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09 18:1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 第三节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课标要求宋明理学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五子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课堂探究
为什么儒学的统治地位会遭到削弱,面临困境?(1)汉代末年,儒学权威性削弱
(2)其他思想的冲击: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王朝的短暂与分裂,使得人们饱经战乱之苦,从而逐渐对所谓的“君臣”秩序失去信心,转而求神拜佛、炼丹成仙,以求精神解脱,来世幸福. 材料 一万物森罗,不离两仪所有;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陶弘景《茅山长沙馆碑》 材料 二 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
?
──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序》三教合一材料三随着道教和佛教等的传播,儒学的权威地位被破坏三教合一唐代韩愈等人的儒学复兴运动是理学创立的先声宋代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为儒学复兴提供条件。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条件)1、政治方面:北宋尖锐的阶级矛盾需要强化君权意识。
2、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的发达……
3、思想方面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条件)宋明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简单了解周敦颐、邵雍、张载的观点重点掌握程朱(二程和朱熹)理学主要内容重点掌握陆王心学主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理”是世界的本原 材料二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材料三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存天理,灭人欲
是规范人际交往的准则(三纲五常)
材料四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格物致知才能通达“理”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
【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 【义】──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 【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 【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 【信】──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
“三纲”是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而“五常”是用来调整伦常关系的基本原则。 “三纲” 是“天”的意志,赋予它以神的权威,用“阳尊阴卑”的思想,论证了“三纲”的主从关系不能变化和颠倒,把封建统治的等级秩序神化。于是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的封建神学体系,用以维护封建君主集权制。 “理”是世界的本原 ——宇宙观
规范人际交往准则——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 ——社会政治观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方法论 《四书》程朱理学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材料二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
”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寂”不是无); ;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明白”是显现而不是创生)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心就是“理”
材料三 发明本心;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知行合一。(如何把握 “理”?不靠“格物”,而靠)内心的“自省”
陆王心学“心”是世界的本原, “心”既是“理”
——宇宙观
不通过对外“格物”,而在内心“自省”
——方法论
探究学习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条件)宋明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宋明理学的影响(清)戴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朱熹:“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鲁迅: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宋明理学的影响材料1消极: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材料2 “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宋)朱熹
材料3: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宋)张载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林则徐 宋明理学的影响 材料4 为了宣传自己的理学主张,朱熹、陆九渊等人经常在书院讲学,有宋一代,成为了中国书院的大发展时期,一直到明清时,书院一直是传播儒学,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 ——《中国古代史》 积极: 凸显人性的庄严;(长幼有序,怜贫恤寡,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等)
注重气节、道德修养、发奋立志,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对后世的文化教育产生深远影响。课堂小结今天,在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时刻,宋明理学伴随在我们身边。审视宋明理学,我们看到在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成为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工具;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无数因追求气节品德而变得挺拔高大的灵魂。面对理学,我们应该去蔑视,去跪拜,还是去
取舍,去扬弃,这应该是一个摆在我们个人
成长面前的终身命题,也是一个摆在我们民
族发展面前的永久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