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新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3单元第1章第2节消化和吸收教案(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新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3单元第1章第2节消化和吸收教案(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5-01-28 16:37:18

文档简介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重点)
2. 知道消化的概念、类型;
2.能力目标
1. 通过探究活动“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理解化学消化的含义,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重、难点)
2. 通过观察图片、演示实验及数据分析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3.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2. 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表演,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前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
2.准备实验器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D的典型缺乏症及食物来源;水的功能;钙和铁的功能及缺乏症。 思考并回答问题,记忆知识点。 温故而知新。
创设情景激趣导学5分钟 大屏幕展示漫画,引起学生疑惑,并提出鲁迅先生的名言: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激发学习欲望。 观看画面,引起思索,导出与消化吸收的关系。 从学生日常生活体验出发,以漫画形式创造轻 ( http: / / www.21cnjy.com )松愉快的情境,激发学习欲望,目的是使学生从学习一开始就感到亲切、有趣,并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合作探究(一)10分钟消化系统的组成 过渡: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消化和吸收是通过消化系统来完成的。接下来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人体的消化系统。(板书:一、消化系统的组成)(一)消化系统的组成1、教师展示“合作探究一”的内容,要求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先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小组讨论)(1)对照课本第8页插图,说出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位置及作用。(2)指出自己的胃、小肠和肝脏的位置。(3)列表比较五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名称、消化液流入的器官以及消化液中含有的消化酶的种类。(教师在学生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巡回进行询问、指导。)2、教师展示图片,检查学生探究的情况。以任务形式组织教学: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小组的合作探究成果。(1)学生看图说出消化系统各部分的名称。(2)学生对照自己的身体指出肝脏、胃、小肠的位置。(3)学生归纳总结消化系统组成的知识结构图(4)学生描述消化道各器官的作用(5)学生列表比较五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名称、消化液流入的器官以及消化液中含有的消化酶的种类。 通过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途径,从而引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有什么功能⒈以任务形式组织教学,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⒉从学生兴趣的问题出发,让学生从已有知识构建新知识。3.学生通过提取脑海中的生活常识,自然而然的解决问题,降低难度,让学生拥有一种生物学习的成就感和关注生活的意识。
合作探究(二)15分钟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思考问题:1.细嚼馒头,为什么会觉得甜呢 2.口腔中的舌头、牙齿与消化有关吗?3.食物中的任何营养物质都要消化才能吸收吗?4.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及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1.请学生分组尝试对“细嚼馒头,为什么会觉得甜呢 ”的问题,设计探究实验,及时鼓励、评价及必要的提示。大屏幕展示探究提示及参考方案。2.请几个学生据观看所得尝试回答问题,及时鼓励、评价,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6.观看视频,提问: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7.大屏幕展示小肠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小肠的结构特点,归纳得出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1.认真看思考题,产生探究欲望。2.结合日常生活储备知识构建。3.积极发表见解,并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 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了充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的绽放,思维触角延伸到了生物的各领域中,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生物学科知识,学会“活学”。
知识整合巩固提高7分钟 巩固知识,尝试描述蛋糕在人体内如何被消化吸收的:1.大屏幕展示任务,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内化知识。2.宣布活动规则,以接力方式使学生以拟人形式一一说出各器官的作用。(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1.阅读文字说明,快速记忆,将所学知识内化。2.积极参与表演,并对他人的表现持欣赏态度。1.回顾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积极举手发言。2.分析并积极回答。 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学以致用是激发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学习兴趣的又一条途径,让学生在应用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同时也会让学生在其中发现新的问题,引发新的思考,从而学会在新知中迁移,在迁移中应用,在应用中发现,再发现中思考
课堂达标检测题及课下作业8分钟 课堂达标检测题:A类: 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_______。(1)消化道:由口腔、___、食道、___、小肠、_____、肛门组成,其中_____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2)消化腺: 2.食物的消化(1)消化:食物在_______里被分解成___________的过程。(2)消化方式:①物理消化:通过________和_______,食物被磨碎并与______充分混合的过程。②化学消化:_______将食物中的有机物分解的过程。B类:1、细嚼馒头有甜味,这是由于( )A.牙齿咀嚼的缘故  B.舌搅拌的缘故 C.口腔分泌消化酶的缘故 D.与以上三条都有关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是(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3、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A.唾液 B.胃液 C 胆汁 D.肠液4、吃饭时细嚼慢咽的好处主要是( ) A.可品味食物 B.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C.可将淀粉彻底分解 D.减轻肠胃的负担5、对蛋白质、脂肪、糖类都能起到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 )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胰液和肠液6、下列有关对消化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B.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C.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7、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要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这是由于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于和低于37 ℃条件下催化作用都会逐渐降低。下图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与温度关系的是( ) C类:1、下图表示的是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据图回答: (1)人体消化系统包括________和消化腺两部分。(2)请写出图中[③]、[④]代表的器官名称:[③]______、[④]______。(3)能分泌胰液的器官是[⑤]______,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⑥]_______。(4)馒头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最先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的部位是_________(填序号)。2、下表是“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探究实验步骤,请根据此表回答问题:步骤123加入的物质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 馒头碎屑+2毫升清水 馒头块+2毫升唾液 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不搅拌 保温 37 ℃水浴10分钟 37 ℃水浴10分钟 37 ℃水浴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2滴 2滴 (1)若以1和2为一组,则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以1和3为一组,则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3)加入碘液后变成蓝色的是________号试管,淀粉被分解的是_____号试管,除口腔外,淀粉的消化分解还可在人体的_____内进行。(4)若要探究“37 ℃”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的最佳温度,请写出实验设计方案。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要及时互纠。 本节实验材料,家庭中常有,可让学生先自己尝试完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一、 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二 、消化 :
概念:食物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
2、分类:
化学性消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中胃和小肠两种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②概述食物在胃和小肠中的消化。(重点)
③概述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2. 能力目标
①通过分析讨论斯帕兰札尼实验,得出结论,认识科学探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②通过演示实验“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和消化过程动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③通过自主学习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阅读、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进一步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知道自己该如何健康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3分钟 播放人体的消化视频:话说姗姗小朋友吃西瓜时,不小心将一粒西瓜籽咽了下去。这粒西瓜籽在姗姗的消化道内,上演了一出历险记。它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儿将它压的粉身碎骨;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它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点儿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地,它与一些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最后,它们在姗姗上厕所时,一起离开了姗姗。【过渡语】食物在口腔内被消化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食物在进入胃肠后又会发生哪些变化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食物的消化过程。【板书】消化和吸收2 边听故事边思考:轧钢机一样的怪物是什么?(它在人体的口腔内),口腔内除了它之外还有谁对食物有消化作用?都属于什么消化?在哪里遇到的酸雨?又细又长的迷宫指的又是什么器官?认真观看视频,对问题交流讨论。1、口腔对食物的消化:2、在胃里遇到酸雨,迷宫指的是小肠。 对学生积极评价,同时总结上节课的内容。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的疑问,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27分钟 知识点一:食物在胃中的消化(重点)【过渡语】食物在口腔消化后下一步会到达胃,胃有怎样的结构?它对食物的消化有什么作用呢?展示胃剖面结构图:指导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纠正错误的答案纠正学生的错字:囊 皱襞设疑:胃的蠕动,可以研磨和搅拌食物,形成粥状的食糜,这属于什么类别的消化? 属于物理性消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食物的消化起决定作用的是化学消化,胃内的化学消化是怎样完成的呢?它的发现还有一个有趣的实验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指导学生阅读斯帕兰札尼的实验过程,讨论下列问题:(1)斯帕兰札尼的实验目的是什么? (2)根据这个实验你能做出怎样的推测?(3)瘦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什么?分析这个实验,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4)议一议:如果斯帕兰札尼将馒头或肥肉放入鹰的胃中,你认为会不会消失?为什么?教师点拨:胃内既有物理消化,又有化学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消化。胃内有肌肉层和胃腺,既能研磨食物又能分泌胃液消化蛋白质,强调胃发挥消化作用的结构,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同时强调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知识拓展:蛋白质是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那么胃会不会被自己消化,为什么?为防止对胃的刺激,有的药物外边胶囊或包衣,你知道制作胶囊、包衣的原料是什么物质?并解释原因。 观察胃剖面结构图,结合课本完成自主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1、胃呈 状,上接 ,下接 ,具有较大的 ,可以暂时 。2、胃壁内有许多 ,可以分泌大量胃液,呈 性,其中的胃蛋白酶对 有消化作用。3、胃壁有发达的肌肉层,收缩时能引起胃的蠕动,可以 和 食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讨论:仔细阅读资料,分析并讨论胃在消化中的作用。回答问题、讨论总结: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阅读课本11页相关链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概括等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图片直观认识胃的结构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概括等自主学习能力。利用问题(3)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概括出理论知识—胃能消化蛋白。通过问题进一步明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知识点二: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过渡语】通过刚才我们看到的西瓜籽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险记它在胃里没呆太长时间,就接着来到了又细又长的迷宫---小肠,食物在小肠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2-13页,思考①、你从“羊肠小道”“九曲回肠”这些成语能体会到我们的小肠有什么特点?②、同学们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饿的时候,能听到自己的肠鸣声这说明小肠有什么特点?③、小肠以上特点对食物消化有什么意义? ④、小肠除了上述特点外,还接纳哪几种消化液?【过渡语】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它们都具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根据下表进一步认识小肠内的消化液。消化液来源所含消化酶胆汁胰液肠液【过渡语】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胆汁的特别之处是不含消化酶,那么它在消化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2.播放演示实验: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问题:(1)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什么?(2)实验现象是什么?(3)胆汁对植物油起了什么作用,有何意义?【过渡语】通过以上学习,我们认识了各种消化器官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消化作用。现在你能概括出三类物质的整个消化过程吗?3.播放食物的消化过程动画,指导学生分析三类物质的消化过程,回答问题:(1)三类营养物质被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哪里?(2)它们在哪里被彻底消化成小分子物质?(3)它们分别被消化成了哪些小分子物质?(4)通过以上分析,说出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哪里?为什么?4.指导学生以第一人称,分角色扮演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 回答1、小肠盘曲、很长2、小肠时刻在蠕动 讨论交流:3、小肠长6米左右,食物滞留的时间长有利于充分消化食物。小肠蠕动,能加速食物消化;使食物残渣等推入大肠。 4、小肠里有胆汁、胰液和肠液。 学生积极思考,根据教材回答消化液的知识。消化液来源所含消化酶胆汁肝脏不含胰液胰脏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肠液小肠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演示实验生1:实验变量是有无胆汁。生2:加入胆汁的试管植物油变浑浊了,加水的试管植物油没变化生3:胆汁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能够增大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学生观看动画,回答问题,书写消化过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通过自主学习教材,引导学生从小肠结构和消化液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小肠是消化主要场所。让学生了解消化液和消化酶的知识,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为后边讲解三大物质的消化过程做铺垫。同时从表格中可以明显看到胆汁不含消化酶,利用这个特点激起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胆汁的作用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对乳化作用有一个形象认识。通过问题设置考察学生的观察学习能力。三大物质的消化过程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于动画的形式讲授物质的消化过程,便于学生理解消化是如何一步步进行的,便于观察消化的部位和参与的消化液。设计4个分析问题,目的是比较三类营养物质的消化特点,理解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场所。通过拟人化的活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表达,巩固知识点
归纳提升拓展应用5分钟 1. 指导学生回顾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反思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2. 迁移应用:你能解释这些生活现象吗?(1)经常说吃饭要七分饱,不能经常吃太饱,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2)为什么肝脏病人不宜多吃油腻食物? 回顾所学知识,谈谈收获,提出疑惑。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 通过反思,交给学生梳理知识的方法,同时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以评价。
课堂达标当堂检测5分钟 A类: 1.人体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是 ( ) A.胃 B.小肠C.口腔 D.大肠2. 老鼠偷吃大米后,大米中的淀粉在老鼠体内最终分解成哪种物质被吸收( )A.葡萄糖 B.麦芽糖 C.氨基酸 D.甘油3. 能够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液是( )A.胃液 B.肠液 C.唾液 D.胆汁4.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A.胃液 B.肠液 C.唾液 D.胆汁B类:3.下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器官(依次用A、B、C、D、E表示)内被消化的程度。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器官名称:C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2)曲线X代表的是 _____________的消化。3) 、 和肠腺等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都进入器官D中,其中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肝脏分泌的 。4)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图中的_____ 所在部位。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及时互纠。1.B 2.A 3.B 4.D1)胃,小肠2) 淀粉3)肝脏、胰腺,胆汁4)D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板书设计: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本节课的教学手段多样,利用动画、演示实验等直观教具讲授消化过程和胆汁作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对消化这种抽象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使知识点理解掌握起来更加容易。利用“假如我是”这个学生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也检验了学生对三大物质消化过程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从而主动建构知识框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符合“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辨析、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也注重发挥老师的指导、引领作用,针对重要知识点设计了一些问题,指导学生带着目的学习,在学生思考讨论的时候巡回检查、个别指导。本节课也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通过斯帕兰札尼的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科学探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学习胃和小肠的结构使学生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
蛋白质
Y
X
0
50
100
A B C D E
(口 腔) (大肠)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吸收的概念。
②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重点)
③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重难点)
2.能力目标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教学方法及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营养物质的吸收。通过图表,让学生知道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不同,不同部位吸收的物质不同,明确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分组实验时让学生提前把步骤方法看明白,然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探讨,得出小肠的结构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做的时间,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
这节课主要采用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实验探 ( http: / / www.21cnjy.com )究法,让学生在提问、设想、参与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获取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降低学习难度,达成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教师课前搜集多种动物生活的图片和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准备实验用具:猪的新鲜小肠和大肠、镊子、解剖剪、培养皿、放大镜、清水等。
学生:完成课前助学的自主学习等预习工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3分钟) 1. 在食物的六大营养成分中,能直接吸收的有哪些?需消化才能吸收的是哪些?2. 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最终产物分别是什么? 3. 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哪? 学生回忆、独立思考、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 通过提问的方式把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落实。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分钟) 【过渡】这些营养物质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呢? 展示图片:美与健康是很多人,特别是女士梦寐以求的,有些人光吃不长肉,而有些人喝凉水也长肉,造成这两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板书课题: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可能有的人吸收的好,有些人吸收不好。 通过引申,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自主学习(6分钟) 【过渡】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被消化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在消化道的哪些部位能被吸收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13图3.1—10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示意图,完成下列填空。【自主学习】营养物质的吸收1.吸收的概念:营养物质通过 进入 的过程。2.消化道各段吸收的营养物质:(1)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 的, 、 、 基本没有吸收功能。(2)胃:吸收少量的水 、和酒精。(3)小肠:吸收 、葡萄糖、 、 、甘油、脂肪酸、水。大肠:吸收少量 、无机盐和部分 。3.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明确答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牛刀小试:1986年,上海某女士因切除全部小肠,成为“无肠女”。她每天完全依靠静脉滴注200毫升营养液生活,不仅身体健康,而且生下一个女儿,创造了奇迹。你认为她滴注的营养液的成分有那些?请说明理由。 学生根据课文P13图3.1—10找出相应的答案。自主学习后,小组内交流后汇报:1.消化道壁、循环系统2.(1)不同、口腔、咽、食道(2)无机盐(3)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水、维生素3.小肠学生讨论后回答:营养液的成分有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无机盐、维生素等。理由:这些营养成分是人体所必须的。而吸收这些营养成分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她没有小肠,只能靠静脉滴注这些营养成分。 通过自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总结能力,初步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以致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合作探究(16分钟) 【过渡】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的,几乎所有的营养物质都在小肠内被吸收。小肠有哪些特点与它这种强大的吸收功能相适应呢 下面我们继续探究小肠的结构特点。【探究实验】观察小肠的结构目的要求:识别小肠壁的结构特点。材料器具:猪的新鲜小肠、大肠;镊子,解剖剪,培养皿,放大镜;清水。方法步骤:1.剪取2-3厘米小肠,冲洗干净。2.用解剖剪把小肠纵剖,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3.先用肉眼观察小肠壁的内表面,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注意识别小肠壁内表面一层毛绒状的结构。4.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大肠内表面,比较大肠与小肠的不同。(提示:纵切开小肠、大肠后要冲洗干净,防止有食物残渣影响实验。)实验完毕后汇报:1.你用肉眼和放大镜分别观察到了什么结构?(点拨:每一个突起就是一个小肠绒毛。)2. 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对于小肠吸收功能有什么意义?难点点拨:用两张纸,制作小肠内表面折叠纸模型,展开内表面,比较一下它们的表面积有什么不同?(介绍: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3.小肠有哪些特点适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展示图片:教师补充并总结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特点:长: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长6米左右。大: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这大大增大了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薄: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分别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教师强调: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长、大、薄。4.小肠和大肠有哪些不同点?教师补充:如下表:项目长度起始端结构特点功能小肠约6米开始的一段叫十二指肠小肠黏膜的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约1.5米起始部分为盲肠,上面连着阑尾较粗大,只有皱襞,没有绒毛状突起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温馨提示: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因此若粪便在体内滞留时间过长,会使粪便因大肠吸水过多而变的干燥,引起便秘。因此,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另外,多食用含纤维素丰富的芹菜、韭菜、玉米、甘薯等能促进肠胃的蠕动和排空食物,排便就会通畅,并且可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 学生检查自己的材料用具后,根据老师的提示按照方法步骤操作小组思考、交流后汇报:1.用肉眼可以看到小肠内壁上有很多环形皱襞;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小肠内表面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2.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并比较面积的变化。3.小肠适于吸收的的特点:小肠壁的内表面有大量的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的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4.小肠细,有小肠绒毛,大肠较粗大,只有皱襞,无绒毛。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认识小肠的内部结构,加深印象,并引起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制作小肠结构模型,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在学生感知小肠壁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补充,将小肠结构与吸收功能相联系,使知识系统起来,真正理解吸收的含义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规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身体。
知识拓展迁移应用(8分钟) 【过渡】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通过吸收,从小肠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被运输到全身各处后,对细胞各有什么用处?PPT展示:葡萄糖:大部分在细胞内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各种生命活动;多余部分,储存备用。氨基酸:重新合成各种蛋白质,作为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原料。甘油和脂肪酸:吸收到人体后合成脂肪。水:参与人体各项生理活动。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维持人体组织液的平衡。维生素: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迁移应用:1.肠、胃炎病人为什么消瘦?点拨:肠道疾病会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胃肠功能好的人,即使吃的食物不多,由于吸收功能好,也容易发胖。2.喝酒为什么伤胃?知识整合:列表比较消化道个器官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情况:消化吸收口腔淀粉咽食道胃蛋白质少量的水、无机盐小肠淀粉 麦芽糖 蛋白质 脂肪几乎所有的营养物质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知识小结:消化系统器官多,咽和食道且不说;口腔旁有唾液腺,初步消化淀粉变;胃的功能不算小,食物胃液相混合;若论消化和吸收,小肠才是主场所;若问特点有哪些,务必记“长”“大”“薄”。 1.因为肠胃是负责消化吸收的,患肠、胃炎的病人,食物的消化、吸收不能正常进行,身体就会因缺乏营养而逐渐消瘦。2.胃能吸收酒精。归纳总结消化道各个器官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情况快速记忆,背会后举手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知道营养物质的来龙去脉及对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学以致用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掌握一些健康小常识。通过表格使学生清晰地对消化道各器官对不同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情况进行整体把握加深理解。通过顺口溜,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课堂学习。
当堂训练巩固达标(5分钟) 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达到对基础知识巩固、提高的目的,本次练习设置了A、B两个层次的练习。A类为基础题,B类为灵活应用综合拓展题。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上及时互纠。 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吸收的概念、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及吸收的主要部位,认识小肠的结构,掌握小肠与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关于吸收的概念和小肠与吸收有关的结构特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了图形展示、学生实验,化抽象为直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对小肠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再通过教师讲解、引导、补充,将小肠的结构与吸收过程有机的联系起来,使知识系统化,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例如,在讲解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情况时,通过一个形象的板图,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记忆消化道不同部位吸收能力不同,吸收的营养物质不同;并通过比较,得出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分组实验时,要求学生规范操作,在独立完成的同时,进行小组内、或小组间的合作交流,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增强团结合作意识,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在学生对小肠结构有了较直观的认识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分析,使学生较透彻的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及小肠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特点。
不同的课堂设计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效果,课堂效率也会有明显差别。本节课的通过教师对课堂的合理安排,图形展示、学生实验、小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断引导学生思考,使问题层层深入,水到渠成,自然通过学生自己思维将难点化解,深刻的理解有关吸收的概念、吸收的过程及小肠与其吸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的抽象知识。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既掌握了有关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附:
达标练习
A类:
1.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 )
A.人体摄入食物的过程
B.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分解为简单的、溶于水的物质的过程
C.营养物质进入小肠腔的过程
D.营养物质通过胃、肠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2.下列器官中不具有吸收功能的是( )
A.食道 B.胃 C.小肠 D.大肠
3.小肠是人体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在小肠的下列结构中,与营养物质的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小肠很长,有5—6米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
C.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突起
D.小肠内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
B类:
4.填表:
消化道 吸收的营养成分
胃 少量 和
小肠 、 和 、 、 、 和
大肠 少量的 、 和部分
5..下图是人体消化道某部位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你能说出这是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吗
(2)在这个部位中有几种消化液 分别是什么?
(3)皱襞与绒毛有什么作用
(4)这个部位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