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区域及其类型-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区域及其类型-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19 17:4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区域及其类型
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有些区域边界明确,有些区域边界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下列有关区域说法错误的是( )
A. 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B. 都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
C. 是在地域特征相同的基础上划定的 D. 是人们在地球表面划定的空间单元
2.区域作为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其边界尤其重要,有关区域的边界说法正确的是( )
A. 区域边界都是真实存在的 B. 行政区边界是明确的
C. 区域边界都是人为划分的 D. 流域边界具有过渡性
3.以下区域边界能体现出过渡性质的是( )
A. 工业区 B. 保税区 C. 湿润区 D. 开发区
读下图,回答下列题目。
4.该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A. 区域具有明确的范围、形状 B.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 区域是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的 D. 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5.划分图中几类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
A. 根据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开发 B.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C. 通过政策干预使各区域同化 D. 进一步明确区域边界,体现社会公平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 无划分指标依据 B. 与自然河道一致 C. 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 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7.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 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 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 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 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甘肃省有关部门的专家,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以及道地药材的生物学特性等因素,将全省划分为陇南山地亚热带和暖温带药区、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药区、青藏高原东部高寒阴湿藏药区和河西走廊温带荒漠干旱药区四个药材生态区域。据此回答下列题目。
8.划分药材生态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
A. 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加以开发利用和保护药材
B. 加强对中药材的开发研究,形成陇药产业链
C. 划定各自优势区域,加强区域间的合作
D. 划定区域的界线,明确归属,利于统一管理
9.下列关于上述药材生态区划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各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 各区都是独立的单元,互相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
C. 各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以及界线
D. 每个区内部的地理要素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中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深刻地影响着饮食文化,由于地域性的差异,不同地方人的口味也千差万别。下图为中国区域饮食文化圈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题目。
10.图示中国区域饮食文化圈( )。
A. 无划分指标依据 B. 与自然景观一致 C. 无具体自然标志 D. 圈内地理差异显著
11.国界外的虚线表示( )。
A. 现实中饮食文化的地域分布 B. 现实中无该圈饮食文化地域
C. 形成与该圈不同的饮食文化 D. 饮食文化传播受政区的限制
全球变暖使中国亚热带北界的位置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下图为亚热带北界三个时段的位置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有关亚热带北界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各时段移动幅度相当 B. 各时段向北移动很明显
C. 在秦岭移动幅度较小 D. 在平原移动幅度较小
13.亚热带北界的移动, 对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区域是( )
A. 南方地区 B. 西北内陆地区 C. 北方地区 D. 青藏高原
2018年4月13日,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读海南岛位置图,完成下面两题。
14.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优势区位有( )
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位置
丰富的热带农产品资源
发达的制造业基础
国家政策大力扶持
A. B. C. D.
15.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立,将得到快速发展的产业有( )
房地产业
旅游产业
现代金融服务业
机械制造业
A. B. C. D.
16.结合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根据各地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通常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而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却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四大色区,形象地呈现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各自特点。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和各色分区对应正确的是( )
A.----“金色中国”
B.----“黄色中国”
C.----“绿色中国”
D.----“银色中国”
(2) 地区与 地区的界线,大致和季风区与 界线一致,该界线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3)在我国东部季风区,1月 等温线和 mm年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是以 为界。
(4)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命名各色区的理由。
17. 由于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人们居住的房屋的样式和风格也不相同。为研究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某中学研学小组到陕西进行实地考察,发现从陕北到陕南地区民居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陕北地区多以窑洞为主(图Ⅰ),陕南则是以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图Ⅱ)、四合院为主,结合陕西省位置图和民居图,回答问题。
(1)陕南地区民居类型多样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类型
②地势起伏
③建筑材料
④地质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陕西省政府是为了 而划定的,边界具有 ;陕西省又划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三部分,说明区域内部具有 。
(3)陕北地区窑洞通常不设北窗,南窗面积较大,说明其原因。
(4)对比陕北和陕南地区民居的屋顶坡度差异,并据此推测陕北和陕南地区的降水特征。
答案和解析
1~3.C、B、C
4~5.B、A
6~7.C、D
8~9.A、B
10~11.C、A
12~13.C、C
14~15.D、B
16.(1)C
(2)西北 北方 非季风区 海陆位置
(3)0℃ 800 秦岭—淮河
(4)我国的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等北方地区,小麦、水稻成熟时一片金黄,所以命名为“金色中国”;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纬度低,水热充足,植被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所以命名为“绿色中国”;我国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冰雪覆盖面积广,所以命名为“银色中国”;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所以命名为“黄色中国”。
【解析】(1)北方地区为“金色中国”;南方地区为“绿色中国”;青藏地区为“银色中国”;西北地区为“黄色中国”。
(2)依据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等多个角度,将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大致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一致,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
(3)我国1月0℃等温线和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在实际区域中是以秦岭----河为界, 也是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4)结合区域地理特征,进行各色区的分析。我国南方地区纬度低,气候温暖湿润,主要分布着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葱的,被称为“绿色中国”;北方地区有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小麦、水稻成熟时一片金黄,被称为“金色中国”;西北地区因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多荒漠、戈壁,被称为“黄色中国”;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常年有冰雪覆盖,一片银装素裹,被称为“银色中国”。
17.(1)C
(2)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 明确性 差异性
(3)陕北地区位于我国北方,不设北窗可减少冬季风的影响;南窗面积大有利于冬季获得更多阳光,增大室内的光照面积;屋内热量不易散失,冬季温度相对适宜。
(4)陕北地区的屋顶坡度小,陕南地区的屋顶坡度大。陕北地区的屋顶坡度小,不利于排水,说明当地降水少;陕南地区的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说明当地降水多。
【解析】(1)导致陕南地区民居类型多样的原因主要是区域内存在差异。根据所学知识,陕南地区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①错误;陕南地区内有山地、平原、谷地等不同地形,再加上民居的建造多就地取材,所以导致当地民居类型多样,故②③正确;陕南地区位于板块内部,地质条件差异不大,故④错误。
(2)陕西省政府是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边界具有明确性;陕西省又划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三部分,说明区域内部具有差异性。
(3)陕北地区位于我国北方,不设北窗,可以有效减少冬季风的影响,起到保温作用;陕西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南窗面积大有利于冬季室内获得更多阳光;不设北窗能减少室内外热量的交换,从而起到冬季保温的作用。
(4)屋顶坡度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排水,因此坡度大小直接反映了当地的降水特征。根据所学知识,陕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屋顶坡度小;陕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需要注意排水,因此屋顶坡度大。
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