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二氧化碳(共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节 二氧化碳(共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02-01 22:30:11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4节 二氧化碳
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实验探究]探究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
(1)根据课题2中所学的二氧化碳的制法,制备下面实验需要的二氧化碳。
(2)取一瓶二氧化碳,观察、记录现象。探索新知(3)结合教材P117实验内容以及如下左右两图,完成实验①、②,叙述现象,并讨论分析原因。①②[共同分析] 实验①中发现烧杯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像水一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实验②中发现塑料瓶瘪了,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设问] 在实验室内,大家还可以设计怎样的实验方案来比较一下二氧化碳与空气密度的大小?
请同学们讨论然后共同交流。交流、讨论、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填表:无色气体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能干冰 [拓展介绍]
干冰是一种半透明的白色固体。在常压和-78.5℃时升华,升华时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为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雾。影视舞台上经常见到的云雾缭绕、使人如入仙境的景象就是这样形成的。[小结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①二氧化碳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能溶于水;
④干冰易升华。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思考讨论]
(1)二氧化碳是否有毒?请解释屠狗洞之谜;
(2)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井、深洞的底部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活动]请同学们
①交流讨论;
②实验探究:
演示模拟菜窖灯火实验。[共同分析]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一定量时,会使人窒息死亡,但是二氧化碳是无毒的。屠狗洞中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洞中下层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高,而上层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低,所以狗死亡而人无恙。
[知识延伸]
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能否利用二氧化碳来灭火?答案:能[实验探究]⑴介绍紫色石蕊试液;
⑵分组完成教材P118实验及补充实验,探索有关二氧化碳另外的化学性质;
⑶叙述现象并讨论分析原因,填写下表。紫色小花变红紫色小花不变色紫色小花不变色
紫色小花变红
稀醋酸能使紫色小花变红,水、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小花变红,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它们反应后生成了酸性物质—碳酸。第四朵变红的小花,加热烘烤后,又变紫,说明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所以红色小花又变紫了。[共同分析] 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CO2+H2O=H2CO3 碳酸很不稳定,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H2O+CO2↑ [共同分析]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二氧化碳【CO2】与氢氧化钙【Ca(OH)2】反应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碳酸钙。 CO2+Ca(OH)2=CaCO3↓+H2O 这个反应可用于鉴定二氧化碳气体的的存在。[共同分析] 白色物质是碳酸钙(CaCO3),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如下反应: CO2+Ca(OH)2=CaCO3↓+H2O[思考讨论]
实验室久置的石灰水瓶内壁会有一层白色物质,白色物质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 [共同分析] 石灰浆中主要成分Ca(OH)2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是坚硬的白色固体: CO2+Ca(OH)2=CaCO3↓+H2O 炭火燃烧时生成大量二氧化碳,可以促进反应进行,同时又生成了大量的水,所以看起来像“冒汗”一样。[思考讨论] 石灰浆【主要成分是Ca(OH)2】抹墙一段时间会变硬变白,为什么?要使石灰浆抹的墙迅速变硬,常常在室内生一盆炭火,为什么开始时墙壁反而会“冒汗”呢? 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阅读教材P119“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部分内容,交流讨论:
(1)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
(2)什么是“温室效应”?它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后果?
(3)如何防止“温室效应”?如何传播低碳理念?①灭火
②化工产品原料
③干冰作制冷剂
④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⑤气体肥料[共同分析]
⑴二氧化碳的用途:

⑵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上升,使地面吸收太阳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气温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常见的温室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氯氟烃等。
“温室效应”导致两极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更多沿海城市;也可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
⑶应该采取的措施: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的利用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氢能源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森林等。
告诉周边的人们,何谓“低碳”生活及“低碳”生活对大家生活的好处,让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为保护地球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它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
B.干冰能作制冷剂是因为干冰升华能吸收大量的 热;
C.二氧化碳能够制汽水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D.二氧化碳能作温室肥料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沙场演兵
第1课时 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⑴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⑵密度比空气大;⑶能溶于水;
⑷干冰易升华。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⑴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⑵不能供给呼吸;
⑶与水反应: CO2+H2O=H2CO3 H2CO3=H2O+CO2↑
⑷与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⑸氧化性:CO2+C 2CO
3.二氧化碳的用途
⑴灭火 ⑵化工原料 ⑶干冰作制冷剂
⑷干冰人工降雨 ⑸温室气体肥料
4.“温室效应”成因及防止措施,倡导“低碳”生活。高温课堂小结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课后作业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
—— 高永祚课件19张PPT。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4节 二氧化碳
第2课时 二氧化碳的制取  我们已经学过碳在氧气中燃烧、高温下碳还原氧化铜都可以生成二氧化碳,那么在实验室里能否用这些方法来制备二氧化碳呢?请同学们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及实验室设计气体制取的思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的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的装置新课导入[实验探究]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可供选择的药品:⑴碳酸钠粉末(Na2CO3);⑵石灰石或大理石(CaCO3);⑶稀盐酸(HCl);⑷稀硫酸(H2SO4) 。
可供选择的仪器:试管、药匙、胶头滴管。
方法:将药品⑴⑵分别与药品⑶⑷两两反应,观察反应速度快慢。一、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探索新知碳酸钠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速度太快;
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一会便自动停止;
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速度适宜、平稳。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 H2O + CO2↑实验
结果CaCO3+H2SO4=CaSO4+H2O+CO2↑
生成了微溶物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因为浓盐酸易挥发出HCl气体,导致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因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速度太快、不易控制。思考? (1)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2)为什么不能用碳酸钠?(3)为什么不能用浓盐酸?请同学们根据上图回答: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
2.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3.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归纳]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的确定方法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等)固体和固体反应固体和液体反应液体和液体反应排空气法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密度大于空气——向上排气法密度小于空气——向下排气法气体收集装置总结归纳固+液常温稍大不易大能固加热固+液常温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共同总结:实验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确定: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选择以下仪器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B中长颈漏斗为何要插入液面以下?导管为何要插入集气瓶底部?【B、D】右图是实验室制备CO2的装置图。该装置的特点是:打开弹簧夹,大理石和盐酸接触,发生反应;关闭弹簧夹后,盐酸被反应产生的CO2气体压回长颈漏斗,与大理石分离,停止反应。用该装置制备CO2可起到节约药品和取用方便的效果。下图装置中哪些可以起到与右图装置相同的效果?知识拓展三、实验室制取CO2的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加入药品(先固后液)③收集气体④验满⑤检验气体验满方法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检验方法木条熄灭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例1.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碱石灰和硫酸铵两种固体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氨气。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发生装置应选择( )装置,收集装置应选择( )装置。AC沙场演兵例2.下面是二氧化碳的制备的实验步骤图,你能否将他们按顺序组合起来?正确组合 :CDBA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1.反应原理2.实验装置3.实验步骤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课堂小结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课后作业活着就要学习,学习不是为了活着。
—— 培根课件11张PPT。第3课时 分组实验3: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研究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4节 二氧化碳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用品是什么,实验原理是什么?新课导入1.制取二氧化碳
⑴实验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⑵实验装置:(如下图)
图1图2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推进新课⑶实验步骤:(简记为“查、装、液、塞、收、验”)
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特殊:
先从长颈漏斗中加入水,将漏斗下端管口液封,然后按常用法检查;或先关闭导管口的开关,然后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水,如果液面静止在一定高度,表明气密性良好。常用:
先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两手紧贴容器的外壁,如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里形成一段水柱。 都说明气密性良好。如果夏天气温较高,可用酒精灯微热或将容器浸入冷水中。②加入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
③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④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导管另一端伸入集气瓶底;
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火焰熄灭,则表明气体已经收集满。2.二氧化碳的性质
⑴把一支短蜡烛固定在烧杯内,点燃,然后用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向烧杯内慢慢倾倒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还可利用课本上两阶梯蜡烛进行。⑵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水,然后各滴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将其中一支试管静置,向另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并比较两支试管中颜色;将变色的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颜色变化情况。⑶另取一支试管,向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然后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例.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说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A典例剖析实验活动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制取二氧化碳
⑴实验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⑵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⑶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⑷实验步骤:查、装、液、塞、收;
⑸验满。
2.二氧化碳的性质
CO2+H2O=H2CO3
CO2+Ca(OH)2=CaCO3↓+H2O课后小结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课后作业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