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1课时 常见的酸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问 题 导 学新 知 预 习一 、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无色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白雾产生常见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98.3%,密度是1.84 g/mL;37%浓盐酸密度为1.18 g/mL。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稀释浓硫酸时,要把_______缓缓注入盛有____的烧杯中,用______引流,并不断搅拌。
(1)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2)浓硫酸具有_______。
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在白纸上写字或用小木棒蘸取浓硫酸,白纸上留下字迹或木棒变____。
(3)浓硫酸具有_______,常用作干燥剂。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二、浓硫酸的特性及稀释浓硫酸水玻璃棒脱水性黑吸水性1.稀盐酸、稀硫酸均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
2.酸与金属反应
[实验] 将镁条、锌粒、铜片分别放入稀硫酸、稀盐酸中。
现象:镁条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最剧烈,锌粒次之,铜片不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
结论:三种金属单质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锌与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
锌与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三、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红镁锌铜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 镁与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镁与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活动性较强的金属+稀盐酸(或稀硫酸)―→盐+氢气。
[注意] (1)金属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都是亚铁盐。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Mg+2HCl===MgCl2+H2↑Mg+H2SO4===MgSO4+H2↑3.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实验] 稀硫酸、稀盐酸分别与铁锈作用。
现象:观察到铁锈逐渐____,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____色。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金属氧化物+稀盐酸(或稀硫酸)―→盐+水。
盐酸和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____,
所以化学性质相似。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消失黄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稀)===Fe2(SO4)3+3H2O H+ H+ 互 动 探 究探究点一 浓硫酸和浓盐酸 [情景展示]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问题探究]观察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状态、颜色等,你会发现它们有哪些性质呢?你能说出闻物质气味的方法吗?[思考交流]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归纳提升]1.浓硫酸和浓盐酸的性质
(1)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无气味、黏稠的油状液体,不易挥发。常用的浓硫酸中硫酸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腐蚀性。
(2)盐酸(氢氯酸,HCl气体的水溶液,无色液体), 浓盐酸有刺激性气味、有挥发性,会挥发出HCl气体,HCl气体又溶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在瓶口会形成大量白雾。
浓盐酸、浓硫酸敞口放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质减少,溶液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课堂速记]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因此二者都要密封保存。
2. 嗅闻物质气味时,应该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仅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应用示例]例1 将盛放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分别敞口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则( )
A.溶液质量都增加
B.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C.溶液的pH都减小
D.溶质质量分数都增加[解析] B 敞口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溶质,使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从空气中吸收水分,使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方法点拨] 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浓盐酸与浓硫酸的比较: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探究点二 稀酸的化学性质 [情景展示]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1.稀酸与金属反应[问题探究] 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酸反应吗?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不完全相同与金属活动性有什么关系? 还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思考交流]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归纳提升]活泼金属与盐酸、硫酸反应的比较: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课堂速记]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说明: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够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当活泼金属与氧化性很强的硝酸、浓硫酸反应时,就没有氢气产生。②金属与酸反应除生成氢气外,还生成一类称为盐的化合物。 [情景展示]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2.稀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问题探究]你知道哪些除铁锈的方法?如果涉及化学反应,请你描述相应的现象并解释其原理。[思考交流]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归纳提升]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注意:除铁锈时不能将铁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因为铁制品表面的锈被除去之后,就会露出铁,铁会和酸继续反应。[课堂速记]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应用示例]例2 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7-2-1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X是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
(2)从图中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答一条即可)。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答案] (1)铁 等质量的锌粉与铁粉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的酸反应,铁产生的氢气多
(2)锌的活动性比铁强[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X反应速率弱于Y,说明X的活动性比Y弱;图像的最高点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这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有关。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例3 实验室有盐酸、白醋、柠檬酸三种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向三氧化二铁中放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醋、柠檬酸溶液也能与三氧化二铁发生类似反应,说明白醋、柠檬酸溶液和盐酸中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
(3)理论上溶解3.2 g三氧化二铁,需要36.5%的盐_g。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答案] (1)红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Fe2O3+6HCl===2FeCl3+3H2O (2)H+ (3)12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解析] 三氧化二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呈黄色。酸具有酸的通性的原因是都能电离出H+。根据Fe2O3+6HCl===2FeCl3+3H2O求出所用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再用其除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即可求出所用盐酸质量。探究点三 浓硫酸的特性及稀释 [情景展示]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问题探究] 稀释浓硫酸为什么要把浓硫酸注入水中?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如何处理?[思考交流]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归纳提升]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若将水注入浓硫酸中,会使水立即沸腾,带着硫酸的液滴向四周飞溅,发生危险。由于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所以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课堂速记]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应用示例]例3 下列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正确的是(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解析] D 量筒只能用于测量液体的体积,不能用于配制溶液,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不能加热。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方法点拨] 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且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稀释浓硫酸时,需将浓硫酸沿容器壁缓慢注入水中,禁止将水向浓硫酸中倾倒,否则会使水立即沸腾,带着硫酸的液滴向四周飞溅,发生危险。为了使热量及时散发,常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课 堂 小 结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当 堂 检 测知识点? 浓硫酸和浓盐酸1.浓硫酸可以用作许多气体的干燥剂,这是利用它的( )
A.吸水性 B.脱水性
C.氧化性 D.酸性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解析]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作为某些气体的干燥剂。2.配制稀硫酸的部分操作过程如图7-2-3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解析] C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向水中倒。 3.下列几种金属投入到稀硫酸中不会冒出气泡的是( )
A.锌 B.镁
C.铜 D.铝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知识点? 稀酸的化学性质[解析] C 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无气泡产生。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有白雾冒出
B.盐酸和铁粉反应后溶液呈黄色
C.盐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盐酸可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答案] B课件30张PPT。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2课时 常见的碱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问 题 导 学新 知 预 习一 、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白色易白色微烧碱火碱苛性钠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CaO+H2OCa(OH)2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二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实验] 碱的性质实验记录蓝蓝红红浑浊蓝色蓝色白色1.定义: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
两种新的化合物 ,这类反应称为复分解反应。
2.反应规律:AB+CD―→AD+CB
[注意] 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是按组成交换规律进行的,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三、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规律互 动 探 究探究点一 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情景展示]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问题探究]取片状氢氧化钠固体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有什么性质?氢氧化钙也会这样吗?[思考交流]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归纳提升]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课堂速记]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氢氧化钙可由氧化钙和水反应制得,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生石灰可用作干燥剂。
氨水(NH3·H2O)也是较为常见的碱。氨水是由氨气(NH3)溶于水形成的,具有挥发性,具有特殊的氨臭味。氨水也有弱碱性,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有相似的性质。[应用示例]例1 有关氢氧化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露置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而潮解
B.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C.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D.其溶液有滑腻感[解析] C 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方法点拨] 由于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又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此现象体现的是其化学性质),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利用氢氧化钠易潮解的性质,可利用其作干燥剂。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探究点二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情景展示]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问题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怎样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思考交流]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归纳提升]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使装置内外产生压强差,产生明显现象来证明,可用以下装置进行证明。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课堂速记]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观察到的现象分别为:A.试管内液面上升;B.烧杯中的水进入导管;C.锥形瓶中气球胀大;D.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形成“喷泉”;E.U形管中的水左液面高于右液面;F.软塑料瓶变瘪。
为排除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发生了反应,还需把上述实验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对比试验。[应用示例]例2 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解析] B 二氧化碳也能溶于水,使试管中压强减小,应进行对比实验。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方法点拨] NaOH和CO2反应生成Na2CO3和H2O,由于反应中没有出现常见的颜色、状态、气体、沉淀等现象,因此很难判断出发生了反应。CO2到底是与H2O反应还是与NaOH反应,需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探究点三 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变质 [情景展示]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液面出现一层白色薄膜。[问题探究]石灰水表面白色薄膜的成分是什么?如何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思考交流]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归纳提升]石灰水表面的白色固体,可能是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后发生变质生成的难溶性的碳酸钙沉淀。根据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有三种可能,提出猜想:a. 氢氧化钠未变质;b. 氢氧化钠部分变质;c. 氢氧化钠完全变质。检验方法:取少许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先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若有沉淀生成,则说明氢氧化钠变质为碳酸钠,若无现象,则说明猜想a成立;再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色,则说明猜想b成立;若无现象,则说明猜想c成立。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课堂速记]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应用示例]例3 干燥剂“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某研究小组对一个干燥管里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Ⅰ:没有变质,只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猜想Ⅱ:部分变质,含有……
猜想Ⅲ:完全变质,只含有碳酸钙、碳酸钠。
[实验探究]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小结与思考]
(1)从上述实验现象推断:猜想________成立。
(2)“碱石灰”样品里是否一定含有碳酸钙?请说明理由。[答案] [实验探究] 氧化钙(或氢氧化钠,或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CaCO3+2HCl===CaCl2+H2O+CO2↑
[小结与思考] (1)Ⅱ (2)不一定,可能是样品中含有氧化钙与碳酸钠,加水后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方法点拨] 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变质,它们分别会生成碳酸钠与碳酸钙,所以我们只需验证碳酸钠、碳酸钙存在即可,通常是取样加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实验室中通常用氢氧化钙溶液检验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②对物质的变质程度的猜想有三种可能: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完全变质。通过对产物成分的验证可得出变质程度。课 堂 小 结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当 堂 检 测知识点? 碱的性质1.掌握物质的分类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指出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
A. NaCl B. KOH C. MgO D.Cu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答案] B2.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生石灰 B.浓盐酸 C.浓硫酸 D.硝酸钾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解析] A 生石灰露置在空气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3.图7-2-14是小群同学归纳的几种含钙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图,请根据该图回答:
(1)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
(2)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
(3)写出图中涉及的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答案] (1)Ca(OH)2 (2)CaO
(3)CaO+H2O===Ca(OH)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解析] 知识网络图反映出氧化物、碱、盐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CaO与H2O可生成Ca(OH)2,Ca(OH)2和CO2可生成CaCO3和H2O,CaCO3高温下煅烧生成CaO和CO2。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课件26张PPT。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3课时 中和反应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问 题 导 学新 知 预 习一 、中和反应的本质和特征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1.实验
教材第48页活动与探究“中和反应的探究”。
现象:(1)刚开始滴加盐酸时,酚酞仍然呈红色,说明此时溶液仍呈____性;当酚酞试液刚刚变为无色时,说明此时溶液呈____性,溶液中的OH-与盐酸中的H+结合成水分子;再滴氢氧化钠溶液时,酚酞试液又变红,说明此时溶液又呈____性。
(2)温度____,说明反应____热。碱中碱升高放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3)酚酞的颜色变化,指示了溶液______的变化;搅拌使反应物接触充分,有利于反应进行,防止局部酸过量。
(4)蒸干后所得固体是________。
2.定义:____与____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中和反应____(填“属于”成“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酸碱性氯化钠酸碱酸+碱―→盐+水属于中和反应在处理工厂废水、改变土壤酸碱性、医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1)氨水是一种____,与废水中的硫酸发生______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硫酸铵又是一种____肥,处理后的废水可用于灌溉农田,因此用氨水处理该废水,可以一举两得。
(2)熟石灰是一种____,与土壤中的酸发生____反应,从而改良土壤的酸性。
(3)蚂蚁、蚊子等昆虫分泌的酸性物质是蚁酸,涂肥皂水与蚁酸发生中和反应,可消除痛痒。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二、中和反应的应用碱中和氮碱中和互 动 探 究探究点一 中和反应 [情景展示]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1.观察实验: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混合。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2.[问题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如何设计实验证明酸和碱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我们又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中和反应?[思考交流]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归纳提升]1.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Fe2O3+6HCl===2FeCl3+3H2O、Ca(OH)2+CO2===CaCO3↓+H2O等反应就不是中和反应。
2.探究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方法:可借助酸碱指示剂,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在滴加盐酸的过程中,要边滴加边搅拌,至红色刚好褪去为止,否则容易使盐酸过量。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课堂速记]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3.判断某个反应是否为中和反应,关键是看反应物中是否为酸和碱,而不是仅看生成物是否有盐和水。[应用示例]例1 2013?沈阳 下列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纯碱和稀盐酸混合后发生中和反应
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工厂废水中含有的硫酸可以用氨水中和
D.中和反应的发生必须借助酸碱指示剂进行判断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解析] C 纯碱(是盐不是碱)和稀盐酸反应,反应物不是酸和碱,且生成物也不仅仅是盐和水,还生成了二氧化碳,故A错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未必是中和反应,因为反应物可以是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也可以是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故B错误;氨水是碱,可以用来中和含有硫酸的废水,故C正确;中和反应的发生不一定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来进行判断,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等难溶性且有颜色的碱和酸反应就不需要借助指示剂来判断反应的进行与否,而是看难溶性碱是否溶解于酸,故D错误。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方法点拨] ①探究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方法:a.指示剂法——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b.测pH法——先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pH逐渐变小并可能会小于7,则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判断某个反应是否为中和反应,关键是看反应物是否为酸和碱,而不是仅看生成物中是否有盐和水,如CO2+2NaOH===Na2CO3+H2O,生成了盐和水,但不属于中和反应。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探究点二 中和反应的应用 [情景展示]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农业上,在酸性土壤中撒熟石灰。[问题探究]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思考交流]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归纳提升]中和反应的应用非常广泛,工业废水的治理、农业上酸性土壤的改良、生活中食品里酸性或碱性物质的消除、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等,均用到中和反应的原理。
[拓展] 氢氧化钠由于有很强的腐蚀性,且价格昂贵,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课堂速记]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应用示例]例2 胃溃疡严重的病人的胃酸(盐酸)过多,可内服含有能跟盐酸起反应的物质成分的胃药,以减少胃中盐酸的含量而又不造成胃穿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作为胃药成分的是( )
A.BaCO3 B.Al(OH)3
C.NaHCO3 D.Ca(OH)2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解析] B 碳酸钡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钡对人体有害;氢氧化钙是一种腐蚀性的碱;碳酸氢钠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大量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有可能造成胃穿孔。氢氧化铝是一种不溶性碱,既能除去过多的胃酸,又不产生气体,也没有腐蚀性。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方法点拨] 中和反应的应用较广泛,医药、农业、环保均有应用,除了考虑要将多余的酸或碱反应,还要考虑反应物的过量、反应后的生成物是否会造成影响。课 堂 小 结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当 堂 检 测知识点? 中和反应1.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CuO+H2SO4 B.Na2CO3+HCl
C.Cu(OH)2+HCl D.Ca(OH)2+CO2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解析] C 中和反应特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选项A中氧化铜不是碱,选项B中碳酸钠不是碱,选项D中二氧化碳不是酸。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叫中和反应
B.中和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C.pH为0的溶液不显酸性
D.溶质质量相等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解析] 中和反应不仅要求生成物是盐和水,而且要求反应物是酸和碱。pH为0的溶液呈酸性。由于等质量的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盐酸有剩余,所以反应后的溶液呈酸性。中和反应都要放出热量。 3.如图7-2-20所示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分析此图,写出一条你从图中获取的信息(用文字或化学用语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答案] NaOH+HCl===NaCl+H2O(或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合理答案均可)4.化学实验常伴随明显的实验现象,但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2 mL 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酚酞试液,振荡。然后,逐滴加入稀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现象证明:随着稀硫酸的滴入,溶液碱性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证明,上述实验过程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答案] (1)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又由红色变为无色 (2)减弱 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中和反应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下列物质可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 )
A.食醋 B.食盐水
C.肥皂水 D.氢氧化钠溶液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解析] C 四个选项中只有肥皂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中和蚊虫分泌出的蚁酸,但氢氧化钠溶液有强烈的腐蚀性,涂抹在皮肤上会造成二次伤害,故选肥皂水。知识点? 中和反应的应用6.“生活无大事,处处有化学”,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
①夏季蚊虫叮咬后,涂抹肥皂液可缓解痛苦
②人的体液为弱碱性,多吃碱性食物有益健康
③胃酸过多的人,可饮用苏打水保健
④家庭煤气泄漏,立即开抽油烟机排气
以上做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列举一错误做法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答案] ①②③ ④中家庭煤气泄漏立即开抽油烟机排气;煤气泄漏不能立即开抽油烟机排气,以防出现电火花发生爆炸(或生了霉斑的地瓜洗干净、煮熟后可以食用;生了霉斑的地瓜中含有黄曲霉毒素,高温不易分解,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