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观察并描述眼球的结构及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重点)
②概述视觉的形成过程。(难点)
③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能力目标:
①通过“模拟眼球成像原理” 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近视、远视成因及矫正方法的探究,提高学生利用生物学方法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眼球的结构模型;“模拟眼球成像”实验装置,需要凸度大小不同的两个凸透镜、两个光屏和一个凹透镜。
学生准备:预习,调查本班近视率并收集有关爱眼护眼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 创设情境、感悟音乐: 播放歌曲:《你是我的眼》在背景音乐中,进行简介:萧煌奇,1976 年出生,因为先天性白内障而全盲,4岁动了眼部手术后成为弱视,虽然无法看得太远,天性乐观的他又学柔道,又玩音乐,眼中的世界无比开阔。15岁那年,上天又跟他开了一个大玩笑——因用眼过度而永远失去视力。在重见光明多年后再度失明,对大部分人来说都会是致命的打击,但萧煌奇凭着超常的毅力和对音乐的执着,自组视障音乐团体——全方位乐团,并推出首张创作专辑《你是我的眼》。设疑:正如歌中所唱: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我们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那么有关眼睛的知识,你想了解哪些问题呢?归纳出学生最想了解的问题,并板书在副板。引入:为了解决你的问题,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探究世界——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学生聆听音乐,了解萧煌奇简介,畅谈感想。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最想了解的有关眼睛的问题。近视是怎么回事?眼睛是怎么看清物体的?眼睛的构造是怎样的?…… 通过音乐和萧煌奇简介,迅速激起学生兴趣,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由学生提出最想了解的问题并进行探究,真正体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22分钟引导探究层层推进引导探究层层推进引导探究层层推进知识整合拓展应用7分钟总结归纳点拨建构2分钟 目标定向、引导探究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归纳并选取其中三个问题作为本节课研究的主题。1、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2、视觉的形成3、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及矫正 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本节目标板书在黑板上,更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根据自定目标进行学习。
明标自学、初步感知(7分钟)明标自学: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认真默读学习课文91页—92的,并用双色笔把重点和难点进行圈划。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结构名称总结眼球的结构和功能4、思考:光线通过哪些结构才能到达视网膜?这些结构有什么特点? 认真默读学习课文第91—92页,并用双色笔把重点和难点进行圈划。利用书中插图,眼球模型和投影,分组合作学习了解眼球的各部分结构及功能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限时速读,培养自学能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将知识储备得以最有效的开发。
合作探究、层层推进探究一:眼球的结构及功能(7分钟)过渡:同学们学习的都很认真,下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活动,比比看,哪组同学的学习效果最好。A、动动手:组装眼球模型并说出各部分结构及功能B、看一看:互相观察对方眼睛,指出平时所说的“白眼珠”、“黑眼珠”各是什么结构? C、做一做:将眼睛由光线强的地方转向光线弱的地方,对方观察瞳孔的变化。D、想一想:出示眼球和照相机结构对比图:有人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机,那么,照相机的镜头、光圈和胶卷分别相当于眼球的哪些结构?过渡:照相机能利用这些结构拍出美丽的相片,而眼睛又是怎样利用这些结构看到色彩斑斓的世界的呢?探究二:视觉的形成过程(5分钟)实验探究:组织学生根据提示进行实验探究。1、取一面凸透镜、一块白纸板和一只蜡烛。2、对照图3.5—15,将凸透镜放在点燃的蜡烛和树立的白纸板之间。3、调整蜡烛、凸透镜和白纸板三者之间的距离,直到白纸板上出现清晰的物象为止。探究三: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及矫正(5分钟)4、固定光屏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把蜡烛移近凸透镜,观察物像是否清晰?再换一凸度更大的透镜,观察物像是否清晰?此时再把蜡烛远离凸透镜,观察物像是否清晰?再换一凸度较小的透镜,观察物像是否清晰?点拨:眼的折光原理与凸透镜的原理相同。凸透镜的凸度越大,折光的能力越大;凸度越小,折光的能力也越小。过渡:如果人的睫状体长期处于收缩状态,晶状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曲度一直变大,那就只能看清近处物体,无法看清远处物体,而形成了 ,如何进行矫正呢?近视者戴的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呢?5、移去活动光屏,在凸透镜前加一凹透镜,观察是否能形成清晰的物像?过渡:通过实验探究我们已清楚的知道人通过睫 ( http: / / www.21cnjy.com )状体的收缩与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那么外界的物体要经过哪些途径才能形成视觉呢?投影展示:拓展一:我当小医生有一个小女孩,眼球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她的眼睛可能是哪部分发生了病变?拓展二:小调查:本班近视率我发现我们班戴眼镜的同学不少,说明你可能是近视眼,课前同学们分组调查了本班同学的近视率,情况怎么样呢?本班共___人,其中有近视的人数为__,每天需要配戴近视矫正镜___人。根据调查结果可知,本班的近视率为____讲解:近视形成的原因比较复 ( http: / / www.21cnjy.com )杂,影响因素也很多,主要的因素大致划分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体质因素。目前对近视的发病机理研究表明,近视是由于长时间看近处物体或看微小物体,睫状肌持续紧张收缩导致萎缩造成的。青少年的近视率持续上升,主要是不注意用眼卫生,长时间的持续用眼造成的。设疑:同学们有哪些有效措施保护我们的眼睛呢?拓展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音乐再次响起,在背景音乐中简介目前我国约有500万盲人,占全世界盲人总数的18%。他们与黑暗相伴,看不见明媚的阳光,看不清这纷繁的世界…… 海伦·凯勒曾经渴望上帝给她三天光明,萧煌奇也在失明后自组视障音乐团体,并推出一张张创作专辑。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对待盲人?在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时怎样去面对?青少年是近视眼的高发人群,2014年6月6日是第十九个全国“爱眼日”。请同学们联系生活,课后设计一份倡议书或几条广告语,关注“爱眼日”引导学生盘点学习本节内容的收获……完成《生物助学》自我感知【点拨建构】眼球结构三层膜,由外向内渐变薄。晶体折射最重要,成像应在视网膜。视觉形成在大脑,信号来自内层膜。 巩膜和虹膜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结瞳孔的作用光线过强时,瞳孔缩小;光线太弱时,瞳孔扩大对比眼球和照相机结构、功能上的相似之处:镜头—晶状体光圈—瞳孔胶卷—视网膜思考:对照眼球的结构,光屏和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什么结构?视网膜和晶状体思考:对照眼球的结构,当人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是变大还是变小?看远处物体呢?近处物体-晶状体曲度变大远处物体-晶状体曲度变小近视,戴眼镜实验后思考:远视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如何矫正?根据投影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 →房水→ →玻璃体→ → 视神经→ 。视神经或视觉中枢阅读课本,结合实际,表达交流保护眼睛的措施:1、不在强烈的或太暗的光线下看书写字2、读写姿势要端正,眼与书之间要保持30厘米以上的距离。3、躺卧、乘车、走路时不要看书。4、读书时间不宜过长,不要长时间观看电视节目和操作电脑。5、每天坚持做两次眼保健操。分析资料讨论:“乐于帮助盲人朋友;乐于奉献;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不屈不挠……”回顾梳理背诵记忆 在竞赛中,既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又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通过简单的小实验,深刻理解瞳孔作用。既加深了对眼球主要部分功能的理解,又为下一步探究“模拟眼球成像”实验打下了基础,顺利引入“视觉的形成过程”。通过探究,进一步加深对眼球结构和功能的理解。通过探究,让学生理解眼睛的调节功能,对于进一步理解视觉的形成及近视、远视的形成有很大帮助。通过本次探究,清楚的理解了近视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很好的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对于视觉的形成已是水到渠成,这样的安排也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用眼卫生习惯和方法,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节知识,适时引入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奉献、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的精神。梳理本节知识,形成清晰脉络。快速记忆背诵,有利于学生当堂巩固本节知识。
课堂检测当堂达标5分钟 A类 慧眼识珠1、在眼球的结构中,能改变曲度使人可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是( )A、角膜 B、瞳孔C 、晶状 D、玻璃体2、眼球内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A、角膜 B、巩膜C、脉络膜 D、视网膜3、矫正近视眼佩戴的镜片是(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B类 初试锋芒4、下图是人体眼球结构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能感受光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是图中标号( )所示结构。(2)当人看完电影刚走出电影院时,图中标号⑧所示部分的大小变化是( )。(3)近视眼是指图中标号( )所示结构过度变凸,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需要配戴( )加以矫正。C类 (4)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球后,经( )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 )上形成清晰的物象。(5)物象刺激了④上的( )细胞,这些细胞产生了大量的( ),经( )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 )。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要及时互纠。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成目标,注重了分层达标。通过当堂互纠,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和易错点,查缺补漏。
板书设计:
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一、眼球的结构:
眼 外膜:角膜、巩膜
球 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壁 内膜:视网膜
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二、视觉的形成
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三、近视远视的形成及预防:三要四不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人体通过耳朵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②、观察并描述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重点)
③、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重、难点)
④、了解人类的其他感觉。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践、探究和创新的能力;掌握预防耳聋的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前准备:
1、备好课;制作PPT课件。
2、演示实验的材料器具:耳的结构模型
3、要求学生课前搜集一些聋哑人的相关资料等。组成爱心小组,献爱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5分钟) :1.若把眼睛比作照相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光圈相当于________,胶卷相当于_________;若把眼睛比作心灵的窗户,_________就相当于明亮的玻璃。2.简述视觉的形成过程?3.近视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怎样矫正?教师归纳: 角膜:透光巩膜:保护眼球内部结构脉络膜:营养眼球并形成暗室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视网膜:感受光线刺激 产生神经冲动晶状体:折射光线 学生看书回顾,思考问题,举手回答:1、角膜相当于明亮的玻璃。2、视觉的形成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3、近视眼形成的原因及矫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 温故上节课学到的知识,一方面加深对视觉知识的复习,同时引领学生学习新知识,起到铺垫的作用。
合作探究层层推进(20分)巩固应用拓展提高(5分) 哑谜游戏:首先请同学们做个 “猜哑谜”的游戏:老师在一个纸条上写一句话,让一位同学用手势和动作传递纸条上的信息,大家猜信息的内容。讲解: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问题,同学们却 ( http: / / www.21cnjy.com )费很大的劲,可见听觉对于我们接受信息有多么重要,人体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仅次于视觉,居第二位。我们人体怎样产生听觉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知识点一:耳的结构自主学习任务:1、要学会听觉的形成,需要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面请自学指导帮助你们。(出示自学指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2、老师指名读自学指导老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谁自学效果最好!(目光巡视每一位学生)合作探究耳的结构:(一)外耳(1)外耳的组成部分有什么功能?(2)根据生活经验,谈一谈,图片手掌的作用为什么能提高听力?板书: 耳廓:收集声波传至外耳道外耳 外耳道:引导声波传至鼓膜小结:外耳道是声波传导的通路,一端开口于耳廓,另一端终止于鼓膜。(二)中耳导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让我们打开录音机感受一下吧讲解:声音来自振动,声波可以振动空气。(1)耳的什么结构将空气的振动传递到耳的深处?(2)鼓膜里面还有什么结构呢?小结:鼓膜是很薄的肉质膜,很紧致,空气中微小的振动就能使鼓膜振动;鼓膜振动往里传到听小骨,听小骨也跟着振动。板书: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中耳 听小骨:扩大声波传到内耳 鼓室(三)内耳(1)内耳的主要结构是什么?(2)你能描述听小骨和鼓膜、耳蜗的关系吗?板书: 半规管 内耳 耳 蜗: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小结:声波的振动经鼓膜通过听小骨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递到耳蜗,耳蜗里有对声音敏感的听觉细胞,和视觉细胞一样,这些细胞受到振动后可以把声音的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最后在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听觉。合作探究听觉的形成:视频播放听觉形成(1)在你听到声音之前,声波的刺激经过了耳的哪些结构?(2)听觉的形成在哪里?示意图表达听觉的形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件展示答案,小组内互相校对,老师诊断学情,进行点拨讲解【答案】(1)C→F→E→G→A(2)[G]耳蜗拓展延伸: 《咽鼓管》 咽鼓管是由鼓室前下方通向鼻咽部的一条细长、扁平的管道。咽鼓管的作用是使中耳内的空气跟外界空气相通,维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咽鼓管平时封闭,吞咽和打哈欠时张开。链接生活:我们平常生活中,有的人有晕车、晕船现象,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平时遇到巨大的声响,你们是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不受损害的?说说理由。咽喉部发炎治疗不及时,往往会引起中耳炎,你能解释原因吗?讲解:我们平常生活中的晕车、晕船现象,与半规管中的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过于敏感有关。温馨提示:正常的听觉对我们的生活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很多的方便,可是生活中并不是都是悦耳的声音,噪声很大程度的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所以要注意保护我们的听力;对于有听觉障碍的人,要关心他们,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行动起来,关注社会。导语:人体除了视觉和听觉外,还有其他感觉。人体还有哪些感觉功能使你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呢?知识点二:其他感觉课件展示嗅觉,皮肤的感觉和味觉的图片,了解人体的这些感觉的意义根据生活经验和课本的相关介绍,指名介绍相关感觉嗅觉嗅觉是由物体发散于空气中的物质微粒作用于鼻腔中的嗅细胞而引起的。在鼻腔内有嗅粘膜,嗅粘膜能够感受化学气味的刺激。2、皮肤感觉: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触、痛、压等刺激的功能,从而使人体产生不同的感觉,使人全面、快速、准确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适应。味觉:舌上的味觉感受器能感受酸、甜、苦、咸等化学物质的刺激,使我们感受到某种味道,这就是味觉。小结:人对于外界事物的感觉,具有综合性。如美味佳肴,人们感觉味道很好,一个人感冒后,鼻塞,嗅觉不灵敏,会感觉到吃饭没有滋味。 巩固提高、提升能力周末,正在家里做饭的小涵听到急促的电话铃声,急忙跑过去接。还没有接完电话,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便闻到一股焦糊味,又赶快跑进厨房。“啊,好痛!”他的手被锅盖烫了。这时,他发现锅里的饭已经烧焦了,尝了一口便喊道“好苦啊!”在这个生活场景中,小涵有过哪些感觉?这些不同的感觉都是在哪里形成的?这些感觉对人体有什么意义?为了测试不同部位的皮肤对触觉的敏感度,学生甲利用一支绘图笔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学生乙皮肤的某些部位画上测试区,当学生乙闭上眼睛后,学生甲用针轻轻触动测试区上不同的点,当学生乙感觉到针触时,就说“是”。将学生乙能感觉到针触的百分率记录下来。在不同部位的皮肤上重复此实验,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哪一测试部位对触觉最为敏感?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学生乙有时未能感觉到针刺?(3)描述学生乙从感到针触到说“是”的神经传导途径。 小活动:同学们七嘴八舌的猜测这位同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手势和动作表达的信息,几乎都是错误的信息。自学活动:【自学指导】认真阅读课本94~95页的内容,结合图3.5—18耳的结构示意图,自学:1.右图为耳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耳分为_______、_______、_ 三个部分,外耳由_______、 组成;中耳由_____ 、________、________组成;内耳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2)耳的结构中,与位置变化有关的是_________、 ;能收集声波的是 ;能感知声音的是:⑥是_________。2.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_________传到 _________,引起_______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_________,刺激了_________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_________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合作探究耳结构的部分结构功能:【交流汇报】:(1)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耳廓的功能是收集并引导声波传至外耳道;外耳道的功能是引导声波传至鼓膜。(2)手掌的作用增大了耳廓的面积,能收集更多的声波传至外耳道。小活动:打开录音机,找一位学生把手放在音箱表面感受到:音箱振动。【交流汇报】观察耳的结构模型回答问题:(1)鼓膜能将空气的振动传递到耳的深处(2)鼓膜里面还有听小骨【交流汇报】观察耳的结构模型回答问题:内耳包括耳蜗和半规管(2)听小骨前面紧紧连接鼓膜,后面连接耳蜗。鼓膜振动时,听小骨和耳蜗也会振动。即时训练:连一连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察耳的结构模型或示意图,小组思考交流(1)声波的刺激经过了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经等结构。(2)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阅读教材P95听觉形成的过程,结合P94页彩图,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时训练: ( http: / / www.21cnjy.com )(1)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听到铃声陆续走进教室,请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写出听觉形成过程的途径: 。(2)在听觉形成的过程中,听觉神经传导的神经冲动是在【 】 产生的。小活动: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小组指名展示讨论的结果半规管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应该和半规管有关。学生说不出原理,希望老师讲解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口,同时双手堵耳,这样做可以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病菌通过咽鼓管扩散到中耳,引起中耳炎。学生在小学自然科学课上学到相关的知识,回答的较好。生活链接 人的味觉味觉分为酸、甜、苦、咸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其他复杂的味觉就是这四种味觉的混合。舌的各部分对四种味觉的敏感度不同,舌尖对甜、咸最敏感,舌的外侧对酸最敏感,舌根对苦最敏感。即时训练:俗话说:“十指连心”。这说明皮肤具有感受哪种刺激的功能?( )A、触压觉 B、痛觉 C、冷觉 D、热觉解析: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触、压等刺激的功能。“十指连心”一般是指手指受伤后感到极大的疼痛。故选B讨论交流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交流总结完成【答案】1、听觉、嗅觉、痛觉、味觉等。(2)大脑皮层中不同的感觉神经中枢(3)可以使人体感受环境的变化,进而做出相应的反应,以便更好的适应环境。【答案】2、指尖对触觉最为敏感。因为身体各部分的触觉感受器分布不均匀,只有针触到分布有触觉感受器的区域时,才会感到针触.。(3)(针刺)→皮肤中的触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传出神经→口、舌、唇、咽喉等处的肌肉(运动)→发出声音。 学生的小活动,能开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和大脑,也让课堂的学习气氛瞬间调动起来。自主学习活动,一方面能培养学生自主获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的能力和自觉性,另一方面,学生自主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竞争的意识,因为一会要检测自学的程度,所以这个环节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合作探究,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班同学共同参与讨论交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空间和时间,探究讨论更加深入,老师在参与学生探究的活动中,也能发现学生暴露的问题,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明确耳的结构。富有思考性、开放性的问题,能让学生在追问中思索。即时训练是紧紧跟随知识的技能训练,一方面让学生趁热打铁的巩固知识,也能在做题中学会运用知识。拓展延伸咽鼓管,能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课堂上的知识有机地和生活现象联系在一起,如果不拓展这方面的知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做题的时候,思维就会受到限制。链接生活,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学生自己汇报人体的其他感觉,有利于学生细致的体验生活,有利于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运用这些感觉去感知环境,更好的去判断适应环境。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让学生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思想和方法。链接生活,即时训练,能让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能力,形成技能,培养能力。课后的巩固提高,能充分的展示学生的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的知识在分析场景问题中得以提升。能很好的分析数据,把握数据传递的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思考,同时,也和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所学知识融通在一起,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3分)自我测评当堂达标(12分) 知识整合、网络建构: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也了解到了其他的感觉,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归纳一下知识点吧 助学P88~89的当堂达标A类题目1~7题,要求全班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小组纠正。B类题目是第8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听觉形成过程的掌握,出现错误的同学,在小组内,以兵教兵的形式进行校正,最后得到解决。C类题目是识图题,本题具有一定的联系生活的开放综合性题目,主要考察优秀生的综合分析能力。(2012 日照)耳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听觉是人体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下图是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能够产生振动、传到振动的结构分别是【 】 和【 】 。(2)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 】 ,而听觉是在 形成的。(3)幼儿的咽鼓管由于短而直,当有病毒感染时容易引起 (填外、中、内)耳发炎。(4)有的人通过借助助听器来帮助恢复听力,可以肯定这些人耳的结构中,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 (填图中数字序号)。 整体回归,能很好的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提纲挈领,让知识提纲化、条理化、简单化、整体化。测评主要为老师提供诊断学情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依据,对于A类基本题目,能达到通过学生自己来达到达标;B类题目能让优秀学生带动边缘生,共同提高,打造和谐学习的课堂;C类题主要是让优秀生接触中考,培养他们做综合题型的能力和技巧。
板书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外耳:耳廓和外耳道
中耳:鼓膜、鼓室和听小骨
内耳:半规管和耳蜗
耳的结构
其他感觉
听觉
听觉的形成
嗅觉 皮肤感觉 味觉
外界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产生听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