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8 07:3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茅盾
白杨礼赞
导入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到西北高原走一走,看看白杨树的勃发英姿。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基础上赏析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2、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3、学习北方军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作者简介
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茅盾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文题解说
“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礼赞”的意思是崇敬而赞美。题目的意思是以高度的敬意赞美白杨树。


kěn


zǎi


zhū


dài


suō


qiú


cān


nán



无边无

yín
坦荡如


潜 滋
暗长
qián zī

恹欲睡
yān
字音
坦荡如砥:
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砥,质地较细的磨刀石。
潜滋暗长:
暗暗地生长。滋,生长。
旁逸斜出:
(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逸,逃,逃跑。
纵横决荡:
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妙手偶得:
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力争上游:
努力奋斗,争取先进。
词语
第1段: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第8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是作者抒发赞美的基础,也是贯穿全文的抒情线索。
首尾照应
不平凡
第一部分(第①段):开篇点题,直接抒发对白杨 树的崇敬和赞美,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②-④段):描写黄土高原的 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第⑤、⑥段):描绘白杨树的形 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⑦、⑧段):揭示白杨树的象 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第⑨段):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
划分结构
文章从哪些方面来写白杨树的不平凡?
白杨树
不平凡
内在气质
外部形态
生长环境
文本研读
“黄绿错综”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白杨的生长环境是什么样子的?
生长在高原上:雄壮、伟大;倦怠、单调。
写其色彩
写其辽阔
写其平坦
努力向上
外部形态
总的形象




力争上游
笔直,绝无旁枝
向上,紧紧靠拢
片片向上
光滑淡青色
正直
团结
进取
质朴
倔强挺立
参天耸立
不折不挠



读第3段,找出白杨外形的“不平凡”。
第2、3段描写白杨生长环境的不平凡,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当你刚刚觉得有些“单调”时,“像哨兵似的”白杨树出现了,并且让“我”“惊奇地叫了一声”,这就与前边的感受形成了对比,先抑后扬,情绪一下子高扬起来,更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作者用了烘托和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白杨树生长的环境如此雄壮、伟大,那么生长其中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这就对白杨树进行了很好的烘托。
没有婆娑
屈曲盘旋
算不得好女子
伟丈夫
欲扬先抑
读第5段,作者是如何写白杨内在品质“不平凡”的?
否定的是“好女子”,肯定的是“伟丈夫”,两词相对比,更突出了白杨树与众树的不同。欲扬先抑,由赞美树过渡到赞美人。

伟岸、正直、朴质
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

第7段中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这里作者用四个反问句构成排比,层层深入。第一个“难道”以反问句引入,使读者思考人和白杨树的联系,为下文作铺垫。第二个“难道”以反问句肯定白杨树不平凡的品质,肯定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之间的联系。第三个 “难道”以反问句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着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第四个“难道”以反问句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面貌正是敌后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的象征。
白杨树
象征
抗日军民




树 ——人
朴质
坚强不屈
团结、力求上进——精神和意志
北方的抗日军民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手法叫象征。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
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象征
第⑦段已经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那么第⑧段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
不多余。这一段进一步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说明了作者“礼赞”白杨树的真正原因,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作者所揭示的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因为抒情议论的点染,而显得更加鲜明、突出。这一段既是对上文联想的补充,又是为下文表明态度作铺垫。因此,不多余。
高原风景图
白杨特写图
物人联想图
生长
环境
内在
气质
外部
形象
白杨树
不平凡
本文运用 ,抓住白杨树的 ,借白杨树的 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 ,歌颂他们 、
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
的感情。
象征手法
外形特征
不平凡
北方军民
朴质坚强
力求上进
崇敬和赞颂
小结
请运用联想与想象,说说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格式:我由---想到了---他象征了---
拓展延伸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