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_孟子_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_孟子_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1 14:5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课时目标】
1.知识与技能:回顾议论文体裁的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把握本文的论点和论证思路,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相关名言和事例,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视频,把一只青蛙放入盛有凉水的锅中,青蛙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弋着。此时开始加热锅中的水,水温开始升高,当青蛙意识到死亡逼近它的时候,它已无力跳跃,最终命丧锅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温水煮青蛙这一故事的寓意是人们在舒适的环境中容易放松警惕,最终导致灭亡。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觉,尤其是在面临变化和风险的时候。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就可能面临严重的后果。)
二、学习检测
议论文知识点回顾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件事、某个问题进行分析,进而阐明自己的见解或反驳别人的主张的一种文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立论文 《富贵不能淫》 驳论文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三、整体感知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重点字词理解及翻译:
发:兴起,这里指被任用。
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畎,田间水渠。
举:被选拔。
胶鬲(gé):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
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史记》称燕在渤碣之间,有鱼盐之饶;齐带山海,多鱼盐。
士:狱官。
海:海滨。
市:集市。
故:所以。
任:责任,担子。
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
心志:意志。
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
体肤:肌肤。
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
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拂,违背,不顺。乱,错乱。
所为:所行。
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
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
曾益:增加。曾,通“增”。
恒:常常,总是。
过:犯错误。
然后:这样以后。
困于心:心中有困苦。
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表现在脸色上。征,征验,征兆。色,颜面,面色。而后喻:才能被人们了解。喻,知晓,明白。
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
法家:有法度的世臣。
拂(bì)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
出: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
敌国: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
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
恒:常常。
亡:灭亡。
生于忧患:忧患使人生存发展。
死于安乐: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2、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bì),通“弼”,辅佐。)
古今异义
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狱官。
今义:指男子,也引申官阶等级;也用作姓氏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代词,这,这些。
今义:用作系词表示判断。
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今义:因此、因而。
发于声
古义:流露,显露。
今义:生长、发生、送出、表达、开展等义
词类活用
生于忧患(生:名词作动词,生存)
死于安乐(死:名词作动词,死亡 )
必先苦其心志(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
劳其筋骨(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饿其体肤(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
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
行拂乱其所为(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
所以动心忍性(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
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
一词多义
拂:
1、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2、入则无法家拂士 (辅佐 )
发:
1、发于畎亩之中 (任用 )
2、发于声 (显露 )
士 :
1、管夷吾举于士 (狱官)
2、入则无法家拂士 (贤士 )
【设计意图】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此处指导学生需注意易读错的字音和重点词语、朗读停顿等,以及把握本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四、精读品味
设问1:作者列举这六个人的事例有什么作用?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预设 文章开头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一连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都在经受艰苦的磨砺之后,显露出不同于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同时,这一排比句式的运用,也使文章读来气势逼人,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
设问2:本段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预设 运用道理论证。论述艰苦环境磨练并造就人才,从正面论述生于忧患。
设问3:本篇文章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预设 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
思想斗争磨练造就人才 生于忧患(正面)
国家的内忧外患 死于安乐(反面)
五、合作探究
设问4:说说文章是如何层层推理展开论证的。
预设 文章开头先列举事例,提出担当重责的人才都必须先经过艰苦磨砺的观点,并由此引申发挥,由个人推论到治国,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最后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在列举大量事实、层层推理的基础上,在结尾处概括出来的。因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学习文章层层推理的特色,并从中掌握论证过程的答题模式。
首先运用举例论证,以排比的修辞列举六位圣贤的成功事例,从数量上使人觉得“生于忧患”确实是一种普遍现象;接着运用道理论证,从个人角度,极力铺排客观艰苦环境对人们的磨练以及面对艰苦环境时人们的主观态度;然后运用道理论证,从国家兴亡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忧患”;最后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六、拓展积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砺。请根据查找的相关资料,补充一些名言或例子,并说说你的看法。
道理论据
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4.苦难显才华,好运隐天资。——贺拉斯(古罗马诗人)
5.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丘明
6.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习近平(21年的新年贺词)
7.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培根
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事实论据
1.周文王拘而演《周易》。
2.仲尼厄而作《春秋》。
3.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4.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5.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师生交流讨论,举手发言)
补充: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教师小结: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炼人的意志,增强人的上进心。学习了本文,希望大家悉心体会,思有所悟,学有所获。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激励学生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境。
七、教师寄语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谈一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现实意义。)
八、作业布置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重点实词的解释。
3.结合自身谈谈现实意义或所受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