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6 我们来做热气球 课件(30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2.6 我们来做热气球 课件(30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0-22 20:11:32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二单元 空气
2.6 我们来做热气球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认识空气受热后会变轻上升,变冷后又会下降。
科学思维:能基于放飞“热气球”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合理分析并解释“热气球”的上升和下降的现象,及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探究实践:在放飞“热气球”活动中,能运用画图、书写等形式记录实验现象。
态度责任: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科学实验是可重复的,并发展探索物质世界的兴趣。
科学聚焦
欣赏“热气球”
在有些旅游景点,会提供让游客乘坐热气球到高空欣赏美景的服务。热气球是怎样升空和下降的呢?
科学聚焦
我们来做一个“热气球”
科学探索
准备的材料
塑料袋
卡纸
蜡烛
双面胶
剪刀
火柴
科学探索
纸筒的作用:如果直接用蜡烛加热塑料袋,容易使塑料袋受热熔化变形。为了避免蜡烛火焰温度过高直接熔化塑料袋,我们就制作了这个纸筒。
科学探索
气孔使空气能进入纸筒,让空气流通。
科学探索
将蜡烛点燃,用纸筒罩住蜡烛,再将塑料袋罩住纸筒,加热袋中的空气。
科学探索
点燃蜡烛时存在危险性,在加热过程中可能会使纸筒燃烧,高温也可能会使塑料袋熔化,因此家中若没有家长在场共同参与,严禁自己单独完成此实验!
用 火 安 全 提 示
科学探索
用手贴住袋子的外壁,当感到袋子变热了,松开双手,观察接下来发生的现象。
重复几次实验,同时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画下你观察到的现象。
科学探索
学生活动手册:边实验边记录,例如:可以观察一下塑料袋加热前后的变化,可以画一画塑料袋的运动趋势(用→表示),可以感受一下塑料袋的温度变化等等。
提示,可以参考以下的句式进行描述:
当袋子内空气被加热后,我看到……感受到……,因为……
科学探索
1.加热前后,你观察到的现象有何不同?
2.装有热空气的袋子会上升,你怎么解释?
思 考
科学探索
加热时,塑料袋里的空气体积会膨胀,将塑料袋撑大。
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轻而上升并带动塑料袋上升。
空气变冷后,冷空气不会上升,由于塑料袋有重量,所以下降。
小 结
科学探索
1.在做“热气球”的过程中,你是怎样观察的?
我会这样观察:
(2)手摸袋子,感受里面空气温度变化是热还是冷:
(1)眼看袋子的形状是膨胀还是皱缩;是上升还是下降;
(3)手提袋子感觉是轻还是重;
(4)还可以去观察:加热前,入气孔处有没有风;加热后,能否感觉到有风进入孔内。
科学研讨
(2)手摸袋子,感受里面空气温度变化是热还是冷:
(1)眼看袋子的形状是膨胀还是皱缩;是上升还是下降;
2.加热前后,你观察到的现象有何不同?
(2)加热后,手能感觉到塑料袋中空气的温度变高了;袋子变轻了,袋子会往上运动......
“热气球”比较瘪
加热前:
加热后:
“热气球”膨胀了、紧绷了
(1)我看到:
(3)我还发现:加热前,入气孔处没有风;加热后,感觉到入气孔处有风。
科学研讨
3.装有热空气的袋子会上升,你怎么解释呢?
我的解释:塑料袋中的冷空气被加热后变成热空气,体积变大,变轻,热空气上升带着塑料袋上升;塑料袋升空后,里面的空气逐渐变冷,冷空气体积变小,变重,冷空气会下降,加上塑料袋的自身重量而出现塑料袋慢慢下落的现象。
空气温度升高后的会变轻,带动了“热气球”上升。
科学研讨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它是怎么升到天空中的呢?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
科学拓展
孔明灯为什么会升上高空呢?
为什么孔明灯飞行的时间会更长?
孔明灯也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当点燃蜡烛的时候,空气被加热膨胀,使得空气变轻了,产生了浮力,所以孔明灯会上升。
孔明灯的火源与灯一起飞行,可以持续加热。
科学拓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热气球和孔明灯上升的原理,了解了空气在受热和变凉后的物理性质的变化: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轻从而上升,了解了燃放孔明灯的危险性。
课堂总结
我们来做“热气球”



上升
表面变热了
变的鼓起来
手要按住塑料袋
空气变热了
空气体积膨胀
热空气会上升
空气变冷了
热气球下降
空气变重,浮力消失
体积缩小
板书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不是运用热空气上升原理制成的是( B )。
A.我国北方冬天的暖气片安装在房间底部
B.我们放开系氢气球的绳子后,氢气球会往上飞
C.点燃孔明灯里的燃料,孔明灯上升
点拨:氢气比空气轻,因此放开系氢气球的绳子,氢气球会上升。
B
课堂练习
2.通常情况下,我们会看到“炊烟袅袅升起”,炊烟升起的主要原因是( C )。
A.有风把炊烟往上吹 B.烟囱方向朝上
C.炊烟里有热空气,热空气比较轻
3.空调一般都装在房间的上部,主要是因为( A )。
A.热空气会往上升,冷空气会往下降
B.装在上部比较好看
C.装在上部可以节省空间
C
A
课堂练习
4.塑料袋“热气球”突然翻转后迅速掉落,原因是( C )。
A.塑料袋太重了
B.塑料袋被风吹下来了
C.热空气跑掉了,塑料袋不再受到升力
点拨:“热气球”翻转后,里面的热空气跑掉了,且塑料袋自身具有质量,塑料袋不再受到升力,会迅速掉落。
C
课堂练习
5.我们用“ ”表示空气微粒,如图描述了塑料袋里的空气微粒在加热前、后的变化,下列解释塑料袋能升空的原因中,正确的是( A )。
A.加热后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大
B.加热后空气微粒变轻
C.加热后空气微粒的数量变少
A
课堂练习
二、填空题。
1.空气被加热后,质量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轻  ,会浮在冷空气上方。
2.在做“热气球”模拟实验时,加热前,塑料袋是凉的、瘪的;加热后,塑料袋会慢慢变  热  ,变  鼓  。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塑料袋会受到一股  向上  (填“向上”或 “向下”)的力。
不变



向上
课堂练习
三、下面是探索“我们来做一个‘热气球’”的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点燃蜡烛,罩上纸筒,再罩上塑料袋。用手贴住塑料袋外壁,过一会儿,观察到塑料袋外壁的温度变化是  变高  ,手拿袋子的力量变化是  变大  。
点拨:塑料袋里的空气被加热后,塑料袋受到的向上的浮力增大,手需要更用力才能稳住袋子。
变高
变大
课堂练习
2.纸筒的底部有一个开口的洞,主要目的是  让空气进入纸筒,帮助蜡烛燃烧  。
3.加热较长一段时间后,松开双手,可以观察到塑料袋  上升  (填“保持原来位置”“上升”或“往下掉”)。
4.从实验可以知道,与加热前的空气相比,加热后袋子中空气的温度变化是  变高  ,空气的体积变化是  变大  。
让空气进入纸筒,帮
助蜡烛燃烧
上升
变高
变大
课堂练习
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孔明灯
孔明灯相传是由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当年,诸葛亮被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诸葛亮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另一种说法则是有人发明了一种能飞上天空的灯笼,
用作军事联络信号,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戴的帽子,
因而得名。
课堂练习
1.孔明灯在古代主要用于( C )。
A.祈福 B.娱乐 C.军事
2.孔明灯下方有一团火,这团火的主要作用是( C )。
A.美观 B.为了让别人看到
C.加热孔明灯内的空气
3.现在人们放孔明灯多是为了祈福。有些人为了祈福燃放了大量的孔明灯,这种做法是  错误  的,原因是  孔明灯里的火在飞行过程中或掉落时可能会引起火灾  。
C
C
错误
孔明灯里的火在飞行过
程中或掉落时可能会引起火灾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