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7 22:0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散文两篇》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 上册
——永久的生命
学习目标
1.激发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重点)
2.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难点)
3.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作者简介
字词积累
臼齿( ) 茸毛( )
蔓延( )
jiù
róng
màn
听读课文,严文井先生论述了一个什么问题?文中哪些词语可以体现?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2.第二段文章用“小草”“牛犊”为例论证什么?
3.第三段“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会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第二段文章用“小草”“牛犊”为例论证什么观点?
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第三段“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
分开来是指个体的生命,合起来是指永不休止的繁殖、蔓延。
哲理散文讲究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而那深刻的道理往往就蕴含在日常现象和鲜明的形象中。
请同学们在本文中找出这些具象,勾画描写它们的相关语句,边朗读,边赏析其中蕴含的道理与情感。
“失去大半个青春的人”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这就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
从身边现象入手,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生命在我们身上走过的印迹,这些日常现象往往被我们忽略,一经作者提起,便感同深受生命的流逝。
“衬衣”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衫,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生动形象写出个体生命的不可逆性
“小草”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棵棵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
“卑微”“柔弱”让我们看到了小草外在的形象特点;
“依然”“钻”却让我们感受到小草内在生命的顽强;
“欢乐地”一词是对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的感动与赞叹。
“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流动的生命就这样繁殖着,蔓延着,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不朽
“小牛犊”
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蹦蹦跳跳,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春天到来了,
“蹦蹦跳跳”是新生代生命力的宣示,一种希望的象征;
“炫耀”一词褒词贬用,是对生命的喜悦;
“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感情强烈,是对生命不朽的赞叹。
作者从身边现象入手,通过自然界中小草、小牛犊让我们形象感悟到生命本身的神奇——它永远流动着、生长着,这就是生命的不朽,生命本身的永久。
思考人生
联系实际,怎样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细读课文,思考人生
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但是,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前,给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的生命,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
体会主旨
作者在文章中多次询问:“我的树在哪里”,请思考为什么作者一直在寻找树呢?结合作者的情感脉络来分析,没有树会对“我”有怎样的影响?
没有树让作者怅惘、觉得缺憾,有了树让他觉得'弥合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关于果树的描写也是本文最为欢快的章节。这说明他觉得没有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作者渴望完整,因此不断寻找,也因此作者在文中说“我生命中应该有三棵树的”,只有这样才有完整的生命形态。
深入阅读,体会主旨
理解生命
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写几句话和同桌交流。
课文小结
生命是什么?它是青藏高原上那辽远的天穹,它是峡谷中那激荡的长江水,它是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的绿色。生命是一次性的筷子,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是徐徐升起的风筝,只能高飞岂能停滞,生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只能走下去,尽管你会摔倒…… 我们的生命可以伟大,也可以渺小,但不管怎样我们要挺直生命的脊梁,把生命努力进行到底,善待生活、善待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这大概就是生命的定义吧!
感谢各位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