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第3课时)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第3课时)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8 10:27:2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红星照耀中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理解纪实作品真实性、文学性的特点。
2.掌握作品的精彩片段及主要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3.结合历史和作品中对长征的介绍,初步了解长征精神,增强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学习重点】
1.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理解纪实作品真实性、文学性的特点。
2.掌握作品的精彩片段及主要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理解纪实作品中的真实性与文学性。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㈠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额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本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_,在这之前,作者斯诺见到了_______________。
2.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 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它评价,请说说斯诺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不是,你会看到的!你的牲口‘坏了’?就是因为我们把这种牲口留在后方,我们的骑兵在前线才不可战胜!要是有一匹马又壮又能跑,就是毛泽东也不能把它留下来不送前线!我们的后方只用快死的老狗。什么事情都是这样:枪炮、粮食、农服、马匹、骡子、骆驼、羊——最后的都送去给我们的红军战士!如果你要马,同志,情到前线去!”(选自《去红都的道路·贺龙二三事》)
⑴这是谁说的话?
⑵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二、专题探究
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㈠方法指导:
1.结合原著目录,选择作品中报道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相关章节,做成专题阅读目录索引。
示例:①造反者②贺龙二三事③苏维埃掌权人物④童年⑤红军的成长⑥彭德怀印象⑦为什么当红军 ⑧红色窑工徐海东⑨“红小鬼” ⑩关于朱德
2.对所选章节进行重点阅读,梳理和提炼人物的主要经历,摘录作者评论人物的关键词,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填写读书卡片。
㈡问题引领
1.作者先后报道了哪些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事迹?
2.他们的革命之路有何异同?
3.从他们的人生和革命经历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㈢成果展示
示例:毛泽东
1.外貌形象: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2.言谈举止:“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
3.出身与家庭:“我于一八九三年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我父亲叫毛顺生,我母亲在娘家的名字叫文七妹。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年轻的时候,因为负债过多而只好去当兵。他当了好多年的兵。后来,他回到我出生的村子,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克勤克俭,积攒下一点钱,买回了他的地。”后来,毛泽东的家庭“渐渐富裕起来”。
4.童年的经历:毛泽东的小学国文教员对学生的态度粗暴严厉,常常打学生,为此毛泽东曾经逃过学。尽管老师严加防范,他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所谓的“禁书”;毛泽东的父亲性情也很暴躁,经常打毛泽东,毛泽东对父亲进行抗争,这些经历给毛泽东带来巨大的影响,从小培养了他顽强的反抗意识。
5.受教育情况:毛泽东从八岁那年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十三岁。十六岁时到五十里以外的学堂读书,后来到长沙进了一所中学,待了半年,在长沙学堂里因愤怒而剪下自己和同学的辫子,以示对清朝的抗议。后来在他听过一次演讲后毅然参加黎元洪的革命军,这是毛泽东走上反抗道路的第一步,虽历时不长,但对毛泽东来说意义十分重大。他退出起义军后,上过几所学校,但终不如他所愿,退了几所学校后,开始自学,收获颇丰。终因生活窘迫,只得考进湖南师范学校开始学习,五年后获得毕业文凭。
6.参加革命的起因:毛泽东参加革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儿时的他亲身受苦,让他明白要摆脱这种苦难,除了反抗别无他法,这是他为自己争取一份“民主”的反抗;毛泽东青年时的所见所闻,让他有了争取自由公平、救人民于水火的想法,这也为他以后的革命指明了方向。
7.参加革命后的经历:为了全民族的解放与无产阶级的自由,1921年5月,毛泽东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共产党成立大会,并在10月成为共产党湖南省支部的委员。在此之后,湖南发生了多次罢工,工人力量在共产党的号召与支持下得到了空前的壮大。毛泽东曾担任广州《政治周报》的主编。在南昌起义之后,毛泽东在长沙组织了秋收起义。1927年后,毛泽东几次守住井冈山根据地,并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毛泽东与工农红军开始长征,见证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宏伟历程。
专题二:关于长征
㈠方法指导
1.欣赏《十送红军》《过雪山草地》等歌曲,了解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
2.观看纪录片《长征》,结合原著内容,了解长征的起因,画出红军长征路线图,记录红军长征中面临的困难以及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3.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长征的图片和影像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参观有关纪念馆或展览馆。
㈡问题引领
1.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2.红军在长征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考验?是怎样战胜这些困难和考验的?
3.红军长征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㈢成果展示
1.长征的起因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进行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败造成:一是苏区地盘太小,到1934年9月,中央根据地由原来的35个县缩小到只剩瑞金、兴国等几个县,面积由五万多平方千米减至一万平方米左右,这就使红军没有回防的余地。二是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王明的“左”倾经济政策,导致根据地经济濒临崩溃,使红军缺乏在根据地继续斗争的物质条件。三是由于苏区面积缩小和人口锐减,红军兵力得不到补充,只有突围向外发展。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2.长征的路线:红军长征首先向西,然后向北,中央红军长征经过了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和陕西共11个省。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两万五千里。
3.长征中面临的困难:第一,敌军的围攻。红军一直处于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中。第二,我党我军内部的错误和矛盾。第三,征途中恶劣的自然条件。第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情。
4.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⑴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1935年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敌3万余人,俘敌3600余人。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的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了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
⑵飞夺泸定桥: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到达泸定桥西岸。30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踩着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⑶爬雪山:中央红军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夹金山被当地百姓叫作“神仙山”,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翻越夹金山,可见翻越夹金山的艰险。面对茫茫雪山,红军不曾后退,而是勇往直前。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总兵力达10万余人。
⑷过草地:红军进入茫茫的毛尔盖大草地,这又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挑战。大草地位于康藏交界地区的高地上,一望无垠,广袤达数百英里,全是没有路的沼泽地带。走了一天又一天,极目四顾,红军所看到的,除了无边无际的野草外,没有别的东西,而野草下面则是深达数英尺的沼泽。红军将士以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历尽艰辛,终于在8月底以前到达班佑、巴西地区。
5.长征的历史价值:①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红军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战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出的英雄史诗。②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强大队伍。长征中红军表现出的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前进的巨大动力。③长征结束了“左”倾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前进的舵手!
专题三:信仰与精神
㈠方法指导
1.阅读原著,找出能体现红军、共产党人信仰和精神的语段。
2.与同学讨论长征精神的内涵以及当代青少年应如何传承长征精神的问题。
3.在班级组织主题为“弘扬长征精神”的演讲或诗歌朗诵比赛。
㈡问题引领
1.红军人数少、装备差、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却能战胜敌人,取得长征的胜利,靠的是什么?
2.长征精神在当今时代有什么现实意义?
3.作为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当代青少年,应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㈢成果展示
1.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从思想理论体系来说,中国共产党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从奋斗目标来说,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信仰人民就是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来源于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和最终归宿。真正的共产党人信仰马克思主义,并能让人民群众觉悟,带领大家一起奋斗。这样就能最终实现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每个人都能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这一美好的理想,即共产主义社会。
2.长征精神的内涵
红军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挑战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即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忠诚爱国的精神。
3.当代青少年应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当代中学生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脚踏实地地为实现革命理想、争作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而努力。
三、课堂检测
1.在《红星照耀中国》的读书活动中,学习委员找来下面两幅画,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幅图片所反映的事件
图一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迪?
2.翠微文苑社社刊决定开辟“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名著精神”栏目,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任选一本名著,仿照示例,向文学社提供一则素材,不超过100字。
【示例】《飞向太空港》中,全体将士在泥石流后,夜以继日地对遭受毁坏的“亚洲一号”卫星发射基地进行重建,他们同大自然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只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恢复了发射准备,体现出齐心协力、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
3.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
4.阅读下面从《红星照耀中国》中摘录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摘录一: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第三章:在保安——苏维埃掌权人物)
摘录二:你为什么参加红军?我问道。“我的家在福建漳州附近。我平时上山砍柴,冬天就采集树皮。我常常听村里人讲起红军。他们说红军帮助穷人,这叫我喜欢”。
(第十章:战争与和平——红小鬼)
⑴从摘录一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具有哪些精神品质?
⑵摘录二中,“喜欢”一词写出了红军的魅力,结合你对《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阅读,说说这种魅力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5.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
⑴这段文字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文中第二段中的A是_______(人物姓名)。(1分)
⑵请根据选段中的描写来分析这一人物形象。(2分)
布置作业
下面题目任选一个,写作:
1.我最喜欢(敬佩)的红军。将领或战士皆可,要求结合原著,说清楚人物的主要经历、主要性格或品质,并说清楚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示、感受;
2.我心中的长征。可以从宏观的视角解读,也可以从微观的视角观察;可以用理性的方式分析我对长征的认识,可以用感性的方式抒发我对长征的情感……
3.我所了解的苏维埃。要求结合原著,说清楚苏区的创建、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外交、生活等,可以综合各方面说,也可以只讲其中一方面。
4.难忘的西北之旅。以斯诺的口吻,讲述在红色苏区采访的主要经历、感受,要有具体的、最难忘的人、事或场景。
参考答案
第三课时
一、㈠1.《红星照耀中国》周恩来2.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没有官架子,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有幽默感,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等等。
㈡(1)李长林(2)例句:“要是有一匹马又壮又能跑,就是毛泽东也不能把它留下来不送前线!”分析:写出了红军的领导和士兵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三、(1)飞夺泸定桥 红军过草地
(2)示例:①当我们坐在明亮的屋子里,当我们心安理得的接受着最完整的教育,当我们还在为各自的人生纠结忙碌着,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正过着充满阳光与安定的美好生活。②《红星照耀中国》提醒着我:即使身处和平年代,也不能忘记无数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意志,刻苦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示例1:《红星照耀中国》中,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某个角度折射出当时蕴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示例2:《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示例3:《飞向太空港》再现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的全过程,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不断攻坚克难的智慧与决心,以地球人的眼光,俯仰天地、穿越古今,展现出人类探索宇宙、憧憬未来的博大胸襟。
3.①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4.⑴生活简朴,平易近人、质朴纯真、坚强勇敢等。⑵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为人民谋幸福;高尚的精神品质等
5.⑴周恩来⑵面容清瘦、温和文雅、学识渊博。(会英语、高材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红星照耀中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理解纪实作品真实性、文学性的特点。
2.掌握作品的精彩片段及主要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3.结合历史和作品中对长征的介绍,初步了解长征精神,增强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学习重点】
1.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理解纪实作品真实性、文学性的特点。
2.掌握作品的精彩片段及主要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理解纪实作品中的真实性与文学性。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㈠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额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本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_,在这之前,作者斯诺见到了_______________。
2.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 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它评价,请说说斯诺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不是,你会看到的!你的牲口‘坏了’?就是因为我们把这种牲口留在后方,我们的骑兵在前线才不可战胜!要是有一匹马又壮又能跑,就是毛泽东也不能把它留下来不送前线!我们的后方只用快死的老狗。什么事情都是这样:枪炮、粮食、农服、马匹、骡子、骆驼、羊——最后的都送去给我们的红军战士!如果你要马,同志,情到前线去!”(选自《去红都的道路·贺龙二三事》)
⑴这是谁说的话?
⑵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二、专题探究
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㈠方法指导:
1.结合原著目录,选择作品中报道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相关章节,做成专题阅读目录索引。
示例:①造反者②贺龙二三事③苏维埃掌权人物④童年⑤红军的成长⑥彭德怀印象⑦为什么当红军 ⑧红色窑工徐海东⑨“红小鬼” ⑩关于朱德
2.对所选章节进行重点阅读,梳理和提炼人物的主要经历,摘录作者评论人物的关键词,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填写读书卡片。
㈡问题引领
1.作者先后报道了哪些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事迹?
2.他们的革命之路有何异同?
3.从他们的人生和革命经历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㈢成果展示
示例:毛泽东
1.外貌形象: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2.言谈举止:“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
3.出身与家庭:“我于一八九三年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我父亲叫毛顺生,我母亲在娘家的名字叫文七妹。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年轻的时候,因为负债过多而只好去当兵。他当了好多年的兵。后来,他回到我出生的村子,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克勤克俭,积攒下一点钱,买回了他的地。”后来,毛泽东的家庭“渐渐富裕起来”。
4.童年的经历:毛泽东的小学国文教员对学生的态度粗暴严厉,常常打学生,为此毛泽东曾经逃过学。尽管老师严加防范,他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所谓的“禁书”;毛泽东的父亲性情也很暴躁,经常打毛泽东,毛泽东对父亲进行抗争,这些经历给毛泽东带来巨大的影响,从小培养了他顽强的反抗意识。
5.受教育情况:毛泽东从八岁那年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十三岁。十六岁时到五十里以外的学堂读书,后来到长沙进了一所中学,待了半年,在长沙学堂里因愤怒而剪下自己和同学的辫子,以示对清朝的抗议。后来在他听过一次演讲后毅然参加黎元洪的革命军,这是毛泽东走上反抗道路的第一步,虽历时不长,但对毛泽东来说意义十分重大。他退出起义军后,上过几所学校,但终不如他所愿,退了几所学校后,开始自学,收获颇丰。终因生活窘迫,只得考进湖南师范学校开始学习,五年后获得毕业文凭。
6.参加革命的起因:毛泽东参加革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儿时的他亲身受苦,让他明白要摆脱这种苦难,除了反抗别无他法,这是他为自己争取一份“民主”的反抗;毛泽东青年时的所见所闻,让他有了争取自由公平、救人民于水火的想法,这也为他以后的革命指明了方向。
7.参加革命后的经历:为了全民族的解放与无产阶级的自由,1921年5月,毛泽东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共产党成立大会,并在10月成为共产党湖南省支部的委员。在此之后,湖南发生了多次罢工,工人力量在共产党的号召与支持下得到了空前的壮大。毛泽东曾担任广州《政治周报》的主编。在南昌起义之后,毛泽东在长沙组织了秋收起义。1927年后,毛泽东几次守住井冈山根据地,并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毛泽东与工农红军开始长征,见证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宏伟历程。
专题二:关于长征
㈠方法指导
1.欣赏《十送红军》《过雪山草地》等歌曲,了解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
2.观看纪录片《长征》,结合原著内容,了解长征的起因,画出红军长征路线图,记录红军长征中面临的困难以及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3.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长征的图片和影像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参观有关纪念馆或展览馆。
㈡问题引领
1.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2.红军在长征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考验?是怎样战胜这些困难和考验的?
3.红军长征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㈢成果展示
1.长征的起因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进行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败造成:一是苏区地盘太小,到1934年9月,中央根据地由原来的35个县缩小到只剩瑞金、兴国等几个县,面积由五万多平方千米减至一万平方米左右,这就使红军没有回防的余地。二是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王明的“左”倾经济政策,导致根据地经济濒临崩溃,使红军缺乏在根据地继续斗争的物质条件。三是由于苏区面积缩小和人口锐减,红军兵力得不到补充,只有突围向外发展。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2.长征的路线:红军长征首先向西,然后向北,中央红军长征经过了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和陕西共11个省。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两万五千里。
3.长征中面临的困难:第一,敌军的围攻。红军一直处于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中。第二,我党我军内部的错误和矛盾。第三,征途中恶劣的自然条件。第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情。
4.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⑴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1935年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敌3万余人,俘敌3600余人。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的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了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
⑵飞夺泸定桥: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到达泸定桥西岸。30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踩着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⑶爬雪山:中央红军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夹金山被当地百姓叫作“神仙山”,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翻越夹金山,可见翻越夹金山的艰险。面对茫茫雪山,红军不曾后退,而是勇往直前。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总兵力达10万余人。
⑷过草地:红军进入茫茫的毛尔盖大草地,这又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挑战。大草地位于康藏交界地区的高地上,一望无垠,广袤达数百英里,全是没有路的沼泽地带。走了一天又一天,极目四顾,红军所看到的,除了无边无际的野草外,没有别的东西,而野草下面则是深达数英尺的沼泽。红军将士以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历尽艰辛,终于在8月底以前到达班佑、巴西地区。
5.长征的历史价值:①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红军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战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出的英雄史诗。②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强大队伍。长征中红军表现出的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前进的巨大动力。③长征结束了“左”倾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前进的舵手!
专题三:信仰与精神
㈠方法指导
1.阅读原著,找出能体现红军、共产党人信仰和精神的语段。
2.与同学讨论长征精神的内涵以及当代青少年应如何传承长征精神的问题。
3.在班级组织主题为“弘扬长征精神”的演讲或诗歌朗诵比赛。
㈡问题引领
1.红军人数少、装备差、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却能战胜敌人,取得长征的胜利,靠的是什么?
2.长征精神在当今时代有什么现实意义?
3.作为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当代青少年,应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㈢成果展示
1.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从思想理论体系来说,中国共产党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从奋斗目标来说,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信仰人民就是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来源于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和最终归宿。真正的共产党人信仰马克思主义,并能让人民群众觉悟,带领大家一起奋斗。这样就能最终实现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每个人都能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这一美好的理想,即共产主义社会。
2.长征精神的内涵
红军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挑战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即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忠诚爱国的精神。
3.当代青少年应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当代中学生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脚踏实地地为实现革命理想、争作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而努力。
三、课堂检测
1.在《红星照耀中国》的读书活动中,学习委员找来下面两幅画,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幅图片所反映的事件
图一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迪?
2.翠微文苑社社刊决定开辟“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名著精神”栏目,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任选一本名著,仿照示例,向文学社提供一则素材,不超过100字。
【示例】《飞向太空港》中,全体将士在泥石流后,夜以继日地对遭受毁坏的“亚洲一号”卫星发射基地进行重建,他们同大自然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只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恢复了发射准备,体现出齐心协力、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
3.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
4.阅读下面从《红星照耀中国》中摘录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摘录一: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第三章:在保安——苏维埃掌权人物)
摘录二:你为什么参加红军?我问道。“我的家在福建漳州附近。我平时上山砍柴,冬天就采集树皮。我常常听村里人讲起红军。他们说红军帮助穷人,这叫我喜欢”。
(第十章:战争与和平——红小鬼)
⑴从摘录一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具有哪些精神品质?
⑵摘录二中,“喜欢”一词写出了红军的魅力,结合你对《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阅读,说说这种魅力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5.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
⑴这段文字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文中第二段中的A是_______(人物姓名)。(1分)
⑵请根据选段中的描写来分析这一人物形象。(2分)
布置作业
下面题目任选一个,写作:
1.我最喜欢(敬佩)的红军。将领或战士皆可,要求结合原著,说清楚人物的主要经历、主要性格或品质,并说清楚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示、感受;
2.我心中的长征。可以从宏观的视角解读,也可以从微观的视角观察;可以用理性的方式分析我对长征的认识,可以用感性的方式抒发我对长征的情感……
3.我所了解的苏维埃。要求结合原著,说清楚苏区的创建、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外交、生活等,可以综合各方面说,也可以只讲其中一方面。
4.难忘的西北之旅。以斯诺的口吻,讲述在红色苏区采访的主要经历、感受,要有具体的、最难忘的人、事或场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