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检测 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堤(tí) 池沼(zhǎo) 黏土(nián) 擅长(shàn)
B.拱桥(gǒng) 着眼(zhuó) 喧嚣(xiāo) 摄取(shè)
C.罅隙(xià) 汴梁(biàn) 钵声(bǒ) 舳舻(zhú)
D.地穴(xué) 遒劲(jìn) 考订(dìng) 握篙(gǎo)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qīn lüè 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
他们zhēn zhuó 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大怪物只需一踏,就可轧扁它们,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gù jì ,真令人惊讶。
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cù yōng 的轿乘队伍。
3.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弧形 典质 古朴 巧妙绝轮 B.推崇 噩耗 轩榭 俯仰生姿
C.丘壑 蔷薇 纤维 因地置宜 D.烦躁 映衬 跋涉 重峦迭嶂
4.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B.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C.对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我们不能熟视无睹,不动声色。
D.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亚洲特别是世界具有长久而广泛的影响。
B.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北京成为中国首个集夏奥、冬奥举办地于一身的城市。
C.中国网民数量大幅增加,多达6.68亿左右,堪称世界之最。
D.能否营造人人敬业奉献的浓厚氛围,关键是提升公民的道德修养。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智能高铁”列车具备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等功能。
②“智能高铁”是近两年来突然兴起的一个概念,是未来中国高铁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③同时将实现全面电子客票、全程畅通出行、只能引导等综合运输服务。
④最终实现我国高铁的智能化。
⑤按照铁路专家的解释,“智能高铁”是利用大数据、北斗定位、5G通讯等先进技术,将一代信息技术与高铁技术集成融合。
A.⑤①③②④ B.⑤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⑤ D.②⑤①③④
7.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书在当时为了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后又改回《红星照耀中国》。请你联系全书内容,简要分析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书名的好处。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14分)
故乡的食物
汪曾祺
①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②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③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A.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④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⑤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B.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做“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⑥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有一年,我还在上小学,党军和联军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⑦第二天,没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
⑧炒米同我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动乱是有关系的。
8.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本文以“炒米”为话题娓娓道来,有对炒米的介绍,如第①段介绍了家乡炒米的风俗,第②段介绍了炒米的做法,第③段介绍了 ,第⑤段介绍了 ;还有对相关事件的叙述,如⑥⑦两段写 ;文章信笔所致,无拘无束。
9.汪曾祺散文语言平淡而有味。从A、B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可以从表达方式、语体风格、句式长短等角度思考。
欣赏 处:
10.有人认为第④段写张仲陶算卦之事有点旁逸斜出,该段可以删去。你认同吗?请说明理由。
11.本文入选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散文随笔集《人间情味》。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文中读出的“情味”。
(二)(16分)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1878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使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作者:杨先碧 文章有删改)
12.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
1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14.第④段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15.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三)(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会呼吸的建筑
①当你穿行于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时,当你远途旅行却发现“千城一面”时,越来越多的建筑正在以其优雅的造型、丰富的空间感受和人性化的使用方式努力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其中仿照生物的功能、组织、形象构成来修建的建筑物,就是“仿生建筑”。
②仿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有些仿生建筑不仅拥有与生物相仿的优美外形,而且还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呼吸”着,拥有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大大缩短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它们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花盘一样旋转,有的能够像仙人掌一样开花,有的能够像盛开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
③众所周知,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这一段时间,其叶子和花盘会一直追随着太阳的位置以获得最充足的阳光。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也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太阳落山以后,控制程序会让房屋自动恢复初始位置。其旋转的动力全部来自于自身的“光合作用”,即由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和小型的太阳能电动机提供动力,十分节能。加上其外表面安装了大量的太阳能光电板,它每天生产的电能远远大于旋转所消耗的,于是住户便将多余的电能存入社区电网,冬天或者阴天时再拿出使用,剩余的还能卖钱。“向日葵建筑”中还拥有众多“葵花子”,比如客厅电灯、浴室加热器等,它们的能量都来自于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阳光下,“向日葵”就像璀璨的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周围植物的影子由玻璃透到室内去,光影纵横,仿佛置身于树荫之下;黑夜里,“葵花子”们熠熠生辉,五彩斑斓,十分动人。
④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吸收、储存水分。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大面积的户外阳台上,整个建筑就像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每当花朵盛开的时候,红、黄、蓝、绿等色彩交相辉映,在白色建筑表面的映衬下,犹如一幅美丽的百花图,加上天光云影的点缀和追逐嬉戏的飞鸟,其中的住户宛如身处森林之中,十分惬意。
⑤花梗是马蹄莲的中轴部分,除了作为结构主体,还作为整株植物的主要能量传送带,可以将水分、养分及时地在根、花、果实之间运输。“马蹄莲建筑”的塔楼作为整枝“马蹄莲”的花梗,在其底部设有集热棚,利用温室效应加热空气,将热量通过中心烟囱的内部气流,源源不断输送给整座建筑。此外,塔楼主体的外表面并不平整,像折过的纸张一样,这样能够保证经过气流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而且,为了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花”被设计成双弧形截面,将风速提高到环境风速的4倍之多。风儿吹过,“马蹄莲建筑”迎风招展,散发着蓬勃的生机。
⑥其实大自然还有很多神秘之处,蕴藏着无限可能,启发着建筑师的设计灵感。
16.第③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17.简要说明第③段加点文字的语言特点。
18.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9.未来或许会出现怎样的仿生建筑?试举一例。(文中例子除外)
三、作文(50分)
20.请以“我家的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进行生动形象的介绍,600字以上;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试卷第2页,共6页
试卷第3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河堤(tí)——dī;
C.钵声(bǒ)——bō;
D.遒劲(jìn)——jìng,握篙(gǎo)——gāo;
故选B。
2. 侵略 斟酌 顾忌 簇拥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侵略(qīn lüè):侵犯掠夺。
斟酌(zhēn zhuó):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
顾忌(gù jì):因某种顾虑而不愿直言径行。
簇拥(cù yōng):很多人紧紧围绕着或卫护着。
3.B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巧妙绝轮——巧妙绝伦;
C.因地置宜——因地制宜;
D.重峦迭嶂——重岩叠嶂;
故选B。
4.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根据词义、使用范围和感彩分析作答。
A.惟妙惟肖:意思是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使用正确;
B.自出心裁:意思是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多指诗文﹑技艺等的构思有独创性。使用正确;
C.不动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也说不露声色。使用错误,应该用“无动于衷”;
D.春寒料峭:意思是形容初春的寒冷。根据“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可知,天气很冷,与“春寒料峭”意思符合,使用正确;
故选C。
5.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
A.语序不当,把“亚洲”和“世界”调换位置;
C.重复啰嗦,“多达”和“左右”重复,去掉“左右”;
D.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或者在“关键是”后面添加“能否”;
故选B。
6.D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第三,可以根据“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等来确定首句或尾句。最后再依据各句之间的关系依次排序即可。阅读语段可知,此题是阐述“智能高铁”的介绍。通读句段可以发现,②句首先指出说明对象“智能高铁”故此置于首位。⑤句紧跟上句,解释说明什么是“智能高铁”。①句从性能的角度,③句从综合运输的角度,分别介绍“智能高铁”的情况,注意“同时”这一提示性信息。④句总结“智能高铁”的意义。据此,正确的语序为:②⑤①③④。故答案为D。
7.《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主要讲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其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在理解名著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红星照耀中国”的寓意即可。
示例:《红星照耀中国》为我们揭示了当时灾难重重的中国,并通过对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抗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以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普通红军战士等人的事迹,凸显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宛如一颗光辉璀璨、熠熠闪光的红星,永远照耀着朝气蓬勃的新中国。而这段历史所留给人的精神财富,也如红星一般,提醒我们回望历史,勇敢走向未来。
8.装炒米的用具;炒米的吃法;我们一家在动乱时期冲炒米应急。 9.示例一:A 这句用了“开”、“掏”、“塞”等精准的动词,按照先后顺序,介绍了“柚子壳”的制作过程。多用短句,又随口补充“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如话家常。寥寥数语,于平淡质朴中表现了当时故乡贫穷的生活状态。
示例二:B 这句用“蛋瘪子” 、“惯宝宝”等方言,具有乡土特色,显得活泼有趣。用“煎”、“抓”等词语,介绍了故乡特有的炒米吃法,有滋有味,用“老给孩子吃”等口语,如话家常,通俗自然。适时穿插街坊对炒米和荷包蛋吃法的议论,表现了故乡的民俗风情。 10.示例:我不认同。张仲陶算卦之事表明炒米坛子几乎家家都有,体现了炒米在当时家乡的普遍性,还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所以不能删去。 11.示例:汪曾祺用舒缓自然的笔触介绍了故乡的炒米,并与其他地方的炒米进行比较,其中饱含着对故乡的思念。在介绍炒米的同时,作者自然地讲述了故乡的风俗和逸闻趣事,令人感受到他对过往岁月的真切回忆。作者用轻松从容的心态来表现岁月的动荡与艰难,战乱中与炒米相伴的夜晚被他称为“浪漫主义”,这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爱与热情。
【解析】8.这道题考查的是筛选提炼材料信息的能力。回答这类题,先要学会定位,找到问题的答案大致在哪些段落;接着进行筛选,尽量从材料中筛选一些关键词句出来;最后再组织答案。第③段从“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看出,在介绍装炒米的器具;第⑤段从“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看出,在介绍炒米的吃法;第⑥⑦段从“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看出,一家人在动乱年代吃炒米应急。
9.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鉴赏能力。记叙文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A句可以从动作描写的角度,抓“开”、“掏”、“塞”三个动词来分析;也可以从句式的角度,平淡质朴的短句表现了当时故乡贫穷的生活状态。B句主要从方言和口语的角度分析,方言有“蛋瘪子”、“惯宝宝”,口语有“老给孩子吃”,好处是如拉家常,通俗自然,充满生活韵味。
10.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章选材的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点是: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文章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在汪曾祺的散文中,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这也符合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第④段写张仲陶算卦之事,目的是表明炒米坛子几乎家家都有,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11.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情感的理解。筛选重点语句,进行具体分析。“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这里将家乡的炒米与四川的炒米进行比较,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自然地讲述了故乡的风俗,过往岁月历历在目;“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艰难岁月,与炒米相伴的夜晚,回忆起来,浪漫而温馨。
12.文章主要从青蒿素的提取之困难、形态和治疟原理、治疟效果显著和局限不足等方面来描写的。 13.开篇点题,与题目呼应,或引出说明对象及内容;为下文做铺垫,统领全文,引起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三点即可) 14.用举例子的方法,表现了青蒿素治疟的效果显著,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15.“目前”起限制作用,人工合成青蒿素的研究回报率极低, 虽然国内很多化学公司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合成研究,但仍无过多进展,“目前”表现了人工合成青蒿素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运用这一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解析】12.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概括。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然后具体概括即可。文章第①段以《诗经》的句子,引出被誉为“青蒿素之母”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第②~④段,分别介绍青蒿素的作用、性状,及对疟疾的治疗效果;第⑤⑥段补充介绍了青蒿素的局限和不足。
13.本题考查说明文第一段的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作答。从内容上看,文中“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句,点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青蒿素;从结构上看,“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一句与文章标题相照应,同时为下文对青蒿素进行全方位地说明做铺垫。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然后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划线句子列举了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的例子,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青蒿素治疟的效果,说明 了本段的中心句“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
15.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可以把该词语删去。然后把删去前和删去后的句意作对比。然后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方面考虑。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目前”一词,对于时间进行了限制,强调在目前,人工合成青蒿素难以形成产业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以后就不能够难以形成产业化,所以“目前”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故不能删去。
16.不能,因为第②段与第③④⑤段是总分关系,第③④⑤段与第②段相关内容具有按顺序对应的关系。 17.把客厅电灯、浴室加热器等比喻成“葵花子”,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的特点;“都”从范围上进行限制,说明了“向日葵建筑”中家用电器的能量全都来自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体现了说明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18.把双弧形截面的风速与环境风速进行比较,突出了双弧形截面设计能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 19.示例一:像鸟一样会飞的建筑;示例二:像兽一样会走的建筑。
【解析】16.本题考查说明文说明顺序。
解答此题要根据全文的写作结构来判断分析。读完全文会发现,据第③段“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也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太阳落山以后,控制程序会让房屋自动恢复初始位置”可知,该段内容与第②段的末句“它们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花盘一样旋转”相对应;据第④段“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大面积的户外阳台上,整个建筑就像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 可知,该段内容正好与第②段的末句“有的能够像仙人掌一样开花”相对应;据第⑤段“‘马蹄莲建筑’的塔楼作为整枝‘马蹄莲’的花梗,在其底部设有集热棚,利用温室效应加热空气,将热量通过中心烟囱的内部气流,源源不断输送给整座建筑”可知,该段内容正好与第②段的末句“有的能够像盛开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相对应,从一一对应的关系可以判断出三者是不能颠倒的。
17.本题考查理解说明文的语言。
“‘向日葵建筑’中还拥有众多‘葵花子’,比如客厅电灯、浴室加热器等,它们的能量都来自于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一句中,把客厅电灯、浴室加热器等比喻成“葵花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向日葵建筑”的特点,也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的特点;“都”是副词,具有限制的作用,从范围上限定了“向日葵建筑”中家用电器的能量来源,又体现了说明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18.本题考查对作比较作用的辨析。
作比较的作用是更清楚、更鲜明地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按照“把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突出了什么”的格式来回答即可。“将风速提高到环境风速的4倍之多”一句把双弧形截面的风速和环境风速进行比较,突出了双弧形截面设计极大提高了顶部风力发电的风速,让读者一目了然、清晰明了。
19.本题考查个性阅读和创意解读。
从第⑥段“其实大自然还有很多神秘之处,蕴藏着无限可能,启发着建筑师的设计灵感”一句可知,我们可从大自然寻找灵感,从动物、植物等寻找灵感,设计出未来的仿生建筑。
示例:像鲸鱼一样能潜入海底又能浮在海面,方便海洋旅行的房子。
20.范文
我家的一件珍品
每个人的家中都有一件心爱的珍品,虽不贵重,但却往往蕴含着巨大的意义。
在生日那天,爸爸妈妈送给我的那个地球仪,我非常喜欢它,把它视为家中的珍品。
小地球仪十分精巧,一条金龙嘴咬着头,尾如锅盖,支撑着整个球体,蓝色的球上经线、纬线一圈圈、一道道,纵横交错,像张网一样覆盖着整个球面,各个国家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显得又清楚又漂亮。我双手捧着地球仪,真是爱不释手。
我把那个球体轻轻一拨,它立刻转动起来,我又开始寻找我们伟大的国家——中国。啊,找到了,找到了。她像一只引吭高歌的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她昂首挺胸,在实现小康社会的大道上阔步前进!我的眼睛放出惊异的光芒,心里真是无比激动。
我又开始寻找雄鸡的心脏——北京。啊,找到了,找到了,一颗鲜红鲜红的五星镶嵌在雄鸡的胸膛!她是中国的首都,她是举办奥运会的地方,她是全国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她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
我还找到了雄鸡的两条大动脉:蜿蜒千里的长江,浊浪滔天的黄河。他们像彩带一样连接了几十个省,用他们那甘甜的乳汁,像母亲一样哺育着两岸人民。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代英雄儿女,五千年的历史就从他们这里开始。
啊,还有,那是什么?那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那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长城。这条巨龙,横卧在崇山峻岭、重重山峦之间,连绵一万两千里,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我的眼睛放出了骄傲的光芒,心里真是无比自豪。
我家的珍品虽不贵重,但却意味着我们祖国将会越来越强大。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写作。
1.审题立意:标题“我家的_____”限定了写作角度必须是第一人称,写作范围需围绕“家”这一特定领域,写作要求提出“进行生动形象的介绍”,立意方面,可通过对“我家”某人或物的生动介绍,抒发自己的某种特定感情。
2.思路点拨:本篇作文适合写成记叙文,补题可以从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人或物作为切入点,写人的话比如“我家的超人老爸”“我家的全能妈妈”等,写物的话比如“我家的百宝箱”“我家的全家福”等,叙写时要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或物的特点,突出这一人或物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此外,可采用多角度描写方法塑造人物性格或物品特征,紧紧围绕写作要求拟写,对所写对象进行生动形象的介绍。
答案第2页,共7页
答案第1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