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月考+期中期末考前专练-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月考+期中期末考前专练-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5 08:02:3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红星照耀中国》考前专练
总分 68分 练习时间 3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红星”照耀中国,“红星”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书中介绍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共产党领袖,以下是关于其中一位的描写,请认真阅读并完成相关问题。
我一边和S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相信你已猜出了S是谁,以下选项中的人物评价与S相符合的是(  )
A.他是一个威望高、口才好,英勇善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急躁又谦虚的人。
B.他是“三军”统帅,是坚韧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C.他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D.他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个人自尊心极强。
2.小咏同学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梳理了埃德加·斯诺对毛泽东的评价,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和率真,富有幽默感,时常露出质朴的笑容。
B.不屈不挠,冷静理智,极具个人魅力——这些特质使他成为“红色中国外交第一人”。
C.精通中国古典文学,博览群书,在哲学和理事方面造诣很深。
D.有着无穷的精力,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3.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4.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1936年6月,斯诺从北京出发去探索“红色中国”,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安府。在那里,他拜访了杨虎城将军。
B.斯诺计划去安塞见周恩来,途中遇见了在政治保卫局工作的李长林。两人结伴同行。到安塞后,斯诺见到了周恩来。
C.在保安,斯诺见到了“中华人民苏维埃共和国”的主席毛泽东,并对他做了多次采访,听他回忆长征的艰难,讲述革命的理想等。
D.陕北唯一可以通车的道路到延安便是终点。斯诺认为延安是个理想的要塞。蒋介石对红军进行了封锁,红军利用封锁来对敌人进行反封锁。
5.《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下列选项中斯诺不可能报道的一项是(  )
A.飞夺泸定桥 B.遵义会议 C.强渡大渡河 D.金田起义
6.下列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B.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的帮助下,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
C.《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包括: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D.《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斯诺对贺龙的印象:乐观、豁达、勇敢、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的得意,表现了率真的个性。
7.这段文字描述的人物是《红星照耀中国》中的(  )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____,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A.贺龙 B.毛泽东 C.彭德怀 D.周恩来
8.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他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B.书名中的“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C.书中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
D.为了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该书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9.下面是名著中对四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哪项匹配不当(  )
A.朱德——他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B.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
C.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
D.毛泽东——他是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精通中国旧学、有成就的学者,颇有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认真研究哲学的人,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
10.关于《红星照耀中国》,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
B.《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成功地采访了众多共产党的领袖和红军将领。
C.《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埃德加·斯诺是法国的一名记者。他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新闻人实事求是的职业精神。
D.《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
11.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四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其中不匹配的一项是(  )
A.毛泽东——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还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B.周恩来——他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的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C.彭德怀——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
D.贺龙——他对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很是自豪,他常常笑着称自己是个“苦力”,他的自豪的热情未免有点幼稚天真,但是极其真诚。
12.下列表述与《红星照耀中国》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红军剧社的主题是抗日和革命,大力提倡拉丁化来促进群众教育,演员几乎都是在当地招来的。
B.飞夺泸定桥时,红军战士背着毛瑟枪和手榴弹,爬上沸腾的河流,抓住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
C.斯诺动身去中国之前注射了凡是他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包括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疫苗。
D.1936年斯诺来到中国进行采访,依次到西安、上海、保安等地,并搜集了关于长征的第一手资料。
13.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7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C.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14.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5.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作品,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B.《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平凡而伟大的精神风貌。
C.《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纪实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D.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唯独对长征表达了鄙夷之意,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6.《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   》,作者是   (国籍)著名记者   ,1936年6月他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   的西方记者。
17.美国记者   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此书又名   。
18.班级从《红星照耀中国》的艺术特色的角度推介作品,请你用表格梳理。
艺术特色 内容举例 归纳小结
人物个性鲜明 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罗,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作者大量采用白描、细节描写、对话、特写等表现方法,将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比如,表中这个清瘦的青年军官是①   ,人物形象特点是②   。
擅长场景描摹 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这个场景叙述的是长征中一次有名的战斗,此次战斗通常称之③   ,“桥板燃烧”“红军匍匐”等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具有④   的精神。
19.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801班举行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交流会,请你帮助完成下面的题目。
人物:①   
主要经历:出身官僚家庭——就读南开中学 、大学——领导学生运动——帮助创建共产党——任职黄埔军校——组织大罢工——组织②   ——在南方艰苦斗争——长征
20.下面两段文字均出自《红星照耀中国》,这两段文字分别描写的人物是谁?
片段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第二次见到他是傍晚的时候,他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片段B:不知怎么,当他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埂,穿过芝麻田、沉甸甸地垂着穗的小麦田,回到百家坪去时,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的赤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的跟在他旁边走的“红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他似乎很像在南开大学时期演戏时饰演女角的那个青年——因为在那个时候,他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片段A的人物是:    片段B的人物是:   
21.阅读语段,完成题目。
他的生活和穿着都和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人乒乓球打得好,篮球打个“不厌”。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写出了①    (人物)②    的品质。
三、名著导读(每题3分,共21分)
22.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题目。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   的不朽名著。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   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   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和周恩来是作者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23.下面这段文字出自《红星照耀中国》,阅读后回答问题。
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息下来的一百天一一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选段中的统计数据属于红军的哪次军事行动?
路上红军遭遇了诸多“险峻”,请结合作品内容,举两例具体说明。
“战术很重要,但是如果人民的大多数不支持我们,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不过是人民打击压迫者的拳头!”这句话是谁说的?
26.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周年。当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   ,而且必将照耀   。事实证明,这一预言是非常有远见的。
27.阅读选文,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片段一)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着大而无当的制服,戴着鸭舌尖式的红帽子。他们最初不愉快地注视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的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我胆大起来,其中一个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喂,拿点冷水来。”可是他毫不理睬。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片段二)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 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小鬼们不信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他们叫人来增援,于是有几个孩子从田里跑出来。
彭德怀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总的来说,红色中国中有一件事情,
是很难找出什么不对的,那就是“小鬼”。他们精神极好。我觉得,大人看到了他们,就往往会忘掉自己的悲观情绪,想到自己正是为这些少年的将来而战斗,就会感到鼓舞。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整天行军的疲乏,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好就回答:“好!”
(1)以上文段选自《   》,作者是   (国家)作家   。片段一中,两个孩子对“我”的招呼毫不理睬的原因是   。
(2)结合材料,联系实际,谈谈从少年先锋队队员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28.阅读下面《红星照耀中国》节选,回答问题。
“我接到报告,说你是一个可靠的新闻记者,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并且说可以信任你会如实报道。”他说,“我们知道这些就够了。你不是共产主义者,这对于我们是没有关系的。任何一个新闻记者要来苏区访问,我们都欢迎。不许新闻记者到苏区来的,不是我们,是国民党。你见到什么,都可以报道,我们要给你一切帮助来考察苏区。”
给我这样自由活动的诚意,我是有一点惊奇和怀疑的。我原来以为即使允许我到苏区去旅行,对于拍照、搜集材料或访问谈话等总会对我加以一定的限制的。他的话听起来太理想了,总归有什么地方会出毛病的……
(1)以上材料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其中的“他”是   (填人名)。
(2)材料中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惊奇和怀疑?结合原著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红星照耀中国》考前专练
一、单选题
1.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红星”照耀中国,“红星”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书中介绍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共产党领袖,以下是关于其中一位的描写,请认真阅读并完成相关问题。
我一边和S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相信你已猜出了S是谁,以下选项中的人物评价与S相符合的是(  )
A.他是一个威望高、口才好,英勇善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急躁又谦虚的人。
B.他是“三军”统帅,是坚韧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C.他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D.他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个人自尊心极强。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语段内容可知,这里的 S 是周恩来。 A ."是一个威望高、口才好,英勇善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急躁又谦虚的"的是贺龙。 B ."是'三军'统帅,是坚韧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的是朱德; C ."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的是周恩来; D ."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个人自尊心极强"的人物是毛泽东。
2.小咏同学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梳理了埃德加·斯诺对毛泽东的评价,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和率真,富有幽默感,时常露出质朴的笑容。
B.不屈不挠,冷静理智,极具个人魅力——这些特质使他成为“红色中国外交第一人”。
C.精通中国古典文学,博览群书,在哲学和理事方面造诣很深。
D.有着无穷的精力,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答案】B
【解析】【分析】
原文:周恩来给我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它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B 选项描述的人物是周恩来。
3.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国纪年有关知识的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西安事变。
4.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1936年6月,斯诺从北京出发去探索“红色中国”,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安府。在那里,他拜访了杨虎城将军。
B.斯诺计划去安塞见周恩来,途中遇见了在政治保卫局工作的李长林。两人结伴同行。到安塞后,斯诺见到了周恩来。
C.在保安,斯诺见到了“中华人民苏维埃共和国”的主席毛泽东,并对他做了多次采访,听他回忆长征的艰难,讲述革命的理想等。
D.陕北唯一可以通车的道路到延安便是终点。斯诺认为延安是个理想的要塞。蒋介石对红军进行了封锁,红军利用封锁来对敌人进行反封锁。
【答案】B
【解析】【分析】A、《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探寻红色的中国”记录了斯诺从北京出发去探索“红色中国”的经历,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安府。在那里,他拜访了杨虎城将军,该项解说正确;
B、《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记录了斯诺计划去安塞见周恩来,途中遇到了在保卫局工作的姚姓红军战士,到达安寨后才知道县苏维埃的委员已经到百家坪去向省里的一位委员报告工作了。后来斯诺在红军战士的护送下来到百家坪,在这里见到了周恩来,该项解说有误;
C、《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在保安”记录了斯诺见到“中华人民苏维埃共和国”的主席毛泽东的初印象,并对他做了多次采访,听他回忆长征的艰难,讲述革命的理想等,该项解说正确;
D、《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第四节“通过红色的大门”中提到“陕北唯一可以通车的道路到延安便是终点。斯诺认为延安是个理想的要塞。蒋介石对红军进行了封锁,红军利用封锁来对敌人进行反封锁”,该项解说正确;
5.《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下列选项中斯诺不可能报道的一项是(  )
A.飞夺泸定桥 B.遵义会议 C.强渡大渡河 D.金田起义
【答案】D
【解析】【分析】A、飞夺泸定桥是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四川省泸定县胜利夺取泸定桥的战斗,也是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斗,排除此项;
B、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排除此项;
C、强渡大渡河是指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四川省越西县(今属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渡过大渡河的战斗,也是长征途中的一次著名战斗,排除此项;
D、金田起义是指1851年,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领导的广西桂平县(今广西贵港市桂平市)武装起义,在时间、领导人上都不可能是斯诺报道的内容,选择此项;
6.下列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B.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的帮助下,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
C.《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包括: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D.《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斯诺对贺龙的印象:乐观、豁达、勇敢、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的得意,表现了率真的个性。
【答案】D
【解析】【分析】A、该项对《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及作品评价的表述正确;
B、该项对《红星照耀中国》曾改名为《西行漫记》的原因的表述正确;
C、该项对《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精神的内涵的表述正确;
D、“乐观、豁达、勇敢、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的得意,表现了率真的个性”是斯诺对彭德怀的印象,不是贺龙,该项表述不正确;
7.这段文字描述的人物是《红星照耀中国》中的(  )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____,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A.贺龙 B.毛泽东 C.彭德怀 D.周恩来
【答案】B
【解析】【分析】A、作者对贺龙的描述是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排除此项;
B、通读这段文字可知,这段文字是对毛泽东的外貌描写,选择此项;
C、作者对彭德怀的描述是乐观、豁达、勇敢、率真、大公无私,排除此项;
D、作者对周恩来的描述是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黒,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有热情,排除此项;
8.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他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B.书名中的“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C.书中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
D.为了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该书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答案】D
【解析】【分析】A、该项对名著作者及作品内容的表述正确;
B、该项对“红星”意义的表述正确;
C、该项对名著特点的表述正确;
D、《红星照耀中国》曾改名为《西行漫记》的原因是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该项表述不正确;
9.下面是名著中对四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哪项匹配不当(  )
A.朱德——他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B.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
C.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
D.毛泽东——他是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精通中国旧学、有成就的学者,颇有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认真研究哲学的人,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
【答案】B
【解析】【分析】A、该项对红军领袖朱德的评价,匹配得当;
B、周恩来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该项匹配不当;
C、该项对红军领袖彭德怀的评价,匹配得当;
D、该项对红军领袖毛泽东的评价,匹配得当;
故答案为:B。
10.关于《红星照耀中国》,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
B.《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成功地采访了众多共产党的领袖和红军将领。
C.《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埃德加·斯诺是法国的一名记者。他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新闻人实事求是的职业精神。
D.《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
【答案】C
【解析】【分析】A、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于1937年在伦敦首次出版,该项说法正确;
B、《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该项说法正确;
C、《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埃德加·斯诺是美国的一名记者,不是“法国”,该项说法错误;
D、《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该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于1937年在伦敦首次出版。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11.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四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其中不匹配的一项是(  )
A.毛泽东——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还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B.周恩来——他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的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C.彭德怀——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
D.贺龙——他对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很是自豪,他常常笑着称自己是个“苦力”,他的自豪的热情未免有点幼稚天真,但是极其真诚。
12.下列表述与《红星照耀中国》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红军剧社的主题是抗日和革命,大力提倡拉丁化来促进群众教育,演员几乎都是在当地招来的。
B.飞夺泸定桥时,红军战士背着毛瑟枪和手榴弹,爬上沸腾的河流,抓住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
C.斯诺动身去中国之前注射了凡是他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包括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疫苗。
D.1936年斯诺来到中国进行采访,依次到西安、上海、保安等地,并搜集了关于长征的第一手资料。
【答案】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表述有误, 斯诺动身去中国之前注射了天花和鼠疫疫苗,并没有注射伤寒、霍乱、斑疹、伤寒疫苗。
13.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7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C.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答案】B
【解析】【分析】“1937年6月至10月”错,应是1936年6月至10月。
14.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考查对红军长征的理解。由“冒险、探索”“艰难困苦”“令人诧异的革命乐观情绪”“在大自然面前绝不承认失败”可知斯诺所指的事件为红军长征。红军长征途中,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大雪山,通过杳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草地,最终胜利会师结束长征。长征历史体现了红军战士克服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精神。
15.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作品,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B.《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平凡而伟大的精神风貌。
C.《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纪实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D.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唯独对长征表达了鄙夷之意,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
【答案】D
【解析】【分析】斯诺在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移”指的是长征,其中并没有鄙夷的意思。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6.《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   》,作者是   (国籍)著名记者   ,1936年6月他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   的西方记者。
【答案】西行漫记;美国;埃德加·斯诺;第一个采访红色区域
17.美国记者   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此书又名   。
【答案】埃德加 斯诺;长征;《西行漫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的文学常识的识记,难度不大,关键在于平时的阅读识记和积累。《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斯诺的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到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和将领的情况。为了便于在国统区进行发表,将名著书名改为《西行漫记》。
故答案为:埃德加 斯诺 ;长征 ;《西行漫记》
18.班级从《红星照耀中国》的艺术特色的角度推介作品,请你用表格梳理。
艺术特色 内容举例 归纳小结
人物个性鲜明 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罗,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作者大量采用白描、细节描写、对话、特写等表现方法,将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比如,表中这个清瘦的青年军官是①   ,人物形象特点是②   。
擅长场景描摹 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这个场景叙述的是长征中一次有名的战斗,此次战斗通常称之③   ,“桥板燃烧”“红军匍匐”等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具有④   的精神。
【答案】周恩来;温和文雅,富有热情、知识渊博等;飞夺泸定桥;为革命英勇战斗,不怕牺牲。
【解析】【分析】①根据"青年军官""温和文雅""用英语""个子清瘦"等词可以看出该段描写的人物是周恩来。②根据"走上前""温和文雅""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等词可以看出周恩来是一个待人真诚热情 温和文雅,富有热情、知识渊博等 的人。答案合理即可。③根据"爬上了桥板""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等句子可以看出该段这是描写的战争是:飞夺泸定桥。④"桥板燃烧""红军匍匐"生动写出了红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渡桥的场景,表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
19.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801班举行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交流会,请你帮助完成下面的题目。
人物:①   
主要经历:出身官僚家庭——就读南开中学 、大学——领导学生运动——帮助创建共产党——任职黄埔军校——组织大罢工——组织②   ——在南方艰苦斗争——长征
【答案】周恩来;“八一”起义
【解析】【分析】从后面的经历“南开中学”到“任职黄埔军校”可知是周恩来。周恩来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动派的第一枪。
20.下面两段文字均出自《红星照耀中国》,这两段文字分别描写的人物是谁?
片段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第二次见到他是傍晚的时候,他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片段B:不知怎么,当他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埂,穿过芝麻田、沉甸甸地垂着穗的小麦田,回到百家坪去时,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的赤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的跟在他旁边走的“红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他似乎很像在南开大学时期演戏时饰演女角的那个青年——因为在那个时候,他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片段A的人物是:    片段B的人物是:   
【答案】毛泽东;周恩来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要求通读文段可知,片段A出自《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三章“在保安”,这一章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所以片段A的人物是毛泽东;
片段B出自《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二章“去红都的路上”,这一章介绍了周恩来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所以片段B的人物是周恩来。
21.阅读语段,完成题目。
他的生活和穿着都和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人乒乓球打得好,篮球打个“不厌”。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写出了①    (人物)②    的品质。
【答案】朱德;身先士卒(平易近人、生活节俭)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要求通读文段可知,这段文字出自《红星照耀中国》的第十章第四节“关于朱德”,所以文段的“他”指的是朱德,由“他的生活和穿着都和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可以看出朱德身先士卒、生活节俭;由“。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可以看出朱德平易近人。
故答案为:朱德;身先士卒(平易近人、生活节俭)。
三、名著导读
22.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题目。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   的不朽名著。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   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   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和周恩来是作者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答案】埃德加,斯诺;报道性;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毛泽东
【解析】【分析】文学名著的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按照“名、时、地、评、作”来识记即可解答常识内容的填写。要认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熟记其中的人物、情节和主要内容即可解答试题。要注重文学名著的阅读。
故答案为:埃德加,斯诺;报道性;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毛泽东
23.下面这段文字出自《红星照耀中国》,阅读后回答问题。
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息下来的一百天一一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1)选段中的统计数据属于红军的哪次军事行动?
(2)路上红军遭遇了诸多“险峻”,请结合作品内容,举两例具体说明。
【答案】(1)长征。
(2)在白雪皑皑、空气稀薄的大雪山上,衣衫单薄、气血不旺的南方战士冻死不少。在荒凉的炮铜岗上,在齐胸深的泥淖上铺出一条曲折之路,成百上千的战士倒下就没再站起来。在难见人烟、曲折如迷宫的大草原上,失足陷入沼泽便无从援手,沿途损失许多牲口和人员。在经过藏族人部落所居住的荒野地带时,面对团结起来的敌视他们的人民,所吃苦头远超之前的一切。
24.“战术很重要,但是如果人民的大多数不支持我们,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不过是人民打击压迫者的拳头!”这句话是谁说的?
【答案】彭德怀
25.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周年。当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   ,而且必将照耀   。事实证明,这一预言是非常有远见的。
【答案】81;西北;全中国
26.阅读选文,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片段一)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着大而无当的制服,戴着鸭舌尖式的红帽子。他们最初不愉快地注视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的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我胆大起来,其中一个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喂,拿点冷水来。”可是他毫不理睬。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片段二)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 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小鬼们不信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他们叫人来增援,于是有几个孩子从田里跑出来。
彭德怀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总的来说,红色中国中有一件事情,
是很难找出什么不对的,那就是“小鬼”。他们精神极好。我觉得,大人看到了他们,就往往会忘掉自己的悲观情绪,想到自己正是为这些少年的将来而战斗,就会感到鼓舞。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整天行军的疲乏,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好就回答:“好!”
(1)以上文段选自《   》,作者是   (国家)作家   。片段一中,两个孩子对“我”的招呼毫不理睬的原因是   。
(2)结合材料,联系实际,谈谈从少年先锋队队员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答案】(1)《红星照耀中国》;美国;埃德加·斯诺(或 斯诺);因为他们认为“我”不应该喊他们“喂”,而应该称呼 “同志”(或“小鬼”“红小鬼”)
(2)少先队队员对我不礼貌的称呼毫不理睬,体现了他们很强的自尊心。即便是彭德怀也不得不写了一张通行证, 少年们才放行,体现了少年先锋队队员工作中忠于职守、一视同仁。我们应该向他们一样做好自己的事情,认真踏实 学习。同时还应保持昂扬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为祖国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根据材料中“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 ”“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可知,选文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著作。片段一中“友谊的微笑”可见本来是友好的,请他们拿水称呼为“喂”,可见他们不理睬的原因与此有关,孩子们认为应该称他们“同志”或“红小鬼”。
(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结合内容谈收获。片段二中“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 ”“ 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彭德怀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 ”体现了少年先锋队队员工作中忠于职守、一视同仁;“精神极好”“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整天行军的疲乏”可见其积极乐观的精神品质。由此分析:少先队队员对我不礼貌的称呼毫不理睬,体现了他们很强的自尊心。即便是彭德怀也不得不写了一张通行证, 少年们才放行,体现了少年先锋队队员工作中忠于职守、一视同仁。我们应该向他们一样做好自己的事情,认真踏实 学习。同时还应保持昂扬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为祖国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7.阅读下面《红星照耀中国》节选,回答问题。
“我接到报告,说你是一个可靠的新闻记者,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并且说可以信任你会如实报道。”他说,“我们知道这些就够了。你不是共产主义者,这对于我们是没有关系的。任何一个新闻记者要来苏区访问,我们都欢迎。不许新闻记者到苏区来的,不是我们,是国民党。你见到什么,都可以报道,我们要给你一切帮助来考察苏区。”
给我这样自由活动的诚意,我是有一点惊奇和怀疑的。我原来以为即使允许我到苏区去旅行,对于拍照、搜集材料或访问谈话等总会对我加以一定的限制的。他的话听起来太理想了,总归有什么地方会出毛病的……
(1)以上材料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其中的“他”是   (填人名)。
(2)材料中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惊奇和怀疑?结合原著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周恩来
(2)因为当时国共两党之间局势紧张,斯诺在此前从未正面接触过共产党。国民党的宣传给了斯诺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以为红军是神秘而难以沟通的,红区是危险的。但是,当斯诺以记者的身份来到红区,他获得了红军的欢迎和可以自由活动的诚意,这是他之前从未想到过的,因而会感到惊奇和怀疑。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能力。
这段文字是斯诺在延安遇到周恩来时,周恩来用英语对斯诺说的话,原文内容是“我叫周恩来,我接到报告,说你是一个可靠的新闻记者。你不是共产主义者,这对于我们没有关系。任何一个记者要来苏区访问,我们都欢迎”,所以“他”是周恩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