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背影》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背影》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4 18:0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积累重点词语。
感知父亲的形象,体会父子间的深厚感情。
把握我情感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狼藉、簌簌、踌躇、颓唐、琐屑、蹒跚、游逛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过视频和图片导入课题
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一段视频(播放公益广告视频《打包》),看完这段视频后,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父爱),请同学们继续欣赏这两幅图,看看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到了父爱。父爱可能不够体贴入微,不是随处可见,只在关键时刻才显露出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不朽的背影,感动了亿万读者,这是一个怎样的背影?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背影》。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1.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48年,朱自清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在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上签字,因此毛泽东称赞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他最大的创作成就是散文,文风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的气息。散文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背影》等,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2、写作背景:
这是一篇纪实散文,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不久,接到父亲来信,信中一些话,使他想起父亲在南京为他送行的背影。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
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俩在浦口车站惜别。想起这些,朱自清不禁泪如泉涌,写下了这篇感情真挚的散文。
三、检查预习
给加点字注音
迂 拭 搀扶 狼藉 簌簌 颓唐
赋闲 举箸 蹒跚 踌躇 栅栏
根据意思说出词语
乱七八糟的样子(狼藉)
犹豫(踌躇)
衰颓败落(颓唐)
细小而琐碎的事(琐屑)
不幸的事情接连发生(祸不单行)
看到某种事物心里感到悲伤(触目伤怀)
四、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播放朗读音频)
这篇文章主要记叙的事件是什么?
明确:父子在车站依依惜别的场景
找出本文的文眼。
明确: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是什么?
明确:(1)祖母死了(2)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祸不单行 家境惨淡
五、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思念父亲点出背影。
第二部分(2-6)回忆往事,描绘背影。
第三部分(7)思念父亲,怀念背影。
本文的线索是背影。
六、深入探究
1.背影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请在文中圈画出来。
明确:一共出现了四次: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第一段)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第六段)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第六段)
回忆背影(别后思念)(第七段)
2.细读课文小组讨论,你认为哪一次背影更能体现父爱是从文中的句子或词语中去感受。(播放视频,帮助理解。)
讨论后归纳:第6段,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爬月台时的
背影最感人。这一次背影涉及到了父亲的穿戴(黑、青),走路的姿势(蹒跚),爬月台的动作(探、攀、缩、倾,这一系列动词细腻而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过程,表现了父亲爬月台的艰难,烘托出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3.文中写了作者几次流泪?各自是为什么而流泪呢?
(1)悲哀的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2)感动的泪:望父买橘子,父子离别。
(3)惜别的泪:依依惜别,目送背影。
(4)思念的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背影》,感悟了亲情。学会了通过朴实的语言,形象地人物刻画,体会到父子间的深厚情意。让我们在享受亲情的同时,珍惜它,回报它
八、布置作业
生活中你的亲人做的哪件事深深的感动过你,请将事情经过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