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
产业结构升级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措施,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工业结构指各工业部门组成及其在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主要表现为部门结构、轻重工业结构和采掘——原材料——制造工业结构三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是( )
A. 劳动力 B. 资金 C. 市场 D. 技术
2.关于工业结构内部产业结构升级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
B. 由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
C. 由以高附加值产业为主上升到以低附加值产业为主
D. 由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完成下面问题。
3.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 工业化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 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4.图Ⅱ中甲、乙、丙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 甲一乙一丙 B. 乙一丙一甲 C. 丙一甲一乙 D. 乙一甲一丙
工业化初期,棉纺、毛纺、针织等纺织工业和面粉、卷烟等轻工业是上海的主要工业;20世纪60—70年代,“三转一响”(即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代表着精致、洋气和美好的“上海制造”,是全国的一块金字招牌。如今,汽车、飞机、海洋工程、航天、核电等正塑造着“上海制造”的新辉煌。据此回答下面题目。
5.材料反映的上海产业升级的过程是( )
A. 轻纺工业—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
B. 资源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C. 以原材料为主的工业—以加工组装为主的工业
D. 高附加值的工业—低附加值的工业
6.20世纪60—70年代,上海生产“三转一响”的主要区位条件不包括( )
A. 工业基础好 B. 市场广阔 C. 劳动力丰富 D. 地价便宜
7.从产业升级的角度考虑,上海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应该是( )
A. 现代农业 B. 制造业 C. 旅游业 D. 现代服务业
鄂尔多斯市的产业结构调整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矿产资源丰富,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改革开放初期,煤炭得到大规模开采与输出,鄂尔多斯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鄂尔多斯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大做文章,逐步从依靠能源、矿产资源向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转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鄂尔多斯重化工业的发展方向是( )
A. 控制企业规模,调整产业布局 B. 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小型煤矿
C. 实施“走出去”宏观布局战略 D. 提高加工层次,延长产业链条
9.鄂尔多斯依托资源优势最适宜发展的第三产业是( )
A. 医疗卫生 B. 旅游 C. 文化教育 D. 金融
10.鄂尔多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 )
A.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B. 污染严重,环境恶化 C. 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D. 交通拥堵,通达度低
图1为美国甲城市位置图,图2为甲城市产业结构演变图。读图回答下面题目。
11.图中甲地陷入困境的产业主要有( )
A. 炼铝、玻璃、精密仪表 B. 机器人制造、医疗、金融
C. 钢铁、煤炭、重型机械 D. 生物制药、计算机、教育
12.甲城市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过程中,着重发展钢铁技术与服务产业,其原因不包括( )
A. 原有钢铁工业基础好 B. 技术条件好
C. 发展新兴工业的需要 D. 协作条件好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 苏州市的产业格局由“二、三、一”逐渐转变为“三、二、一”,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跨越。结合苏州市1990年和2018年的产业结构饼状图,回答下面题目。
13.1990—2018年,苏州市( )
A. 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B. 产业结构得到升级
C. 第一产业已经没有发展空间 D. 制造业已经完全退出
14.苏州市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有( )
城乡差异扩大
比较优势的变化
政策的引导
劳动力资源短缺
A. B. C. D.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78年,在改革开放政策引导下,具有侨乡之称的珠三角利用自身优势,抓住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大力引进以加工出口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1990年后,全国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其政策优势已不明显,该地区原有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但资金、技术优势形成。此时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顺利实现产业的升级,通信设施、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当地主导产业。下图示意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主导产业的变化。
(1)改革开放后,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崛起成为珠三角的主导产业,分析其原因。
(2)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后珠三角轻纺工业占工产值比重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3)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后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速崛起为新的主导产业的原因。
( 4)简述产业结构升级对珠三角地区的有利影响。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经济结构转型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0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由此成为我国设立的第9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10年山西省第二产业产值过百亿的行业排序
行业 产值(亿元) 行业 产值(亿元)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3421.58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 274.39
黑色金属冶炼及
压延加工业 1532.53 非金属矿物
制品业 195.07
石油加工、炼焦
及核燃料加工业 1155.46 通用设备制造业 142.18
电力、燃气及水
的生产和供应业 926.13 农副食品加
工业 133.61
化学原料及化学
制品制造业 416.68 通信设备、
计算机等 100.94
专用设备制造业 301.78 —— ——
(1)由图可见,2000年至2010年山西省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逐年 ,第二产业比重逐年 ;三大产业中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最大的是 ___。
(2)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山西省 _____丰富。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促进了山西省能源生产的大发展,使其形成了以 为支柱的产业结构。
(3)运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原理,根据表中资料,分析目前山西省作为资源型经济大省进行经济转型综合改革试验的主要原因。
(4)山西省铝土储量占全国的40%以上,居全国第一位。山西省经济转型过程中,采取的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发展铝土冶炼。试阐述这一措施的合理性。
答案和解析
1~2.【答案】A、C
3~4.【答案】B、C
5~7.【答案】A、D、D
8~10.【答案】D、B、C
11~12.【答案】C、C
13~14.【答案】B、B
15.【答案】(1)经济较落后,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土地资源丰富且地价低;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具有侨乡优势;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利于珠三角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
(2)下降。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地价低的优势丧失,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下降。
(3)经过多年发展,珠三角资金和技术不断积累;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利于珠三角引进高新技术产业。
(4)增加经济效益,增强区域竞争力;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劳动力素质;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1)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政策支持,侨乡优势,充足的劳动力和土地都是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吸引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
(2)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珠三角劳动力、地价优势丧失,且随着沿海开放范围的扩大,该地的政策优势不明显,导致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
(3)由材料信息可知,前期资金、技术、管理和经验的积累,加之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利于珠三角引进高新技术产业。
(4)产业结构升级对珠三角地区的有利影响,应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角度分析。如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等。
16.【答案】(1)下降 上升 第二产业
(2)煤炭资源 煤炭开采和加工
(3)山西省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煤炭资源,环境污染严重;高新技术产业不发达,第三产业比重较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协调,不利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生产力协调发展。
(4)山西省铝土资源丰富;铝土冶炼需要大量的能源,而该省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作为能源;发展铝土冶炼有利于发挥山西省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的组合优势;有利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解析】(1)从图中可知,2000年到2010年山西省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是逐年下降的,第二产业比重则逐年上升;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最大的是第二产业。
(2)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形成了以煤炭开采和加工为支柱的产业结构。
(3)由材料可知,山西省进行经济转型综合改革试验的主要原因有: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煤炭,导致环境污染严重;高新技术产业落后,第三产业比重较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并不协调。这些都不利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4)发展铝土冶炼的合理性从铝土资源丰富程度、能源供给、市场潜力、产生的影响等角度回答。
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