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6 15:3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苏 轼
新课导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新课导入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新课导入
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
——王国维《人间词话》
认识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fú)、蔡襄并称“宋四家”;
其画:能画竹,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才华横溢的苏轼
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诬陷他攻击新法,导致苏轼入狱,他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苏轼到任后,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倒霉的苏轼
认识怀民
张怀民,名梦得。宋神宗元丰六年贬黄州,初时寓居承天寺。曾筑亭于住所之旁,以纵揽江山之胜概,苏轼名之为“快哉亭”。苏轼之弟苏辙谓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罣碍(guà ài)于迁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有过人自制力和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PART
01
读出文言味道
读出文言味道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jiě)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qǐn),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bǎi)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读出文言味道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读出文言味道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起因(起)
经过(承)
结果(转)
感悟(合)
读出文言味道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叙
描写
议论
PART
01
译读文言内容
译读文言内容
任务:借助课下注释,译读全文
译读文言内容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想要,打算

高兴地样子
考虑,想到
于是,就
译读文言内容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菜交叉错杂,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共同,一起
院子里
形容水的澄澈
交错纵横
大概是
译读文言内容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只是
相当于“罢了”
译读文言内容
①寻张怀民
(1)寻
②未果,寻病终
①念无与为乐者
(2)与 ②相与步于中庭
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欣赏,领悟
一起
连词,和
不久

PART
01
品析文言深意
品析文言深意
1. 说夜游之事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体裁是——记叙文。(记,就是记叙的意思)请你画出记叙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承天寺
苏轼 张怀民
品析文言深意
1. 说夜游之事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悟到: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看到“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自然美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人生哲理。
品析文言深意
概括叙事部分的内容。
苏轼与友人夜游承天寺
全文不过80多个字,却把一件事情记叙得清清楚楚,而且有记叙,有描写,有议论,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一种写作特点?
言简意赅----字约义丰
品析文言深意
“欣然”
漫步赏月之喜
心有灵犀之喜
志同道合之喜
品析文言深意
2、赏夜游之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全句无一字写“月”,又无一字不在写“月”,细读写景句,看看“月”藏在哪些字词里?
品析文言深意
3、品夜游之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苏轼和张怀民他俩是“闲人”?
品析文言深意
(1)“夜,解衣欲睡”句:入夜即睡,闲也;
(2)“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句:见月色美好,欣然起行,闲也;
(3)“盖竹柏影也”句:看松柏影子如此仔细,闲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句:赏月的只有两人,别人都是忙人,用别人的忙来反衬他们两人的闲。
品析文言深意
3、品夜游之悟
你觉得苏轼是怎样的一个“闲人”?
赋闲之人——贬谪的悲凉;悠闲之人——漫步的悠闲;闲适之人——赏月的欣喜;闲淡之人——人生的感慨。
品析文言深意
其实,苏轼一点都不闲: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全才,诗词书画样样精通,他肯定不空闲;
他一生数次被贬,历典八州,辗转万里,他肯定不安闲;
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肯定不清闲;
但是,在这样坎坷不平的人生之中,面对仕途得失,他闲淡处之;
他一生辗转万里,他不辍闲情;
他生活穷困不堪,闲逸自在。
品析文言深意
3、品夜游之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夜夜有月,处处有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反问句更能表达苏轼在不如意的坏境中自得其乐、不胜快哉的达观自适。(自我排遣的达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