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复习与测试卷 浙江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复习与测试卷 浙江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5 19:3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复习与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综合(共7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yì)____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sǒng)____立,不折不(náo)____,对抗着西北风。
1.拼音处填写汉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翼 耷 挠 B.逸 耸 饶 C.逸 耷 挠 D.逸 耸 挠
2.下面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泛”字的解释,你认为文段中“微微泛出淡青色”的“泛”字的义项是   。(填序号) (4分)
泛fàn ①<书>漂浮:~舟|~萍浮梗|沉渣~起。 ②动透出;冒出:脸上~红|~出香味儿。 ③广泛;一般地:~论|~指。 ④肤浅;不深入:浮~|空~。 ⑤泛滥:黄~区(黄河泛滥过的地方)。
二、选择题(共2分)
3.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
B.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C.我想念昆明的雨。
D.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
三、综合性学习(共7分)
学习了《背影》一文后,老师决定在班里开展“感恩父母”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4.请你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拟写一段开场白。(2分)
5.台湾著名的诗人余光中先生认为:《背影》短短千把字的小品里,作者便流了四次眼泪,也未免太多了一点。时至今日,一个二十岁的大男孩是不是还要父亲这么照顾,而面临离别,是不是会这么容易流泪,我很怀疑。今日的少年应该多读一点坚毅豪壮的作品。对此你有何看法?(3分)
6.本次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行动回报父母”,请你向同学们提出两条建议并说明理由。(2分)
四、情景默写(共10分)
7.诗文默写。
(1)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风声一何盛,   !(刘桢《赠从弟(其二)》)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   ,   。
(4)泛舟水漾惊鸟飞,在不同诗人笔下有不同的描写。欧阳修在《采桑子》中写道:“   ,   ”;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道:   ,   。
五、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14分)
萧萧白杨
许冬林
①白杨树是我见过的生长得最专注的树了。树干挺拔向上,像毛笔的中锋,笔直指向天空。那些丫枝里,没有一个逃兵,哪怕一点异心都没有。看着那样统一步调的丫枝,在主干的统领下,奔向同一个方向,会让人心底涌起“忠诚”两字。
②和白杨相比,感觉南方的树木是娇生惯养的。南方有佳木,它们枝叶蓊郁,八方伸展,是一副柔媚多情的姿态。而白杨呢,它大约是乔木中的君子,行坐端庄,穆穆临风。
③以前读到“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我以为白杨秋风是一幅仓皇晦暗的画面。“萧萧”是白杨在风里落叶的声音——长风浩荡,秋色肃杀,和落叶一起沉寂于大地的,还有永不复返的生命。《古诗十九首》里,白杨就这么萧条冷落,似乎一直在很悲催地落叶。
④后来做中学老师,给学生上《白杨礼赞》,依旧将信将疑,以为作者是怀着主观偏见,生生把晦暗苍凉的白杨给提亮了。直到亲眼看见,才惊觉白杨原来不那么萧索。
⑤在新疆,秋日朗照的天空下,看到水渠边的一排白杨树,我竟然也和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的茅盾先生一样,惊奇地叫了一声。
⑥白杨实在英挺,是纤尘不染的那种英挺伟岸。
⑦“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风吹白杨,万叶翻动,萧萧有声。西北地区的树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叶子要稀一点。叶子的间隙里,风可以张开膀子穿过去。不像南方的树,叶子太密太厚,永远是荷尔蒙旺盛的青春期,风一吹,声音模糊得没有重点。
⑧我喜欢白杨,喜欢它的这种疏朗与简洁,就像难得一遇的谦谦君子,儒雅,低调,懂得节制欲望,与攘攘[注]尘世总是保持一段距离,可又是有力量的。我站在白杨下,听风吹白杨,感觉像是站在楼兰遗址的颓墙前,虔诚地倾听古人浑厚庄严的歌谣。
⑨白杨入画。但不是中国水墨,而是西洋油画。西北无边无际的阳光下,白杨被照得通体明亮,气宇轩昂。叶子翠绿,树干纯白,色彩饱和度强。而西洋油画,用色饱满,适宜画白杨。在油画框里,白杨用枝干和茂盛的叶子,来表达阳光醇厚,表达天空高远。
⑩去交河故城时,我在吐鲁番的一条路边停下,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了一棵白杨。
交河故城是唐朝安西都护府遗址,在吐鲁番。安西都护府是唐代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首任都护是乔师望,他是唐朝将领,庐陵公主的驸马。后来接任的郭孝恪击败龟兹后,把安西都护府从交河城迁到了龟兹,即今天的新疆库车县。此后,都护府在唐蕃战火中几失几守,最后府衙基本稳定在龟兹。王维有《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里的安西,已经是位于龟兹的安西都护府了。
在唐代,从长安望向安西都护府,那是山长水阔,黄沙漫天。那些远赴西北镇守边塞的文武官员,那些鞍马风尘夜夜望乡的中原士兵,一定在不遇故人的孤独中,用白杨的葱茏喂养着乡思和希望。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边塞诗人岑参写出了边地苦寒却也雄奇的大观。那时,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岑参第二次出塞任职。新的守边人来了,老的守边人回去,一拨拨人马轮换,用人之颠沛换国之长安。岑参来给他的前任武判官送行,“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那时,西北的白杨一定落光了叶子,在漫天风雪中伫立成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样子。
当春天来临,交河故城的城墙下桃花盛开。一千多年前的春天,白杨也在春风里萌发新叶。我想,那些一拨拨来过西北、驻守过西北、穿越过古丝绸之路的人们,是否在深深孤独中,慢慢就散发出白杨的气质____
如果有白杨,又何惧大地空旷。
(《散文》,2019.06,有删改)
[注] 攘攘:世人追名逐利的样子。
8.下面选项中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说白杨的形象让人想起“忠诚”,也照应了后文那些忠诚的守边人。
B.第⑥—⑨段作者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来刻画白杨之美。
C.第13段“用人之颠沛换国之长安”一句中“长安”具体指的是唐代的都城长安。
D.作者对白杨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从认为它一贯萧索到喜爱感佩。
9.请谈谈作者认为西洋油画比中国水墨更适合画白杨的原因。(2分)
10.作者和茅盾看到白杨树都“惊奇地叫了一声”,茅盾是因为恹恹欲睡之感被傲然挺立的白杨惊醒,而作者是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原因。(3分)
11.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⑩段“我”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一棵白杨时的心理。(3分)
12.第11段作者为什么要引用王维的诗 (2分)
13.请结合文本分析第14段画线句中“白杨的气质”的内涵,并联系当今一则事例谈谈你的感想。(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4分)
谈生命(节选)
冰心
生命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啊!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轻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他的叶子由浓绿到绯红,秋阳下他又有一番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我曾读到一个警句,它说“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14.下列选项中关于一棵小树经历的生命状态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早春繁花似锦 B.夏季绿叶成荫
C.秋季庄严灿烂 D.归落大地。
15.画线句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下列各项中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揭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
B.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
C.成了死湖和空壳,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不必遗憾。
D.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长青。
16.怎样理解“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4分)
17.结合全文,你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生命的规律又是怎样的 (4分)
六、诗歌鉴赏(共6分)
1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虞美人·梳楼
[宋]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①处。楼儿忒②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选自《宋词鉴赏辞典》)
【注】①溟濛(míng méng):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②忒(tuī):太。
(1)这首词中作者选取了绵绵的细雨、   和   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思归念远之情,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处进行分析。
七、作文(共60分)
19.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生活中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点点滴滴,都如同清纯的甘露,滋润心田。请以“我心灵的甘露”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②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义理解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要求考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注意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准确辨析,注意平时的积累。
(2)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注意结合语境,联系词语的意项进行理解和判断。
1.本题考查拼音写汉字。
旁逸斜出:páng yì xié chū,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参天耸立:cān tīan sǒng lì。高高地直立,形容山或者建筑物很高,直入云霄。
不折不挠:bù zhé bù náo,意思是面对压力和困难不屈服、顽强。
故选D
2.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泛出:指透出,冒出。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泛”字的解释,选②。
3.【答案】C
【知识点】叙述;抒情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表达方式的掌握和辨析。A:描写;B:描写;C:抒情;D:描写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方式的掌握和辨析。考生应掌握语句常见的表达方式,结合语句进行正确的判断。
4.【答案】示例:同学们,吟诵冰心的《纸船》,我们为一颗眷恋母亲的心感动,品味朱自清的《背影》,我们为真挚深沉的父爱感动,其实,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现在,让我们抒发内心真情,感念父母之恩。
5.示例:背影体现的是伟大的父爱,以及子女对爱的感悟。体现的是人性美。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男儿流泪,不是极度的悲伤就是内心深处极度的感动!由此更能体现父亲为子女付出的多,更体现了父爱之伟大。
6.示例: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理由:能减轻父母的一些负担,让父母少一份操心;②记住父母的生日,给父母一份生日礼物。理由:能让父母感受到儿女的孝心,让父母多一份舒心。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见解表述;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开场白的写作。内容包括:称谓、问候语+开展活动的原因、目的或意义(鼓动语)+导入语(激情洋溢的语言)。表述时要注意设悬念、提问题以吸引注意,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使用排比的句式。
(2)本题考查谈看法、表观点。答题要点是表明观点+说明理由。需要注意的是紧密结合题目的材料,融入自己的思考,阐述的观点应积极向上,语言精练,紧扣题目。
(3)本题考查表达观点之提建议。提建议的题可从三方面考虑:一读懂材料,结合材料反映的事实提,不能偏向,二从材料中找对策,有针对性的提,三提出的建议要合理,要有操作性,易于人接受,表述清楚。
4.开场白首先要有称呼,中间要写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最后引入活动,要注意语言连贯、得体。
故答案为: 示例:同学们,吟诵冰心的《纸船》,我们为一颗眷恋母亲的心感动,品味朱自清的《背影》,我们为真挚深沉的父爱感动,其实,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现在,让我们抒发内心真情,感念父母之恩。
5.看法可以是对背影中流泪的理解感悟,当然,也可以是赞成余光中的观点,要表述清楚自己观点的理由支撑。
故答案为: 示例:背影体现的是伟大的父爱,以及子女对爱的感悟。体现的是人性美。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男儿流泪,不是极度的悲伤就是内心深处极度的感动!由此更能体现父亲为子女付出的多,更体现了父爱之伟大。
6.回报父母的做法有:少让父母操心自己的事情;跟父母过生日、买礼品,让父母感受到自己的孝心等等。
故答案为: 示例: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理由:能减轻父母的一些负担,让父母少一份操心;②记住父母的生日,给父母一份生日礼物。理由:能让父母感受到儿女的孝心,让父母多一份舒心。
7.【答案】(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松枝一何劲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
(4)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骥”“枥”“劲”“历”“萋萋”“涟漪”“禽”“滩”“鸥鹭”的写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本题考查古诗文的积累,注意识记正确,不漏字,不要出现错别字。
8.【答案】C
9.因为阳光下,白杨被照得通体明亮,叶子翠绿,树干纯白,色彩饱和度强。而西洋油画,用色饱满,所以适合画白杨。
10.因为终于亲眼见到了喜欢的白杨,看到了它的英挺伟岸,见证了它毫无晦暗苍凉之色,且被它的“疏朗与简洁”深深吸引了。一声惊叫,完全是兴奋喜悦之声。
11.此刻的心情,当是喜悦与兴奋并存。亲眼看到无比崇敬的白杨,自然喜悦;消除了对白杨“晦暗苍凉”的误解,自然喜悦;看到白杨的疏朗与简洁,联想到谦谦君子,自然兴奋。
12.引用王维的诗,证明当时的安西,已经是位于龟兹的安西都护府了;引用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韵味。
13.“白杨的气质”指的是:忠诚、耐得住寂寞、傲岸挺拔、坚强不屈、默默奉献。(示例)袁隆平院士扎根农田,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科研一线。他不为名利,不求热闹,只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他种的是“稻子”,可谁又能说他的形象不像一棵参天的白杨呢
【知识点】抒情性(写景)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探究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引用
【解析】【点评】
(1)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就是要熟悉掌握文章的内容,只有掌握了内容,才能进一步地去分析。同样,老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此类重要的句子,从句意和作用两方面向学生阐述,加深记忆和理解。
(2) 本题考查学生 搜集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此类题目,应首先找到关键词,其次,定位文章的段落,第三,提取相关联的信息加以概括。此类题目切记立足文本,不能主观臆断。
(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就是要熟悉掌握文章的内容,只有掌握了内容,才能进一步地去分析。同样,老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此类重要的句子,从句意和作用两方面向学生阐述,加深记忆和理解。
(4)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就是要熟悉掌握文章的内容,只有掌握了内容,才能进一步地去分析。同样,老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此类重要的句子,从句意和作用两方面向学生阐述,加深记忆和理解。
(5) 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侧重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对写作手法的掌握,记叙文中引用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增加文章的文采,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还可以让文章言简意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从而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针对此类题目,学生应在平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的基础之上,逐步分析即可。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此类题目的难点在于不直接提问,文章的主旨、主题、思想是什么?而是结合一定的句子和题目从侧面考查,例如本题之中, 白杨的气质, 其实这个作用就是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所以学生一定要审清题目,明白出题人的意图。其次,建议平时的复习中,应理解性地记忆文章的主旨,要结合文章的情节,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
8.A、 第 段“那些远赴西北镇守边塞的文武官员,那些鞍马风尘夜夜望乡的中原士兵,一定在不遇故人的孤独中,用白杨的葱茏喂养着乡思和希望”, 第 段“新的守边人来了,老的守边人回去,一拨拨人马轮换,用人之颠沛换国之长安”。 此项无误。
B、第 ⑦ 段,“风吹白杨,万叶翻动,萧萧有声” ,听觉。 第⑨ 段“西北无边无际的阳光下,白杨被照得通体明亮,气宇轩昂。叶子翠绿,树干纯白,色彩饱和度强”,是视觉。 此项无误。
C、长安”应指国家的“长治久安”。有误。
D、 第 ③ 段,“我以为白杨秋风是一幅仓皇晦暗的画面”, 第⑥段“白杨实在英挺,是纤尘不染的那种英挺伟岸”。此项无误。
故答案为:C
9. 第⑨ 段“白杨被照得通体明亮,气宇轩昂。叶子翠绿,树干纯白,色彩饱和度强。而西洋油画,用色饱满,适宜画白杨”。
故答案为:因为阳光下,白杨被照得通体明亮,叶子翠绿,树干纯白,色彩饱和度强。而西洋油画,用色饱满,所以适合画白杨。
10.第⑥段“ 白杨实在英挺,是纤尘不染的那种英挺伟岸 ”。我之前以为白杨苍凉,此刻看到了白杨的伟岸,所以很吃惊。
故答案为:因为终于亲眼见到了喜欢的白杨,看到了它的英挺伟岸,见证了它毫无晦暗苍凉之色,且被它的“疏朗与简洁”深深吸引了。一声惊叫,完全是兴奋喜悦之声。
11.因为白杨树不是我印象里的晦暗苍凉,我消除了对它的误解,心情激动又兴奋,又被它的疏朗吸引。
故答案为:此刻的心情,当是喜悦与兴奋并存。亲眼看到无比崇敬的白杨,自然喜悦;消除了对白杨“晦暗苍凉”的误解,自然喜悦;看到白杨的疏朗与简洁,联想到谦谦君子,自然兴奋。
12.引用 诗句,一是说明安西 是位于龟兹的安西都护府,二是增添了文学色彩。
故答案为:引用王维的诗,证明当时的安西,已经是位于龟兹的安西都护府了;引用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韵味。
13.第⑧ 段“就像难得一遇的谦谦君子,儒雅,低调,懂得节制欲望”、 第①段“会让人心底涌起‘忠诚’两字” 。“白杨的气质”是忠诚,低调,谦虚的。
故答案为:“白杨的气质”指的是:忠诚、耐得住寂寞、傲岸挺拔、坚强不屈、默默奉献。(示例)袁隆平院士扎根农田,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科研一线。他不为名利,不求热闹,只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他种的是“稻子”,可谁又能说他的形象不像一棵参天的白杨呢
14.【答案】A
15.C
16.这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豁达宽广的胸怀。说明人的一生不会永远是阳光坦途、畅达顺利,常常伴随着坎坷痛苦,而这也是茫茫宇宙生命的共性。只要不息奋斗,无私奉献,一切便无怨无悔。
17.本质:蓬勃成长、顽强进取、坦然奉献,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规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逆境相伴相随。
【知识点】挖掘、感悟文章主题;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议论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理解。我们要学会抓住关键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在每篇课文中,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往往会使用一些关键句,能突出表现文章的内涵,这些关键句,或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或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暗示了文章的思路,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关键句再进一步简要概况即可。
(2)本题考查句子理解。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理解重点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结合句子分析这个加点词让句子哪里变得更好更优美更突出,理解文中的句子与词语的关系,把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准确理解重点句子含义。
(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理解重点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结合句子分析这个加点词让句子哪里变得更好更优美更突出,理解文中的句子与词语的关系,把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准确理解重点句子含义。
(4)本题考查主旨理解。理解主旨就是要整体把握全文,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从文章标题入手,有些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有的标题直接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从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的作用,有的文章则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从分析文中议论句、抒情句入手,有的文章中的议论句或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从分析人物、事件或概括段意入手,有些文章的主旨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需作综合归纳才能明确;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从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14.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理解。A从文中“ 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 ”可知早春可能繁花似锦,不是一定,表述有误;
B从文中“ 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 ”可知夏季绿叶成荫,表述无误;
C从文中“秋风起了,他的叶子由浓绿到绯红,秋阳下他又有一番庄严灿烂”可知秋季庄严灿烂,表述无误;
D从文中“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可知冬天归落大地,表述无误。
故答案为:A
15.本题考查句子理解。结合“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
A理解正确;
B理解正确;
C划线句子说成了死湖和空壳,也是一种生命存在的形式,是不必痛苦,要感谢生命,不是不必遗憾,故不正确;D理解正确。
故答案为:C
16.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 快乐固然兴奋 ”,比如春天生根发芽,夏天绿叶成荫,秋天庄严灿烂,所以我们要感谢生命;“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说明人的一生不会永远是阳光坦途、畅达顺利,常常伴随着坎坷痛苦,而这也是茫茫宇宙生命的共性,只要不息奋斗,无私奉献,一切便无怨无悔,所以我们也要感谢生命,比如冬天要归落大地,可能痛苦,这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豁达宽广的胸怀。
故答案为:这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豁达宽广的胸怀。说明人的一生不会永远是阳光坦途、畅达顺利,常常伴随着坎坷痛苦,而这也是茫茫宇宙生命的共性。只要不息奋斗,无私奉献,一切便无怨无悔。
17.本题考查主旨理解。从第1段小树经历春的发芽开花,体现生命的蓬勃成长,“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轻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表明 渺小、微弱 ;经历夏天的绿叶成荫,体现生命的顽强进取,“ 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表明继而强健、壮大 ;经历秋天的 庄严灿烂 ,体现生命的快乐;经历冬天的归落大地,体现生命的坦然奉献,“ 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表明终归于消亡 ;
故答案为: 本质:蓬勃成长、顽强进取、坦然奉献,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规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逆境相伴相随。
18.【答案】(1)柔美的杨柳;红艳的海棠
(2)示例一:“丝丝杨柳丝丝雨”一句写春雨的连绵不绝与杨柳的婀娜柔美。春雨易伤旅人怀,而杨柳则更能引发别离之愁。
示例二:“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词人心头的乡愁,小楼都装不下了,以至于几次三番飞将出去寻找归乡之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乡愁之浓重、思归之执着和痴迷。
示例三:“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写词人远离家乡,乡愁情切,连天帝都起怜悯之心,可见相思之苦;而借“花”消愁,结果自然也只能是“愁更愁”。
示例四:“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写海棠红艳,春意浓重,以乐景衬哀情,突出离乡之人的孤独和思乡之苦。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
【解析】(1)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结合“丝丝杨柳丝丝雨”“海棠红近绿栏杆。”分析可知。
(2)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要在深刻理解主题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意象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1)柔美的杨柳;红艳的海棠。
(2)示例一:“丝丝杨柳丝丝雨”一句写春雨的连绵不绝与杨柳的婀娜柔美。春雨易伤旅人怀,而杨柳则更能引发别离之愁。
示例二:“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词人心头的乡愁,小楼都装不下了,以至于几次三番飞将出去寻找归乡之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乡愁之浓重、思归之执着和痴迷。
示例三:“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写词人远离家乡,乡愁情切,连天帝都起怜悯之心,可见相思之苦;而借“花”消愁,结果自然也只能是“愁更愁”。
示例四:“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写海棠红艳,春意浓重,以乐景衬哀情,突出离乡之人的孤独和思乡之苦。
【点评】结合景物描写,自选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19.【答案】【参考例文】
我心灵的甘露
“男子汉要勇敢。”爸爸曾这样对我说。
我小时候胆子很小。晚上熄了灯,一个人不敢去厕所;白天妈妈要去超市,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我躲进卧室,关上门,手里拿着玩具枪,生怕有坏人闯进来。爸爸说:“你是男子汉,男子汉要勇敢!”
刚开始我不知道“男子汉”是什么意思,后来爸爸说的次数多了,我渐渐有些懂了,爸爸就是男子汉,他什么事情都能做,而且都是自己去做。于是,我对自己说:“我是男子汉,什么都不怕。”就这样,我的胆子渐渐大起来了,现在我已是朋友眼中的“罗宾汉”了。我心里明白,这都是爸爸鼓励和示范的结果。
“对朋友要诚实。”小胖曾这样对我说。
我跟小胖是发小,如今已有十几年的交情了。但是,我们的交情却险些因为我的缘故而中断。
两年前暑假的一天,我跟小胖约好到杨柳青镇游玩。出发前的一个小时,我想先玩一会儿电脑游戏,结果我玩上了瘾,就把跟小胖的约会抛到了九霄云外。小胖见我迟迟没出现,就打来电话,而我正玩得起劲,马上就要过关了,退出游戏实在可惜,于是就撒谎说我正在闹肚子,让他自己去玩,然后我却整整四个小时没有离开电脑。
没想到妈妈把真相泄露出去了,转天小胖气呼呼地质问我为什么撒谎。我解释了半天,他也没有原谅我。他说,他不想与不诚实的人交朋友。既然是朋友,那么对朋友就要诚实。我懊恼不已,诚恳地向小胖道了歉,并以实际行动挽回了我们的友谊。从此,他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人要自信,才能把事情做好。”张老师曾这样对我说。有一次,我参加数学竞赛,进考场前有些莫名的紧张。张老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不用紧张,也不要考虑太多,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就行了。不管怎样都要相信自己,人只有自信,才能把事情做好。”结果我虽然没能拿到理想的名次,但我觉得发挥出了自己的最佳水平,张老师的话也深深地印在了我心里。
家长、朋友、老师的话,时时在我的耳边响起,它们犹如一滴滴甘露,时刻滋养着我的心灵,成为我人生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这道题给出的材料中,第一句话说得很清楚:“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把生命比作花朵,把人成长必需的养分比作雨露。作文题目中“甘露”前的定语“心灵的”,对“甘露”的范围做了限定。所以,审题时一定要明白“心灵的甘露”具体指哪些。材料中列举了能给人心灵以滋养的“甘露”: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写作前要结合自己的生活想一想,自己经历过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哪些人的言行触动了自己的内心,生活中的哪些剪影给自己以深刻的影响,将这些“心灵的甘露”具体化、充实化,从而选择最有特色的内容作为素材,就不难写出理想的文章。
【点评】文题是一篇命题作文,注意以下几点:(一)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二)明确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三)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