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课标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2-12 18:1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昌邑一中 李晓 地球运动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教学内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难点过于集中,如 “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正午太阳高度和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等 ;第二、人为加大教学难度。地球运动地理坐标1.经线和经度2.纬线和纬度3.经纬网建议:1.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如:掌握简单的地方时和区时计算。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的成因、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不作教学要求。2. 帮助学生恢复经线,纬线,经度和纬度等知识;提高学生空间定位能力.
6.识别和绘制不同角度的光照图3.晨昏线的特点、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等,要让学生动手演示。
4.精选课堂例题和课后习题,注意规律总结。
5.制作或引用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昼夜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加深对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原理。7.把握三个关系
(1)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2)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3)太阳直射点与时间的关系8.认准三条线
(1)晨昏线 (2)国际日期变更线 (3)0时经线9.掌握两种计算
(1)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2)昼夜长短与日出和日落的计算10.运用四个点
(1)太阳直射点 (2)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
(3)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 (4)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地球运动一预习成果展示地轴太阳自西向东自西向东23时56分4秒24时365天6时9分10秒365天5时48分46秒相等减少快1慢7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点比较太阳直射点的移动0°23°26’N0°23°26’S探究1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与线速度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
处处相同,均为15°/时
线速度:赤道处最大,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1、“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指哪里的线速度?
2、哪个纬度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赤道)(南北纬60°)运动形式 自转 公转
绕转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关系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23026/ (黄赤交角)地轴太阳自西向东恒星日23时56分4秒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角速度15°/小时
线速度赤道向两极递减近日点快
远日点慢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练习1.判断下图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2.地球上东经度和西经度的增减
与地球自转方向有什么关系?ACD顺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增加,西经度减小3.北京与上海哪一地的自转线速度大?上海4 北半球夏半年(图中远日点所在的半圆)的日数是186天,冬半年(图中近日点所在的半圆)的日数是179天。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2.黄赤交角的大小目前度数:23°26′
一轴、二面、三角度
三个基本不变66°34 ′3.影响 黄赤交角(23026/) 地轴空间指向不变 3.影响 3.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23026/N--23026/ S) 直射点 直射点地球公转轨迹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春分(3月21日前后) 秋分(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夏至(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冬至(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画一条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思考:黄赤交角变化,太阳直射点和五带的范围相应有何变化?
变大:直射范围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
变小:则相反。
黄赤交角为0:太阳永远直射赤道,五带消失。季节变化消失。读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二分二至日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在公转轨道上用画出地球公转方向
( 2 )判断ABCD相应节气:
( 3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
(4)在图中相应位置标出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大致位置。练习冬至春分夏至秋分A——C归纳: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