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俗名正确的是
A.NaOH—烧碱 B.Ca(OH)2—生石灰
C.CO2—冰 D.Na2CO3—苛性钠
2.下列图像与实验相符合的是
A. 饱和Ca(OH)2溶液升温
B. 镁在空气中燃烧
C. 向含少量NaOH的Na2CO3溶液中滴加稀HCl至过量
D. 等质量Mg、Zn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3.健康人的体液必须维持在一定的酸碱度范围内,如果出现异常,则可能导致疾病。下表是人体内的一些体液和排泄物的正常pH范围:
血浆 胃液 胆汁 尿液
pH 7.35~7.45 0.9~1.5 7.1~7.3 4.7~8.4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当胆汁pH<7.1或pH>7.3时,人体可能导致疾病
B.胃液一定显酸性,尿液一定显碱性
C.可使用广范pH试纸测定血浆的pH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D.胆汁、血浆都呈碱性且胆汁的碱性比血浆强
4.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B.用Fe2O3和稀硫酸制备FeSO4溶液
C.用水区别固体硝酸铵和固体氢氧化钠
D.用氯化钡溶液检验硫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
5.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水通电得到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可重新构成新的分子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使石蕊溶液变红——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C.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
D.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6.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地壳中元素含量:
B.氮元素质量分数:
C.金属活动性顺序:
D.物质的溶解性:
7.将金属R放入稀硫酸中,没有气泡产生,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下列关于R的金属活动性判断不正确的是( )
A.R>Cu B.R>Fe C.Zn>R D.R>Ag
8.能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铝 B.氢氧化钠 C.生理盐水 D.氢氧化钙
9.下列各组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A.用稀硫酸鉴别黄金和黄铜
B.用稀盐酸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C.用水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固体
D.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10.下列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是
A.铜 B.银 C.碳酸钙 D.铁
1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因此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没有质量变化
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则带电的粒子都有是离子
D.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1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有热量放出,所以有热量放出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但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HCl和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故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二、填空题
13.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A 熟石灰 B 石墨 C 纯碱 D 碳酸钙
①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
②可用作补钙剂的是 ;
③用于中和土壤酸性的是 ;
④厨房中用于洗涤油污中的“碱”是 。
14.同学们都知道含铜离子的盐溶液一般呈蓝色.但同学们却发现老师在做氧化铜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实验中反应后的溶液是绿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小莹同学认为生成物中除铜离子外还有其他金属离子;小斌同学认为稀盐酸变质;小歆则认为可能与铜离子的浓度有关。
(1)若要验证小莹同学的猜想:可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金属 ,结果发现在该金属表面只生成红色固体,则证明该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因为稀盐酸是新配制的,不存在变质的可能,所以小斌同学的猜想也是错误的。
(2)小歆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在不改变药品和实验方法前提下,向实验结束后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适量,结果发现溶液呈现蓝色,小歆加入的是下列哪种物质 。
A.酒精 B.水 C.硫酸铜溶液 D.氯化铜溶液
爱动脑筋的小歆对这一实验做了一点改进,将一根铜丝擦光亮后,一端绕成螺旋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表面出现黑色,然后趁热放进稀盐酸中,一会儿就可以看到螺旋上的 ,溶液也由无色变成蓝色。
15.向一定质量的CuSO4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铝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可以得到固体和滤液,所得滤液的质量小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
(1)写出一个上述过程中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 ?(写化学式)
16.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选择合适的物质按要求填空(填化学式):
烧碱 硝酸钾 氢氧化镁 硫酸铜
①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② 可用于造纸、精炼石油;
③ 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④ 可用于作复合肥料。
17.矿山废水中含有大量的H2SO4和CuSO4,直接排放会影响水体酸碱性,并造成重金属污染。通过处理可以回收金属铜,并使废水pH和重金属含量达到排放标准。
已知:步骤I无蓝色沉淀生成。
(1)步骤Ⅱ和步骤Ⅲ都需进行的操作是 ;
(2)步骤Ⅱ得到金属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加入Ca(OH)2可以降低铁屑的消耗量,原因是 ;
(4)步骤Ⅲ需加入Na2S才能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由此推测废水③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其中含有 。
18.根据下表中左栏所列的化肥的性质,从下列使用注意事项中选择合适的项(可 选多项),将其序号填入表中的右栏中.
(1)储存和运输时要密封,不要受潮或暴晒;施用后要盖土或立即灌溉.
(2)不要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
(3)不能与易燃物质混在一起:结块时不要用铁锤砸碎.
(4)不宜长期施用.
化 肥 种 类 性质 使用 注意 事项
碳酸 氢铵 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即能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遇碱时放出氨气.在土壤中不残留有害物质.
碳 酸 铵 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遇碱时放出氨气,在高温或受猛烈撞击 时易爆炸.
硫 酸 铵 易溶于水,吸湿性小,常温下稳定,遇碱时放出氨气,长期施用, 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硫酸钾 易溶于水,长期施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请你从上表提供的信息中分析,使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之一是 ; 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
三、实验题
19.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K1、K2 均已关闭。
实验装置 【实验1】制取O2 【实验2】用NaOH溶液除去 O2中混有的CO2
I.广口瓶中放入少量MnO2 II.打开K2,从长颈漏斗加入H2O2溶液至溢出小试管 I.打开K1、K2,从长颈漏斗加入足量NaOH溶液至瓶中液面高于左侧导管口且低于小试管口 II. ……
(1)连接仪器后,加水至长颈漏斗中形成液柱。一段时间后,液面高度保持不变,该现象说明 。
(2)实验1: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2:
①II中操作是:从 (填“左”或“右”)侧导气管通入混合气体。
②除去CO2 的反应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 + CO2 = Na2CO3 +
③实验过程中,当通入气体的流速突然变大时,小试管可以防止广口瓶中大量液体从长颈漏斗上口溢出,其原因是 。
20.经调查,市场上有一种食品专用发热包。发热包中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碳酸钠、铝粉。某化学小组为探究发热包中各物质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①H2在加热条件下能还原金属氧化物;②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探究一:发热包发热的原理
(1)取少量发热包中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小明用手触摸试管外壁,发烫,说明发热包中的物质含有 。
探究二:为了进一步探究发热包中各物质的成分。小亮向上述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并对产生的气体展开进一步探究。
【猜想与假设】
(2)a、H2; b、 ; c、CO2和H2的混合气体。
【实验设计】小明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验证】
(3)装置A中实验现象为 ,装置D中实验现象为 ,装置E中的实验现象是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则证明猜想c正确。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总结与反思】
(4)B装置的作用是 ,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化学方程式为 。
四、计算题
21.向盛有20g赤铁矿样品的烧杯中加入200g某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最终得到滤渣的质量为4g。(矿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硫酸反应。氧化铁可与稀硫酸反应)试计算:
(1)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2)求出由20t该赤铁矿炼制含碳4%的生铁的质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或苛性钠,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氧化钙俗称生石灰,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的固体俗称干冰,选项错误;
D、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选项错误,故选A。
2.C
【详解】A、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升高温度,溶解度降低,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此选项错误;
B、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固体质量逐渐增加,直至不变,此选项错误;
C、 向含少量NaOH的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刚开始HCl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后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待碳酸钠反应完反应完,则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图像正确,此选项正确;
D、等质量的镁和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则金属全部参与反应,产生的气体量=,镁和锌的化合价都是+2价,且金属的质量相等,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则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锌生成氢气的质量,此选项错误。
故选C。
3.A
【分析】溶液的pH=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7时,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7时,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详解】A.健康人的体液必须维持在一定的酸碱度范围内,胆汁的pH在7.1~7.3之间,当胆汁pH<7.1或pH>7.3时,人体可能导致疾病;正确;
B.胃液的pH值范围为0.9~1.5小于7,一定显酸性;人体的尿液pH值范围为 4.7~8.4,有可能是酸性,也可能是碱性,还可能是中性;错误;
C.广范pH试纸测定得到的pH值是整数值,不能精确到小数位,血浆的pH是在7.35~7.45范围内,则不能用广范pH试纸测定;错误;
D.人体胆汁的pH在7.1~7.3之间,大于7,呈碱性,血浆的pH是在7.35~7.45,大于7,呈碱性,所以人体胆汁的碱性比血浆弱;错误;
故选:A。
4.C
【详解】A、由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用点燃的方法无法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选项错误;
B、用Fe2O3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不能生成FeSO4,选项错误;
C、固体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所以可用水区别固体硝酸铵和固体氢氧化钠,选项正确;
D、由于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及碳酸钠溶都会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用氯化钡溶液无法检验硫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应使用稀盐酸,选项错误,故选C。
5.C
【详解】A、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可重新组合新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使石蕊试剂变红,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C、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D、金刚石硬度大,石墨能导电,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6.B
【详解】A、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故选项排序错误;
B、NaN3的氮元素质量分数=,NaNO2的氮元素质量分数=,NaNO3的氮元素质量分数,故选项排序正确;
C、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l>Fe>Cu,故选项排序错误;
D、CaCl2易溶于水,Ca(OH)2微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故物质的溶解性由大到小为:CaCl2>Ca(OH)2>CaCO3,故选项排序错误。
故选B。
7.B
【详解】金属R放入稀硫酸中,没有气泡产生,说明R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H>R;R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说明R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即H>R>Cu.由此而可知,R>Fe不正确,故B不正确。
故选B。
8.A
【详解】A、氢氧化铝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可以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B、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C、氯化钠不能和盐酸反应,不能用生理盐水治疗胃酸过多;
D、氢氧化钙有较强的腐蚀性,不能用氢氧化钙治疗胃酸过多。
故选A。
9.B
【详解】A、黄铜中的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黄金不与稀硫酸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均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钙和水,但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固体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碳酸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显中性、酸性,使石蕊溶液分别显示紫色、红色,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D
【详解】按照金属活动顺序表,铁排在氢前面;铜、银排在氢后面,所以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是铁。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故选D。
11.B
【详解】A、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而不是各自的质量保持不变,故选项错误;
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C、质子和电子也带电,故选项错误;
D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物质,但显碱性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Na2CO3显碱性但为盐,故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C
【详解】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就不是中和反应,A错误。
B、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有热量放出,但是有热量放出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就放热,但不是中和反应,B错误。
C、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但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酸和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C正确。
D、HCl和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都是复分解反应,如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就不是中和反应,D错误。
故选:C。
13. B D A C
【详解】①B 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干电池电极。
②D 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可用作补钙剂。
③A 熟石灰是氢氧化钙,显碱性可以和酸反应,用于中和土壤酸性。
④C 纯碱水溶液显碱性,可以和油污反应,在厨房中用于洗涤油污。
14.(1)锌/Zn
(2) B 黑色固体消失
【详解】(1)可以用金属锌,因为溶液为绿色可能有的金属离子就是亚铁离子,所以选的金属必须排在铁和铜的前面,故填:锌或Zn;
(2)小歆认为可能与铜离子的浓度有关,加入的物质应是水,加入水后溶液浓度变小,而酒精、硫酸铜溶液会改变所得溶液构成微粒,加入氯化铜粉末可能会增大溶液浓度;
黑色氧化铜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将一根铜丝擦光亮后,一端绕成螺旋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表面出现黑色,然后趁热放进稀盐酸中,一会儿就可以看到螺旋上的黑色固体消失,溶液也由无色变成蓝色;
故填:B;黑色固体消失。
15. 2Al+3CuSO4═Al2(SO4)3+3Cu; Al2(SO4)3和MgSO4
【分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铝粉和锌粉都不能与MgSO4反应,而都能与CuSO4反应,且铝粉与CuSO4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加入的固体质量比生成的固体质量小,故溶液质量变小,而锌粉与CuSO4反应时,溶液质量变大,而且前者首先反应。根据所得滤液的质量小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可知后者不一定发生反应。
【详解】(1)能发生的反应是铝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Al+3CuSO4═Al2(SO4)3+3Cu;
(2)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硫酸镁、硫酸铝。
16. Mg(OH)2 NaOH CuSO4 KNO3
【详解】①胃酸过多,通过中和反应中和胃酸,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具有强腐蚀性,选弱碱氢氧化镁,故填Mg(OH)2;
②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故填NaOH;
③硫酸铜是配置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故填CuSO4;
④含氮化合物,如尿素、氨水和铵盐可用于氮肥;硫酸钾、氯化钾可用于钾肥,有些化肥中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这样的化肥叫做复合肥,故填KNO3;
17. 过滤 Fe + CuSO4 ==== Cu + FeSO4 Ca(OH)2会与废水中的硫酸发生反应,消耗了废水中的硫酸,减少了铁屑与硫酸的反应 CuSO4(或Cu2+)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酸碱盐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硫酸铜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1)能过步骤Ⅱ和步骤Ⅲ都是变成液体和固体,所以是过滤,故填:过滤
(2)由图可知,加入铁后有铜生成,说明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 + CuSO4 ==== Cu + FeSO4
(3)氢氧化钙属于碱,能和酸反应,故填:Ca(OH)2会与废水中的硫酸发生反应,消耗了废水中的硫酸,减少了铁屑与硫酸的反应
(4)加入Na2S后有硫化铜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铜。故填:CuSO4
18. (1)(2) (1)(2)(3) (2)(4) (4) 使土壤酸化、板 结 用熟石灰中和
【详解】碳酸氢铵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即能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所以储存和运输时要密封,不要受潮或暴晒;施用后要盖土或立即灌溉;遇碱时放出氨气,所以不要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
碳酸铵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高温或受猛烈撞击时易爆炸,所以储存和运输时 要密封,不要受潮或暴晒,遇碱时放出氨气,所以不要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在高温或受猛烈撞击时易爆炸,所以不能与易燃物质混在一起:结块时不要用铁锤砸碎;
硫酸铵遇碱时放出氨气,所以不要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长期施用,会使土壤 酸化、板结,所以不宜长期施用;
硫酸钾长期施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所以不宜长期施用;使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之一是使土壤酸化、板结,所以可以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原理,利用氢氧化钙来中和土壤中的酸。
19.(1)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2)
(3) 左 H2O 小试管将广口瓶中的大量液体与长颈漏斗隔开,所以当瓶内压强增大时,只有小试管中少量液体溢出
【详解】(1)连接仪器后,加水至长颈漏斗中形成液柱。一段时间后,液面高度保持不变,该现象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2)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①要将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则混合气体必须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故II中操作是:从左侧导气管通入混合气体;
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填H2O;
③通入气体的流速突然变大时,小试管可以防止广口瓶中大量液体从长颈漏斗上口溢出,其原因是小试管将广口瓶中的大量液体与长颈漏斗隔开,所以当瓶内压强增大时,只有小试管中少量液体溢出。
20.(1)生石灰
(2)二氧化碳/
(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4) 吸收二氧化碳
【详解】(1)由于生石灰即氧化钙与水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故根据题意手触摸试管外壁,发烫,说明发热包中的物质含有生石灰,固体:生石灰;
(2)由于发热包中含有铝,铝排在氢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而生石灰与水反应后生成的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无论反应情况如何试管中含有碳酸盐,加入酸后会生成二氧化碳,故气体可能是氢气或二氧化碳或氢气和二氧化碳,故b是:二氧化碳;
(3)根据题意最后证明猜想c正确即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装置A中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而氢气能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故现象是:黑色固体变为红色;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装置B中装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B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如图,装置D中的反应是氢气和氧化铜高温反应生成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1.(1)80%
(2)解:20t赤铁矿中含有氧化铁的质量为20t×80%=16t,
设20t该赤铁矿炼制可炼制纯铁的质量为x。
解得:x=11.2t
则20t该赤铁矿炼制含碳4%的生铁的质量为:11.2t÷(1-4%)≈11.7t
答:20t该赤铁矿炼制含碳4%的生铁的质量为11.7t。
【解析】(1)
20g赤铁矿样品的烧杯中加入200g某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的质量为4g,因为矿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硫酸反应,而氧化铁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溶液和水,所以剩下的固体全部是赤铁矿石中的杂质,则20g赤铁矿样品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20g-4g=16g,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2)
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