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满分 120分 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 基础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婆娑(suō) 主宰(zǎi) 倔(juè)强 潜(qián)滋暗长
B.开垦(kěn) 倦怠(dài) 虬(qiú)枝 无边无垠(yín)
C.锤(chuí)炼 秀颀(qí) 鄙(bǐ)视 恹(yǎn)恹欲睡
D.毡(zhān)子 晕(yùn)圈 刹(shà)那 坦荡如砥(dǐ)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罗唆 水蒸汽 呕心沥血 诗性大发
B.平添 倒记时 声名雀起 不假思索
C.赃款 座右铭 金榜提名 自暴自弃
D.愿景 局域网 竭泽而渔 迫不及待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
A.实现“人机对话”已是唾手可得——能听懂人类语言的“智能”型计算机即将进入中国千家万户。
B.海地大地震破坏性极强,导致许多人无家可归,背井离乡。
C.懵懵懂懂的孩子在成长中,会跌跤,会犯错,请善待孩子吧,别对他们吹毛求疵。
D.自从父母双亡后,他就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理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B.第六届中国(费县)国际赏石旅游文化节开幕之际,来自国内的百余位赏石名家齐聚费县,以石为媒,以石会友,助推费县旅游事业。
C.2016年4月4日,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
D.5月21日,临沂厉家寨樱桃节大山景区登山活动如期举行。看到初夏临港新城的壮美景色,让游客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字摩诘,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和孟浩然合称“王孟”。王安石曾评价其诗“诗中有画”。
B.《背影》选自《朱自清全集》。这篇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散文的作者是朱自清,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C.《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茅以昇。这篇说明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
D.《〈孟子〉三章》的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6.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做大人的,不要把孩子的路都铺好,生怕孩子在路上被小石子硌了脚。
②为了让孩子的人生不留遗憾,做父母的应当让孩子保持个体的独立。
③子女是父母的心头肉,疼着宠着自是无话可说。
④但是,孩子不是父母精神的全部寄托,他们是鲜活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也会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路要走。
⑤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没有历练的人生,也是有缺憾的。
②①④③⑤ B.③④①⑤② C.④②①③⑤ D.⑤②③④①
7. 综合性学习(6分)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史上的奇耻大辱,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这惨绝人寰的灾难。为此学习了本文后,班委会决定召开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国耻难忘
学完课文《南京大屠杀》,我们对“南京大屠杀”有了更真实、更具体的了解,这是我们民族的耻辱。对“耻辱”二字,你是怎么理解的?如果你面临同样的情况,难免一死,你准备怎么做?(2分)
(2)【活动二】中流砥柱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有骨气的人的例子,他们用热血甚至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你能举一两个例子吗?(2分)
(3)【活动三】没有硝烟的战争
2013年4月,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及168名议员参拜靖国神社,安倍晋三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2分)
8.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7分)
(1)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亭亭山上松, 。 ,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其二)》)
(3)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诗句是: , 。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 , 。
(5)郦道元的《三峡》一文中,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6)默写《黄鹤楼》
, 。
, 。
, 。
, 。
二 阅读(45分)
(一)古诗阅读(6分)
虞美人·梳楼[宋]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①处。楼儿忒②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选自《宋词鉴赏辞典》)
【注】①溟濛(míng méng):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②忒(tuī):太。
(1)这首词中作者选取了绵绵的细雨、 和 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2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思归念远之情,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处进行分析。(3分)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阅处。重岩叠嶂,隐天敲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游阻绝。或王命急宜,有时朝发白帝,警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满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狼长嘴,属引接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狼鸣三声泪沾裳。
[乙]
黄鹤楼记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吊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麓提,上简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四天敞: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灌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宜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嘴然曰:“黄鹤来时,歇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注释】①隅:角落。②费袜:字文伟,三国时蜀汉大将军。③登仙:成仙。④列:记载。
⑤巍峨:高大雄伟的样子⑥潮提:高耸的样子。⑦河汉:银河。⑧翼:古代建筑的飞糖。⑨烟:门。⑩霞敞:高大宽敞。叫最:最美的地方。下车:处理政事
10.选出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遂以名楼。 不以疾也
B.发号而庶政其凝 有时朝发白帝
C.见众山之累累 春冬之时
D.观其耸构巍峨 其间千二百里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费神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1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2处)
(2分)
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
13.[甲][乙]两文的共同点是都抒发了 。
(2分)
[甲]文“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侧面烘托三峡 的特点。
[乙]文 “
”一句突出黄鹤楼的地位和存在价值。(2分)
(三)名著导读(7分)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片段一)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着大而无当的制服,戴着鸭舌尖式的红帽子。他们最初不愉快地注视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的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我胆大起来,其中一个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喂,拿点冷水来。”可是他毫不理睬。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片段二)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 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小鬼们不信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他们叫人来增援,于是有几个孩子从田里跑出来。
彭德怀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总的来说,红色中国中有一件事情,
是很难找出什么不对的,那就是“小鬼”。他们精神极好。我觉得,大人看到了他们,就往往会忘掉自己的悲观情绪,想到自己正是为这些少年的将来而战斗,就会感到鼓舞。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整天行军的疲乏,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好就回答:“好!”
14.以上文段选自《 》,作者是 (国家)作家 。片段一中,两个孩子对“我”的招呼毫不理睬的原因是 。(5分)
15.结合材料,联系实际,谈谈从少年先锋队队员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2分)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
材料一 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榜单
榜单名次 榜单名次 榜单名次 书名
第1名 第1名 第2名 《百年孤独》
第3名 第3名 第4名 《追忆似水年华》
第5名 第5名 第6名 《水浒传》
第7名 第7名 第8名 《西游记》
第9名 第9名 第10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注: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是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6月通过对近3000名读者吐槽最多的“读不下去”的书进行统计后发布的排行榜。
材料二
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节选)
我坐在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蹑手蹑脚地起身去厕所。座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过很多排座位,吃惊地发现,我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
当然,我知道中国人并不是不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是每十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者微信,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但微博和微信的太过流行也让我担心,它们会不会塑造出只能阅读片段信息、只能使用网络语音的下一代?
当然,网络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不只是中国才有。但有阅读习惯的人口比例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当中,显得尤其稀少。我其实更想说的是,当下的中国,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于另一个自己——自己的灵魂——对话的空间。生活总是让人疲倦,我们想需要有短暂的“关机”时间,让自己只与自己相处,阅读,写作,发呆,狂想,把灵魂解放出来,再整理好重新放回心里。
材料三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节选)
钱理群
世纪老人巴金曾经说过;“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
读文学作品唯一的目的(如果有目的的话),是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精神空间——你坐在小屋里,打开书,就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于千年之远、万里之外的人与生物,宇宙的一切生命进行朋友般的对话,你将出入于“(他)人”“我”之间,“物”“我”之间,达到心灵的契合,获得精神的真正自由,坚持读下去,日积月累地潜移默化,你会发现,你变了,像巴金老人说的那样,“变得更好”了。名作(经典)的真正魅力要你去发现,通过你的感受.体验、想象而内化为你的精神,一切决定于你自己,年轻的朋友,打开书,请读吧。
结合材料,说说“名著死活读不下去”的原因。(不少于3点)(3分)
世纪老人巴金曾经说过;“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结合材料三,说说阅读经典可以从哪些方面使我们“变得更好”。(3分)
18.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针对材料一“名著死活读不下去”现象,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并说出理由,倡议青少年阅读名著。(2分)
(五)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桑树
毕飞宇
村子里到处都是树,但我们也不会不讲究,逮着什么就爬什么,不会那样的。正如商场里的玩具可以标出不同的价格一样,我们眼里的树也是明码标价的。最好的、最贵的,只能是桑树。
第一,桑树不像槐树、杨树那么高,它矮小,枝杈也茂密,这样一来爬到桑树上去就相对容易、相对安全了。第二,桑树的木质很特别,它柔韧,有充足的弹性——弹性的美妙就在这里,当我们爬上桑树,站在树枝上,坐在树枝上,或躺在树枝上时,只要轻轻发力,我们的身体就晃悠起来,颠簸起来了,那种感觉是妙不可言的。荡漾不只是美感,也是快感。即使桑树的枝丫断了,那也是藕断丝连的,最后能撕下好大好长的一块树皮——我们是摔不着的。
我实在记不得我们在桑树上度过了多少美妙的时光,桑树的弹性给我们送来快乐,这快乐似是而非,不停地重复。重复,我想我终于说到问题的关键了。我们的晃悠在重复,日子也在重复。重复真是寂寞,那些傍晚的寂寞,那些黄昏的寂寞。
我儿子五六岁的时候,我已经是一个年近四十的中年人了。有一天傍晚,我和儿子在小区的院子里散步,夕阳是酡红色的,极其绵软,很大,漂亮得很,骄傲地,也可以说寥落地斜在楼顶上。利用这个机会,我给儿子讲到了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嘛。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小家伙的眼里闪起了泪光,他说“最不喜欢”这个时候,每天一到这个时候他就“没有力气”。作为一个小说家,我是骄傲的,我儿子拥有非凡的感受力,也许还有非凡的审美能力。但是,作为一个父亲,我突然就想起了那些“遥远的下午”。在乡村的一棵桑树上,突然多了一个摇摇晃晃的孩子,然后,又多了一个摇摇晃晃的孩子。我没有给孩子讲述他爸爸的往事,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染上伤感的气息,那是折磨人的。从那一天开始,我每天都要在黄昏时分带着我的孩子踢足球,我得转移他的注意力,我要让他在巨大的体能消耗中快快乐乐地赶走那些忧伤。差不多是一年以后了,在同样的时刻,同样的地方,我问儿子:“到了黄昏你还没有力气吗?”儿子满头是汗,老气横秋地说:“那是小时候。”苏东坡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我不是苏东坡,我儿子也不会去做什么“公卿”。可无论如何,做父亲的心是一样的。
我要说,乡村有乡村的政治,孩子们也是这样。我们时常要开会。所谓开会,其实就是到哪里偷桃,到哪里摸瓜,这些都需要我们做组织上的安排和分工。我们的会场很别致,就是一棵桑树。这就是桑树“贵”的第三个原因了。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玩具可以成为会场呢?只有桑树。一到庄严的时刻,我们就会依次爬到桑树上去,找到各自的枝头,一边颠,一边晃,一边说。那些胆小的家伙,那些速度缓慢的家伙,他们哪里有能力爬到桑树上来?他们当然就没有资格参加会议。
既然说到桑树,有一件事情就不该被遗忘,那就是桑树的果子。每年到了季节,桑树总是要结果子的。开始是绿色,很硬,然后变成红色,还是很硬。等红色变成紫色,那些果子就可以被当作高级水果来对待了,它们一下子柔软了,全是汁液——还等什么呢?爬上去呗。一同前来的还有喜鹊。可它们也不想想,它们怎么能是我们的对手?它们怕红色,我们就用红领巾裹住自己的脑袋,坐在树枝上,慢慢地吃,一直吃到饱。它们只能在半空中捶胸顿足,每一脚都是踩空的。它们气急败坏,我们就喜气洋洋了。
到了大学一年级我才知道,桑树果子是很别致的一样东西,可以“入诗”。它的学名优雅动人,叫桑葚。“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不要摇头晃脑了吧,《诗经》的意思是说:鸠鸟啊,不要贪食桑葚,吃多了会醉倒。美女啊,不要沉迷于爱情。男子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脱。
所以啊,我要说第四了,桑树也是好吃的玩具。
(摘自《读者》)
19.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在我们眼里桑树是最好的、最贵的树。(2分)
20.怎样理解“重复真是寂寞,那些傍晚的寂寞,那些黄昏的寂寞”这句话的含义?(2分)
21.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语句的表达效果。(3分)
它们只能在半空中捶胸顿足,每一脚都是踩空的。
文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有什么作用?(2分)
作者在文中写道:“可无论如何,做父亲的心是一样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父亲的心”的理解。(3分)
三 作文(50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值得赞颂的事物,如小草、树根、春蚕、竹子等,请你展开联想,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下生活中你喜欢的事物。(700字左右)
600字
80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满分 120分 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 基础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婆娑(suō) 主宰(zǎi) 倔(juè)强 潜(qián)滋暗长
B.开垦(kěn) 倦怠(dài) 虬(qiú)枝 无边无垠(yín)
C.锤(chuí)炼 秀颀(qí) 鄙(bǐ)视 恹(yǎn)恹欲睡
D.毡(zhān)子 晕(yùn)圈 刹(shà)那 坦荡如砥(dǐ)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倔”应读“jué”;
C项,“恹”应读“yān”;
D项,“刹”应读“chà”。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罗唆 水蒸汽 呕心沥血 诗性大发
B.平添 倒记时 声名雀起 不假思索
C.赃款 座右铭 金榜提名 自暴自弃
D.愿景 局域网 竭泽而渔 迫不及待
【答案】D
【解析】【分析】A“罗唆”应为“啰嗦”;“水蒸汽”应为“水蒸气”。
B“倒记时”应为“倒计时”;“声名雀起”应为“声名鹊起”。
C“金榜提名”应为“金榜题名”。
D没有错别字。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
A.实现“人机对话”已是唾手可得——能听懂人类语言的“智能”型计算机即将进入中国千家万户。
B.海地大地震破坏性极强,导致许多人无家可归,背井离乡。
C.懵懵懂懂的孩子在成长中,会跌跤,会犯错,请善待孩子吧,别对他们吹毛求疵。
D.自从父母双亡后,他就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答案】A
【解析】A、唾手可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与句意不匹配。有误。
B、背井离乡:忍背:离开。井:指家乡。离开家乡,到外地去。多指由于生活不下去,被迫离开家乡。 使用正确。
C、懵懵懂懂:糊涂无知,不明事理。 使用正确。
D、寄人篱下:寄:依附,依靠。篱:篱笆。像鸟雀似的寄居在人家的篱笆下面生活。原指写诗、作文因袭他人,没有创新。后形容完全依靠别人来过日子,不能独立。使用正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理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B.第六届中国(费县)国际赏石旅游文化节开幕之际,来自国内的百余位赏石名家齐聚费县,以石为媒,以石会友,助推费县旅游事业。
C.2016年4月4日,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
D.5月21日,临沂厉家寨樱桃节大山景区登山活动如期举行。看到初夏临港新城的壮美景色,让游客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
【答案】C
【解析】【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本题用反选排除法,
A语序不当,应将“支持”和“理解”互换位置。
B项成分残缺,应在“旅游事业”后面添加“发展步伐”。
D项结构混乱,应删掉“看到”或者“让”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字摩诘,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和孟浩然合称“王孟”。王安石曾评价其诗“诗中有画”。
B.《背影》选自《朱自清全集》。这篇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散文的作者是朱自清,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C.《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茅以昇。这篇说明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
D.《〈孟子〉三章》的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答案】C
【解析】【分析】A.有误,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不是“边塞诗人”,“诗中有画”是苏轼对其诗的评价,不是“王安石”;
B.有误,《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不是“写景抒情散文”;
C.正确;
D.有误,《<孟子>三章》摘自《孟子》,《孟子》一书是孟子及其弟子公孙丑、万章等人共同编写而成,不能说作者是孟子。
6.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做大人的,不要把孩子的路都铺好,生怕孩子在路上被小石子硌了脚。
②为了让孩子的人生不留遗憾,做父母的应当让孩子保持个体的独立。
③子女是父母的心头肉,疼着宠着自是无话可说。
④但是,孩子不是父母精神的全部寄托,他们是鲜活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也会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路要走。
⑤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没有历练的人生,也是有缺憾的。
②①④③⑤ B.③④①⑤② C.④②①③⑤ D.⑤②③④①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第 ③句“子女是父母的心头肉”和第 ④句的“但是,孩子不是父母精神的全部寄托”构成转折关系,所以 ③④ 排在一起;第 ④句的“ 有自己的路要走 ”是承接第①段“做大人的,不要把孩子的路都铺好”这个话题来说的,所以 ④① 排在一起;第②段“为了让孩子的人生不留遗憾”是承接第⑤段“没有历练的人生,也是有缺憾的”这个意思来说的,所以 ⑤② 排在一起,根据逻辑顺序,正确的是B。
7. 综合性学习(6分)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史上的奇耻大辱,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这惨绝人寰的灾难。为此学习了本文后,班委会决定召开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国耻难忘
学完课文《南京大屠杀》,我们对“南京大屠杀”有了更真实、更具体的了解,这是我们民族的耻辱。对“耻辱”二字,你是怎么理解的?如果你面临同样的情况,难免一死,你准备怎么做?(2分)
(2)【活动二】中流砥柱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有骨气的人的例子,他们用热血甚至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你能举一两个例子吗?(2分)
(3)【活动三】没有硝烟的战争
2013年4月,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及168名议员参拜靖国神社,安倍晋三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2分)
【答案】(1)对于“耻辱”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人数上说,被屠杀的南京市民竟有30多万;一是从精神上说,被屠杀的市民竟毫无反抗,甘心被杀戮。我准备拼死一搏。因为同样是死,一定要轰轰烈烈地死,像李清照说的那样“死亦为鬼雄”。
(2)南宋末年,文天祥被俘后,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但他坚决拒绝,最终被害。民主战士闻一多,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
(3)靖国神社不是一座普通的神社,它至今仍供奉着,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受害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14名日本二战甲级战犯,扮演着美化日本侵略历史的角色。不管日本当局以何种形式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其本质都是企图否认那段侵略历史。日本政治人物参拜靖国神社,绝不是简单的祭祀行为,也不能看成是日本的内政,它涉及对人类一段重要历史的评价,牵动着众多二战受害国人民的情感,关乎日本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过去那段侵略历史,是否尊重中国等广大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也关乎对国际正义与公理的认同。
8.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7分)
(1)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亭亭山上松, 。 ,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其二)》)
(3)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诗句是: , 。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 , 。
(5)郦道元的《三峡》一文中,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6)默写《黄鹤楼》
, 。
, 。
, 。
, 。
【答案】(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
(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6)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 阅读(45分)
(一)古诗阅读(6分)
虞美人·梳楼[宋]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①处。楼儿忒②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选自《宋词鉴赏辞典》)
【注】①溟濛(míng méng):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②忒(tuī):太。
(1)这首词中作者选取了绵绵的细雨、 和 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2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思归念远之情,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处进行分析。(3分)
【答案】(1)柔美的杨柳;红艳的海棠
(2)示例一:“丝丝杨柳丝丝雨”一句写春雨的连绵不绝与杨柳的婀娜柔美。春雨易伤旅人怀,而杨柳则更能引发别离之愁。
示例二:“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词人心头的乡愁,小楼都装不下了,以至于几次三番飞将出去寻找归乡之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乡愁之浓重、思归之执着和痴迷。
示例三:“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写词人远离家乡,乡愁情切,连天帝都起怜悯之心,可见相思之苦;而借“花”消愁,结果自然也只能是“愁更愁”。
示例四:“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写海棠红艳,春意浓重,以乐景衬哀情,突出离乡之人的孤独和思乡之苦。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阅处。重岩叠嶂,隐天敲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游阻绝。或王命急宜,有时朝发白帝,警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满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狼长嘴,属引接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狼鸣三声泪沾裳。
[乙]
黄鹤楼记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吊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麓提,上简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四天敞: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灌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宜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嘴然曰:“黄鹤来时,歇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注释】①隅:角落。②费袜:字文伟,三国时蜀汉大将军。③登仙:成仙。④列:记载。
⑤巍峨:高大雄伟的样子⑥潮提:高耸的样子。⑦河汉:银河。⑧翼:古代建筑的飞糖。⑨烟:门。⑩霞敞:高大宽敞。叫最:最美的地方。下车:处理政事
10.选出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遂以名楼。 不以疾也
B.发号而庶政其凝 有时朝发白帝
C.见众山之累累 春冬之时
D.观其耸构巍峨 其间千二百里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费神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1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2处)
(2分)
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
13.[甲][乙]两文的共同点是都抒发了 。
(2分)
[甲]文“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侧面烘托三峡 的特点。
[乙]文 “
”一句突出黄鹤楼的地位和存在价值。(2分)
【答案】10.D
11.①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②费祎成仙,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在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12.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
13.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美景喜爱等);高耸;(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或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三)名著导读(7分)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片段一)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着大而无当的制服,戴着鸭舌尖式的红帽子。他们最初不愉快地注视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的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我胆大起来,其中一个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喂,拿点冷水来。”可是他毫不理睬。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片段二)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 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小鬼们不信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他们叫人来增援,于是有几个孩子从田里跑出来。
彭德怀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总的来说,红色中国中有一件事情,
是很难找出什么不对的,那就是“小鬼”。他们精神极好。我觉得,大人看到了他们,就往往会忘掉自己的悲观情绪,想到自己正是为这些少年的将来而战斗,就会感到鼓舞。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整天行军的疲乏,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好就回答:“好!”
14.以上文段选自《 》,作者是 (国家)作家 。片段一中,两个孩子对“我”的招呼毫不理睬的原因是 。(5分)
15.结合材料,联系实际,谈谈从少年先锋队队员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2分)
【答案】(14)《红星照耀中国》;美国;埃德加·斯诺(或 斯诺);因为他们认为“我”不应该喊他们“喂”,而应该称呼 “同志”(或“小鬼”“红小鬼”)
(15)少先队队员对我不礼貌的称呼毫不理睬,体现了他们很强的自尊心。即便是彭德怀也不得不写了一张通行证, 少年们才放行,体现了少年先锋队队员工作中忠于职守、一视同仁。我们应该向他们一样做好自己的事情,认真踏实 学习。同时还应保持昂扬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为祖国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根据材料中“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 ”“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可知,选文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著作。片段一中“友谊的微笑”可见本来是友好的,请他们拿水称呼为“喂”,可见他们不理睬的原因与此有关,孩子们认为应该称他们“同志”或“红小鬼”。
(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结合内容谈收获。片段二中“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 ”“ 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彭德怀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 ”体现了少年先锋队队员工作中忠于职守、一视同仁;“精神极好”“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整天行军的疲乏”可见其积极乐观的精神品质。由此分析:少先队队员对我不礼貌的称呼毫不理睬,体现了他们很强的自尊心。即便是彭德怀也不得不写了一张通行证, 少年们才放行,体现了少年先锋队队员工作中忠于职守、一视同仁。我们应该向他们一样做好自己的事情,认真踏实 学习。同时还应保持昂扬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为祖国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
材料一 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榜单
榜单名次 榜单名次 榜单名次 书名
第1名 第1名 第2名 《百年孤独》
第3名 第3名 第4名 《追忆似水年华》
第5名 第5名 第6名 《水浒传》
第7名 第7名 第8名 《西游记》
第9名 第9名 第10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注: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是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6月通过对近3000名读者吐槽最多的“读不下去”的书进行统计后发布的排行榜。
材料二
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节选)
我坐在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蹑手蹑脚地起身去厕所。座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过很多排座位,吃惊地发现,我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
当然,我知道中国人并不是不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是每十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者微信,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但微博和微信的太过流行也让我担心,它们会不会塑造出只能阅读片段信息、只能使用网络语音的下一代?
当然,网络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不只是中国才有。但有阅读习惯的人口比例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当中,显得尤其稀少。我其实更想说的是,当下的中国,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于另一个自己——自己的灵魂——对话的空间。生活总是让人疲倦,我们想需要有短暂的“关机”时间,让自己只与自己相处,阅读,写作,发呆,狂想,把灵魂解放出来,再整理好重新放回心里。
材料三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节选)
钱理群
世纪老人巴金曾经说过;“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
读文学作品唯一的目的(如果有目的的话),是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精神空间——你坐在小屋里,打开书,就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于千年之远、万里之外的人与生物,宇宙的一切生命进行朋友般的对话,你将出入于“(他)人”“我”之间,“物”“我”之间,达到心灵的契合,获得精神的真正自由,坚持读下去,日积月累地潜移默化,你会发现,你变了,像巴金老人说的那样,“变得更好”了。名作(经典)的真正魅力要你去发现,通过你的感受.体验、想象而内化为你的精神,一切决定于你自己,年轻的朋友,打开书,请读吧。
结合材料,说说“名著死活读不下去”的原因。(不少于3点)(3分)
世纪老人巴金曾经说过;“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结合材料三,说说阅读经典可以从哪些方面使我们“变得更好”。(3分)
18.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针对材料一“名著死活读不下去”现象,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并说出理由,倡议青少年阅读名著。(2分)
【答案】16.电子科技产品的诱惑;网络阅读、碎片化阅读的侵蚀;缺少与自己灵魂对话的空间和意识。
17.他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读文学作品唯一的目的(如果有目的的话),是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的精神空间。
18.示例①:社会努力创造出浓郁的阅读氛围,能够使得人们远离浮躁、静下心来去鉴赏经典。②:阅读从小抓起,小学起就可开设名著阅读课,让老师引领着学生去品读名著,让学生真正领会名著中的经典之处。
(五)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桑树
毕飞宇
村子里到处都是树,但我们也不会不讲究,逮着什么就爬什么,不会那样的。正如商场里的玩具可以标出不同的价格一样,我们眼里的树也是明码标价的。最好的、最贵的,只能是桑树。
第一,桑树不像槐树、杨树那么高,它矮小,枝杈也茂密,这样一来爬到桑树上去就相对容易、相对安全了。第二,桑树的木质很特别,它柔韧,有充足的弹性——弹性的美妙就在这里,当我们爬上桑树,站在树枝上,坐在树枝上,或躺在树枝上时,只要轻轻发力,我们的身体就晃悠起来,颠簸起来了,那种感觉是妙不可言的。荡漾不只是美感,也是快感。即使桑树的枝丫断了,那也是藕断丝连的,最后能撕下好大好长的一块树皮——我们是摔不着的。
我实在记不得我们在桑树上度过了多少美妙的时光,桑树的弹性给我们送来快乐,这快乐似是而非,不停地重复。重复,我想我终于说到问题的关键了。我们的晃悠在重复,日子也在重复。重复真是寂寞,那些傍晚的寂寞,那些黄昏的寂寞。
我儿子五六岁的时候,我已经是一个年近四十的中年人了。有一天傍晚,我和儿子在小区的院子里散步,夕阳是酡红色的,极其绵软,很大,漂亮得很,骄傲地,也可以说寥落地斜在楼顶上。利用这个机会,我给儿子讲到了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嘛。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小家伙的眼里闪起了泪光,他说“最不喜欢”这个时候,每天一到这个时候他就“没有力气”。作为一个小说家,我是骄傲的,我儿子拥有非凡的感受力,也许还有非凡的审美能力。但是,作为一个父亲,我突然就想起了那些“遥远的下午”。在乡村的一棵桑树上,突然多了一个摇摇晃晃的孩子,然后,又多了一个摇摇晃晃的孩子。我没有给孩子讲述他爸爸的往事,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染上伤感的气息,那是折磨人的。从那一天开始,我每天都要在黄昏时分带着我的孩子踢足球,我得转移他的注意力,我要让他在巨大的体能消耗中快快乐乐地赶走那些忧伤。差不多是一年以后了,在同样的时刻,同样的地方,我问儿子:“到了黄昏你还没有力气吗?”儿子满头是汗,老气横秋地说:“那是小时候。”苏东坡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我不是苏东坡,我儿子也不会去做什么“公卿”。可无论如何,做父亲的心是一样的。
我要说,乡村有乡村的政治,孩子们也是这样。我们时常要开会。所谓开会,其实就是到哪里偷桃,到哪里摸瓜,这些都需要我们做组织上的安排和分工。我们的会场很别致,就是一棵桑树。这就是桑树“贵”的第三个原因了。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玩具可以成为会场呢?只有桑树。一到庄严的时刻,我们就会依次爬到桑树上去,找到各自的枝头,一边颠,一边晃,一边说。那些胆小的家伙,那些速度缓慢的家伙,他们哪里有能力爬到桑树上来?他们当然就没有资格参加会议。
既然说到桑树,有一件事情就不该被遗忘,那就是桑树的果子。每年到了季节,桑树总是要结果子的。开始是绿色,很硬,然后变成红色,还是很硬。等红色变成紫色,那些果子就可以被当作高级水果来对待了,它们一下子柔软了,全是汁液——还等什么呢?爬上去呗。一同前来的还有喜鹊。可它们也不想想,它们怎么能是我们的对手?它们怕红色,我们就用红领巾裹住自己的脑袋,坐在树枝上,慢慢地吃,一直吃到饱。它们只能在半空中捶胸顿足,每一脚都是踩空的。它们气急败坏,我们就喜气洋洋了。
到了大学一年级我才知道,桑树果子是很别致的一样东西,可以“入诗”。它的学名优雅动人,叫桑葚。“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不要摇头晃脑了吧,《诗经》的意思是说:鸠鸟啊,不要贪食桑葚,吃多了会醉倒。美女啊,不要沉迷于爱情。男子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脱。
所以啊,我要说第四了,桑树也是好吃的玩具。
(摘自《读者》)
19.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在我们眼里桑树是最好的、最贵的树。(2分)
20.怎样理解“重复真是寂寞,那些傍晚的寂寞,那些黄昏的寂寞”这句话的含义?(2分)
21.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语句的表达效果。(3分)
它们只能在半空中捶胸顿足,每一脚都是踩空的。
文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有什么作用?(2分)
作者在文中写道:“可无论如何,做父亲的心是一样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父亲的心”的理解。(3分)
【答案】19.示例:①桑树矮小,枝杈茂密,爬上去容易、安全;②桑树木质柔韧,有弹性;③桑树是孩子们的会场;④桑树结出的果实——桑葚很好吃。
20.示例:时光总是在无数的重复之中悄然流逝,我们应该珍惜时间,把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不要让时间白白浪费。
21.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喜鹊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喜鹊吃不上桑葚时的动作,流露出作者活泼可爱的天性。
22.示例:表现桑葚是一种诱人可口的食物,令人产生无限的向往之情;同时,引用诗句可以增强文章的意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3.示例:可怜天下父母心,世界上每一位父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出人头地,干成一番事业,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过上幸福的生活。
三 作文(50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值得赞颂的事物,如小草、树根、春蚕、竹子等,请你展开联想,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下生活中你喜欢的事物。(700字左右)
答案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