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是部编本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带有神话色彩寓言故事,选自《列子 汤问》。本单元的几篇古代诗文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和志趣”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愚公移山》讲述的是年近九旬的愚公面对家门口的两座大山决心与家人“毕力平险”,最终感动天帝帮他挪山的故事。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宏伟抱负和坚定不移地为理想而奋斗坚强毅力。
二、学情分析
《愚公移山》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篇幅比较短小,课下注释完整,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讲,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大意应该没有问题。然而学习《愚公移山》的意义不应该只止步于对文章大意的理解,而是要对愚公精神和智慧的感悟和学习,因此在教授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愚公精神的现实意义。可以借助一定的资料,了解愚公故事所反映的精神变迁,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愚公精神的现代意义。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语,能复述故事。
2.抓住关键词,比读品析,明确人物形象。
3.讨论探究寓意,树立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感知人物形象。
2.难点:研讨辩论,明确愚公移山的现实意义。
五、教学方法和工具
1.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2.教学工具:PPT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其特点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语言故事,你能说几篇你学过的寓言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二)通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复述故事。
1.齐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章。
2.复述故事。
预设:一位年近九十岁的老愚公,面山而居,他想和家人一起将两座大山挪走,帮助他的人只有家人和邻居家的小孩,但是他依旧坚定不移地想要实施自己的移山计划,最终感动天神帮助他挪走了两座大山。
(三)精读品析,感知人物形象。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面对愚公的移山的举动,天神最终的决定是帮助他。那么请大家再读文章思考:
1.天神为什么帮助他?(用文章中的原话回答)
预设: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于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2.天神“惧”他和被他“感”的原因?
预设:结合课文中的“惧其不已也”和“帝感其诚”两句明确天帝“惧”和“感”的原因是愚公的“不已”和“诚”。
追问(1)“不已”的意思什么?“诚”如何理解?
预设:“不已”的意思是不停止,“已”的意思是“停止”的意思。
“诚”的意思是诚心。
追问(2)再读课文,找一找文章中哪些人在阻止愚公?以及愚公是如何应对的?
预设: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追问(3)朗读体会其妻和智叟的语气语调,感知其妻和智叟的人物形象。
预设: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预设:不好,因为君是一种尊称,面对丈夫的壮举,妻子虽然有疑问,却是在帮助丈夫解决实际问题,让丈夫的计划能够具体落实下来。原文中的“君”更能体现出妻子对愚公的支持与肯定。由此可以看出妻子是一位贤良智慧的人。
河曲智叟( )笑着阻止愚公说......
预设:河曲智叟(讥/嘲/大/嗤/......)笑着阻止愚公说......
智叟面对愚公的挖山壮举的态度是嘲笑、不屑、挖苦的态度。
预设:鼠目寸光、冥顽不灵......
3.面对智叟的嘲笑,愚公是怎样回答的?
预设: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追问(4):如何理解愚公的话以及你读出愚公具有怎样的形象?
资料助读:晋人张湛关于愚公移山说:“世咸知积小可以高大,而不悟损多可以至(致)少。夫九层起于累土,高岸遂为幽谷。苟功无废舍,不期朝夕,则无微而不积,无大而不亏矣。”
预设:积累小就会成就大,同样,损毁,只要不停止损毁,假以时日少也会定期发生,这种力量,是能够摧毁一切有形的东西,当然,也包括太行、王屋两座山。可见愚公是一位有远大抱负,执着坚定的大智大勇的人。
教师小结:愚公面对移山计划,坚强的信心来自于他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他坚信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人不放弃,自然会被征服。同样愚公的那颗诚心,是对自己信心的虔诚,是执着,是坚毅。
(四)课堂小辩论: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甲方:“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愚公应该移山
乙方:“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愚公应该搬家
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资料助读:大家之言——
晋人张湛关于愚公移山说:“世咸知积小可以高大,而不悟损多可以至(致)少。夫九层起于累土,高岸遂为幽谷。苟功无废舍,不期朝夕,则无微而不积,无大而不亏矣。”
蔡元培认为愚公移山的故事“虽为寓言,实含至理”。
傅斯年说“人类的文化和福利是一层一层堆积起来的,群众是不灭的,不灭的群众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自然界的......人类的进化恰合了愚公的办法......”
预设:愚公要不要移山是一个不应该拿来讨论的问题,因为愚公移山的故事是想让我们意识到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造客观世界(寓意)。课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古代劳动人民幻想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一种方式,由此可见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与坚强意志。
(五)体悟思考,学习精神。
《愚公移山》的现实意义,它留给我们的精神是什么?
预设:是愚公在自然伟力面前依旧不忽视自己的个体力量,是愚公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依旧执着于自己的远大抱负,是愚公在年老力衰时刻还依旧满怀希望......愚公和他的故事留给我们的是他的远大抱负、他的大智大勇和坚定不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