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6 15:39:0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2.通过品读诗句,体会诗中的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诗句,体会诗中的表达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的古代诗词有着深刻的内涵,感人肺腑的情感,千百年后,依然为之而感动。为更好的激发大家学习古诗的兴趣,班级开展了“爱上古诗词”的活动,请你参加。
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
任务一 初读诗歌,整体把握
自由朗读四首古诗,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任务二 了解作者,读懂诗意,自主分类
资料: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一般认为写于东汉末年,失意文人苦闷的心声。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曹操:字孟德,我国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刘桢:字公干,东汉末年名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
曹植:字子建,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文学家谢灵运对其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有同学在进行古诗分类的时候,把这四首诗放在一起,结合作者的资料,思考为什么这样分类?
如果把这四首诗进行再细化分类,你觉得可以有什么样的组合方式?并说明理由(提示:可从作者、诗歌体裁、内容、主题、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比较)
任务三 品读赏析《庭中有奇树》《赠从弟》
1.诵读两首诗歌,品读赏析两首诗,并完成表格:
景物 景物特点 表达的情感
《庭中有奇树》
《赠从弟》
2.重新拟题,加深理解
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你可以给《庭中有奇树》和《赠从弟》重新拟个题目吗?并说说理由。
3.假如你是刘桢的堂弟,收到刘桢的赠诗后,请你给刘桢写一封回信。
任务四 诵读比赛
任选一首诗进行诵读,读出诗歌意境,小组内选择诵读最好的进行比赛。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的古代诗词有着深刻的内涵,感人肺腑的情感,千百年后,依然为之而感动。为更好的激发大家学习古诗的兴趣,班级开展了“爱上古诗词”的活动,请你参加。
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
任务一 朗读诗歌,感知内容
创作背景:《龟虽寿》写作时间比《观沧海》稍晚,大约在公元207年末或208年初,即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回首起自己的人生路程,北征胜利,仍然任重道远,无限感慨而有此篇。
曹植自曹丕篡位后,被贬到贫困的海边,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的环境中,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梁甫行》。
朗读诗歌,并借助注释和诗下鉴赏内容,结合背景资料读懂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任务二 诵读诗歌,体悟诗情
1.如果要从《龟虽寿》《梁甫行》选择一首诗参加诵读比赛,你会选择哪一首?并结合具体诗句说明理由。
示例:《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临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这位乱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
“老骥伏枥”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示例:《梁甫行》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边海民寄身于“草野”,过着非人的生活。生吞活剥,巢息穴居,所以说“象禽兽”;他们不敢出来,怕被人发现、抓走,每天就钻在山林里边所以说“行止依林阻”。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边海民的生活艰难,也就是诗中的“剧哉”!“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2.有两位同学在练习朗读时遇到了困难,请你帮他解决。
《龟虽寿》《梁甫行》在朗读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哪些词语应该重读?
任务三 知人论世
这四首古诗时代相近,创作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这段时期,东汉末年,州牧割据,战祸延绵,天灾不断。汉灵帝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人民妻离子散,四处逃亡,或死于乱军之中,或死于饥荒疾病。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这四首古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感情?
《庭中有奇树》思妇对远行情人的深切思念。
《龟虽寿》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赠从弟》(其二)表现了作者独立高洁、坚贞不屈的操守品格。
《梁甫行》表现了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社会动乱的悲观失望。
以“三曹”“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人生活于这个巨变的年代,目击种种社会的惨状,极有切身的感受。时代的动乱不安一方面激发了人们建功立业的政治渴望,另一方面朝不保夕的社会现实触动着文人对民生艰难和人生意义的思索。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曹植《送应氏》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王粲《七哀诗》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小结:虽然只有四首诗,我们却能从中看到一群文人志士,看到一个时代,看到一种文学风骨。
三、作业布置
【A层次】理解诗歌内容,并能背诵默写
【B层次】比较《庭中有奇树》《赠从弟》《梁甫行》与唐代五言律诗,了解五言诗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