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
课前小承诺
用心地思考
勇敢地回答
自主地学习
积极地合作
你可以描述其间意境吗?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整体感知,翻译课文(合作一)
各同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
同学间合作,完成翻译
明晰省略句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吾
吾
吾俩
明晰状语后置句
吾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于中庭步。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于是)我便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可以和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译 文
记 承 天 寺 夜 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读文章,探其心境(合作二)
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或表总结性的词语,这些词后要停顿
品析课文,知人论世(合作三)
张怀民:1083年被贬谪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超逸的人。
结合背景,说说苏东坡具有怎样的旷达情怀
品味语言,赏析其美感
(如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结构之美,描写手法之美,表达方式之美,情感之美,画面之美等等)
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1.即清闲的人,并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
2.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月夜处处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它。
3.其次,包含了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悟“闲人之情”
“闲”字的情感: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
小结
美在精短的篇幅
美在内容的丰满
美在结构的灵动
美在月色的描写
美在情感的波澜
美在闲人的意味
2000年,法国《世界报》这样评论苏轼:
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在朝期间,他直言进谏不惧权贵,在贬期间,赈贫救孤,颇多政绩。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了无数传世杰作。
贬杭州——“我本无家更安在,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密州 ——“老夫聊发少年狂”,抒报国之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月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发安慰之语;
贬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被贬琼州——“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坎坷人生 豁达胸襟
教师赠语
遭逢逆境,仍恬淡豁达欣赏美;
饱经忧患,亦积极热情乐观活。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