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科
学
探
究
六
环
节
观察这碗“羊肉汤”,描述一下它的特征。
思考讨论
如果这碗羊肉汤在室温下放置几天会怎样?
由此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各抒己见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哪里?
你有什么猜想,可以做出什么样假设?
经典实验回顾:
伟大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来自于空气,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观点之一: 观点之二:
来自于肉汤自身。 来自于空气。
A
B
空气+微生物
只进空气,不进微生物
两个瓶口都是敞开的,与外界相通
A
B
煮沸: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对照组)
(实验组)
出现了微生物,肉汤浑浊变质
对照很重要!
没有微生物
不变质
A
几天后
B
实验用具 实验变量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对照实
验设置
A
B
直颈烧瓶
曲颈烧瓶
空气中微生物能进入
空气中微生物无法进入
变酸
不变酸
使肉汤变酸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实验变量不同,其他相同。
解析实验
B
把B曲颈瓶的长颈打断,使瓶口能竖直
接触空气,不久,肉汤也浑浊变质了。
空气+微生物
分析讨论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他作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
2、在巴斯德实验中,曲颈瓶的设计妙在何处?
3、在巴斯德实验中,设置A瓶的作用是什么?
4、根据实验结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提出的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作出的假设: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表达交流:
曲颈瓶的妙处是:
只进空气,不进微生物
科学探究的环节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若得出结论与作出的假设不相符,应重新假设,再次进行科学探究
前提
关键
变量:实验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者因素
对照实验:除了已选择的变量不同,其
他条件完全相同的实验
试验组: 是指实验中进行探究的部分
对照组: 是指实验中进行比较的部分
注意: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
疑难点拨
1、发现并提出问题
请你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角度,用短句准确表述出你们所提出的问题。你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1、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温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3、湿度(水分)能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订计划
我们所探究的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
光照 。
我们研究的实验组是光照,对照组是阴暗
4、实施计划
右边
(遮光)
左边
(有光)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3分钟后
6分钟后
9分钟后?
5、记录结果,得出结论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如果一致,你们得出的结论是:
如果不一致,你们应该怎么办?
注意:实验结束后,应将鼠妇放归大自然
6、表达交流
我来试试!
小明在砖块下发现了潮虫(西瓜虫)。请你与他一起探究,潮虫到底是喜欢干燥(明亮)还是喜欢潮湿(阴暗)?
1 提出问题:
2 作出假设:
3 制订计划:
4 实施计划:
5 得出结论:
6 表达交流:
同学们刚入学,学校将为每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身高、体重、视力、有无家族遗传病等),请你想一想将用到哪些研究方法?
1、要了解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应采用
2、要了解马和驴在外形上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应
采用
3、要了解鱼的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如果单凭观
察难以得出结论,可采用
4、要了解家鸽一天内体温的变化,应采用
调查法
观察法
测量法
实验法
常用的探究方法
多种方法并用
材料分析:某课外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1、取3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盆底有排水孔),分别装入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2、将一个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3块,每块马铃薯块上都有一个芽眼。将这3块马铃薯块分别埋进小花盆的沙土中约5cm深。
3、把3个花盆按照下表的要求连续培植20天,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
编号 培养条件 实验
结果
温度 光照 水分
1 20℃ 充足 适量浇水 继续生长
2 20 ℃ 黑暗 适量浇水 继续生长
3 0 ℃ 充足 适量浇水 停止生长
(1)该小组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该实验中有 组对照实验。对照组是 号。
(2)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 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3)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请说明理由。
温度、光照
两
温度
有缺陷,一块马铃薯块太少,存在偶然性,易造成实验误差。
1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从巴斯德身上学到了什么?
任何一个探究过程都不是一次就能顺利成功的,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不迷信权威,敢于大胆猜测,反复探索,不断改变探究方法,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