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节百家争鸣(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节百家争鸣(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09 18:2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专题一的线索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形成(春秋)
成为正统思想、主流思想(汉代)
理学、心学(宋明)
质疑、冲击(明清)四个发展阶段和地位的演变百家争鸣第1课 概念呈现“百家”:泛指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3“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
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面对社会剧
变,人们纷纷提出不同看法与方案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 富国强兵,因而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造就一大批知识渊博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或政治、经济变革引起思想文化的变革思考探究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 知识·梳理一、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孟、荀
1、孔子 孔子,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汉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那么,孔子的主张有那些呢?知识点孔子的思想主张:
知识链接
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什么是仁?)
材料二、“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怎样实现仁?什么是礼?)
材料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仁在政治上的推行)
材料四 敬鬼神而远之。
思考:为什么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不被采纳?周游列国孔子的以德治国,对人民说教的方式,
不利于解决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孟子与荀子的学说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齐国人。 荀子,名况,
战国晚期赵国人阅读材料,比较孟子和荀子的思想
史料1:有关孟子的思想
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史料2:有关荀子的思想
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曰:“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性本善仁政民贵君轻性本恶吸收了法家思想,礼法并施,外儒内法荀子对天人关系的阐述问题探究
如何理解荀子所提出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和“制天命而用之”等观点?(《荀子·天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孔子治国思想:儒家: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
孟子、荀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孔子: 仁、礼、德、和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是仁政的体现荀子: 礼、法(外儒内法)
——以法治和行政手段来达成仁、礼孔子、孟子、荀子思想主张的不同 性善论水则载舟
水亦覆舟强调仁义、王道
儒法并用性恶论主张社会进步仁政民贵君轻主张社会进步道家学派1、代表
2、主张春秋老子,道家创始人
战国庄子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最后的结果)?
材料三: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材料四: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阅读下列材料:请思考:老子有哪些思想主张?道是万物的本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消极悲观态度)老子思想:无为、自然、倒退
——不利于社会进步
庄子的思想:天道、齐物、逍遥、超越功利精神自由 法家的政治实践(自主阅读)在政治实践中逐渐形成三派:法、术、势李悝吴起申不害邹忌商鞅将“法”、“术”、“势”糅合为一加强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改革,与时俱进韩非子结合材料与教材归纳韩非的思想集权观法治观重农抑商改革观韩非的思想主张变革思想
法治思想
集权思想
重农抑商
如何评价韩非的思想?
——适应了当时社会大变革的需要,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严刑峻法,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适应了当时大动荡的需要,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战国时期最“有用”的思想——适应了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需要墨家学派1、代表
墨翟(创始人)2、主张
墨家:墨翟 思 想: 特 点 :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主要贡献: 主要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物理学)非攻兼爱 尚贤节用 归纳整理孔子
春秋
“仁”、“礼”、“德”、“和” 孟子
战国
“仁政”——主张“民贵君轻”荀子
战国
“礼”、“法”并施老子春秋晚期无为、自然、倒退庄子战国天道、齐物、逍遥、超越功利精神自由韩非子战国变革、法治、集权;重农抑商墨子战国
“兼爱”“非攻” “尚贤”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上述材料各表述了哪一学派的观点和主张?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巩固
儒家的“仁政”——
法家的法治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墨家的兼爱、非攻——“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反对战争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古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