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根据三视图描述简单几何体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由三视图描述简单几何体的过程,进一步认识三视图,体验三视图在解决表面积计算等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合作学习,测量计算等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三视图描述所表示几何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范例所涉及多种技能,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1、游戏激趣,引出课题
环节1:猜猜它是什么?
规则:屏幕上将依次出现某个物体的三视图(每张图出现都可以猜),看谁能最快猜出它是什么物体?
师:第一幅是它的俯视图,它是什么物体呢?
(鼓励学生猜,多请几个同学多几个答案)
师:继续看它的主视图,
师:最后看左视图,现在知道它是什么了吗?大家一起说
生:飞机
师:对,它是飞机中的一种侦察机,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讲一则关于这侦察机的新闻。
新闻链接——
航空学院2005级谢辉同学为未来军事设计了一架名为“侦察兵”的高空高速长航时水动力无人侦察机,此侦查机节省了驾驶舱,将空间用于布置更好的航电设备、侦察设备和蓄电池。全机的机动飞行均由机体内的中央计算机来控制,保证飞机在任何状态下均有很好的飞行品质.
总结:谢辉同学用三视图清晰地反映了侦查机的形状,和各个方向的大小厚薄,只要再加上相关数据,工人叔叔们就能制造出来了。不仅如此,三视图在许多行业都着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
引出课题:3.4 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
2、师生互动,讲授新课:
环节1:看一看,说一说
下面所给的三视图分别描述的是什么几何体吗 你能说说你的判断依据吗?
根据上节课的所学,学生很快会喊出第一个和第二个的答案,第三个稍有难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形成观察的思路
师:由主视图、左视图可以推断它是那一类几何体?
生:锥体
师:由俯视图你可以确定什么?
生:它有四条棱
师:因此,这个几何体就是四棱锥
环节二:想一想
你能从下面所给的三视图中推断出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几何体吗 你是如何判断的?
注:同样指导学生先从主视图左视图入手,然后观察俯视图
环节三:合作学习
(1)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你知道该几何体的形状吗?
答:几何体为底面为梯形的直四棱柱
(2)如右图,a,b,c,d分别等于多少?和你的同桌一起测量课本66页图3-23,按照比例1:4进行计算。
(3)然后根据求得的尺寸求出该几何体的侧面积(精确到0.1cm2)
合作交流:
师:测量结果是多少?
生:a=1.5,b=2,c=1,d=3,
师:实际尺寸是多少?
生:比例为1:2,a=6,b=8,c=4,d=12,
师:直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什么图形?有几个?
生:长方形,有四个
师:根据刚才的尺寸,可直接算出几个侧面的面积?要算右侧面的面积还缺什么数据?
生:缺长方形的宽不知道
师:如何知道长方形的宽呢?
生:再测量一下
师:可行是可行,能否不测量,而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呢?
生:添一条辅助线将底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直角三角形算。
师生合作,完成解题过程。
解:
该几何体的体积是多少?
师:通过本题的解答你有收获吗?你能说说利用三视图计算几何体的侧面积有哪些步骤?
引导学生发言,并总结归纳形成方法:
1、量出三视图中的尺寸要乘上注明的比例.
2、把实际尺寸标在立体图上,比较直观.
3、把数据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直棱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S=l h (l表示底面周长,h表示柱体的高)
3、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实际运用:
一个模型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与实际尺寸的比例为1:50.(书69页第11题)
(1)请描述这个模型的形状.
(2)从三视图中量出尺寸,并换算成实际尺寸.
(3)制作这个模型的木料密度为360kg/m3,则这个模型的质量是多少kg?如果油漆这个模型,每千克油漆可以漆4m2,需要油漆多少kg
随堂练习
1.一个几何体的三个视图都是全等的正方形, 则这个几何体是______.
2.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都是半径相等的圆,则这个几何体是_______.
3.某物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这个几何体是 .
4、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如图所示,它是什么几何体 请补画这个几何体的俯视图.
5、几个小立方块达成的几何体主视图俯视图,请描述出它的形状,并画出左视图
探究活动
用6个相同的小方块搭成一个几何体,它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则一共有几种不同形状的搭救法(你可以用实物模型动手试一试) 你能用三视图表示你探究的结果吗
答案:
4、梳理知识,归纳小结:
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的一般步骤:
1、想象:根据各视图想象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
2、定形:然后综合起来确定几何体
3、定大小位置:根据三个视图“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关系,确定轮廓线的位置,以及各个方向的尺寸。
注:直棱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S=l h
(l表示底面周长,h表示柱体的高)
V=sh(s表示底面积,h表示柱体的高)
5、布置作业:
作业本
四、教学反思:
左视图
主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