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课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课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0-19 16:3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一、夯实基础
1.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 )
A.底边上的高线所在的直线 B.底边上的高线
C.底边上的中线 D.顶角的平分线
2.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AD⊥BC于D,则∠BAD的度数为( )
A.15° B.30° C.45° D.60°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3.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AB=2BD B.AD⊥BC C.AD平分∠BAC D.∠B=∠C
4.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有下列结论:①AD上任意一点到点C和点B的距离相等;②AD上任意一点到AB,AC的距离相等;③BC=CD,AD⊥BC;④∠ADE=∠BDE.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5.如图,在△ABC中,AB=AC.
(1)∵AD⊥BC,
∴∠BAD=∠ ,BD= .
(2)∵AD是△ABC的中线,
∴ ⊥ ,∠BAD=∠ .
(3)∵AD是∠BAC的平分线,
∴ ⊥ ,BD= .
6.墙上钉了一根木条,小明想检验这根木条是否水平.他拿来一个如图所示的测平仪,在这个测平仪中,AB=AC,BC边的中点D处挂了一个重锤.小明将BC边与木条重合,观察此时重锤是否通过点A.如果重锤通过点A,那么这根木条是水平的,这是因为 .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7. 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若AB=6,CD=4,则△ABC的周长是 .
8.如图,在△ABC中,AB=AC,D是三角形外一点,且BD=CD.求证:AD垂直平分BC.
9.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要求画图,写已知、求证,然后证明)
二、能力进阶
10.已知在△ABC中,AB=AC,AD⊥BC于D,若△ABC,△ABD的周长分别是20 cm和16 cm,则AD的长为( )
A.4 cm B.5 cm C.6 cm D.8 cm
11.已知线段a,b,求作等腰三角形,使腰长为b,底边上的高线为a.(a<b,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如图所示,在五边形ABCDE中,AB=AE,BC=DE,∠ABC=∠AED,F是CD的中点.求
证:AF⊥CD.
三、挑战自我
13.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边BC上一点,以CD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CDE,
连结AD,BE.
(1)试说明AD=BE的理由.
(2)如果∠CBE=30°,试说明BD=CD的理由.
答案
1.A 2.B 3.A 4.B
5.(1)∵AD⊥BC,
∴∠BAD=∠__CAD__,BD=__CD__.
(2)∵AD是△ABC的中线,
∴__AD__⊥__BC__,∠BAD=∠__CAD__.
(3)∵AD是∠BAC的平分线,
∴__AD__⊥__BC__,BD=__CD__.
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 7. 20
8.证明:在△ABD和△ACD中,

∴△ABD≌△ACD(SSS),
∴∠BAD=∠CAD.
又∵AB=AC,∴AD垂直平分BC.
9.解: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DE⊥AB于点E,DF⊥AC于点F.
求证:DE=DF.
证明:连结AD.
∵AB=AC,D是BC的中点,
∴AD为∠BAC的平分线.
又∵DE⊥AB,DF⊥AC,
∴DE=D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10.C
11.解: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
12.证明:连结AC,AD,如图.
在△ABC和△AED中,

∴△ABC≌△AED(SAS),
∴AC=AD.
∵F是CD的中点,
∴AF⊥CD.
13.解:(1)∵△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
∴AC=BC,CD=EC,∠ACB=∠BCE=60°.
在△ADC和△BEC中,

∴△ADC≌△BEC(SAS),
∴AD=BE.
(2)由(1)可知△ADC≌△BEC,
∴∠CAD=∠CBE=30°,
∴∠BAD=∠BAC-∠CAD=60°-30°=30°,
∴∠CAD=∠BAD,即AD平分∠BAC.
∵△ABC为等边三角形,
∴BD=CD.
第5题
第12题答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