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练习题 (无答案)山东省滕州市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练习题 (无答案)山东省滕州市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7 18:3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东滕州第一学期单元检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B.老子写成一部5000多字的《道德经》,然后骑上青牛翩然而去,从此杳无消息。
C.如果我们任由网络谣言四处泛滥,有一天我们自己也会成为网络谣言的受害者,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D.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2.下面加点词语感彩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日本报纸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
B.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C.实在标致极了。
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天的河源天气爽朗,舒适宜人,是一个适合开展户外活动的季节。(将“秋天”和“河源”调换位置)
B.学校拟在世界阅读日举办读书达人风采大赛,展示和推广当代少年风采。(删去“和推广”)
C.这次检测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我们平时努力学习。(把“关键在于”改为“取决于”)
D.通过学习《回忆我的母亲》,让我们体会到朱德母亲任劳任怨的伟大品格。(删去“通过”或者“让”)
4.下列句子标点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B.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C.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D.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5.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无法躲避。
②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
③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④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
⑤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A.②①④⑤③ B.③①②④⑤ C.②①③④⑤ D.⑤②③①④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的报道。
B.《藤野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回忆他在日本留学生活的一篇作品,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C.《列夫·托尔斯泰》是英国作家茨威格的作品。作者用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的“肖像画”。
D.《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是美的典型。
二、句子默写
7.默写填空。
(1)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2)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3)《龟虽寿》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堂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8.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居里夫人经常利用夏天水果上市的季节,购买便宜的水果自制成果酱,以供冬天时食用。除了做实验外,她还煮饭、烧菜洗衣、照顾孩子及年迈的公公。
材料二
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不讲究吃穿,办公室的设施也很简单。他捐出百万元作为科研基金,自己添置衣服时却挑选便宜的,有一次,他花100元买了7件衬衣回来,还和大家夸耀可以穿好几年。他非常关心农民后代,捐助了多名困难学生。
(1)这两则材料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2)如果让你以记者的身份采访材料中的一位,请你根据材料内容设置一个采访问题。
(3)假如近期袁隆平爷爷正在南昌市做学术交流,你代表八一中学学生会邀请他来给同学们做报告,请拟一份邀请函。
四、诗歌鉴赏
田家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9.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的意境。
10.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文后小题
《回忆我的母亲》节选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②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③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1895)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④从宣统元年(1909)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1919)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⑤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⑥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⑦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⑧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⑨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⑩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1.通读选文,文章通过很多平凡而又典型的事例表现出了母亲的优秀品质。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任意两个事例并对应写出其表现母亲什么优秀品质?
12.选文语言平实,饱含深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⑤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并体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13.说说第⑨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14.分析第⑤段画曲线句子中加点的“竟”字的含义?
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15.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加点词“我爱我母亲”一句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勤劳一生”是母亲的本质,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B.第②段加点词“管束”不但表现母亲对我们严格要求的态度,还在行为上束缚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沾染坏习惯。
C.第⑧段中加点词“最可宝贵的财产”指的是“母亲教给我的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敬重之情。
D.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只有:教育“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丽的颜色(节选)
①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他们之间的柔情和他们智力上的热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他们彼此一样,都是为了过这种生活而降生的。
②玛丽后来写道:“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在这个时期里,我们完全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领域吸引住了。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我们的时光就在实验室里度过。在我们十分可怜的棚屋里笼罩着极大的宁静; 有时候我们来回踱着,一面密切注意着某种实验的进行,一面谈着目前和将来的工作。觉得冷的时候,我们在炉旁喝一杯热茶,就又舒服了。我们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像是在梦里一样。
③“……我们在实验室里只有很少的几个客人。偶尔有几位物理学家或化学家来, 或是来看我们的实验,或是来请教比埃尔·居里某些问题,他在物理学的许多分支领域, 是很出名的。他们就在黑板前谈话,这种谈话给人留下了清晰的记忆,因为它们是科学兴趣和工作热情的一种提神剂,并不打断思考的进程,也不扰乱平静专注的空气,这是实验室的真正气氛。”
④比埃尔和玛丽有时候离开仪器,平静地闲谈一会儿,他们谈的总是他们所迷恋的镭,说的话由极高深的到极幼稚的,无一不有。
⑤有一天,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尔,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状?”
⑥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⑦……
⑧那天他们工作得很辛苦,照道理这两位学者此刻应该休息了。但是比埃尔和玛丽并不总是照道理行事。他们穿上外衣,告诉居里大夫说他们要出去,就溜走了……他们挽臂步行, 话说得很少。沿着这个远离市中心的街区的热闹街道,走过工厂、空地和不讲究的住房。他们到了娄蒙路,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
⑨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⑩几个月以来使比埃尔和玛丽入迷的镭的真相,实际上比他们以前天真地希望着的样子还要可爱。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在这个黑暗的棚屋里没有柜子,这些零星的宝贝装在极小的玻璃容器里,放在钉在墙上的板子或桌子上;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画线句揭示了居里夫妇的工作难度大、时间长,表现了他们的执着、对科学的迷恋,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之情。为下文写镭的成功提取做铺垫。
B.第⑧段画线句中“领域”在这里指他们的学术范围,后面的“梦境”又将其形象化,将其比喻为美妙的境界,这就将居里夫妇热爱科学的情怀又一次显现了出来。
C.文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记录,一方面增强文章记事的可信性、真实性,另一方面更直接地表现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D.选文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角度,对人物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从而反映出人物的执着追求,坚定信念的性格。
17.选文第②段“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居里夫人为什么觉得很快乐?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18.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标题《美丽的颜色》的含义。
六、作文
19.请以“不该遗忘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