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藤野先生》课件 两课时(共6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藤野先生》课件 两课时(共6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2 13:40:28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藤野先生
1.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重点)
2.梳理文章线索,理清作者见到藤野先生的原因。(重点)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一生著作颇丰,但对于自己的老师,只写过三个人,便是寿镜吾先生、章太炎先生和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一位外国的解剖学老师,鲁迅在回忆中说:
一、导入新课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鲁迅没有坚持从事医学事业,为何还要专门写文章来纪念他呢 让我们走进课文《藤野先生》来寻找答案。
二、助读资料
1.作者介绍。
作者 鲁迅 生卒年 1881—1936 原名 周树人 籍贯 浙江绍兴
评价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作品风格 鲁迅的散文,写人记事均于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蕴藏着深刻的思想,在对往事的回顾中,表达对某种现状的不满 代表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 1902年东渡
日本的鲁迅
1926年任厦门
大学教授时的鲁迅
2.写作背景。
1902年4月,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到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想通过医学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鲁迅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
民族危亡。20年后,鲁迅在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藤野先生》是鲁迅1926年在厦门大学写的,作为对藤野先生永久的怀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后读读写写 课中重点词语 挟(xié)        樱花(yīnɡ) 绯红(fēi) wǎn(宛)如 掌故(zhǎnɡ) 落第(luò) jī(畸)形 不逊(xùn) 匿名(nì)诘责(jié) 呜呼(wū) qī(凄)然 教诲(huì) 油光可鉴(jiàn) 杳无消息(yǎo) 抑扬顿挫(cuò) 正人君子(zhènɡ) 深恶痛疾(wù) 订正(dìnɡ) 解剖(pōu) 喝采(hè) 发髻(jì)
1.扫清文字障碍。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回忆了“我”在日本留学期间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的几件事情,以及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
3.理清线索,概括内容。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散文用线索将零散
的材料贯穿在一起,并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阅读散文,要学会寻找线索。那么,如何寻找文章的线索呢?
线索及寻找路径
(1)常见的线索有:事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思想感情等。
(2)寻找路径:
①抓特定标志。如表示时间顺序、空间转移的词语;反复出现的事物、道具;提示人物情感变化的
词语;以及文章中的过渡句、中心句,有点睛作用的抒情、议论语句等。
②特定位置找线索。如文章的标题位置,开头、结尾的位置,每段的开头结尾,事件之间的过渡段等。
找出本文的线索,并按照这一线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线索:
(1)地点线索:东京→仙台→北京。
(2)人物线索:与藤野先生结识的前因——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开藤野先生后的思念
概括内容:
本文是按“东京→仙台→北京”的地点转换顺序行文的,着重记述了“我”青年时代留学日本时的见闻和感受。
写作启示:写人物不要仅局限于一个时间点、一件事,可以围绕这个人物写一段时间内的几件事。这样写出的文章内容更丰富、人物形象更饱满。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东京
仙台
北京
相识
相处
离别、怀念
去仙台
日暮里:
水户:
爱 国
触发忧国之情
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在仙台
看电影事件:思想受到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挫伤,他认识到中国国民不觉悟,是造成民族衰弱的主要原因。
匿名信事件:弱国国民受歧视,从而激发了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向。
弃医从文的原因
离开仙台
直抒
怀念之情——
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
怀念
付诸行动——
藏讲义
挂照片
写文章
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力量和勇气
爱国
在梳理内容、概括事件的基础上,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并简述各部分大意。
3.分析段落,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4—35段):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分别,并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4—35段):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分别,并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1)这部分所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所描写的对象是“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成员。
四、研读课文,品析语言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2)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持什么样的态度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作者对他们非常厌恶,这从作者对他们赏樱花、梳辫子、学跳舞等事件的描写中可以看出。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3)第1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如“实在标致极了”,运用反语,讽刺了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不学无术的丑恶嘴脸。
总结:鲁迅的杂文如投枪,如匕首,其实,他的散文也具有这样的特点。本文第一部分将矛头指向了不学无术的清国留学生,在国家积贫积弱的危难时刻,他们附庸风雅,不学无术,鲁迅厌恶他们,憎恶他们,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交代了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这一节课,我们通过诵读,掌握了寻找散文线索的方法,并根据线索,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了文章的脉络。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去了解藤野先生其人和鲁迅怀念他的原因。
五、课堂小结
藤野先生
东京
赏樱花
盘辫子
学跳舞
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
北京
(厌恶、憎恨)
(感激) 
(怀念)
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学习认真。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拓展阅读(共37张PPT)
藤野先生
1.把握人物形象,通过事件理解作者的情感。
(重点)
2.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将自己的成长与祖国联系在一起。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梳理了文章内容,了解了鲁迅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这节课,我们跟随鲁迅的脚步走到仙台,看看鲁迅的老师藤野先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跳读课文,分析探究
1.描写介绍,把握形象。
在仙台,鲁迅见到了恩师藤野先生。在作者的笔下,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请同学们首先找出对藤野先生的有关描写。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作者眼中的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生活俭朴、治学严谨。
2.以事知人,把握形象。
在文章第二部分,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些事件 这些事件刻画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形象 完成表格。
事件 形象
事件 形象
添改讲义 认真敬业、正直热诚、关心学生、一丝不苟、毫无民族偏见
纠正解剖图 治学严谨、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事件 形象
关心解剖 实习 真诚关怀、正直无私、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 裹脚 认真求实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
3.弃医从文,探究原因。
既然鲁迅对藤野先生如此感激,如此爱戴,为什么他
最终又离开了藤野先生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文章
内容,探究原因。
(1)“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使鲁迅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他本来去日本学医,是希望学成后可以疗治国民的体魄,而这些经历,使他意识到比体魄更需要“疗治”的是国人的灵魂,他认为必须要唤醒民众麻木的思想,所以,他决定弃医从文。
(2)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4.梳理情感,感知变化。
我们阅读文章第一部分,我们能读到鲁迅的讽刺、调侃,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的精神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事件 心态与情绪 词语 主要行为
东京赏 樱花 失望, 冷漠 无非是,确也像,还要,实在 蔑视清国留
学生
回留学生会馆 格格 不入 还,倘在,倒也还可以,但到,不免 一转,坐坐
去仙台的路上 漫不 经心 还记得,只记得 想起明朝
遗民
事件 心态与情绪 词语 主要行为
初到 仙台 戒备之心,好奇之心,作客之心 还没有,大概,居然, 可惜 不以蚊子、监狱为恶
初进 课堂 挑剔,无所 用心 并 认为日本接触新医学并不比中国更早
改讲义 不安和感激 可惜 后悔不太用功
事件 心态与情绪 词语 主要行为
匿名信事件 不平 无怪 感叹中国是弱国
看幻 灯片 满腹愤懑 偏有,呜呼 听得刺耳
离开 以后 坚定,一往 无前 时时,最,只有,每当,忽又,而且,于是 怀念先生,感激先生,坚定斗志
5.总结梳理,“我”之形象。
思考“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我”是一个不忘故土的人。 “我”看到日本有个叫“日暮里”的驿站,就记住了这个驿站的名字,也许是因为“我”想起了“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思乡名句;其次也只记得“水户”的地名了,因为那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2)“我”是一个反对腐朽、追求民主的人。如:“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无非”一词,表明“我”很沮丧,很失望。“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
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在这一段话中作者对清国留学生进行了特写镜头式的描写,刻画了一群“丑而不觉其丑,滑稽而不觉其滑稽”的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现了“我”对清国留学生奇特怪诞的装扮与以丑为美而不自知的行为感到羞耻、愤恨,表明“我”是一个厌恶腐朽落后的清政府、追寻民主觉醒之路的先行者。
(3)“我”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文中提到“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说明“我”对书本感兴趣,渴求学到新知识。
(4)“我”是一个专心求学、不盲目追求娱乐和享受的人。“我”看到清国留学生整天不学无术,觉得非常失望,于是准备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
(5)“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
“我”在仙台受到部分友好人士的优待时,认为是“物以希为贵”的缘故。
用一句话概括“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一个东渡日本留学、专心求学、有较强的自尊心和爱国情怀的学生。
整个作品中,实际上还暗含着另一条线索,大家
找找是什么
到东京学医——寻求救国道路
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感到憎恶,选择到别处转转。
去仙台的路上,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记得水户是因为水户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之地。
在仙台看了影片之后,弃医从文,改变国民的
精神。
小结: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始终以爱国为中心。因而全文隐藏的暗线是爱国主义的情感线。
三、咬文嚼字,品味语言三、咬文嚼字,品味语言
1.探究副词,理解情味。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1)“也”字表明清朝留学生在东京也跟在国内一样腐朽,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相呼应,流露出“我”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反衬出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2)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
一个“便”字,写出了藤野先生修改讲义的速度之快和做事之认真。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3)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都……也都……”表明藤野先生修改得非常仔细,不仅涉及医学知识的修改,还涉及日语语法错误的修改,实在令人感动。“一一”“一直”,表明藤野先生的修改是细致入微的,而且持续的时间非常长。这些词语的运用,不夸张,不华丽,却非常深刻地表现出老师的严谨、细心、真诚。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4)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总算”一词,写尽了藤野先生对“我”的担忧和关心。
2.探究意蕴,理解内涵。
如何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
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这句话没有直接、正面表达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歧视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这种出于偏见而得出结论以及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为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是因为民族遭到了歧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民族自尊心被伤害后极为愤慨的感情,以及盼望祖国强盛的强烈愿望。
3.把握语气,理解意蕴。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 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中的“何尝”是什么意思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反映了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作者离开仙台时,不仅对藤野先生说了谎,而且以后再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走了之后,杳无消息。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这种做法 你有更好的做法吗
示例:(1)我赞同者的做法。原来“我”的意愿是学医,为祖国服务,救助人民;现在“我”发现医学救不了中国,要救中国,只有用文字唤醒麻木的人民。为了安慰藤野先生,说的谎也是善意的;回国以后“我”的境况很“无聊”,说出来只会让藤野先生失望,不说为好。
(2)我不赞同作者的做法。作者完全可以将自己离开的真实原因告诉藤野先生,我想藤野先生一定会支持作者的。而且作者谎也没有说好,藤野先生很失望——“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神情凄然。从赠照片、题字和叮嘱作者寄照片、通信来看,藤野先生对这段师生情很珍视,而作者竟然一去之后杳无消息,这种做法不合适。
欣赏一篇优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陈年佳酿,只有用心体悟,才能获得思想的升华。鲁迅的文章尤为如此。走进散文《藤野先生》,我们更亲近地触摸了鲁迅奋然前行的心迹,更深刻地理解了鲁迅感念师恩的感情。藤野先生的形象不仅令鲁迅感念,同时也烙印在读者的心中。
五、课堂小结
藤野先生
相识
相处
离别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看电影事件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治学严谨
匿名信事件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正直热忱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没有民族偏见
对藤野先生的肖像描写(黑瘦、八字须、戴眼镜)
侧面描写藤野先生生生活俭朴的一段(那坐在……大家小心些)