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1.5《国行公祭》部编版语文课件【课件研究所】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1.5《国行公祭》部编版语文课件【课件研究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3 18:13:41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
国行公祭
八年级上册
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
学习目标
铭记历史维护和平
铭记历史,热爱和平,树立坚定的和平信念
学习事实论证方法
把握论证思路,学习运用事实论证的的方法
01
感知文章中心观点
了解新闻评论,整体感知文章中心观点
03
02
CONTENTS
常识积累
01
文章浅析
02
深层理解
03
拓展延伸
04
目录
01
常识积累
写作背景、作者介绍,字词识记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实施了为期40天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期间30万中国同胞遇难。
2017年12月13日, 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人民日报》发表此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警醒世人,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
简而言之,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正面阐述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立场
快速反应
尖锐鲜明
对国际社会不实指责进行反驳
人民日报国际评论署名
“钟声”发表的每篇文章都经过多人讨论修改,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钟声
人民日报国际部记者和编辑
字词正音
dǐng
shāng
cuàn
lài
huán
kuì
dùn
宝鼎
国殇
篡改
抵赖
惨绝人寰
振聋发聩
遁形
宝鼎
国殇
篡改
抵赖
惨绝人寰
振聋发聩
遁形
词语解释
课文朗读
文章分析
课后作业
国殇
释义: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指死难的军民。
例句:“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词语解释
课文朗读
文章分析
课后作业
惨绝人寰
释义: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例句: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
词语解释
课文朗读
文章分析
课后作业
篡改
释义: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例句: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求事实真相。
词语解释
课文朗读
文章分析
课后作业
振聋发聩
释义:声音极大使耳聋的人都能听见。比喻唤醒麻木的人。
例句: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词语解释
课文朗读
文章分析
课后作业
矢志
释义:发誓立志。
例句: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的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
词语解释
课文朗读
文章分析
课后作业
铭记
释义:深深地记在心里。
例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02
文章浅析
结构梳理,主旨把握
07:47
8月25日 周三 上午
国行公祭
听课文朗读了解这则新闻评论的内容,并尝试划分文章段落层次。
—钟声
词语解释
课文朗读
文章分析
考点拓展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三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⑤-⑥自然段
简述南京命运变迁,坚定和平信念
第①自然段
阐明国家公祭的意义和必要性
第②-④自然段
概括第四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基本情况
第②-④自然段
概括第四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基本情况
第⑤-⑥自然段
简述南京命运变迁,坚定和平信念
第②-④自然段
概括第四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基本情况
第①自然段
阐明国家公祭的意义和必要性




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三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二部分
第⑤-⑥自然段
简述南京命运变迁,坚定和平信念
第①自然段
阐明国家公祭的意义和必要性
第②-④自然段
概括第四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基本情况
第②-④自然段
概括第四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基本情况
第⑤-⑥自然段
简述南京命运变迁,坚定和平信念
第②-④自然段
概括第四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基本情况
第①自然段
阐明国家公祭的意义和必要性




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三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第⑤-⑥自然段
简述南京命运变迁,坚定和平信念
第①自然段
阐明国家公祭的意义和必要性
第②-④自然段
概括第四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基本情况
第②-④自然段
概括第四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基本情况
第⑤-⑥自然段
简述南京命运变迁,坚定和平信念
第②-④自然段
概括第四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基本情况
第①自然段
阐明国家公祭的意义和必要性




03
深层理解
课文重点语段详细解读,细节探究
词语解释
课文朗读
文章分析
考点拓展
文章开篇引用公祭鼎铭文有什么作用?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高度概括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活动的意义;
奠定了全文隆重哀悼的感情基调;
词语解释
课文朗读
文章分析
考点拓展
第二段列举了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的具体事例,有什么样的作用?
列举大量的国外事例,是为了证明“南京大屠杀发生80年后,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
事例典型
论证有力
词语解释
课文朗读
文章分析
考点拓展
找出文中描写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事例。
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寻求真相;
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属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
词语解释
课文朗读
文章分析
考点拓展
作者描写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事例有何作用?
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
说明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顽固,并妄图扭曲历史,辱没人类的良知;
从反面证明了国行公祭的意义以及必要性。
追求和平
词语解释
课文朗读
文章分析
考点拓展
从1937年到2017年的80年间,南京有什么变化?
恐怖之城
国际和平城市
1937
2017
80年
体现了南京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说明了和平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
04
拓展延伸
课文写作特色探究,考点拓展
2021.12.13




首先针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展开论述,阐明观点;
其次,具有很强的准确性(列举大量事实论据)和政策性(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热爱和平)。
最后,语言精练富有气势。(曾海桑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等)
文体特色鲜明




论证过程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加强了论证效果。
举例论证(第②自然段中列举美、加、日等国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
引用论证(开头引用公祭鼎铭文引出论题;引用纽约时报报道增加真实性和说服力)
多种论证方法
常识积累
文章浅析
深层理解
考点拓展
搜索
新闻评论中的引用
什么是引用
考点
拓展
引用的种类
引用的作用
常识积累
文章浅析
深层理解
考点拓展
定义
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作用
点明论题;
用作论据;
用作论点或结论
常识积累
文章浅析
深层理解
考点拓展
种类
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理论,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路线、政策;
引用科学上的公理、原理、定义、法则、定律;
引用公认的史料、数据以及为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常识;
常识积累
文章浅析
深层理解
考点拓展
种类
引用古代神话、传说、典故、格言等;
引用引用反面的话,作为批驳的靶子;
下节再会
下节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