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3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3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09 18:1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三对比19世纪前期中西方的历史,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两种文明的碰撞画面一: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19世纪蒸汽机车农业文明的夕阳和工业文明的朝霞画面二: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第一幕:睁眼看世界学生讨论:1、面对中国“千年未有之奇变” 如果你是清朝统治集团一员的林则徐或魏源,会采取什么措施应对?
2、他们的措施取得哪些成果,提出什么思想主张?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师夷长技以制夷? 2007年是魏源逝世150周年,岳麓书社准备再版魏源《海国图志》。岳麓书社的发行人员在网络上征集《海国图志》再版的宣传语,有如下的贴子,请你结合今天对魏源和《海国图志》的了解,以及你对新思想的理解,以跟贴的形式用最精炼的语言为《海国图志》写一句宣传词。 小鱼儿:
开新思想之先河,前无古人;
创师外夷之长技,后有来者
哭泣的雨:
开中国之眼界,扬华夏之新风.
回眸一笑:
《海国图志》150年前便是一本好书.……情景设计1:注:小树代表民族资本主义《日落紫禁城》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
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
几个读书人呼号
“变亦变,不变亦变”
······
历史在这里沉思
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
文明的落日······
不经意间,眼角滑落一行浊泪
悲哀?!抑或是感动?! 第二幕:维新变法学生讨论:1)对于以上四位维新思想家,哪一位你最熟悉请介绍其有关生的平资料。
2)归纳教材中有关四位思想家对维新思想发展的贡献。他们有何共同的政治主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中央电视台拟拍一部新的电视连续剧<<百日维新>>,假如你是编剧,请结合所学知识,为四位维新思想家之一(比如梁启超)设计一段宣传维新变法的演讲稿.情景设计2: 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五、走向共和 第三幕:走向共和(自主阅读) 孙中山186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 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受其大哥孙眉资助到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毕业后成为一个高明的医生,但后来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放弃了医生的职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林则徐魏源孙中山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民主共和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本课小结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陈旭麓长夜漫漫路迢迢……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今日之潮流又是什么?我们该如何顺乎这个潮流?学以致用 课后探究: 谢谢大家!
敬请指正!三世说进化论据乱世生平世太平世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康有为:第二幕:维新变法维新变法第一人第二幕:维新变法梁启超:思想主张: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 吾今一言一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舆论界天之骄子 第二幕:维新变法谭嗣同:思想主张:
1)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 .
2)势不得不酌取西法,以补吾中国古法之亡.
3)“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末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不倡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为变法流血第一人第二幕:维新变法严 复:中国启蒙思想第一人 《天演论》出版以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在庚子辛丑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 ——胡适
( )“变者天道也,……传曰:‘逝者如斯’,故孔子系易,以变易为义。”
(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以下是为维新变法创作的宣传标语,判断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 复阅读探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