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测试范围:第一单元 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
一、积累·运用(38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8分)
1949年,英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所向披糜,以摧枯拉朽之势横度长江;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游泳场上,在观众屏息敛声的一刹那,中国姑娘吕伟凌空一跳,博得观众由zhōng的赞赏;2012年,那惊天一着,凝聚着多少人一丝不苟的工匠,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在自豪的同时,我们也要牢记历史,不忘惨绝人huán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屏息敛声( ) 镌刻( )
由zhōng( ) 惨绝人huán( )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3)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哈尔滨虽然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但是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
B.听了同学的劝告,他如梦初醒,放弃了离家出走的想法。
C.外交部发言人的话可谓掷地有声、震耳欲聋,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中国决不屈服的态度。
D.为了使假冒伪劣产品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造假者真是殚精竭虑。
3.把下面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5分)( )
①这不仅关乎尊严,更折射出一个历经磨难后崛起的民族应有的胸襟和气度。
②战乱烽火加野蛮掠夺的劫难,致使数以百万计的圆明园金石字画等珍宝文物,均被洗劫一空,流散四方。
③侵略者的暴行固然令人愤恨,守土者的无能何尝不让人伤怀。
④正确对待和争取圆明园流失文物回归,既需要爱国激情,更需要政府和国人的理性智慧。
⑤这不仅是历史之殇,更是文明之恸。
A.③④②⑤① B.①⑤②④③ C.②④①③⑤ D.②⑤③④①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全面报道了渡江战役第一阶段的情况,反映了这一伟大战役的磅礴气势。
B.《“飞天”凌空》是一篇通讯,侧重报道了跳水运动员吕伟跳水夺冠的精彩瞬间,赞扬了运动员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品质。
C.《一着惊海天》是一篇通讯,报道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经过。通讯可以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D.新闻特写与通讯都可以采用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
5.按要求答题。(15分)
(1)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5分)
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值此之际,南阳推出“邮票上的时代青年——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图片展。本次展览共选取300多枚与时代青年密切相关,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邮票、邮品,以展览的形式,在邮票的小小方寸之间追寻100年来的时代变迁,讲述代代相传的青春故事,赓续热血沸腾的五四精神。
(2)校团委拟开展“奋进新征程”主题手抄报评比活动,请根据示例,为手抄报再设计两个栏目。(4分)
栏目一:集伟人名言
栏目二:写党恩作文
栏目三:
栏目四:
(3)校团委将举办以“情系中华·祝福祖国”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征文截止日期为2023年11月14日。请仔细阅读下面的征文启事,按要求作答。(6分)
征文启事
全体同学:为加深同学们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甲]校团委特征集主题为“情系中华·祝福祖国”的征文比赛,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征文以回顾建国历史,书写爱国志士的事迹,表现爱国情怀为主要内容。[乙]体裁不限,1 000字左右, 。稿件投至校团委邮箱,请注明“征文”字样。
校团委
2023年11月5日
①这则征文启事中的甲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②这则征文启事中的乙句内容不完整,请将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③这则征文启事在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二、阅读·理解(22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2分)
遨游九天今凯旋(节选)
——写在“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之日
李国利 杨晓敏
①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 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顺利出舱,重回地球的怀抱。
②离开地球的日子里,“神舟十三号”创造了一项又一项新的航天纪录:神舟飞船首次太空径向交会对接、中国人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中国女性首次出舱活动、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过春节、神舟飞船首次快速返回……
③中国人在太空一次次迈出的一小步,汇聚成了中国航天的一大步。
④神舟凯旋,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也是第6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同时也顺势拉开了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大幕。
⑤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⑥6个月的太空生活转瞬即逝,回家的日子到了。这些天来,“神舟十三号”进入返回准备阶段,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也开始收拾“行李”,准备返程。
⑦来自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内摄像机传回的一组画面显示,他们逐一整理舱内的设备器材,分门别类归置各类物品,对舱内环境进行全面的清洁维护,收拾各自卧室的小挂件……回家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
⑧4月15日晚,3名航天员向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恋恋不舍地回到“神舟十三号”飞船的返回舱。
⑨16日0时44分,神舟正式告别天和,踏上回家之路。
⑩离别之前,他们把天和核心舱设置成无人飞行模式,这是为了保证稳定在轨运行。
绕地球飞行5圈后,9时6分,北京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指令,“神舟十三号”飞船轨道舱和返回舱成功分离。9时30分,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和推进舱分离。
在中国航天人的实时监测和全程跟踪下,神舟飞船化作一颗流星再入大气层。
此时此刻,位于戈壁沙漠的东风着陆场早已准备就绪,等候亲人九天归来。为了实现“舱落机临”的目标,连日来,直升机分队、固定翼飞机分队、地面分队3支专业搜救力量,在荒无人烟的沙漠进行了多次演练。
此时此刻,根据最新的气象预报资料,着陆场区域无大风、沙暴、雷电等天气,气象条件满足返回要求。
此时此刻,神舟飞船正在穿越归途中最危险的一段路程——黑障区。返回舱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舱体外部燃起高温火焰,像是一团火球。
“返回舱出黑障。”雷达操作手迅速捕获目标。
随后,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红白相间的主降落伞迅速打开,牵引着神舟飞船在东风着陆场的上空缓缓垂落。
9时56分,“神舟十三号”飞船在预定区域着陆,落点近乎完美。
时隔183天后,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员平安回家。
打开舱门,面带微笑,开舱手苏黎明热情地对他们说:“‘神舟十三号’乘组,欢迎你们回家。”
欢迎回家,同样也是亿万国人想对他们说的一句话。 (有删改)
6.阅读新闻要关注导语,导语往往出现在新闻的第一段话中。你从这则新闻的导语部分获取了哪些信息 (6分)
7.阅读新闻要关注语言。新闻语言讲究简洁,这则新闻却详细列出了“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的时间点。这是否妥当 请具体分析。(8分)
8.阅读新闻要揣摩作者的态度与感情倾向,作者的态度与感情倾向往往隐含于字里行间。请从文中举两例加以说明。(8分)
详解详析
1.(1)liǎn juān 衷 寰
(2)糜—靡 度—渡
(3)凝聚着多少人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2.B [解析] A项,“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用在此处不合语境。C项,“震耳欲聋”指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用在此处不合语境。D项,“殚精竭虑”指用尽精力,费尽心思。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3.D
4.B [解析]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
5.(1)示例:南阳举办“邮票上的时代青年——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图片展
(2)示例:抒爱党情怀 画盛世中华
[解析] 本题考查栏目设计。作答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所设计的栏目一定要与主题相关,还要注意栏目名称的格式。
(3)①“征集”与“征文比赛”不搭配,可将“征集”改为“举办”。
②征文截止日期为2023年11月14日
③称呼语应顶格写,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
6.①“神舟十三号”飞船着陆的准确时间是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②飞船着陆的地点是东风着陆场;③事件是3名航天员顺利出舱。
[解析] 本题考查新闻的导语。这则新闻的导语为“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顺利出舱,重回地球的怀抱”。其中,“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交代了“神舟十三号”飞船着陆的准确时间;“东风着陆场”交代了飞船着陆的地点;“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顺利出舱,重回地球的怀抱”交代了事件。
7.妥当。这则新闻的内容是“神舟十三号”凯旋的过程,详细列出时间点能让读者明白“神舟十三号”是如何一步步到达地面的。另外,“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需要非常严密的测控和指令,需要操作得当,地面和空中需要密切配合,每个时间点都要精确,体现了我国太空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8.①这则新闻表达了作者对中国航天事业的骄傲和自豪。例如第②段中,作者用四个“首次”说明“神舟十三号”创造了新的航天纪录,表达了自豪之情。②这则新闻表达了作者对3名航天员的钦佩之情。例如,打开舱门的那一刻,苏黎明是“面带微笑”的,是“热情”的,这不仅仅是苏黎明的态度,也是作者的态度,是全国人民的态度,饱含着作者对航天员的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