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及其作品,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4.体会“人和”“大丈夫”的内涵,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体会行仁政、走正道、经磨炼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所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
【古文诵读】
播放音频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zāi)?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ɡuàn)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资料链接】
人物小传
公孙衍(生卒年不详),名衍,战国时期魏国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市东)人,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曾任魏国犀首。
初在秦国任大良造掌握军政大权的高官。后至魏国任将军,主张合纵抗秦。魏襄王元年,发起楚、韩、赵、魏、燕五国合纵攻秦,并挑动义渠君袭秦后方,取得胜利,身佩五国相印。
张仪(?-前310),战国时魏国贵族的后代,纵横家。主张连横策略以瓦解反秦联盟。
迫使魏献上郡,入秦为相,帮助秦惠文君称王。用连横之策,使秦占有河西、上郡、河东等地。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齐楚联盟,帮助秦国夺取楚汉中地区。封武信君。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二人,尊称孟子为“亚圣”。
孟子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其言论汇编在《孟子》一书中。
【疏通文意】
译文:景春说: “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译文: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到门口,告诫她说:
译文:‘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译文:(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译文: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新课精讲】
1.本文内容是一场景春与孟子(辩论人)关于大丈夫(辩题)的辩论。
2.两个辩论人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孟子认为他们不是。
3.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知识卡片】
纵横家: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
“纵横”即合纵与连横,是战国时期两种相对的外交策略。
联合弱国对抗强国,即六国联合抗秦,为合纵;跟随强国制衡其他国家,为连横。
纵横家之道
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画策;谁用他们就帮谁。
苏秦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纵,在策士看来,这正是当然。
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
他们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
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
——朱自清《经典常谈·〈战国策〉第八》
4.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5.文中孟子提出“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二者有什么不同?
妾妇之道——顺从权力 如张仪,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
大丈夫之道——坚守仁、礼、义 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6.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排比
运用排比句式阐述,加强语势以“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意在说明真正的大,”丈夫应“仁”“礼”“义”兼备。
7.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
“居天下之广居”三句是作为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核心,是基础,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说;
“得志”“不得志”是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补充;
“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置于最后。
(中考真题)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
这句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我们不能被迷惑乱心;在陷入贫苦及困境的时候,我们要坚定意志;面对国家和民族利益受损的时候,我们要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言之有理即可)
【合作探究】
1.孟子关于大丈夫标准的论述,对于今天的我们有哪些指导意义?
(1)不忘初心,富不忘本。
(2)贫贱时要耐得住寂寞,在一切困难面前保持一份宁静的心态,这样才有可能在贫贱中崛起。
(3)在压力面前不卑不亢,不向邪恶的势力低头。只有坚持个人的原则,不屈不挠,才能变压力为动力,进而拥有光明的前途。
2.结合现实生活和我国历史说一说,你认为有哪些人算得上是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 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 —— 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 —— 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写作特点】
1.构思精巧,思路清晰。
文章表明孟子的“大丈夫之道”采用问答的形式,先由景春提出问题,然后孟子回答,一问一答,在问答中阐述自己的观点,让读者读来如同身临其境,感受更加深刻。同时,又把“妾妇之道”与“大丈夫”的准则对比,从而突出观点。
2.语言幽默,富有气势。
孟子以“妾妇之道”喻指公孙衍、张仪所为,表明自己的观点,含蓄而幽默。在语言上,孟子善用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如“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等,气势非凡,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板书设计】
【主旨归纳】
本文中,孟子通过对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认识的批驳,阐述了做“大丈夫”的标准,激励仁人志士要不畏强暴,坚持正义,做真正的大丈夫。
【文言清单】
1.通假字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女:同“汝”,你
2词类活用
丈夫之冠也 冠: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
居天下之广居 居:动词用作名词,居所、住宅
富贵不能淫 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
贫贱不能移 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摇
威武不能屈 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3.古今异义
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真正,确实 今义:诚实
父命之 古义:教导、训诲 今义:生命
以顺为正者 古义:准则,标准 今义:与“反”相对
与民由之 古义:遵从 今义:理由
4.一词多义
戒 ①戒之曰(告诫) ②必敬必戒(谨慎)
道 ①妾妇之道也(规则) ②独行其道(道路)
重点虚词
之
丈夫之冠也 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父命之 代词,代指男子,可不译
往送之门 动词,到
妾妇之道也 结构助词,的
居天下之广居 结构助词,的
与民由之 代词,代指正道
此之谓大丈夫 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而
一怒而诸侯惧 连词,表顺承,就
为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是,称得上
以顺为正者 以…为…,把…当做…
文言句式
2.判断句
“……者,……也”,表判断,译为:……是……。
译文:把顺从当做准则,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当堂训练】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2.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把顺从当做准则,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减字法背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