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消息二则 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 消息二则 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3 18:1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一单元
1 消息二则

语文
02
学习导航
03
课前自学
04
积累运用

05
课内精读
06
类文阅读
01
单元教学导航
单元教学导航
人文主题 新闻世界   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
语文要素   阅读新闻类文章,把握新闻各类体裁的特点;获取主要信息,体会作者的态度倾向。
课文篇目 主要内容
消息二则 毛泽东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这则消息短小精悍,以极其凝练的语言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基本信息、战场态势,赞扬了人民解放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这则消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叙议结合,全面、及时、客观地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战况等,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课文篇目 主要内容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这则消息语言简明,详略得当,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准确、翔实。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夏浩然 樊云芳   这篇新闻特写借助特写镜头,生动形象地报道了我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洋溢着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 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蔡年迟 蒲海洋   这篇通讯叙事完整,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全景式报道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情形,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豪迈气概。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钟 声   这篇在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刊发的新闻评论,引述大量新闻事实,阐述了“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观点。
一、拟写新闻标题
拟写新闻标题,本质上是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为利用新闻的结构特点,即抓住导语,恰当参考主体部分,以短语形式拟写。
答题模板:主体(人物或具体单位)+事件
重要考点
二、概括新闻内容
概括新闻内容,主要考查对新闻“六要素”的概括,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以及如何。作答时适当采用简称,注意时态和字数。可运用抓关键句法、整合要素法等,以主谓句进行概括。
答题模板:主体(人物或具体单位)+事件。
三、拟写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需要用精练的文字以一个完整的句子来报道新闻。拟写时抓准关键要素,注意时态及字数。
答题模板:主体(人物或具体单位)+事件(怎么样)。
新闻采访   介绍新闻采访前要做的准备工作和采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新闻写作   学习撰写新闻作品,掌握新闻写作的方法,培养写作时的读者意识和言必有据、负责任地表达的意识。
讲 述   在讲述时注意对象和场合;要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运用一些说话技巧;注意口语表达的特点。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特点、新闻的六要素。能拟写新闻标题,找出六要素。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并能找出体现新闻语言准确与精练的句子或短语。
3.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能够写出简短新闻。
考点链接 1.新闻又称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五部分。
2.新闻六要素为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主要特点有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简明性。
解题方法:
如何拟写新闻标题:人+事+(结果);物+事+(结果);地方+事情+(结果)。
如何找导语:导语一般在电头之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
对点训练   新题速递第(1)题,课内精读第1题,类文阅读第1、2、4题
课前自学
1.整体把握课文,填写以下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顺利渡江
溃败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西路军
东路军
稍详
2.试把《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概括为一句话新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20日夜起至23日胜利渡过长江
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对西路军战况的描述,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态度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态度。这两句议论,分析了敌溃我胜的根本原因,画龙点睛,升华主题。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kuì tuì
( ),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2)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xiè qì( )。
(3)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dū zhàn( ),不起丝毫作用。
督战
泄气
积累运用
溃退
(4)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yào sài( ),封锁长江。
(5)我军前锋, yè yǐ( )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6)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ì bù kě dāng( )。
(7)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 kū lā xiǔ( ),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摧枯拉朽
锐不可当
业已
要塞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C
解析: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一般用于褒义。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南山这个名字对于我国人民是不陌生的。(应改为“我国人民对于钟南山这个名字”)
B.第24届冬奥会开闭幕式围绕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表达,以“简约、安全、精彩”为创作原则,立足于从全世界的角度展望美好未来。(删去“立足于”)
C.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深情讲述“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在句末加上“的故事”)
D.推进教育现代化这一宏大而富有创新性的教育改革与开放之路,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将“之路”换成“进程”)
解析:句式杂糅,应删去“围绕”。
B
阅读下面新闻,回答问题。
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北京冬奥精神。北京冬奥精神就是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我们要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以更加坚定的自信、更加坚决的勇气,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1)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30字)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2)【跨学科学习】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设计得非常有特色,请你简要说明此会徽的构图要素和含义。(100字左右)
会徽上部分是汉字“冬”,像滑雪运动员的造型,表明冬奥会举办的季节是冬季,展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是“北京”的大写拼音和数字“2022”,表明了冬奥会举办的地点和时间;下部分是奥运五环,表现了奥林匹克精神。
阅读下面新闻,回答问题。
班级举行“读世界名著,传家国情怀”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小组阅读任务。
“读世界名著,传家国情怀”读书卡片
人 物 出 处 人物简介
①  _ 《朝花夕拾》 与作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为国家的变化而欣喜,也为革命换汤不换药而失望迷惘,最终溺水而亡。
②  _ 《红星照耀中国》 尽管他们只有很小的年纪,但他们的刚毅坚忍精神令人叹服,他们对红军忠贞不贰、坚定如一。
 A
 D
(1)【名著综合】任务一:请你根据表格所给提示,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选项。
A.“红小鬼”   B.藤野先生   C.朱德    D.范爱农
(2)【名著综合】任务二:请你仿照小粤的示例,从下面两组中选择一个,结合活动主题分享阅读感悟。(高阶思维)
《朝花夕拾》之“小与大”  《红星照耀中国》之“苦与乐”
小粤:《骆驼祥子》之“奋进与堕落”,我看到了祥子坚忍、不辞辛苦拉车的“奋进”,也看到了他自暴自弃、麻木潦倒的“堕落”。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朝花夕拾》之“小与大”,我看到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小”鲁迅,还看到一个弃医从文、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大”鲁迅。 示例二:《红星照耀中国》之“苦与乐”,我看到了红军物资匮乏、生活环境恶劣的“苦”, 也看到了他们自信坚定、为了国家而奋斗的“乐”。 _
课内精读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1.结合全文,请你简要说说选文开头画横线部分句子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这是新闻的导语部分,其作用是简明扼要地概括全文的核心内容。
“至发电时止”强调时间仅限制在发电文的时间之前,这里适当采用文言词,使句子不拖沓,体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精练、铿锵有力。
“歼灭”与“击溃”词义有所区别,经过整天激战,敌军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被击溃,不是一概说歼灭或者一概说击溃,而是说歼灭及击溃,充分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3.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结合选文内容试分析其作用。
议论。作用是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整个国民党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4.选文在写三路大军的战况时,详写东路军,略写西路军和中路军。请你结合全文说说这样的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
①详略处理得当,不平均用笔力,更能突出文章中心;②详写东路军战况是因东路所遇之敌防线巩固、抵抗较为顽强,该地区战略意义重大,这种详略的安排更能突出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类文阅读
新华社南京1949年4月24日5时电 国民党22年反革命中心南京,已于23日午夜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人民解放军入城后,受到学生和市民的热烈欢迎,男女学生们纷纷向解放军献花致敬。人民解放军已布告安民,城内秩序稳定,商店照常开门营业。在发起渡江作战后三天内,人民解放军便攻占这一全中国第一个大城,这说明解放军威力的强大,国民党匪军一触即溃,已经无法进行有组织的抵抗。
★1.为这则新闻补充题目:
_
★2.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导语部分,并指出导语部分明晰地交代了哪些记叙要素。
导语:从开头到“宣告灭亡”。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概要。
南京完全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
3.用“/”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并写出大意。
第一层: _
_
第二层: _
_
第三层: _
_
大意:对这一事件的评论。
“在发起渡江……有组织的抵抗。”
大意:解放后的南京,社会秩序稳定。
“人民解放军已布告安民……开门营业。”
大意:群众欢迎解放军的热烈场面。
“人民解放军入城后……献花致敬。”
★4.文中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有人认为新闻必须强调客观性,只能用事实说话,不应当发表议论,这种看法对吗 (高阶思维)
记叙和议论。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这是对的,但是也并不排斥议论,适当的议论可以对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