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共1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共1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9 19:5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13.唐诗五首
古代诗歌的体裁有哪些?
“唐代是诗的时代。”唐诗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迭现,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
看63页补白,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13.唐诗五首
王绩《野望》
崔颢hào《黄鹤楼》
王维《使至塞上》
李白《渡荆门送别》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诗歌初识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野 望
王绩
此诗格调最清,宜取以压卷。(清·王尧衢)
五言律前此失严者多,应以此章为首。(清·沈德潜)
唐代五律的开新之作,自然处渊明亦当让步。(闻一多)
初唐第一首好诗,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 望
唐·王绩
五言律诗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划分本诗节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 望
唐·王绩
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要求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1.说说颔联、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到温馨的家,猎人骑着马,满载猎获的鸟兽高兴地回村。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每棵树,每座山,都染上秋天金黄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着落日的余晖。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颔联:写远景、静态,侧重自然景色
颈联:写近景、动态,侧重人物活动
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诗人自己呢?
2.这两联写景有什么不同?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shí,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日夕”是“当归之时”——(钱锺书《管锥编》)
“薄暮”观望
王绩的“薄暮望”,是着意于“归”而无处可归的处境。
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后多用乌鹊择枝而栖,比喻贤才寻找贤明君主。
“欲何依”
何处可依?何人可依?
王绩出身官宦世家,“性简放,不喜拜揖”,曾“三仕三隐”。隋大业中,举孝廉,除秘书省正字,出为扬州六合县丞。隋亡之前借故辞官,在故乡东皋村隐居20年。《野望》写于这个期间。唐初,待诏门下省,玄武门之变时局势动荡辞官。贞观中,请求担任太乐丞,后因为会酿酒的属员去世,辞官归隐。王绩自视甚高,放诞纵酒,诗中多写饮酒、隐逸田园之趣。
王绩
弃官归隐
心念仕途
“徙倚欲何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不得志的迷茫、失意。
矛盾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这样的景色,虽然带着田园生活静谧、闲适、祥和、温馨的色彩,但仕途失意的他只有迷茫、孤独、苦闷,诗人并没有从隐居生活中获得真正的精神愉悦。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人情感
用典:诗歌中借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前人的诗文名句来表达作者情感。
别人的热闹,别人的归家,别人的安居乐业,反衬出诗人自己的孤寂落寞,在精神上迷茫徘徊、无处可依的痛苦。
王绩
偶像
五柳先生传
五斗先生传
桃花源记
醉乡记
自祭文
墓志铭
陶渊明
无人堪作伴,岁晚独悠哉。
-《黄颊山》
余亦无求,斯焉独游。
-《游北山赋》
所嗟同志少,无处可忘言。
-《古意六首》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归园田居》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移居》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移居》
陶渊明
快乐,亲密无间
王绩
孤独寂寞
我也没有什么,
写了唐代第一首五律而已
王绩的“徙倚无依”,是在朝堂不逢明主、不逢明时;在田园则缺少知己,没有精神归宿。所以只能向伯夷、叔齐等前贤寻找慰藉,放声高歌,以掩饰心中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