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区域发展--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区域发展--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19 20:1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区域发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京广高铁是以客运为主的快速铁路。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京广高铁建设的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资源 B. 气候条件 C. 城市分布 D. 地形地势
2.建设京广高铁的重要意义有( )。
缓解人地矛盾,分散大城市职能
改善京广高铁沿线都市圈的生态环境
加强区际联系,改善交通条件
增强城市的辐射能力,加快我国城市化的整体进程
A. B. C. D.
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3.影响产业结构由M阶段向N阶段演进的主导因素是( )。
A. 交通 B. 政策 C. 人才 D. 市场
4.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 )。
A. 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消失 B. 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
C. 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 D. 新兴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因时制宜地进行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产业发展战略,日本逐步跨入了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下列关于日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产业结构调整,日本具有发展初级产业的比较优势,承接了拉美国家的初级产业转移
B. 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日本工业的主导产业从轻工业转向高科技工业
C. 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日本的工业结构实现了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资源密集型产业的飞跃
D. 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日本的环境污染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6.下列关于日本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正确的是( )。
岛国多良港,海运发达
人口众多,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制造业多临港布局
A. B. C. D.
浙江华东铝业曾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电解铝冶炼企业。关停四年后,2017年3月29日该企业转型发展光学膜产业,下图为华东铝业发展阶段和生产模式转变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题目。
7.关于华东铝业各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阶段一新安江水电站与华东铝业之间形成空间上的联系
B. 阶段一到阶段二华东铝业因技术投入增加而延长了生产链
C. 阶段二华东铝业因产业集聚而导致生产成本不断增加
D. 阶段三华东铝业的转型导致当地技术人才的大量流失
8.导致阶段三华东铝业原技术人员迁移的影响因素是( )
A. 经济 B. 环境 C. 交通 D. 自然资源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矿产资源丰富,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改革开放初期,煤炭得到大规模开采与输出,鄂尔多斯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鄂尔多斯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下大功夫,逐步从依靠能源、矿产资源向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转变。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鄂尔多斯重化工业的发展方向是( )。
A. 控制企业规模,调整产业布局 B. 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小型煤矿
C. 实施“走出去”宏观布局战略 D. 提高加工层次,延长产业链条
10.伴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当前适宜鄂尔多斯发展的第三产业是( )。物流业 房地产业 高铁运输业 家政服务业 旅游业 金融业
A. B. C. D.
11.鄂尔多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 )。
A.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B. 污染严重,环境恶化 C. 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D. 交通拥堵,通达度低
读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次数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回答下列题目。
时间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次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1560 2100 2460
12.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A. 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B. 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土地沙化现象
C. 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 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13.为了扭转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土地沙化速度加快的局面,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A. 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 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C. 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退耕还草
D. 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石漠化是在喀斯特地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土地逐渐被石头占据,我国90%的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下图为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题目。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
B. a溶洞的形成与地壳下沉运动有关
C. a溶洞中的石钟乳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
D. 图示过程说明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
15.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降水集中
农业活动强度大
土层薄
地表崎岖,坡度大
樵采导致植被破坏
A. B. C. 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材料二 2018年5月,天津推出“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放宽人才引进入户条件,在一天之内有30万人申请入户。
材料三 图1为京津冀位置图,图2为京津冀产业联系图。

(1)从城市等级看,北京最主要的城市职能是 。
(2)国务院决定建设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其意义有哪些
(3)天津推出“海河英才”计划后,吸引了大批人才涌入,其原因是什么
(4)结合京津冀产业联系图,请你谈谈河北省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应如何定位。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制造业为经济支柱的美国东北部,在20世纪70—80年代,由于工业急剧衰落、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增加、工厂设备被闲置而锈迹斑斑,该地区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锈带”。
材料二 大庆油田、长春一汽、鞍山钢铁这些都曾是东北的耀眼标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和农业基地,东北曾“风光无限”。但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东北计划经济色彩过重、产业结构单一等因素影响下,东北经济近年来陷入“失速”困境。2003年时中央曾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此后十多年间,利好东北的政策不断出台,但东北经济发展依然是困难重重。东北“振而不兴”,我国如何擦亮这个“锈带”地区的经济,成为当前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
材料三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20—34岁青壮年劳动力占全国的比例表。
地区 1990年 2010年 下降幅度
东北 9.8% 7.9% 19%
广西 3.41% 3.38% 1%
河南 7.27% 6.68% 8%
(1)简析东北地区“振而不兴”,成为“锈带”地区的主要原因。
(2)有人说,东北振兴必须要解决好人口问题,重建人口生态,优化人口结构。请说出你的看法。
(3)结合所学知识,请为我国擦亮“锈带”地区经济献计献策,提出你自己的建议。
答案和解析
1~2.【答案】C、B
3~4.【答案】C、D
5~6.【答案】D、C
7~8.【答案】B、A
9~11.【答案】D、A、C
12~13.【答案】A、C
14~15.【答案】A、B
16.【答案】(1)政治中心(首都)
(2)缓解北京人口、交通和环境等压力;分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带动周边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较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高端人才和优秀年轻人才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多。
(4)发挥河北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京津提供资源、劳动力、初级产品和农副产品;承接京津产业和技术扩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一体化;加强区域环境整治工作。
【解析】(1)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最主要的城市职能是政治中心。
(2)国务院决定建设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意义主要从分散城市职能,缓解北京城市化问题,促进区域合作,带动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等方面作答。
(3)该题主要从天津吸引人口迁入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天津经济发展水平高,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环境,同时政策提供更多的支持等。
(4)读图在区域合作中河北资源丰富,采掘、重加工工业占据优势,所以该地区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京、津地区提供矿产资源、劳动力、初级农产品等,同时利用京津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同时要加强环境的保护。
17.【答案】(1)东北产业结构单一,高度依赖资源型产业和重工业,现代服务业发展落后;长期高强度粗放开发,资源储量逐渐减少;“政府+自然资源+国企”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失去了竞争优势,民营经济力量弱小;东北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迁,人口流失严重。
(2)东北面临的人口问题一是劳动年龄人口大量外流;二是生育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东北经济增长乏力造成人口问题的出现,而人口问题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制约作用,二者是相互影响的。所以东北要振兴,必须解决好人口问题,重建人口生态,优化人口结构。
(3)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学研相融合;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重视出口型经济的发展;引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资金;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改善生活条件,减少人口大量外流。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可知,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东北计划经济色彩过重、产业结构单一等因素的影响下,东北经济近年来陷入“失速”困境。所以归纳出东北地区“振而不兴”、成为“锈带”地区的主要原因应和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发展模式落后有关。由材料三可知,东北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数量下降,故推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困难还和人口流失有关。第(2)问,由材料三20—34岁青壮年劳动力占全国的比例可知,东北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劳动年龄人口大量外流,人口老龄化严重,这与经济发展不景气有关;反过来,人口问题又会影响经济的振兴,二者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第(3)问,本问的回答要有针对性,针对第(1)(2)问中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我国“锈带”地区经济振兴的相应措施。
第8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