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品味语言,体会科学小品的趣味性;
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关于成语“金蝉脱壳”:
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 新生蝉飞走后;金壳依然在枝头摇曳,不站近看,不知道新蝉已经飞走,这就是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用来指人,比喻在危急关头,设法从某种境地脱身。脱身时,留下种种伪装,制造没走的假象,其实,人早已走了,因为有伪装和假象,他人还以为没有走。这实际是一种分身计,一种逃遁计。
(二)自学积累
1.作者简介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 昆虫界的维吉尔”。
2.重点字词:
金蜣(qiāng) 窠(kē) 隧道(suì) 涂墁(màn) 抵御(yù) 纤(xiān)
轧碎(yà ) 鳍(qí) 喧嚣(xiāo) 罅隙(xià) 跳蚤(zǎo) 蚋(ruì)
臃肿:肌肉肿胀 或者物体粗大笨重。 抵御:全力抵抗入侵之敌。
无动于衷:指心里一点也没有触动,一点也不动心。
开合自如:打开闭合不受拘束,形容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
3.科学小品: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是说明文的一种。
科学小品的特点: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 。
(三)课文分析
1、法布尔从“蝉的地穴”和“蝉的卵”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有关蝉的知识。具体告诉我们哪些科学真相: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
(方法指导:找到相应段落,抓关键句或者关键词)
A、蝉是从哪里来的?
第2段第3句:从地面圆孔里爬出来
小圆孔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外部形态:(第3段第1句)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土也没有,孔口与地面相平。
内部结构:(第4段第1句)深十五六英寸,下面宽大,底部完全关闭起来。
蝉做隧道的时候,泥土都搬到哪里去了?
第7段第2句:掘土的时候,将汁液喷洒在泥土上,使泥土变成泥浆,用身体把它挤进干土的缝隙里。
蝉的幼虫是怎样脱皮的?
第9段:由背部裂开一条缝,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和翅膀。
(板书)幼虫从地穴爬出 →(徘徊一阵) 幼虫爬上灌木枝或草叶→ (半个小时后) 变成成虫→(三个半小时) 成虫离枝飞去
总结: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第二部分:蝉的卵
蝉是怎样产卵的?
第2段:用胸部尖利的工具把树枝刺成一排小孔,大约三四十个孔,卵就产在孔里。
蝉的幼虫在地下潜伏多久才能重见光明?
四年
(板书)成虫产卵 → 蝉卵孵化 → ( 即刻 )幼虫走出壳外 →( 不久 )幼虫落在地上→ (立刻 )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几分钟以后) 幼虫钻进地里→( 四年后) 幼虫从地穴爬出 → (五星期后) 成虫交配、产卵、死亡
总结: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四)结合文章两部分内容完成蝉的生长过程表:
蝉的生命简史
成虫产卵 → 蝉卵孵化 → ( 即刻 )幼虫走出壳外 →( 不久 )幼虫落在地上→ (立刻 )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几分钟以后) 幼虫钻进地里→( 四年后) 幼虫从地穴爬出 →(徘徊一阵) 幼虫爬上灌木枝或草叶→ (半个小时后) 变成成虫→(三个半小时) 成虫离枝飞去→ (五星期后) 成虫交配、产卵、死亡。
(师:法布尔并没有按照这个顺序来介绍,而是从幼虫时代入手,颠倒了蝉的生长过程,他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小组合作讨论>
总结&板书:A、这样写是因为蝉的幼虫生涯占据了它生命的大部分时间,而这部分的生活是一般人不了解的,人们对于陌生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这样安排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主要讲蝉在地面上的活动,这是有目共睹的现象;第二部分“蝉的卵”主要介绍蝉的地下活动,是本质的东西。课文是按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的。
过渡:法布尔之所以能够把这些科学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富有趣味。不仅是因为他经过了长期细致的观察,还在于他独特的语言风格。那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他语言的独特之处。
(五)对比语言
对于蝉,百科知识上也有介绍:(分男女生读,感受不同的语言风格)
百科知识
蝉科昆虫的代表种类。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的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蝉属不完全变态类,由卵至幼虫,经数次蜕皮,不经过蛹而变为成虫。
《昆虫记》
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
这两种对蝉的介绍你们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法布尔用拟人手法,说蝉“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用了一连串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把蝉从壳中脱出来的艰难过程具体、生动、准确地写了出来。)
师:我们来通过一段视频再感受一下法布尔语言的精妙。
观看视频《金蝉脱壳》,老师旁白配音。学生再读文中蝉脱皮的段落,深度体会法布尔语言的生动形象。
过渡:除此之外,文中还有很多同样精彩的句子,老师列举了两句请同学们来赏析。
(方法指导: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入手)
“其实蝉干起活来简直就像矿工或工程师。”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蝉比作矿工或工程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蝉的聪明。富有趣味。)
2、“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
(运用了拟人手法。用“占据”“ 统治者”这样人格化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在七月中的主导地位,很有情趣。)
(六)推荐阅读
师:除了《蝉》这篇文章之外,老师在《昆虫记》里还读到了很多有趣的句子,分享给你们读一读:
“然而,在交配完的当天,最晚在第二天,雌螳螂就像对待蝗虫一样把新郎官一口一口的吃掉了。”——《昆虫记<螳螂捕食>》
“萤火虫在啃食猎物之前,先对它施以麻醉,使之失去知觉。它在施行麻醉手术时,动作麻利,立竿见影,快如闪电。”——《昆虫记<萤火虫>》
“大孔雀蝶只是为了代代相传才作为蝴蝶生存的,结婚是它生命的唯一目的,为此它具备一种奇妙的天赋,它能飞过长距离,穿过黑暗,越过障碍,发现自己的意中人。它无须进食即可恢复体力,它的口腔器官是个无用的装饰,它的胃里从未进过一口食物。”——《昆虫记<大孔雀蝶>》
师:在读《昆虫记》之前我不知道雌螳螂会吃掉她的老公,也不知道萤火虫会给它的猎物做麻醉手术,更不知道大孔雀蝶的嘴巴是装饰,它胃里从未进过一口食物。这本书刷新了我对昆虫的认识,也丰富了我的语言,推荐大家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