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讲义(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讲义(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4 13:2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05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讲义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了解新闻评论的基本特征。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新闻评论的结构。 3.梳理支撑观点的新闻事实,体会文章语言运用特点。 1.了解历史史实,把握本文观点。2.培养快速、准确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3.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不忘国耻,增强爱国责任感。
知识点01 新闻评论
概念及特点
新闻评论,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事,就事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
【微点拨】新闻评论
新闻报道传播事实信息,新闻评论发表意见信息;新闻报道以叙述为主,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新闻报道的主要作用是告知信息,传播信息,新闻评论则旨在针砭时弊、引导舆论。我们所见到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都属于新闻评论。
【即学即练1】
“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08年11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
知识点02 背景、文题、主旨
1、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2017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略有改动。这一天,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作者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震撼人心的评论。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遇难人数30万左右。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2、文题解读
公祭,公共团体或社会人士举行祭奠,向死者表示哀悼。题目简洁明了,直接点明了“国家公祭”的意义。
3、主旨点睛
这篇新闻评论围绕“国家公祭日”这一新闻事件,紧扣“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观点,引述大量新闻事实,介绍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和日本右翼分子否认扭曲历史的事实,态度鲜明地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表明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捍卫世界和平的态度。
【即学即练2】
标题有什么作用?
概括了“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的新闻事实;点明了国家公祭的初衷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知识点03 内容与写法
1.文章开头引用公家公祭鼎上的铭文有什么作用?
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中语句引出评论的话题,开篇显示出一种庄重的气氛,吸引读者的关注。
2.第②③自然段着重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用第②自然段正义之士四个不同的纪念活动与第③自然段右翼分子美化侵略战争、扭曲历史的两个反面事例做对比,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辱没真相和良知的滑稽、丑陋嘴脸。
3.第⑤段间接引用弗雷德·阿门的话有何深意与作用?
80年,沧海桑田,南京由饱受二战战火摧残的“典型”,成为国际和平城市,昭示了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传统和坚定信念。弗雷德·阿门是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间接引述他的话,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知识拓展】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的卫国战争纪念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爆纪念馆等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的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即学即练3】
下列对《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这篇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
A.这篇新闻评论主要述说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及历史背景。
B.文章针对国家公祭日有感而发,论述的过程中饱含着爱国情感。
C.文章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的事例,强调了“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D.文章写南京的变化,突出和平的珍贵,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的热爱和追求。
知识点04 字词积累
1.字音:
国殇(shāng) 惨绝人寰(huán) 初衷(zhōng) 杀戮(lù) 篡改(cuàn) 辱没(rǔ) 呓语(yì) 振聋发聩(kuì) 遁形(dùn)
2.词义: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这里泛指死难的军民。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
遁形:隐藏形体。
从课文学中考答题
1.第2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主要采用了事实论证(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了南京大屠杀80年后,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的事例,有力证明了“历史,不可能被忘却”的观点,从侧面强调了中国政府设立国家公祭日,开展公祭活动的深远意义。
2.结合第5段内容,说说“80念,沧海桑田”一句的含义和作用。(分析句子含义及其作用)
含义:通过80年的不懈努力,南京已经从“恐怖之城”变成“和平之城”;南京,始终热爱和平,追求和平,践行和平。作用:①引出下文对南京今昔的对比;②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南京变化的巨大。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野蛮(mán) 抵赖(lài) 警惕(tì) 国行公祭(jì)
B.悼念(diào) 颠倒(diān) 呓语(yì) 铸兹宝鼎(zī)
C.隆重(lóng) 修宪(xiān) 大肆(sì) 祀我国殇(shāng)
D.大阪(fǎn) 变迁(qiān) 誓言(shì) 辱没真相(mò)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日本歪曲事实、篡改历史的行为,每一个中国人都义愤填膺。
B.鲁迅先生写文章揭露反动军阀杀戮爱国青年的暴行。
C.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的,则是茶堂倌振聋发聩的吆喝。
D.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地球环境再恶化,我们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合理开发并利用自然资源。
B.为进一步做好学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同学们的病毒防控知识,防疫站的医生们给师生们开展了一场关于“预防诺如病毒”的健康知识讲座。
C.为了博眼球、抢版面,媒体对某些热门明星大肆吹捧,过分的溢美之词滋生了他们的骄傲情绪。
D.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现场一百余位诗词达人的比赛,使全国电视观众重温经典古诗词,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美。
4.下列有关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导语部分是第一段,作者以凝重的口吻介绍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B.文章选取了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组织和个人对南京大屠杀的看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文章以凝重的笔触具体、翔实地揭发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
D.文章结尾向人民发出号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与前文相呼应。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厉害了!我的国。”这是无数中华儿女对祖国发展成果的由衷赞叹。
B.你参加了“用经典润泽心灵”主题演讲大赛了吗?获得了第几名?
C.大街上摆满了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
D.说起黄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你遇到什么事,人家才肯帮助你。
①这样的人不需要考虑何时会露出马脚,自己的内心会一直很踏实。
②同时,因为你人前、人后脸孔合一,别人与你相处,内心也更加踏实。
③人前、人后脸孔一致的人,更有机会走向人生的远方。
④一个人内心踏实,想干点正经事就放得开手脚,假以时日,就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
⑤别人的内心踏实了,自然也就愿意向你交出心来。
A.③④②①⑤ B.③①④②⑤
C.④③①②⑤ D.⑤②①③④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7.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________国家公祭日的初衷。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________了惨绝人(huán)______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lù)______。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________死难同胞。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铸兹宝鼎( ) 祀我国殇( )( ) 惨绝人(huán) 杀(lù)
(2)下列各组短语结构不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祭日的初衷 南京的历史 人类的记忆
B.侵华日军 集会广场 事实真相
C.讲述史实 辱没良知 篡改教材
D.国行公祭 法立典章 警钟长鸣
(3)依次填入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建立 炮制 怀念 B.设立 制造 悼念
C.创立 引发 纪念 D.设计 形成 感念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美丽墓园
刘月新
①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我见到了有生以来所见过的最美的坟墓。
②最美的坟墓,不是一座,而是一个墓园。
③跃上47级台阶,跨过大门,镶嵌在纪念馆血红色外墙上似乎还带着声响的弹壳,加上大炮和坦克,以及征战的雕塑,构成了一部沉甸甸的史书封面,迫不及待地要帮你解读此次战役的惊心动魄。
④穿过纪念馆的大门向里走,是一片松树林。棵棵松树挺拔峭立,整齐排列,一丝不苟,像列队整装待发的士兵。树下静静地卧着一排排的坟墓。一个个刚离起地面的小土堆,用水泥抹了周边,上面覆盖一块小长方形大理石卧碑,碑面中央镶着一颗醒目的五星。没有墓志铭,甚至没有名字。
⑤这些数不清的大理石板下面,躺着孟良崮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战士的躯体。他们远离尘嚣,静静地躺在林荫里。这些墓冢只是一个个小长方形的土堆而已。坟墓周围,开满了小小的叫不出名字的鲜花。放眼望去,空旷辽阔,庄严肃穆,青松翠柏掩映的五星点点,点点五星就像一颗颗天上的星辰,每一颗都是一个永垂不朽的英灵。
⑥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了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你禁不住要屏住呼吸,不敢大声,怕惊扰了这些栖息的灵魂。风抚摸着一座座无名者之墓,树林飒飒作响,几只蜂蝶在林中嬉戏。整个墓园透出一种大美、凄美和壮美,一种少有的朴素之美。
⑦6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场血战,彻底扭转了华东战局,成为解放战争中振聋发聩的经典之战。然而扭转战局是要付出代价的。在孟良崮纪念馆的烈士墓园,在苍松翠柏间,就安葬着此次战役中牺牲的我军壮士的忠骨,共有2865名。
⑧“青松挺拔,可是我战友的身姿?”
⑨“烈士灵前我默默伫立。”
⑩这是参加过孟良崮战役的一位将军说的两句话。然而将军要伫立的陵墓其实不过是眼前的一个个土丘。他们原本是一个个热血男儿,他们的英雄壮举,成就了当年惊天动地的功绩,而战争的惨烈致使他们成为一个个无名烈士,据说安葬于此的2865名烈士中人与名对上号的只有138名。
来这里朝拜的人很多,男女老幼都有。不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儿,人们都会想象得到,这每一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里,都安眠着一个最可爱的人,尽管你不知道他们的姓名。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那些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他们是为人民的安宁幸福而死,虽死犹生;他们虽然没有豪华坟墓和高大墓碑,可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诗人臧克家的著名诗句最能代表此刻的心声: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从这个墓区向左跨出几步远,又有几座坟墓,给人的感觉同样是震撼人心。站在墓前,当地朋友问我,你可知中国最小的烈士有多大?有多大?出生10天。10天?啊!刚刚学会吃奶,刚刚睁开蒙眬的眼睛来看世界。当时的世界山河破碎,狼烟四起,抗战的硝烟正浓。在她来到这个世界第10天时,母亲行刑的时日到了。母亲抱过她说,儿啊,你生下来就没吃过妈一口奶,临走了,就喝妈一口血吧。她瞅定女儿,毅然咬破手指,刹那,仿佛给满腔热血找到了奔突的出口,鲜血一滴一滴滴到了小烈士口中……这是何等的壮举?又是何等的惨烈?人世间有多少豪华的坟墓能装得下这种悲壮与豪情?又有多大的石碑能述说得尽他们的英勇与伟大?
又一阵风吹过,在苍松翠柏间留下一丝清凉,就像烈士的英灵在轻语。静静地站在这个墓园里,心,从未有过的平静,从未有过的澎湃。这些整齐排列的小土堆,构成了最宏伟、最感人的风景,成为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见过很多伟人和富豪的陵墓,都不曾给过我如此至纯至美的感觉,都没有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这样能剧烈震撼人内心深藏的感情。
走出烈士墓园,再次看到门前那棵合欢树,美美地静静地站立在那里。它撑起巨大的扇面形树冠,是想用绿荫和清凉来庇护装点这本沉甸甸的史书?还是想陪伴抚慰长眠在这里的先烈们的英魂?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7月9日,有删改)
(1)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2)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分析。
(3)第 段为什么要交代抗战时期烈士母女临刑前的场景?
(4)赏析第 段的表达效果。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9.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从“家祭”到“国祭”
新华网南京12月13日电(记者 蔡玉高、蒋芳)12月1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祭活动在纪念馆启动;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从“家祭”到“国祭”,中国近代史上最沉痛的一页,正不断加固于整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中。
降半旗、奏唱国歌、拉响警报、全城默哀、敬献花圈……首个国家公祭日,高规格的祭奠仪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无尽思考。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陷,在那之后的1个多月的时间里,侵华日军血腥屠杀30万放下武器的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多年来,南京一直铭记着这段灾难的历史。1985年8月,建立在“万人坑”遗址上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馆。1994年12月13日,纪念馆首次拉响警报并举行集体悼念活动,此后,每年的这一天,纪念馆都会举行悼念活动。纪念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交流场所。
(选自新华网)
【材料二】
映照历史 点亮和平
青砖墙上白色的花圈中写着大大的黑色“奠”字;1213支蜡烛被点燃,跳动的火焰,映着一张张严肃的脸庞。昨晚6点,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守灵仪式暨和平烛光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场举行。来自南京江东门小学、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学校的100多名青少年学生,中日韩三国僧侣以及来自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的约150名国际友人,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守灵祈祷。
满头银发的林伯耀一直低着头,表情严肃。这个生在日本、长在日本的福建籍第二代华侨,在日本经常会去跟一些当年参加战争的日本老兵交谈,“他们承认当年的屠杀,也觉得中国人会骂他们,但完全没有反省的举动,这让我特别难过。”林伯耀说。
(选自《南京日报》)
【材料三】
四海共祭家国魂 旧金山举办南京祭
人民网旧金山12月13日电(记者 韩莎莎)自1996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旧金山当地华人华侨都会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南京祭”活动,如今已是第19年。
“可是今年感觉与以往又有所不同,因为今年的12月13日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位多次参加公祭活动的华人说。
今年的“南京祭”活动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文化中心展出了日本侵占南京并且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家住在距离旧金山市50多英里的米尔皮塔斯市的徐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天是带女儿来参加“南京祭”活动的。他说:“小孩子从历史书上知道了南京大屠杀,我就想带她来了解下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一副“五洲同怀民族情 四海共祭家国魂”的挽联在祭奠活动现场显得十分醒目。可容纳近400人的会场几乎坐满了人。除了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的参与,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等都参加了祭奠活动。
(选自人民网)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它们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
(2)材料二中的“满头银发的林伯耀一直低着头,表情严肃”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3)材料三中说“可是今年感觉与以往又有所不同”。请结合本则材料概括旧金山今年“南京祭”活动的具体情况。
(4)“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综观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17年12月13日是第4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此,班级拟开展“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0.同学们参与国家公祭网网上活动时,发现国家公祭网有以下特点,请概括并填写。
网站介绍 特点
由新华网承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负责内容把关 权威性
可随时发布相关新闻 ①
搜集整理各类以日军侵华历史、南京大屠杀历史为主题的专家言论、名人观点、学术论著 学术性
设有专门版块介绍何为公祭、为何公祭等国家公祭知识 ②
针对全球网民,有多种文字版本,并按不同地区设立公祭区域,如港澳台公祭、欧洲公祭、非洲公祭等 ③
1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简讯的主要内容,作为班级板报的摘要。
【《解放日报》2017年12月13日讯】昨天,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参与全国联动公祭,同步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以告慰逝者,惕厉生者。上午十时整,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悼念仪式准时开始。升国旗、下半旗、念祭文,部队指战员在无名英雄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全场默哀,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和所有在抗战中壮烈牺牲的抗战先烈、死难同胞。
12.作为当代中学生,请你在祈愿环节为抗战英烈献上对联,以告慰英灵。请根据上联填写下联(不考虑平仄)
上联:忆往昔,齐心抗日山河壮;
下联: , 。
试卷第10页,共10页
试卷第9页,共10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B.悼——dào;
C.宪——xiàn;
D.阪——bǎn;
故选A。
2.C
【详解】A.义愤填膺:意思是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心胸,也作“义愤填胸”,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B.杀戮:杀害,屠杀,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C.振聋发聩:指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也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选项中用来形容茶堂倌的吆喝使用错误,可将“振聋发聩”改为“震耳欲聋”;
D.抵赖:指用谎言狡辩否认所犯的过失或罪行,拒绝承认或认可。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故选C。
3.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B项搭配不当,“知识”改为“意识”;C项语意重复,“溢美之词”已有“过分”之意,删去“过分的”;D项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点睛: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4.C
【详解】C.文章没有翔实地介绍南京大屠杀的情况。故选C。
5.B
【详解】试题分析:A项,倒装句,应该是“厉害了”后用逗号,“我的国”后用叹号;B项,正确。C项,顿号改为逗号;D项,句号应该在引号内。据此,答案为B。
6.B
【详解】认真阅读所给的句子可知,此语段议论文,中心论点为:“人前、人后脸孔一致的人,更有机会走向人生的远方”,应该为首句,“①这样的人”指的就是“人前、人后脸孔一致的人”,所以③①紧密相连,至此,可以确定答案为B。
7.(1) zī sì shāng 寰 戮
(2)D
(3)B
【解析】(1)兹——zī,意为:现在。祀——sì,意为:祭祀。殇——shāng,意为:战死者。huán——寰,惨绝人寰: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世上少有。lù——戮,杀戮:杀害;屠杀。
(2)A.都是偏正短语;B.都是偏正短语;C.都是动宾短语;D.“国行公祭、警钟长鸣”是主谓短语,“法立典章”是动宾短语;故选D。
(3)第一空:建立:开始成立。设立:开始创建;成立(机构、组织等)。创立:首次建立。设计:指在开始某项工作前,基于某些要求和目的,事先来拟定图样、方法等。根据后面的“国家公祭日”可知,应用“设立”。第二空:炮制:编写;制订(文章、文件等,多含贬义)。制造:人为地造成某种气氛或局面等(含贬义)。引发:引起;触发。形成:通过发展变化而成为具有某种特点的事物,或者出现某种情形或局面。根据后面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可知,应用“制造”;第三空:怀念:心里惦念着不能忘怀。悼念:对死者哀痛地怀念。纪念: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感念:因感激或感动而产生的思念。根据后面的“死难同胞”可知,应用“悼念”。故选B。
8.(1)明线:“我”瞻仰烈士墓园的过程。暗线:孟良崮战役的血与火的历史。
(2)示例:第 段“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那些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通过对比突出烈士为国捐躯虽无名,但长留世人心中,永远流传;而有些刻意想要让人注意的人,却更易被人淡忘。
(3)细写这个场景,更能触发人类的共同情感:哺乳的母亲,刚出来的婴儿都没有被放过,可见敌人是何等的残忍和没有人性。这更能激起人们对和平的珍爱,对战争残酷的痛恨。
(4)一方面借物喻人,借合欢树表达了作者对那段英雄历史的铭记,对烈士的崇敬和不舍;另一方面连用两个设问,使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文章主旨更突出,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解析】(1)本题考查写作线索的判断。阅读全文,根据首尾处第④段“穿过纪念馆的大门向里走”,第 段“走出烈士墓园,再次看到门前那棵合欢树”等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是以自己对烈士墓园的参观过程为明线的;“暗线”是指隐含在事件中的文章要表现的主要内容。阅读全文可知,作者写参观烈士墓园,意在表现对先烈的由衷赞美之情,而这种赞美之情文章是通过回忆孟良尚战役的有关史实达到的,所以文中的暗线是:孟良固战役的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2)本题考查对对比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题时需明确,对比手法,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根据这一理解,可知文中第 段“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那此一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就是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这些无名烈士虽无名,却为人们所永记的高大,而那些有意想让人注意的人却更易被淡忘。文中第 段“见过很多伟人和富豪的陵墓,都不曾给过我如此至纯至美的感觉,都没有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这样能剧烈震撼人内心深藏的感情”也运用了对比,通过与“伟人和富豪的陵墓”比较,突出了无名墓冢给人内心震撼之深。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阅读文章第 段“刹那,仿佛给满腔热血找到了奔突的出口,鲜血一滴一滴滴到了小烈士口中”,可知本段交待抗战时期烈士母女临刑前的场景,详写了烈士临刑前咬破手指来喂养从未吃过母亲一口奶的女儿。一个出生刚十天的婴儿,就这样失去了母亲,失去了自己的生命,细想这样的婴儿何罪之有,要让敌人痛下杀手?所以作者说详写这一场景,意在让读者感受到敌人的残忍和没有人性,更能激起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幸福生活的珍惜。
(4)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及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从段落的表达技巧人手,结合段落内容分析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达方式等,再进一步说明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妙处。结合文本内容可知,文章第 段写合欢树,看似是对合欢树发出疑问,实则是作者情感的表达。作者是借树来喻人,表现出他对历史的铭记,表达了对烈士的崇敬和赞美。而把两个问句置于文章的结尾,又能引发读者的深思,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9.(1)相同点:两则材料都对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活动进行了严肃客观的报道,突出了勿忘历史、珍惜和平的新闻主题。
不同点:材料一强调国家的重视,侧重讲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祭奠活动由“家祭”变为“国祭”,突出我国对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的刻骨铭心,指出“高规格的祭奠仪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无尽思考”;材料二侧重讲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守灵仪式暨和平烛光祭活动,运用点面结合的方式交代了参加祭奠活动的人员,突出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求与珍惜。
(2)“满头银发”是肖像描写,一方面说明林伯耀年事已高,对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有着深刻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忧虑深重,头发都愁白了。“一直低着头,表情严肃”是神态描写,突出了林伯耀参加公祭活动时的沉重心情,以及对日本一些老兵不思反省的愤慨与忧虑。报道选取生在日本、长在日本的福建籍第二代华侨林伯耀这一典型人物来写,旨在表明“勿忘历史,珍惜和平”的深刻主题。
(3)①今年是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首次国家公祭,规格升级了,这使得“南京祭”活动与往年的意义不同;
②今年的“南京祭”活动主要有:展出日本侵占南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在祭奠活动现场张挂挽联;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都参加了祭奠活动。
(4)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用诗一样的语言,生动地诠释了我们今天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目的和意义。
②十四年抗战,为的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的完整和平;国家公祭,与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纪念日一样,为的是告诫人们勿忘历史,珍惜和平。
③“和平之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也是世界人民的幸福之梦。
④我们反对任何国家对其他国家进行野蛮侵略,反对惨无人道的杀戮,渴求世界人民获得和平与幸福,真心希望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士越来越多,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
【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完成此类题,先要认真阅读材料,然后比较分析概括两则材料的同与异。所谓“同”就是两则材料传递信息的主题,所谓“异”就是两则材料所传递信息的侧重点不同。通读两则材料,由材料一“12月1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祭活动在纪念馆启动;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及材料二“昨晚6点,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守灵仪式暨和平烛光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场举行”等内容可知,相同点在于均对“国家公祭活动”进行了报道;由材料一“降半旗、奏唱国歌、拉响警报、全城默哀、敬献花圈……首个国家公祭日,高规格的祭奠仪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无尽思考”“纪念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交流场所”及材料二标题“映照历史,点亮和平”“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守灵祈祷”等内容可知,两则材料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各自的报道点上:材料一着重于国家层面的警示;材料二着重于人们对和平的珍惜和祈求。
(2)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题时,在分析对参加祭奠活动的生在日本、长在日本的福建籍第二代华侨林伯耀先生的细节描写时,应将之放到国家公祭活动这个特定背景下,把握他沉痛与担忧的心理,从而真切地感受新闻的主题。分析可知,“满头银发”是肖像描写,表明林伯耀年事已高,对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有着深刻的感悟,同时,结合语境“‘他们承认当年的屠杀,也觉得中国人会骂他们,但完全没有反省的举动,这让我特别难过’”等内容可知,此处细节描写也表明他忧虑深重到头发都白;“一直低着头”“表情严肃”是神态描写,突出了林伯耀参加公祭活动时的沉重心情,也表明了其对日本一些老兵不思反省的愤怒和伤心。结合材料二中“映照历史,点亮和平”“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守灵仪式暨和平烛光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场举行”等内容可知,报道选取生在日本、长在日本的华侨林伯耀这一典型人物着重特写,旨在表明“勿忘历史,珍惜和平”的深刻主题。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阅读材料可知,虽然“可是今年感觉与以往又有所不同”这话是受访人的个人看法,但整则材料其实就是围绕它展开的,所以概括今年“南京祭”活动的具体情况,就是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过程。由材料三中“因为今年的12月13日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内容可知,今年是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首次国家公祭,规格升级了,这使得“南京祭”活动与往年的意义不同;由材料三中“今年的‘南京祭’活动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文化中心展出了日本侵占南京并且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等内容可知,今年的“南京祭”活动主要有:展出日本侵占南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由材料三中“一副‘五洲同怀民族情,四海共祭家国魂’的挽联在祭奠活动现场显得十分醒目。可容纳近400人的会场几乎坐满了人”等内容可知,在祭奠活动现场张挂挽联;由材料三中“除了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的参与,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等都参加了祭奠活动”等内容可知,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都参加了祭奠活动。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语言表达能力。解题时,应结合材料中“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等内容,紧扣习近平主席在国家公祭日讲话中23次提到“和平”二字所传递的正能量来谈,做到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注意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一些国家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以及一些地方遭遇恐怖分子袭击,人们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等情况来分析理解习近平主席这番话的深刻意义。示例: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生动地诠释了我们今天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目的和意义。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与我们而言,就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有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有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更要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如今,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同时,真心希望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士能携起手来,共同为世界的和平稳定贡献一份力量。
10.如①即时性 ②知识性③国际性 11.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的目的及仪式过程。 12. 如:看今朝 同力报国天地新。
【解析】10.本题考查对内容理解和概括能力。本题解答要依据题目中给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作答即可。(1)根据网站介绍“可随时发布相关新闻”中的“随时”可将体现了国家公祭网“即时性”的特点,可概括为:即时性;(2)根据网站介绍“设有专门版块介绍何为公祭、为何公祭等国家公祭知识”中的“介绍……知识”,体现了国家公祭网“知识性”的特点,可概括为:知识性;(3)根据网站介绍“针对全球网民,有多种文字版本,并按不同地区设立公祭区域,如港澳台公祭、欧洲公祭、非洲公祭等”中的“针对全球网民”,体现了国家公祭网“国际性”的特点,可概括为:国际性。
11.本题考查新闻内容概括。根据导语“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参与全国联动公祭,同步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以告慰逝者,惕厉生者”阐明的目的,结合“上午十时整,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悼念仪式准时开始。升国旗、下半旗、念祭文,部队指战员在无名英雄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全场默哀,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和所有在抗战中壮烈牺牲的抗战先烈、死难同胞”讲述的仪式过程,可概括为: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的目的及仪式过程。
12.本题考查对联补写。对联书写格式:①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要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根据上联“忆往昔”动宾结构,结合“告慰英灵”以当今时代的目标任务为对象拟写下联,可拟写为“看今朝”“思现在”等;根据上联“齐心抗日”偏正结构,写的是英烈的行为,应写出当今的行为,可拟写为“同力报国”“一心为民”等;根据上联“山河壮”主谓结构,写的是英烈行为的目的,应写出当今行为得目的,可拟写为“天地新”“社稷美”等。
答案第2页,共6页
答案第1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