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答 谢 中 书 书
答 谢 中 书 书
答复
谢征,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征的官职。
信
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隐居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tuí
lín
yù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课文翻译
翻译:山河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赞叹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翻译:这里巍峨的山峰耸入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交相辉映
翻译:两岸的石壁,(在阳光下)各种色彩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青葱的树木,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
四 季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消散
翻译:清晨,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可听到猿猴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坠落
潜游水中的鱼
跳跃
翻译:傍晚,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 。
实是欲界之仙都。
人 间
仙境
翻译: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欣赏
翻译: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奇丽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描写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动景)。
1、描写山川中的静景之美。
二、分写山水景物的美。
一、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三、感慨自然之美景。
结束全文,呼应前文。
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记 承 天 寺 夜 游
-------苏轼
走近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唐宋八大家
宋朝: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欧阳修
唐朝:韩愈、柳宗元。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革新、实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因而被捕下狱。后出狱,责授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也游乐于山水,咏唱雄伟江山,感怀英雄人物,写下了许多极其动人的散文和词。本课《记承天寺夜游》也是这一时期所作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朗 读
suì
qǐn
xìng
bǎi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想要,准备
高兴的样子
散步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考虑,想到
共同游乐的人
于是,就
翻译: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一同,共同
翻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清澈透明
表示推测,原来是
翻译: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交错纵横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翻译: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罢了
清闲的人
哪
分 析 课 文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承天寺中庭
“我”和张怀民
月色优美
请找出作者描绘月色的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修辞: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色的皎洁、空灵。
诗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请找出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诗句?
诗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人
1、政治生活清闲的人。
2、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感情:表达了作者被贬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本文记叙了作者与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的情景,描绘了月下美景,抒发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被贬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