]
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比高远)
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横柯上蔽(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了解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①文章短小,以写景为主,兼有述志,先叙述后描写,再抒情;②多用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结合等写作方法,突出景物特征;③多用对偶、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凝练,用词准确,意境深远。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水皆缥碧(piǎo) 急湍甚箭(tuān) 猛浪若奔(bēn)
B.互相轩邈(miǎo) 泠泠作响(líng) 直视无碍(ài)
C.嘤嘤成韵(yùn) 鸢飞戾天(lì) 窥谷忘反(kuī)
D.经纶世务(lún) 好鸟相鸣(hào) 疏条交映(shū)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超过)
B.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冲击,撞击)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平息)
D.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指东、西两个方向)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跟、随) 负势竞上(凭、依)
B.水皆缥碧(缥缈的碧水) 嘤嘤成韵(和谐动听)
C.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泠泠作响(形容水声清越)
D.泉水激石(冲击,撞击) 急湍甚箭(急流)
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风烟/倶净,天山/共色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6.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7.按原文填空。
(1)总领全篇的句子是: , 。
(2)点明作者浏览路线的句子是: 。
(3)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 , 。
(4)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 , 。
(5)文中直接体现作者沉湎于山水生活的句子是: , ; , 。
8.《与朱元思书》一文中,面对雄奇秀丽的山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赞叹,你怎么理解这种赞叹?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从:跟、随)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许:许可)
C.互相轩邈(轩:往高处伸展)
D.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与朱元思书 与日俱增
B.猛浪若奔 上善若水
C.蝉则千转不穷 以身作则
D.争高直指 直视无碍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描绘了富春江的山水之美,第①段中“奇山异水”四字总括全文。
B.第②段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直接描写了江水的清澈。
C.本文写出了作者对美景的感受,意在劝友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
D.本文以写景为主,兼有抒情,多用骈句,韵律和谐。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0.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 , 。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曰: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互相轩邈
②窥谷忘反
③蝉吟鹤唳
④岂徒语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经纶世务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猿则百叫无绝 至则无可用
C.与朱元思书 借旁近与之
D.梅溪之西 山川之美
(3)翻译句子。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②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有关语句并简要分析。
(5)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卷第6页,共7页
试卷第7页,共7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D项,“好”应读“hǎo”。
2.D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义。
D.“东西”在这里是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故选D。
3.D
【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把握。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D.作者在第三段写山中的各种声音,是为了表现大自然中生命的景象,表现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为后面写“息心”作铺垫,并不是为了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故选D。
4.B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义。
B.句意:水都是青白色的。缥碧:青白色,淡青色。故选B。
5.C
【详解】考查对句子停顿的理解。C项错误,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B
【详解】B.骈句要求文字的对偶,重视声韵的和谐,以此为根据判断即可。“鸢飞戾天者”的词性结构不能与“望峰息心”构成对应关系,字数也不相等,所以B项不是骈句。
故选B。
7.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桐庐、流、鸢、戾、经纶、世务、窥、反”等字词容易写错。
8.面对雄奇秀丽的山水,作者由衷赞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衬出景物之怡人。既自述心志,表现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又或是在劝说朋友,不妨放下繁杂公务,一同来欣赏这奇妙美景。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
根据原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知,面对雄奇秀丽的山水,作者由衷赞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意思是: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第三段描写山中景物,作者插入一组议论性语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这里“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中的“谷”既是实指,又是泛指。就实指而言,意谓这名利极力攀上峰巅,热衷政务而想飞黄腾达者,应窥见面前危险深谷而返,就泛指而言,意谓大自然的伟大会使人流连忘返,平息功名利禄之心。总之,既写奇景,又抒感慨。又或是在劝说朋友,不妨放下繁杂公务,一同来欣赏这奇妙美景。
9.(1)B
(2)B
(3)B
(4)①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②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
B.句意: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许,表示约数。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介词,给/介词,和,跟。
B.都是副词,好像。
C.副词,表判断/名词,准则,榜样。
D.形容词,笔直地/副词,直接。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
B.这句话通过写水中的游鱼与水底的细石清晰可辨,表现出水的清澈,这是侧面描写。
故选B。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注意关键词:
①风烟,指烟雾。俱,全,都。净,消散尽净。共色:一样的颜色。共,一样。
②急,迅速,又快又猛。湍,水势急速。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胜过,超过。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若:好像。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点睛】参考译文:
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10.(1)B
(2)①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②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3)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4)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解析】(1)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具有/准备;
B.鱼/鱼;
C.发出/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D.显现/使动用法,让我去见。
故选B。
(2)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自,自从。复:又。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
(2)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窥,看 。反,通“返”,返回。
(3)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结合“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的翻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这几个四字词语都是写山的,运用“竞、轩邈、争高”等词,拟人手法,写出了山的高耸,故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4)
本题考查文章主题。
甲文一方面运用生动的描写性语言,写出了自然山川景色的美丽,同时结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等句子可知,作者表露出对山川自然景色的赞美,称呼它们是仙都,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则把自己和康乐相提并论,表现了自己对那些追名逐利人的厌弃,有避世隐居情怀。
乙文一方面运用拟人、动静结合等手法描写了山及山中景物的美丽动人,同时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知,这里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山川景色会放弃名利,侧面烘托了山川的美丽动人,表达了对自然的喜爱和赞美,表达了对追求功名利禄人的鄙弃。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赞美,避世隐居的情怀。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夹江两岸的高山上,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11.(1)①往高处或远处伸展
②同“返”,返回
③叫
④难道
(2)B
(3)①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
②山谷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在这里都已经俱全了。
(4)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树之高,山之奇。 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之高,水之深。
(5)抒发了作者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寄情山水,淡泊名利和避世退隐的思想感情。
【详解】(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邈:往高处或远处伸展。
(2)句意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
(3)句意为:蝉噪鹤鸣。唳:叫。
(4)句意为:难道是随便说说吗。岂:难道。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A.代词,……的人;
B.助词,没有实在意义/连词,表转折;
C.动词,给;
D.结构助词,的;
故选B。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
(1)戾,到;息,平息。
(2)所资,所需要的物品;斯,这里。
(4)本题考查“化静为动”的写作手法。
“化静为动”指将本来是静止的景物加以刻画,使之具有动态感。阅读甲文,了解内容,找出运用“化静为动”的句子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竞上”“互相”“争高”,化静为动,使无生命的山变得奋发向上,描绘出树之高,山之奇。
阅读乙文了解内容,找出运用“化静为动”的句子是: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争”“限”“含”“蓄”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之高,水之深。
(5)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结合重点句子回答。甲文叙述作者乘船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它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乙文“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写作者因感受山水之美想远离世俗的纷扰,想寻找静谧之所。“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可知,借写猿啼叫的声音,写出山的幽静、美妙,充满生机;结合“仁智之乐,岂徒语哉”可知,表达作者对隐居山野的向往和喜爱。
【点睛】参考译文:
(甲)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乙)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蝉噪鹤鸣,水声响猿猴啼。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一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而此地多菊花,旁边又有很多竹实。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哪里是随便说说呀!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