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3专题三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3专题三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10 16:0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标要求: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感受先进中国人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勇于实践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问题探究  材料一 民国成立后,不单挂出了共和国的招牌,连议会制、多党制、普选等这些西方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活动程序一度也被热热闹闹地搬到了中国来。很多人对这些曾抱有很大的期望。奇怪的是,说起来那么动听的东西,甚至在西方国家也许取得过一些成效的政治制度,一旦硬搬到当时中国社会这块土壤上实行起来,却全然变了样:普选徒具形式;多党制成了拉帮结派,党同伐异;议会里只有一批政客在吵吵嚷嚷……种瓜得豆,这真是创业者始料之所不及的。
——金冲及《五四时期的先进青年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材料二 从1914年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延续达四年之久,……这场空前残酷的战争把资本主义世界固有的内在矛盾,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尖锐的形式清楚地暴露出来……这不能不使更多的醉心学习西方的中国人感到震惊。西方的社会制度在他们心目中顿时失却原来那种耀眼的光彩……表明了这个制度并非即是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象征。
——金冲及《五四时期的先进青年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材料三 俄国的十月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欧洲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马克思主义通过社会主义的俄国开始广泛地传入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一章  材料四 (五四)运动就像从天降落的狂飙一样,迅猛地席卷全国,从大城市一起扩展到中小城市以致偏僻乡镇。千百万人从平时的宁静生活或狭小的圈子中猛然惊醒过来,热血沸腾地走上街头或公共集会,为救亡图存而奔走呼号。“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了!原来处在被统治状态下的民众直接行动起来,干预政治,并且带有如此广泛的群众性,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回。……一年内出版的刊物达400种,第二年在全国便有了数目可观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青年。
——金冲及《五四时期的先进青年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背景、条件4、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5、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正统地位3、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和道路6、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1、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破产2、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缺陷?最根本的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哪些人开始提马克思主义? 二、开始传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得比较慢。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就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
——毛泽东(1945年4月)梁启超 “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 “今之德国,有最占优势之二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曰居志埃(尼采)之个人主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大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
----《新民丛报》1902年
朱执信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1905年创办同盟会后,鼓励激进革命青年朱执信写《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并发表在1906年初的《民报》第2号上。文中在记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时,第一次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背景、中心思想和历史意义,并逐句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十项要求,还作了解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哪些人开始提马克思主义? 二、开始传入——梁启超(改良派):
朱执信 (革命派): 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较详细
也曾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但不够全面系统)19世纪末20世纪初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得比较慢。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就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 ——毛泽东(1945年4月) 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 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象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
——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三、正式传播——十月革命之后(1)原因: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2)人物:李大钊:马克思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第一人 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1916年5月回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①发表著作:《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简述李大钊是怎样宣传马克思主义的?③组织学会: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④通过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②开设课程、讲坛宣传:在北大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开设社会主义相关课程四、广泛传播——五四运动之后 十月革命之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是怎样进一步广泛传播的? 有何重大意义?1)三次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阵地。2)1920年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P58本目2自然段。原因、影响)3)1920年组织研究会,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陈独秀)4)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及共产国际、俄共组织,并逐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1)为中共的诞生创造了条件。(2)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改造社会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指导了中国的革命与建设。1、对新文化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2、对中国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合作探究由学术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由社会改造指导思想向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转变。必须和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前期和后期新文化运动的比较共同点:
①都属于民主革命范畴(旧民革、新民革);
②领导人都是陈独秀、李大钊等人;
③都是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
④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比较学习不同点:
①前期是旧民主主义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是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的性质;
②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领导,后期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
③前期指导思想是民主与科学,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④前期阵营内观点比较一致,但后期发生分裂(如问题与主义之争);
⑤前期局限于少数知识分子,后期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⑥前期主要功绩是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后期的作用更大: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础,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理论。前期和后期新文化运动的比较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引中国的知识分子?  ⒈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它是指导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理论体系。
  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他们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⒊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霸的本性,通过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鲜明对比,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的良方。学习思考本课小结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开始传入——正式传播———广泛传播——中国化
梁启超 李大钊 三次论战 马克思主义
朱执信 创办团体组织 的三次转变
20世纪初 十月革命后 五四运动后
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现在看来:救中国要靠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还要靠马克思主义。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主义者:无产阶级器物制度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三民主义民主科学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近现代的先进思想(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sjm1、导致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事件是
A俄国十月革命 B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C五四运动 D中共的成立
2、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主要是在
A戊戌变法以后 B辛亥革命以后
C十月革命以后 D五四运动以后
3、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了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A民主与科学思想 B反对儒家传统道德
C问题与主义之争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堂练兵 4、、撰文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周恩来
5、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只能顺应这种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这种“潮流”是指
A新文化运动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马克思主义传播 D社会主义革命6、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在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的各种思潮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和科学 ②民主共和 ③君主立宪 ④马克思主义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7、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36篇;西方习俗礼仪5篇;国事要闻30篇。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8、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式主要包括
①开展论战 ②翻译和撰写宣传文章 ③组建学会组织学习 ④利用学校讲坛宣传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要不要建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三次论战:要不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
(李大钊——胡适)要不要建立“劳农专政”的国家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影 响: 通过论战,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得到进一步扩大。合作探究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方向及性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内容:由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到宣传马克思主义。方向: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性质: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发展为新民主主义性质思想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