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7 10:1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一单元 新闻阅读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课前预习篇

课中研学篇

课后精练篇

1.阅读本篇新闻评论,了解作者的观点及看法。
2.了解新闻评论这一新闻体裁,学会点评新闻。
3.激发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感情。
1.写作背景
  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日,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
  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的卫国战争纪念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爆纪念馆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活动。我国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语文要素
(1)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也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本课链接」本篇新闻评论的标题观点鲜明、庄严肃穆。题目既简洁有力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又运用文言的形式进行表达,显得庄严肃穆。
(2)新闻评论的特点:①与其他评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②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③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④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本课链接」本篇新闻评论引用宝鼎铭文,一方面点明文章的内容,增强现场感;另一方面,指出公祭仪式的意义,起到震荡人心的效果,增添表现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chū zhōnɡ (  )。
(2)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cǎn jué rén huán(     ) 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shā lù (  )。
(3)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cuàn ɡǎi (  ) 历史教材。
初衷
惨绝人寰
杀戮
篡改
(4)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dǐ lài (  ) 而消失。
(5)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wànɡ tú (  ) rǔ mò (  ) 人类的良知。
(6)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yì yǔ (  )。
(7)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zhèn lónɡ fā kuì (     ),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dùn xínɡ (  )。
(8)mínɡ jì (  ) 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zhānɡ xiǎn (  ) 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抵赖
妄图
辱没
呓语
振聋发聩
遁形
铭记
彰显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刘胡兰在敌人面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永远铭记在我心里。
B.清明时节,那细细的雨丝总能勾起人们缅怀先人、尊敬祖宗的绵绵情感。
C.他振聋发聩的一番话,让许多沉迷在游戏中无法自拔的同学们醒悟过来。
D.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以其宏大的主题和抑扬顿挫的情节而大获好评,掀起全民观影热潮。
D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希望更多的年轻人爱科学、学科学。(将“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调换位置)
B.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删去“和古典诗词”)
C.能否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携手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把“能否”删去)
D.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学生的近视比例已超过50%以上。(删去“以上”)
A
4.在参加“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同学收集到以下资料,请你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面对我国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某些国家对此表现出“过度忧虑”,渲染“中国威胁论”。对此,习近平主席这样说:和平来之不易,和平必须捍卫……中国的发展壮大必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壮大……基于对历史的惨痛感知,中国人民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合作,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
(1)请你简要概括习近平主席这几句话中包含的信息,不少于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对联常识,将以下词语组合成一副宣传和平的对联。
人人 千秋昌盛 无战事 有爱心 国国 永驻和平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中国始终走和平发展道路;②中国是发展壮大世界和平的力量;③中国坚定维护世界和平。
人人有爱心千秋昌盛 国国无战事永驻和平
1.文脉梳理
国行公祭,为
佑世界和平
点明新闻事件及意义
对比
2.问题与思考
新闻评论就是对新闻及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作者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观点。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几件事情、几个问题。本文是一篇极为优秀的新闻评论,思考其表达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公祭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1.本篇新闻评论的标题有何特色?请说说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篇新闻评论是根据文中的哪个新闻事件而阐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篇新闻评论的标题观点鲜明、庄严肃穆。题目既简洁有力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又运用文言的形式进行表达,显得庄严肃穆。
“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
3.课文第1自然段“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一句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插叙。这句话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和死亡人数,补充说明文章的背景,使情节更加完整。
4.课文第2自然段“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迭戈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媒体和组织的做法,具体阐明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可能被忘却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5.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有何特殊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能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1.你校准备开展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也来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我国以立法形式确定了以下4个国家级纪念日,请你依照示例,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则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国家级纪念日
9月3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30日 中国烈士纪念日
12月4日 中国国家宪法日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示例:不为记住仇恨,是要珍惜和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某班要以“中国烈士纪念日”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需要引用一句古诗,请你从下面选出最恰当的一句(  )
A.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清·康有为)
B.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
C.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战国·屈原)
D.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清·黄遵宪)
C
“美国例外”是有害的文明优越论
——双重标准必将失败
钟 声
  ①美国一些政客在国际事务中惯于使用双重标准,动辄搞所谓的“美国例外”。一句话,在这些人眼中,美国理所应当永远居于规则之上,规则的尺子是用来量别人的,和美国人自己毫无关系。
②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一些政客手握双重标准,在贸易、债务、
规则、人权等领域大放厥词,暴露出混乱的逻辑和倨傲的姿态。比如,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问题上,众所周知美国才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不守规矩者”,然而美国一些政客却颠倒黑白,指责中国破坏世贸规则。又如,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明明是美方拒绝在共同文本中提及“气候变化”,导致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20多年来第一次未能发表联合声明,但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却指鹿为马,称中俄两国可能对北极造成生态破坏的威胁。凡此种种,无不暴露出美国“高于规则”的虚妄幻觉、予取予求的蛮横心态。
  ③“美国例外”的本质,是一种文明优越论,即美国与其他任何国家都不一样,美国“注定是伟大的”并且“必将领导世界”。比如,在拉美事务上,美国长期视之为自家“后院”,炮制臭名昭著的“门罗主义”,动辄施压、威胁甚至颠覆别国政权,导致拉美地区不得安宁。又如,美国向一些国家输出所谓民主,结果带来了社会分裂、族群对立,已是尽人皆知。历史证明,这一观念不仅是虚妄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④美国一些政客之所以有恃无恐,明目张胆大搞“美国例外”,归根结底在于深埋心中的霸权思维作祟。他们费尽心机编织各种谎言、找寻各种借口,实质上是打压别国正当发展权益,是以政治手段肆意干扰经济活动的霸凌主义行径。蓬佩奥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四处游说,威逼利诱各国政府拒绝同华为公司合作,恰是对美国标榜的市场规则、国际贸易准则的肆意践踏。对此,英国《卫报》文章切中要害地指出,蓬佩奥属于冷战时期的一代人,在当今世界依然沉迷于对“美国例外”和美国霸权的迷思。
  ⑤再高明的魔术,也有被拆穿的时候,更何况是这些美国政客漏洞百出的言行。他们双重标准的所作所为,早已为国际社会所洞悉,常常沦为笑柄。比如,针对美国副总统彭斯假惺惺提醒他国“勿轻易掉入中国的‘债务陷阱'”,巴基斯坦国民议会财政、税收和经济事务常务委员会主席阿萨德·奥马尔直言:“当他们自己投资时,称这是出于贸易目的。当中国投资时,他们就描述成奴役小国的阴谋。这是虚伪的双重标准!”“美国在对别人提要求时,自己也需遵守规则。”华盛顿的诸多做法让美国前财政部长雅各布·卢不得不给出这样的提醒。
  ⑥在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地球村,世界各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需要增强规则意识,在通力合作中共同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美国一些政客无权以牺牲别国正当利益为代价来维护自身优势地位,更不可能靠缺少道义的鲁莽之举“再次伟大”。奉行双重标准、搞所谓的“美国例外”,就是蓄意破坏国际规则,严重冲击国际关系体系的稳定。正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所说,在各国利益密切交融、命运息息相关之时,“美国例外”的论调很可能让美国变成“21世纪的无赖国家”。世人心中自有一杆秤。不管是谁,违反国际公认的规则和标准胡来,到头来只能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28日)
1.本文标题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读全文,说说本文主要是针对什么事件发表评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例外'是有害的文明优越论——双重标准必将失败”这一标题鲜明、生动地概括了本篇新闻评论的内容,亮明了作者的观点,具有振聋发聩、掷地有声的效果。
针对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问题上,美国一些政客颠倒黑白,指责中国破坏世贸规则;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四处游说,威逼利诱各国政府拒绝同华为公司合作等事件发表评论。
3.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美国一些政客在国际事务中惯于使用双重标准,动辄搞所谓的“美国例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惯于”是“习惯”“一向”的意思,表明“使用双重标准”是美国政客的通常做法;“动辄”是“动不动就”的意思,表明美国政客搞“美国例外”的经常性与随意性。这两个词有较强的感彩,准确地表现了美国政客搞“美国例外”的蛮横与无耻,有一定的讽刺效果。
(2)不管是谁,违反国际公认的规则和标准胡来,到头来只能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是一个俗语,比喻受到了损失却没做成想做的事。文中是比喻美国一些政客奉行双重标准,搞所谓“美国例外”,破坏国际规则,必将失败。用语生动有趣,具有较强的嘲讽意味。
4.结合你对新闻评论的理解,试分析这篇新闻评论的写作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首先概括叙述了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一些政客用双重标准,搞“美国例外”的事实;接着分析“美国例外”的本质、危害及思想根源;最后指出“美国例外”必将失败的命运,总结全文观点。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