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愚公移山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 愚公移山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3 18:1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六单元
24 愚公移山

语文
01
课内文言文阅读
02
课内外比较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基础积累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北边。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放置、安放
往哪里、在哪里
况且
赞同

尽、全
商量
曲折,绕远
阻塞
苦于
将近
同“返”,往返
季节
更替
才,刚
敲、打
肩负、扛
带领
于是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就)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 ”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上山)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无,没有
愁苦。这里指担心
穷尽
即使
不如,比不上
通达。这里指改变
顽固
同“慧”,聪明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担心挖不平吗 ”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了。
隔绝
放置、安放

诚心
停止
害怕
听说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便向天帝报告。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同“返”,往返
同“慧”,聪明
3.一词多义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连……都……
同“增”,增加
将近
况且
无,没有
灭亡
阻止

诚心
真正
4.古今异义
(1) 山北之塞 古义:   ;今义:   .
(2) 七百里 古义:   ;
今义:    .
(3)惧其不 也 古义:   ;今义:    .
(4)何 而不平 古义:   ;
今义:    .
 与“甘,甜”相对;难受,痛苦 
 愁苦。这里指担心 
 已经 
 停止 
 四方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面积 
 惩罚,惩戒 
 苦于 
5.词类活用
(1) 运于渤海之尾( )
(2)吾与汝毕力平 ( )
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6.文言词汇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将近。
A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D
解析:A.古代计量面积用语/正;B.直/向上;C.赞同/表示约数;D.才、刚。
二、理解鉴赏
(一)填空题
1.愚公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其家人“________”“_____”,邻人之遗男也“__________”;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笑而止之
跳往助之
献疑
杂然相许
达于汉阴
指通豫南
(二)简答题
1.基础问答
(1)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
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实为“鼠目寸光”。
(2)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文中写的这些,都有利于愚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具体来说,山的高峻显示愚公的决心大;遗男的相助,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的拥护;智叟的阻止,则是通过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看到人的伟大力量和长远目光;写神的搬山,则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人。
(3)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愚公精神就是不惧怕困难、有雄心壮志、有实干精神、能持之以恒。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将面临各种的困难,如果缺乏这种精神,我们的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2.教材母题
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熟读并背诵课文,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
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坚持不懈奋斗,就能够成功改造客观世界。
3.中考真题
(湖南常德中考)文中“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反应有何异同
相同点:“妻”和“智叟”在“力量的弱小”和“土石的处置”上提出了相同的疑问。
不同点:“妻”的疑虑中有担心和关心,“智叟”的质疑和阻拦中只有嘲笑(讥讽)和轻视(鄙视)。
(三)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成功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对待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解析:这是神话的一种写作方法,与封建迷信无关。
C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叟之所以对愚公移山采取讥讽态度,是因为他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了自然的巨大力量。
B.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解析:以静止的观点来看问题。
A
课内外比较阅读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难道,反而
回来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D
解析:A.代词,代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介词,到/介词,向;C.介词,凭借/连词,来;D.都是表示转折关系,却。
3.对两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乙】文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说明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C.【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解析: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
C
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 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 (高阶思维)
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主观努力克服困难,任何事情都能做成。) 
②甲文以神话结尾,乙文以议论结尾。
【乙】【参考译文】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凭着什么去 ”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说:“我多年来一直想雇船顺江而下,(到现在)还不能够去(南海)。您凭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他把自己的这件事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听了,露出惭愧的神色。
四川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无法到达然而穷和尚却到达了。一个人树立宏伟大志,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么。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