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通过学习,品析新闻评论语言,梳理结构,把握情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 了解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把握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提高新闻的阅读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味作者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了解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及意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教学重点 把握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提高新闻评论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体味作者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教学方法 朗诵法、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的一种文体。它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包括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
一、写作背景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人民日报》发表此文,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1937年,侵华日军侵入南京,长达40多天 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通过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形式悼念当年的遇难同胞,体现了对这段历史史实的尊重,能更好地教育青少年了解认识历史、传承历史,充分激发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凝聚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
二、作者介绍
“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08年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参与“钟声”文章写作的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的编辑和记者,每篇文章都经过多人讨论修改,因此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读读写写
1.初衷【chū zhōng】 2.杀戮【shā lù】
3.篡改【cuàn gǎi】 4.抵赖【dǐ lài】
5.妄图【wàng tú】 6.辱没【rǔ mò】
7.呓语【yì yǔ】 8.遁形【dùn xíng】
9.铭记【míng jì】 10.彰显【zhāng xiǎn】
11.惨绝人寰【cǎn jué rén huán】:形容痛达到了极点。
12.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比喻唤醒麻木糊涂之人。
四、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段)
点明新闻事件,交代事件背景并亮出观点:牢记历史,维护和平
第二部分(第2~4段)
写全世界的正义之士和日本右翼分子对南京大屠杀的不同态度,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
第三部分(第5、6段)
写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中国矢志捍卫世界和平。
五、深入研读
1.说说文章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的作用。
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既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又点明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语言庄重严肃,富有感染力
2.写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有什么作用?
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列举众多事例,证明全世界的正义之士都尊重历史、缅怀历史。与第3段日本右翼分子的无耻行径形成鲜明对比.
3.日本右翼分子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 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的顽固表现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顽固表现:①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②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③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2017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
作用:列举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无耻行径,与第2段形成鲜明对比,言辞犀利地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
4.试分析本文最后一句话的作用。
本句起到了画龙点睛、升华主旨的作用,强调了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誓言、信念和力量,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尽显大国风范。
六、语言赏析
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
句式整齐,节奏铿锵,具有极强的气势和力量。
“那些人”指的是日本右翼分子。
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
各种丑恶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这里讽刺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所作所为。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表明对日本对待历史问题态度的不满。
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装睡梦游”是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极大讽刺。
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
“何等”,多么。用感叹的语气表示不同寻常。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一以贯之”强调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始终不变。
七、写作特色
1.运用对比。
文章第2段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和第3段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战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日本右翼分子顽固态度的强烈批判。
2.列举大量事实。
本文列举了大量事实,如全世界的正义之士纪念死难者的事例、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事例。这些事例的罗列凸显了本文内容的真实性,使文章的立场观点有了充分的事实支撑;强化了文章主旨。
3.思想深刻,说理性强。
文章围绕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展开,阐明了国家公祭的意义和必要性,既有全世界正义之士的纪念,又有日本右翼势力的痴心妄想,摆事实,讲道理,站在维护世界和平的高度阐明观点,思想深刻,针对性强。
八、归纳主旨
本文通过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及意义,列举在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之际,全世界的正义之士对死难者的纪念,驳斥了日本右翼分子妄图否认历史、辱没真相和良知的行为,强调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