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5 22:4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白杨礼赞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茅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虹 》、《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的歌颂他们。
诸如 晕圈 倦怠 虬枝 婆娑 秀颀 倔强 潜滋暗长 旁逸斜出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恹恹欲睡 纵横决荡
读准字音
zhū
yùn
dài
qiú
pó suō

jué jiànɡ
qián

yín

yān
hénɡ
纵横决荡:
纵横驰聘,冲杀突击。
妙手偶得:
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潜滋暗长:
暗暗地生长。滋,生长。
坦荡如砥:
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砥,质地较细的磨刀石。
秀颀:美而高。
词语积累
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4):
第三部分(5-6):
第四部分(7-8):
第五部分(9):
点明题旨,直抒胸臆——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和作者的感受,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描绘白杨树的外部形态,揭示其内在气质,突出它的不平凡。
进一步赞美白杨树的内在气质,揭示其象征意义,突出主题。
否定“贵族化的楠木”,通过对比赞美白杨树来结束全文,呼应开头,进一步突出白杨树的质朴与坚强。
“黄绿错综”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白杨的生长环境是什么样子的?
雄壮、伟大
写其色彩
写其辽阔
写其平坦
阅读第2段,完成下列问题
所见:
所感:
生长环境
倦怠、单调
外部形象
阅读第5段,完成下列问题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杨树外形的?各有什么特点?
2. 白杨树的外在形象体现了白杨树身上的什么品质?
“倔强挺立”“向上发展”“不折不挠”
干:笔直、丈把高、绝无旁枝
枝:笔直、紧紧靠拢、成为一束
叶:宽大、片片向上、没有斜生的
皮:光滑、有晕圈、淡青色
外部形象
细读全文,看看文中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
进行“礼赞”的?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树,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不平凡
线索
+赞美的基础
思考: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请从第7段相关语句并交流讨论。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都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树 —— 人
朴质、严肃
坚强不屈
坚强不屈 ——哨兵
团结、力求上进——精神和意志
北方的农民



象征




齐读:“难道你就觉得他只是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并分析其作用。
四个反问句组成了一组排比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语气越来越坚定,意思层层深入。
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为下文做铺垫;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
第二个“难道”,肯定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品质,显示了白杨树与北方农民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
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在赞美树,其实是在赞美人和他们的精神。这里就运用到了一种写作手法叫做托物言志,托物言志的文章常常也会使用到象征手法。
象征
象征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或形象表达某种意义,这一意义不是事物本身就具有的,而是作者借此事物所做的联想和寄托。
象征手法物先行,
作者借物来抒情。
从物入手写特征,
由物及人写品行。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借赞美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农民的崇敬和赞美,那么他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农民呢?
因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接抒情,便用象征手法,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歌颂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作者写这篇文章,除了运用象征手法,还运用了很多写作手法,请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种写作手法,找出相应句段,分析这种写作方法的表达效果。
1、欲扬先抑。本文两处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一处是在第2段,壮美的黄土高原看久了会让人产生单调倦怠之感,但白杨树的出现给人惊喜,让人精神不由一振。
另一处在第7段,先用否定句写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后笔锋一转,变抑为扬,肯定了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更能突出白杨树的“内外兼美”。
明确:不多余。一是渲染不平凡的生长环境,是黄土高原孕育了这样不屈不挠的白杨树。二是暗示这里是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三是在恹恹欲睡时看到白杨树,令人振奋的惊叫起来,意在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欲扬先抑,对白杨树进行反面衬托。所以并不赘
解决学生疑问:第二段的描写黄土高原是否多余?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抗日根据地
白杨树之根
作者写这篇文章,除了运用象征手法,还运用了很多写作手法,请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种写作手法,找出相应句段,分析这种写作方法的表达效果。
对比。一是好女子与伟丈夫的对比,突出白杨树的独特风格,二是文章最后楠木与白杨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轻视农民,顽固倒退的人的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