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第6章 溶解现象第1课时 溶解与乳化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6章 溶解现象问 题 导 学新 知 预 习一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固体颗粒1.物质以细小________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悬浊液;物质以________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2.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______、______的混合物叫作溶液。小液滴均一稳定第6章 溶解现象二 、乳化现象及其应用 1.乳化现象:油以小液滴的形式均匀______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2.洗涤剂能洗去油污,是因为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具有_____功能。悬浮乳化第6章 溶解现象三、加快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方法 1.溶解时不断搅拌。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热的溶剂溶解固体物质碾碎后再溶解第6章 溶解现象互 动 探 究探究点一 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 [情景展示]第6章 溶解现象[问题探究]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是什么?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物质溶解后是以什么形式存在于溶液中的?[思考交流]第6章 溶解现象[归纳提升]1.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概念
(1)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作溶液,分散的微粒是分子或离子。
(2)乳浊液是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3)悬浊液是以细小固体颗粒形式分散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第6章 溶解现象 2.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区别
(1)悬浊液、乳浊液的特点为:许多分子的集合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溶质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指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第6章 溶解现象3.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溶液“透明”包括无色透明和有色透明,例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溶液,氯化铁溶液为黄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的溶液。[课堂速记]第6章 溶解现象[应用示例]例1 下列四个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第6章 溶解现象 [解析] D 植物油不溶于水,形成的是乳浊液,不是溶液。 [方法点拨] 溶液是混合物,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无色,其颜色由溶质、溶剂的性质而决定。例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溶液,氯化铁溶液为黄色溶液。乳浊液则与溶液不同,不均一、不稳定。第6章 溶解现象探究点二 乳化 [情景展示]第6章 溶解现象[问题探究] 植物油不溶于水,你能通过上图来说明为什么加入乳化剂后可以洗去油污吗?[思考交流]第6章 溶解现象[归纳提升]乳化的原理:乳化剂分子一端具有亲水性,另一端具有亲油性,把乳化剂放到油和水的混合物中,亲水的一端插入水中,亲油的一端插入油中。由于分子的运动,使得油和水混合在一起。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乳化与溶解不同。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与洗涤剂清洗油污有本质的差别,汽油清洗时是用汽油溶解油脂,形成的是溶液;而洗涤剂仅仅是将大的油珠变小,起乳化作用,形成的是乳浊液。第6章 溶解现象[课堂速记]第6章 溶解现象例2 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肥皂液洗衣
D.用沐浴露洗澡[应用示例] [解析] A 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依据的是汽油能将油污溶解,形成溶液,不属于乳化作用。第6章 溶解现象 [方法点拨]乳化是指把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的现象。洗涤剂是一种乳化剂,具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起到很好的清洗效果,且在热水中洗涤剂的乳化能力增强。第6章 溶解现象探究点三 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情景展示]第6章 溶解现象[问题探究]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溶解速率?如何加快溶质在溶剂里溶解的速率?[思考交流]第6章 溶解现象[归纳提升]温度、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是否搅拌会影响溶质的溶解速率。为了证明某一因素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应用控制变量,才能使实验结果有说服力。我们通过升高温度、减小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搅拌加快溶质在溶剂里的溶解。[课堂速记]第6章 溶解现象[应用示例]例3 炎炎夏日,很多孩子喜欢吃“盐水雪糕”,“盐水雪糕”既解渴又降温,有利于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为此,丽丽在家帮妈妈自制“盐水雪糕”,她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1)写出你能想到的其中两项因素,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结果。
因素①__________,你的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素②__________,你的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颗粒的大小 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 温度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第6章 溶解现象(2)从你所列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预测。请把你设计的实验方案填入下列表中(操作步骤、现象、结论)。在两个烧杯中各放入50 mL 水,分别称取5 g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同时放进烧杯中。一个烧杯加热,一个烧杯不加热。观察记录两个烧杯中食盐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 加热的烧杯中食盐溶解得快 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 第6章 溶解现象 [方法点拨]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是否搅拌、物质间的接触面积等。在探究某个影响因素时,要确保其他因素的量完全相同。第6章 溶解现象课 堂 小 结第6章 溶解现象当 堂 检 测知识点? 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 1.以下是一些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无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一,⑤稳定,⑥各部分性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⑤⑥[解析] B 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第6章 溶解现象2.把下列物质:①面粉、②碱面、③植物油、④蔗糖、⑤高锰酸钾、⑥酒精、⑦细沙、⑧汽油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的有______________,乳浊液的有________,悬浊液的有____________。②④⑤⑥ ③⑧ ①⑦第6章 溶解现象知识点? 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3.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有关清洗餐具的实验探究。分别用以下四种方法清洗餐具:①只用冷水,②只用热水,③冷水中加入2滴洗涤剂,④热水中加入2滴洗涤剂。上述哪种方法清洗餐具效果最好?试分析原因。[解析] 第④种洗涤效果最好。因污水不溶于水,故冷水很难去除油污,热水也只能溶解少量油污。而冷水加洗涤剂乳化较慢,效果不是特别好。只有用热水,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才可使乳化更快、更彻底。第6章 溶解现象课件22张PPT。第6章 溶解现象第2课时 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水溶液的某些性质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6章 溶解现象问 题 导 学新 知 预 习一 、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 _____等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_________等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
_____等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几乎不变。第6章 溶解现象NaOHNH4NO3 NaCl第6章 溶解现象二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1.某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该溶液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____。如:食盐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______和______。
[注意] 金属导电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溶液导电的原因不同。离子钠离子氯离子金属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 2.蔗糖、酒精等物质溶于水时,仍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它们的溶液____(填“能”或“不能”)导电。不能第6章 溶解现象互 动 探 究探究点一 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 [情景展示]第6章 溶解现象[问题探究]硝酸铵、氯化钠、氢氧化钠三种物质溶于水时温度变化不同说明了物质溶解时可能会伴随什么现象?[思考交流]第6章 溶解现象[归纳提升]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吸热现象的应用——自制小冰箱;放热现象的应用——旅行加热食品等。[课堂速记]第6章 溶解现象[应用示例]例1 市场上有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俗称“摇摇冰”)(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食盐 D.蔗糖[解析] B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降低。第6章 溶解现象 [方法点拨] 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吸热现象的应用——自制小冰箱;放热现象的应用——旅行加热食品等。第6章 溶解现象探究点二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情景展示]第6章 溶解现象[问题探究]水能导电吗?所有的水溶液都能导电吗? [思考交流]第6章 溶解现象[归纳提升]物质溶解在水中后,如果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则水溶液能导电;若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水中,则该水溶液不能导电。第6章 溶解现象[课堂速记]第6章 溶解现象例2 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电解水加入少量稀硫酸是为了增强导电性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应用示例] [解析] B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
第6章 溶解现象 [方法点拨] 物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密度、导电性、颜色、凝固点、沸点等与水往往不同。例如,用盐熔化道路上的冰雪就是利用盐水的凝固点比水低,使冰雪转化成液体而流掉。第6章 溶解现象[应用示例] 例3 2014·株洲改编溶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的上层浓度小,下层浓度大
B.溶液蒸干后,均能得到固体溶质
C.溶液能否导电,主要取决于溶液中是否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D.物质在溶解得到溶液的过程中,通常有放热或吸热的现象出现第6章 溶解现象 [解析] D 选项C错误,溶液能否导电,主要取决于溶液中是否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第6章 溶解现象课 堂 小 结第6章 溶解现象当 堂 检 测知识点? 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 1.向装有水的烧杯中加入某种物质,在物质溶解时,用手触摸烧杯壁或烧杯底,感觉到烧杯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浓硫酸[解析] C 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第6章 溶解现象知识点?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2.下列属于能导电的溶液的是( )
A.酒精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
B.冰水混合物
C.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
D.煤油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解析] C 导电的条件是看是否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的微粒。上述物质中,只有氯化钠溶于水电离形成钠离子和氯离子,所以能导电。第6章 溶解现象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盐水的沸点比水低
B.无色澄清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只有固体能作为溶质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解析] D 盐水(溶液)的沸点比水高;溶质可以是气态、液态、固态;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各部分的性质相同。第6章 溶解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