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免疫失调(第二课时)(共44张PPT)【探究课堂】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同步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4.3免疫失调(第二课时)(共44张PPT)【探究课堂】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同步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10 08:0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3节 免疫失调
(第二课时)
目标
01
02
03
通过比较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的区别,培养归纳与概括能力。(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理,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生命观念)
通过总结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等知识,形成健康生活、关爱他人的人生态度。
(社会责任)
学习目标
免疫功能过强
预防:避免接触过敏原
实质:免疫系统对外界无害物质发生免疫反应
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实质: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
温故知新—免疫失调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失调
问题1: 以上免疫失调疾病都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过于强大形成,那么人体的免疫功能是否会出现低下甚至丧失的情形呢?
大卫·菲利浦·威特,生于1971年9月21日,患有“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从出生那一刻起, 他就生活在一个无菌透明的塑料隔离罩中,他在塑料泡泡里度过了12年的光阴。1984年2月22日,与病魔和孤独斗争了12年半的“泡泡男孩”离开了人世。在塑料泡泡里度过的12年中, 他渴望亲人深情地拥抱, 却在临死那一刻, 第一次触摸到妈妈的手。
情景一
问题2: 为什么大卫自身无法抵御感冒等疾病?像以上材料中这样因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称为什么疾病?
概括出免疫缺陷病的概念、类型。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理、特点及尝试该病患者设计一个合理可行治疗方案。
2
3
4
1
合作探究一: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79-81,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HIV攻击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为什么最终患者会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我国对所有的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实行“发现就治疗,而且免费”有何目的及意义?
一、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概念、致病病毒是什么?简述该病毒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致病机理及特点。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预防措施呢?目前治疗艾滋病的措施有哪些?
一、免疫缺陷病
1.概念:
指由机体免疫功能 或 而引起的疾病。
不足
缺乏
2.类型:
免疫缺陷病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概念
实例
由于遗传而生来就有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概念
实例
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
大多数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一、免疫缺陷病
3.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实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约有25%-50%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例,主要与先天性缺乏腺苷脱氨酶(ADA)有关的基因。一则严重影响细胞DNA包括淋巴细胞DNA的合成代谢,同时由于三磷酸脱氧腺苷在淋巴细胞的堆积,后者对淋巴细胞尤其是T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从而造成淋巴细胞在增补、分化及功能方面的障碍。
由与 有关的基因 或 引起的。
淋巴细胞发育
突变
缺陷
发病机理
特点
患者多为新生儿和婴幼儿;他们存在严重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缺陷,任何一种病原体感染,对他们都是致命的。
一、免疫缺陷病
3.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治疗方案
致病原因:
腺苷脱氨酶(ADA)基因突变引起淋巴
细胞增殖异常
阿莎缇
基因治疗的流程
在经过18个月的治疗后,阿莎缇摆脱了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这是人类第一次战胜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实战训练 
1.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缺陷症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对患者采用的基因治疗方法是取出患者的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转入正常ADA基因,再将这些淋巴细胞转入患者体内,使其免疫功能增强,能正常生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常ADA基因替换了患者的缺陷基因
B.正常ADA基因通过控制ADA的合成来影响免疫功能
C.淋巴细胞需在体外扩增后再转入患者体内
D.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缺陷症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实战训练 
2.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①正常免疫 ②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缺陷病 ④过敏反应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②① C.②①④①③ D.④③②①①
情景二
案例:刘女士今年30岁,未婚,在一次体检中查出HIV抗体呈阳性,经过进一步的检查医生确认刘女士感染了艾滋病。这下刘女士慌了,虽然现在还没有任何病症,但她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发病,也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补救的措施,她特别需要大家的帮助。
问题3: 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刘女士呢?
一、免疫缺陷病
3.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实例:艾滋病AIDS
概念
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
大多数免疫缺陷病都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致病病毒
HIV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
外壳: 保护内部核酸的蛋白质外衣
病毒包膜: 来源于病毒最后所在的宿主细胞
核酸: 两条RNA链
逆转录酶: 进入宿主细胞后将RNA转化为DNA
表面蛋白: 能使HIV和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
一、免疫缺陷病
3.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实例:艾滋病AIDS
(3)HIV在细胞内增殖过程
①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RNA
DNA
mRNA
逆转录
转录
翻译
蛋白质
②发病机理:
HIV 主要侵入并破坏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逐渐使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最终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病毒,病菌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
辅助性T细胞
HIV
一、免疫缺陷病
3.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3)HIV在细胞内增殖过程
③HIV致病机制:
辅助性T细胞
HIV
①吸附
受体
②融合
③脱壳
④逆转录
病毒RNA
逆转录酶
双链DNA
⑤整合
细胞DNA
病毒DNA
⑥转录
细胞核
mRNA
辅助性T细胞
HIV
①吸附
受体
②融合
③脱壳
④逆转录
病毒RNA
逆转录酶
双链DNA
⑤整合
细胞DNA
病毒DNA
⑥转录
细胞核
mRNA
病毒RNA
核糖体
⑦翻译
病毒蛋白质
⑧组装
辅助性T细胞
HIV
①吸附
受体
②融合
③脱壳
④逆转录
病毒RNA
逆转录酶
双链DNA
⑤整合
细胞DNA
病毒DNA
⑥转录
细胞核
mRNA
病毒RNA
核糖体
⑦翻译
病毒蛋白质
⑧组装
⑨释放
HIV
HIV在辅助T细胞内增殖
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
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在辅助性T细胞中,通过逆转录酶的作用形成互补的DNA,并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DNA中。
经过长时间的潜伏后,辅助性T细胞被激活,前病毒复制出新的HIV,并破坏辅助性T细胞。
如此循环往复,从而导致大量的辅助性T细胞被破坏。
由于辅助性T细胞在免疫系统中起着调节作用,因此大量的辅助性T细胞被HIV破坏后便会严重削弱免疫功能。
③HIV致病机制:
一、免疫缺陷病
3.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实例:艾滋病AIDS
(4)致病机理及特点
致病机理
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
特点
具有潜伏期,HIV侵入人体后通常可以潜伏2-10年甚至更长时间。
一、免疫缺陷病
实例:艾滋病AIDS
HIV的感染与艾滋病的治疗
思考.讨论
A阶段:为什么病毒量先增后减?
在HIV侵入人体后初期,迅速增殖,数量上升;由于此时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正常,HIV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大量病毒被消灭,因此数量下降。
B阶段:为什么辅助性T细胞减少?
HIV主要侵染并破坏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因此数量迅速下降,免疫系统功能减退。
C阶段:
免疫功能丧失,患者无法抵抗其他病毒、病菌的入侵,最终患者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一、免疫缺陷病
实例:艾滋病AIDS
HIV的感染与艾滋病的治疗
思考.讨论
问题4: HIV攻击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为什么最终患者会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因为辅助性T细胞在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泌细胞因子),当它被攻击之后免疫系统就将处于瘫痪状态,不能有效地清除病原体或癌变的细胞,所以最终患者会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一、免疫缺陷病
实例:艾滋病AIDS
HIV的感染与艾滋病的治疗
思考.讨论
问题5: 我国对所有的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实行“发现就治疗,而且免费”有何目的及意义?
一、免疫缺陷病
HIV的感染与艾滋病的治疗
思考.讨论
问题6: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性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问题7: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一、免疫缺陷病
实例:艾滋病AIDS
a.采取安全的性行为,如使用避孕套;
b.避免静脉注射时传播,不吸毒;
c.接受检测并积极治疗HIV等性传播感染;
d.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e.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文眉、穿耳等。
与HIV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不会使人感染HIV。
问题7: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问题8: 小组合作探讨目前治疗艾滋病的措施有哪些?
一、免疫缺陷病
实例:艾滋病AIDS
问题8: 小组合作探讨目前治疗艾滋病的措施有哪些?
HIV阻断剂
意外接触高危行为后及时服用HIV阻断剂
艾滋病的治疗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科学家仍然没有找到根治HIV感染的有效方法。大多数的治疗方法是控制和降低感染者体内HIV的数量,如用多种抗病毒药物组合进行治疗。
▲抑制HIV表面蛋白与细胞膜受体结合
▲抑制逆转录过程
抑制HIV增殖的方法
鸡尾酒疗法:华裔科学家何大一,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的不同环节,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药物通过联合用药来提高治疗效果,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将这种治疗方法形象地命名为“鸡尾酒”疗法。
一、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的治疗
实例:艾滋病AIDS
关爱艾滋病人从我做起少一份歧视,多一份关爱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概念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发病 机理 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胺而引起 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表面物质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的同时,也攻击正常细胞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而致
举例 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艾滋病等
一、免疫缺陷病
免疫失调病类型的比较
联系生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保持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非常重要,你能列举出保持免疫功能正常的生活方式吗?
免疫缺陷病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免疫失调
例如:艾滋病
例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传播方式: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关爱艾滋病病人
免疫过强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实质: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
预防:避免接触过敏原
实质:免疫系统对外界无害物质发生免疫反应
免疫过弱
课堂小结
 实战训练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会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几乎丧失体液免疫,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
断HIV感染
B.研发抑制逆转录酶活性的药物是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D.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导致机体的抵抗力下降
 实战训练 
4.英国伦敦国王大学曾发布新闻公告称,该校研究人员领导的一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可抑制HIV扩散的新基因MX2。研究人员发现MX2在处于沉默状态时,HIV能进行复制和扩散,MX2充分表达时,则不会有新的病毒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IV属于生命系统的最小结构层次B.HIV侵染人体后的潜伏期,病毒不增殖C.艾滋病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均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D.有望通过开发能激活MX2基因表达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
 实战训练 
5.下面有关免疫功能失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B.艾滋病、类风湿、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C.过敏反应时,吸附抗体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使毛细血管和平滑肌收缩D.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
 实战训练 
6.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某小组利用患狂犬病的兔的脊髓提取物进行下列实验:将新鲜的提取物注射到正常兔甲体内,甲患病:用干燥了14天的提取物注射到正常兔乙体内,乙不患病:一段时间后,再向乙注射新鲜的提取物,乙不患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兔感染狂犬病毒后,脊髓细胞的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均含有狂犬病毒B.干燥了14天的提取物中的病毒不再致病,但仍具有作为抗原的特性C.甲组家兔接受注射后,体内能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乙组家兔接受第二次注射后,将发生过敏反应
 实战训练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7.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中有几项是正确的( )①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细胞外液②学习和记忆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第二级记忆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③突触后膜上有分解递质的酶,根据突触的功能推测,此类酶的生理功能应该是使突触后膜及时接受新递质的作用④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在人体的生长发育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抗衡作用⑤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部位和作用部位都不同⑥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造成的,属于自身免疫病
 实战训练 
8.烧伤后的伤口容易化脓的主要原因是绿脓杆菌的感染,头孢菌素是临床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抗生素。用药前一般会对病人做过敏实验和细菌耐药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淋巴细胞接受绿脓杆菌刺激后形成的浆细胞会使绿脓杆菌裂解死亡B.吞噬细胞接受绿脓杆菌刺激后会将相关信息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C.用药前做耐药实验的原因是抗生素滥用诱导细菌发生耐药突变D.对头孢菌素过敏的患者使用头孢菌素后机体不再发生免疫反应
 实战训练 
9.HIV能通过人体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人成熟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因HIV在人成熟红细胞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D4是人成熟红细胞合成的一种抗体,其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B.入侵到人成熟红细胞内的HIV会利用细胞中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由于人成熟红细胞内没有线粒体,HIV因缺少能量而无法增殖D.吡罗红能使HIV的遗传物质呈现红色
 实战训练 
10.1970年,日本的Hirata首次报道Hirata低血糖症,该病的临床特征为空腹或餐后晚期的低血糖症状的反复发作。在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又出现高血糖症状,该病与胰岛素抗体有关,胰岛素与胰岛素抗体的结合和分离不受血糖水平调控,造成低血糖和高血糖并存。下列对该病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Hirata低血糖症属于自身免疫病B.胰岛素抗体促进胰岛素的释放导致低血糖C.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分离后,胰岛素迅速作用于组织细胞而造成低血糖症D.胰岛素与胰岛素抗体特异性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生理作用而出现高血糖
 实战训练 
1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C.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实战训练 
12.2021年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此项活动的重点在于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莫旺氏综合征是一种极少见的严重睡眠缺失疾病。主要表现为受累肌肉无规律地收缩、痛性痉挛、无力、多汗、周期性幻觉等。该病患者血清中存在着一些与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等与肌病相关的自身抗体,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莫旺氏综合征属于免疫缺陷病B.莫旺氏综合征可能与合并重症肌无力相关C.使用免疫调节剂可以缓解发病症状D.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实战训练 
13.2020年10月,黑龙江一家庭在聚餐时因食用被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外毒素米酵菌酸污染的酸汤子而导致9人中毒身亡。实验研究中,给从未接触过米酵菌酸的受试者皮下注射微量的米酵菌酸后,若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则说明受试者对此毒素无免疫力;反之,则说明受试者体中含有足量的该毒素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该受试者对米酵菌酸过敏B.机体对米酵菌酸的免疫必须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完成C.米酵菌酸抗体的首次产生需要米酵菌酸刺激B细胞D.若受试者注射米酵菌酸后皮肤出现红肿,下次注射一定还会出现红肿
 实战训练 
14.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鸡西市一家庭聚餐,食用自制“酸汤子”引发中毒,9人聚餐8人死亡。经疾控中心检测,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实验研究中,给从未接触过米酵菌酸的受试者皮下注射微量的米酵菌酸后,若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则说明受试者对此毒素无免疫力;反之,则说明受试者体中含有足量的该毒素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该受试者对米酵菌酸过敏B.米酵菌酸抗体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身体各个部位C.机体对米酵菌酸的免疫必须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完成D.若受试者注射米酵菌酸后皮肤出现红肿,下次注射一定还会出现红肿
 实战训练 
15.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出抗甲状腺细胞的抗体,随病情发展许多患者会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称为桥本氏甲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病B.桥本氏甲减出现的原因是甲状腺细胞受损C.桥本氏甲减患者会表现出体温偏高的症状D.桥本氏甲减可通过补充甲状腺激素减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