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启蒙运动中 主要代表人物 及其主张人文主义的
发展和成熟①近代科学 的兴起 ; ②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③新航路 的开辟; ④英、法等 中央集权 民族国家 形成。结构分析历史背景四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P114中文的“启蒙”一词, 源于对西语“enlightenment”的翻译, 其原始意义为“点亮”。
“18世纪遍及欧洲各国(和美国)的一场思想变革运动。其根本目的是把人们从偏见和迷信(特别是从被确立了的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并将之用于社会和政治改革事业。”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点明:启蒙就是要通过点亮来破除迷信和偏见的意识,使人所固有的理性思考能力得到自主的发挥。 1、启蒙的最大价值和意义(主旨):
主张人本身的彻底解放,
追求人身的自由和思想的自由。
启蒙运动使人文精神得到了深刻圆满的体现。
(一)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 P114 2、康德(1724~1804):
“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自主根据课本学习概括康德的主要观点。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 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 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 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
Sapere?aude!?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启蒙思想家正是真诚地启发民智, 要把潜藏于每个人自身之中的理性召唤出来, 挣脱任何外在权威的束缚, 使人类走出不成熟的依附和奴役状态, 成为敢于运用自己理性的独立和自由的现代人。?20世纪的思想怪杰福科对康德之启蒙的解释是: “不成熟状态”就是人们不敢运用自己的天赋理性 而乞求于权威的意愿,而“成熟状态”就是摆脱对权威 的依赖而敢于运用自己的天赋理性的意愿, 也就是使人从被动状态变成主动状态。你能悟出启蒙的真谛吗? 康德认为如何才能达到自由?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1)、主张: P114
①人是自由、平等的;
②国家应该代表公民的公意;
③国家应当遵循公民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原则;
④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
⑤把公民划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
⑥人类最终会走向永久的世界和平.
(2)、影响:
为公民提供了国家是否合法的标准.卢梭(1712~1778) :“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请同学们根据材料结合课本概括卢梭主要观点及其影响。(二)卢梭对“理性”的质疑 P115人生而自由,
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句话内涵深刻而丰富, 既包含着卢梭本人对现实社会的坚决否定, 又反映出他对寻求摆脱社会不平等而进行的深深的理性思索。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
若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结果,我就要说: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的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思考:卢梭认为怎样才能保证公民的社会自由?
卢梭思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什么?①人生而自由
②人类天性本善
③“天赋人权”
④“社会契约”
⑤“主权在民”卢梭(法国) :P115
“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此处的“枷锁”指封建主义的压迫)民主的最强音知识点拨理性强调人的思考和判断, 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 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这里涉及的问题是:思考什么(人的自由权利)、 怎样思考(科学的方法)。 说到底,资产阶级追求民主、平等和自由, 将理性主义变成了反封建的旗帜和手段, 以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现存事物的唯一标准。浪漫主义----理性主义的补充 浪漫主义运动是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为法国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在文艺上也为欧洲各国浪漫主义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但是,法国革命胜利后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却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恩格斯)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正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对法国革命的后果以及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普遍感到失望的一种反映。 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理性主义的补充浪漫主义的产生缘于对理性的过分追求, 它推崇情感,宣扬人的感情至上。
浪漫主义虽出自对理性主义的反对, 但事实上是启蒙运动的继续, 是对理性主义的补充,是人文主义的发展,而最终目的同样是为实现人的自由。(二)卢梭对“理性”的质疑2、浪漫主义思潮中的人文精神
(1)浪漫主义兴起原因:
①直接:启蒙运动的影响。
②根本: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剧变,
资产阶级需要强烈抒发个人情感。
(2)时间: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叶
(3)创始人: 卢梭 (浪漫主义之父)
(4)卢梭的浪漫主义主张:
①理性是有限的,崇尚情感;
②知识的进步的有害于人类的幸福。(二)卢梭对“理性”的质疑(5)、广义浪漫主义的含义:
它宣扬人的感情至上。
它本身的特点是非理性的、
人文的、个性的、想像的和情感的。
它往往以历史、民族奋斗和壮美的自然为其素材和背景,描写、讴歌人的情感和业绩。
(6)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
①过分的理性必然导致非理性,浪漫主义是对理性主义的一种反叛;
②是对理性主义的补充;
③二者有机结合使人文精神走向成熟。(7)、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P115
①浪漫主义指出人类理性的有限性,揭示了科学对人类生活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它凸显了人的个性和情感;
②它把人从冷冰冰的理性原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让人重新体会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③它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密切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④它让人们对待不同文明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这一切都极大地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⑤当然浪漫主义可能带来个人主义膨胀、对现代科技的排斥等消极影响。(三)、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影响 P115-116
1、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2、以理性作为思想武器,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主义,为推翻封建专制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和舆论准备。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蓝图,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提供了思想理论准备。
3、开始关注社会,使人类生活世俗化,开辟非宗教的理性时代。希望用理性的光辉映照出一个民主、科学的光明时代。
4、产生了浪漫主义思潮。
5、影响了欧洲和全世界。
启蒙运动之后,西方的人文精神不断自我完善,指导了当时欧洲的政治革命和美国的独立。专题内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人文精神的复兴、发展——文艺复兴
和宗教改革;人文精神的发展成熟——启蒙运动。DAB1、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
①起源于英国,中心在法国;②以宪法理性为中心,鼓吹人权和法制;③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④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下列人物的思想,有明显的继承关系的是
A、洛克、孟德斯鸠 B、霍布斯、伏尔泰
C、洛克、卢梭 D、伏尔泰、狄德罗3、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欧洲启盟运动最突出的特点
A、对天主教会发起了毁灭性的打击
B、提出了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C、以理性主义思想来观察社会现状
D、号召广大民众投身资产阶级革命CDA4、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核心是
A、主张三权分立
B、反对禁欲主义
C、主张消灭专制王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D、反对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5、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一致主张有
①人权自由;②实行法治;③反对教权;④反对专制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6、启蒙运动中,最早提出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立国家的是
A、霍布斯 B、孟德斯鸠 C、洛克 D、卢梭CA7、“伏尔泰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所以伏尔泰也可能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这一推理最可靠的前提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A、有少数抨击英国的君主立宪
B、有少数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
C、一般都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
D、一般都抨击英国的君主立宪8、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CDC9、启蒙学说发展了人文主义,这主要表现在
A、反对教权和蒙昧主义 B、宣传天赋人权
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D、提倡自由平等10、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A、复兴希腊、罗马文化 B、全面否定罗马天主教会
C、提倡理性精神 D、争取实现普选11、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表明他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教会控制
C、提倡政治民主 D、提倡权利平等12、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倡导平等自由 D、三权分立学说AD13、法国思想家卢梭说:“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上述引文的基本观点是
A、全体社会成员应当团结,保证社会安定
B.人民享有结社与言论的自由
C、君主代表公意指导社会,实行开明君主
D、每个人都应当尊重公共意志14、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三位思想家的共同点是
A.以文学形式作为批判武器
B.反对个人因谋私利而违反公共意志
C.猛烈抨击天主教会
D.描绘了未来王国的蓝图D15、“他们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他们”应该是
A.启蒙思想家 B.人文主义者
C.无产阶级革命家 D.宗教改革者A启蒙运动的实践——泽被东西 例:透视美国革命可以看到, 它因此确立起了现代政治原则和政治体制:
①1776年,为争取独立和自由,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第一次把天赋人权以宣言的形式加以表达;
②同时,美利坚民族创设了1787年制宪议会通过了宪法,规定:以共和政体为国家政体,全然否定君主专制政治体制;在政府的组织形式上,坚持立法、司法和行政权的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的原则,防止权力在行使过程中的过度扩张和腐败,以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尽管未能实现体制的创新, 但它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新的政治理念, 其核心是人权,具体表现为“自由、平等、博爱”。
中国、日本等探究18世纪法国启蒙启蒙作家博马舍《费加罗的婚礼》。
为避免当局查禁,该剧以西班牙为背景,实际影射法国。
剧中主人公费加罗是个仆人,机智乐观,常与贵族老爷斗智并取胜。
当他与女仆苏珊娜恋爱时,他的主人伯爵老爷百般阻挠,但都被费加罗挫败。 ◆费加罗的独白:
“因为您是个大贵族,您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 门第、财产、爵位、高官,这一切使您多么洋洋 得意!您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享受? 除去从娘胎中出来时使过一点力气之外, 您还有什么了不起的?…… 至于我呢,湮没在无声无息的广大人群之中, 仅仅是为了生活而施展出来的智慧与才能, 就足够统治西班牙一百年还有富余。 您居然敢跟我来争夺果实!” 在理性的引导下,以伏尔泰、孟德斯鸠、 狄德罗和卢梭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 批判和重构现实社会的一切。
在政治领域:要求摧毁封建专制制度, 消灭专制王权和封建特权, 实现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
在宗教领域:反对宗教权威、宗教迷信和宗教迫害,要用人的理性取代神的意志。
在启蒙思想家看来,人们必须要按理性行事, 不能再陷于无知中,挣扎于谬误中, 生活在暴政下,过着不幸的日子。
他们相信,理性的阳光必将冲破迷信与专制的黑暗,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幸福, 引导人类达到前所未有的进步。 总结总结: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人文精神的起源:
人文精神的发展:
人文精神的复苏、发展:
人文精神的平民化 :
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并走向成熟:
启蒙运动之理性主义, 反对神权、王权、特权,追求自由、民主、平等; 并希望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保护个人的利益和各种权利.宗教改革蔑视权威,信仰自由 文艺复兴之人文主义, 即形成以人为中心的反宗教迷信和神学的专制统治 并提出资产阶级要求的一个思想体系。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美德即知识”,尊崇人的理性 ;古希腊的智者将人作为衡量万物的标准,探究东西方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差异;
新时期如何借鉴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2006年10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北大
演讲时提到:转型期的中国应该吸收一些法国
信念,而这些信念,就是法国启蒙时期的理想
和法兰西信念,它们将为中国走向民主和人权
带来启迪。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向成人过渡的转型期, 因此其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除了要继续利用初中阶段的间接兴趣, 即学习内容情节的生动、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教师的教学艺术等外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 探究、学习热情和注意力以外, 更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 即学生能较为深刻地体验和感受到历史问题中所 蕴含的文化力量对自己心灵的冲击,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初中阶段 历史教学中外在形式的生动活泼, 把更深刻的历史魅力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更为深刻、较为抽象的历史理论、历史规律和历史线索,从而使学生能对历史问题 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对教学不利的方面:1.知识系统不完整, 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够紧密 ;
2.古今史、中外史合编的跳跃性大,
专题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 ;
3.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
4.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