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玛丽·居里
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第一位连获两个诺贝尔奖的人
Marie Curie
1867-1934
9 美丽的颜色
艾芙·居里
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与玛丽·居里(Marie Curie)的小女儿
音乐教育家和作家
曾撰写其母传记《居里夫人传》(Madame Curie)
艾芙·居里
ve Denise Curie Labouisse
(1904.12.6-2007.10.22)
读读写写
1.微妙【wēi miào】:指深奥玄妙;精深复杂,难以捉摸。
2.燥热【zào rè】:空气湿度小而温度高。中医病证名。又称燥火。
3.沥青【lì qīng】:又称柏油。
4.骤雨【zhòu yǔ】:暴雨。
5.窒息【zhì xī】:呼吸困难甚至停止。
6.吹嘘【chuī xū】: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等。
7.荧光【yíng guāng】:在光和其他射线照射某些物质时所发出的可见光。
8.筋疲力尽【jīn pí lì jìn】: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9.和颜悦色【hé yán yuè sè】: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传 记 概念 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学体裁。 特征 真实性、文学性 分类 从叙述人称看 自传 作者自己的生平事迹,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
他传 他人的生平事迹,如杨振宁的《邓稼先》
从创作方法看 历史性传记 以记叙详细的史实为主,语言比较平实。
文学性传记 多用形象化的手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品格等,以史实为依据融入文学描写。
导学活动
一 选取镜头,展示人物
二 关注文体,总结特点
三 联读拓展,尝试创作
一 选取镜头,展示人物
残破的棚屋
忙碌的身影
成功的喜悦
残破的棚屋
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轻柔声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台上,落在这两个物理学家标上记号永远不放仪器的地方。
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烟窒息。
觉得冷的时候,我们在炉旁喝一杯热茶,就又舒服了。
热爱科学、信念坚定、不畏艰苦
忙碌的身影
有时候我整天用差不多和我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
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
热爱科学、信念坚定、不畏艰苦
成功的喜悦
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妇人低声说着。
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相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
热爱科学、信念坚定
二 关注文体,总结特点
跳读课文 填写内容
实验室 娄蒙路的棚屋:夏天①______;冬天②________、③________
实验条件 设备极其简陋,没有把有害气体排出去的“通风罩”
实验强度 壮工的工作,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
实验难点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成果预想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成果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取出了镭,镭不仅有美丽的颜色,还会自动发光
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离析镭这种极小含量的物质,使它从与它密切混合着的杂质中分离出来
燥热
漏雨
寒冷
热爱科学、信念坚定、不畏艰苦
引用资料
后来她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
她写道:“我一次炼制20公斤材料,结果是棚屋里放满了装着沉淀物和溶液的大瓶子。……”
玛丽后来写道:“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在这个时期里,我们完全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领域吸引住了他们。……”
引用: ①补充历史细节,体现传记的真实性;②展示居里夫人当时的真实感受,突出形象;③变换叙述节奏,行文生动。
“棚屋中的四年”VS“美丽的颜色”
“美丽的颜色” :一语双关,既指居里夫妇发现的镭具有美丽的颜色,又暗示了两位科学家具有坚韧执着、热爱科学等美好的精神品格。
“棚屋中的四年” :点明居里夫妇提取镭时所处的地点和所用的时间,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陋的“棚屋”和漫长的“四年”也暗示了科学发现的艰辛和居里夫妇的坚守。
人物传记
分类:自传、他传(人称);历史传记,文学传记(方法)
特点:
真实性:资料全面,丰富详实(姓名、性别、籍贯、职务、学历等;贡献、 成果、著作;典型事件等)
文学性:多样艺术手法(引用、描写、对比、抑扬、衬托等)
三 联读拓展,尝试创作
联读对比
异同 课文 类别 写作手法 人物特点 情感
列夫·托尔斯泰
美丽的颜色
外貌描写
比喻夸张
先抑后扬
细节描写
引用
长相平庸
眼光犀利
灵魂高贵
热爱科学
信念坚定
不畏艰难
赞美敬佩
赞美敬佩
他传,文学类
他传,文学类
名人传记推荐
《史蒂夫.乔布斯传》 「美」沃尔特 艾萨克森
《穷查理宝典》「美」彼得·考夫曼
《曾国藩传》张宏杰
《苏东坡传》林语堂
《爱因斯坦传》「美」沃尔特·艾萨克森
《贝多芬传》「法」罗曼罗兰
小传荐读
略记人物的生平事迹。一般有两类:自传,他传。
写作特点:
1. 介绍生平经历,展示思想性格特征。
2. 选取典型事例,适当穿插一点抒情和议论。
3. 客观叙述方式,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著者略历 老舍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鲁迅自传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Sen-dai)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一一九三年五月十六日
泰戈尔小传
泰戈尔(1861~1941)Tagore,Rabindranath,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的很有影响的人物。1861年5月7日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1941年8月7日卒于同地。
泰戈尔的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婆罗门种姓。祖父德瓦尔格纳特·泰戈尔和父亲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都是社会活动家,支持社会改革。泰戈尔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但没有完成正规学习。他的知识得自父兄和家庭教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努力者为多。他从13岁开始诗歌创作,14岁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
1878年,他遵父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事文学创作。
1884年,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田产。1901年,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学校,这所学校于1921年发展成为交流亚洲文化的国际大学。1905年后民族解放运动进入高潮,孟加拉和全印度人民都反对孟加拉分割的决定,形成轰轰烈烈反帝爱国运动。泰戈尔去加尔各答投身运动,义愤填膺,写出大量爱国诗篇。但不久同运动其他领袖发生意见分歧,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直接行动”,而主张多做“建设性”工作,如到农村去发展工业、消灭贫困愚昧等。他于1907年退出运动回圣地尼克坦,过隐居生活,埋头创作。
1913年,他因英文版《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闻名世界文坛。加尔各答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英国政府封他为爵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先后10余次远涉重洋,访问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和平友谊,从事文化交流。
1919年,发生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军队开枪打死1000多印度平民,泰戈尔声明放弃爵士称号,以示抗议。1930年,他访问苏联,写有《俄国书简》。他谴责意大利法西斯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写文章斥责希特勒的不义行径。他始终关心世界政治和人民命运,支持人类的正义事业。
写作
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作文。
1.根据从《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阅读的内容,为其中一个人物作一篇小传。
2.回顾自己过去的经历,说说自己名字的由来和含义,出生日期、出生地等信息,谈谈对未来的想法,写一篇自己的小传。
要求:1.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
2.题目自拟,7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